香港飛抵桃園中正機場,前後花費近7個小時。如果從大陸直航,可節省三分之二的時間。
台灣的飛機准點,降落時分秒不差。時值初冬,當地氣候溫和,與廣州溫差不大。抬望藍天,晴空萬裡,浮雲稀薄,空氣清新。徐徐海風襲來,清爽舒心。
汽車黃昏時分進入台北市區,隨即開展台灣之旅。沿途街市整潔,城市建築物、休閑區和馬路三者協調適中。街上行人稀少,整個城市顯得靜謐、詳和。台灣有大小10多座城市,有300萬人的台北市是台灣第一大的城市,人口密度不高,其面積和人口還不及廣州一個區,堪稱島上袖珍式城市。
乘夜色游覽了台北市廣州街的龍山寺。寺內香客雲集,香火鼎盛。晚飯後乘車前往下榻的台北市星級國賓飯店,途中在鬧市區的西門町一帶觀看街市。
台北的夜景十分迷人。以黃色為主體的廣告牌五光十色,櫛比鱗次。城市主干道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像。士林觀光夜市的特產風味小吃街中外游客很多,生意火爆。鬧市店鋪林立,超市貨架琳琅滿目;還有專門介紹台灣風味小吃和描寫台北夜生活的書,多出自中外游客的手筆……
台北是一座不夜城。台北市探索館中的《台北不夜城》的霓虹燈廣告對台北的夜生活就有詩意的描述:“喜歡光/喜歡煙火/喜歡霓虹燈/喜歡旋轉木馬/喜歡吃喝逛夜市/喜歡遙望新光摩天樓/穿過中山北路眠夢的樟樹/上山靜臥夜景閃耀的電路板”。
“喜歡吃喝逛夜市”是台北人夜生活的真實寫照,源於獨特又富於地方特色的傳統飲食文化。我們在台北市民族東路一間名叫“丸林魯肉飯”的風味餐館進餐。廳堂掛的對聯有:“丸滿天下盈滿門;林園待客倍殷誠。”“丸全飲食品味順;林涵百芳四海蹤。”均鑲嵌“魯肉”二字。讓你邊吃邊品,回味無窮。還有,廳聯:“飲大江之水而生;食天地之氣而立。”中間書法是唐詩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唐詩借喻美食,也算是獨具匠心!
台北的標志性建築物是101層有508米高狀如竹節的台北金融大廈,首至5層是時尚購物區、餐廳和金融服務中心;第89層是觀景台,東、南、西、北環繞一周可鳥瞰整個城市風光和燈光閃爍的台北夜景。游客從5樓乘快速電梯上84層382米的觀景台只須37秒,時速達到60公裡,平均每秒上升1010米。我們步入梯間,燈光一暗,還未來得及和團友說上兩句話,彈指瞬間就上達觀景台了。
在台北期間,我們主要參觀故宮、中山樓、國父(孫中山)紀念館和士林官邸等幾個主要景點。真正在鬧市逗留的時間不多,但已感到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乘車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上山參觀陽明山上的中山樓。途中一陣陣硫磺味撲面而來。建在硫磺火山口上的中山樓落成於1965年孫中山誕辰百年之際,用中國傳統的明清工藝建造,造工精美。外形尾端向上翹起,很似唐宋時代的烏紗帽。樓內有“繼往開來”的題匾和 “以國家興亡為已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楹聯。中山樓是國民黨在台灣召開代表大會的會所,現開放供游人參觀。
當天下午3時,我們來到位於台北市的國父(孫中山)紀念館,正好觀看了衛士換崗。他們每個動作都停留數秒,換崗完畢大約要半個小時。換崗後兩名衛士扛著槍,紋絲不動,任由游客拍攝。
台北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誕100周年(1965年)而建,歷時7年,於1972年落成。館高30﹒4米,四周邊長各100米。設計獨特,建築藝術十分誇張。入門是長方形的紀念大廳,上面安放著孫中山先生的純銅坐姿塑像,高5﹒8米,重17噸。下面是鎏金的孫中山親筆手跡:“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孫文”。
孫中山生前十分關心台灣同胞自由與解放。1897年,孫中山派陳少白到台灣組建“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前身)台灣分會”;1900年、1913年和1918年,孫中山3次親臨台灣從事革命活動,一直深受台灣同胞的敬仰和愛戴。現館內陳列著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圖片和文物等。今阿裡山上有《國父頌》的大字雕刻。盛贊孫中山先生“首倡革命民景從,道貫古今執其中,創造民國不居功,但求世界進大同”的豐功偉績。
參觀故宮是台北必然之行。我們到達故宮當天,人如潮湧,多數是學生,也有少量的外國游客,圍得展櫃水泄不通。這裡分批展出的60萬件珍品,是北京故宮博物館原藏真品的一部分。著名的商朝晚期的毛公鼎、乃孫作祖己鼎、倗祖丁鼎、頌鼎、簋和清代的玉雕大白菜等文物都是稀世之寶,不見有復制品。
高雄是台灣第二大城市。市中心的愛河橫跨兩座大橋連接兩岸。市內城市建築及樓宇裝飾和城市風光、市容風貌比其它城市略勝一籌,被稱為台灣最美麗的城市。我們在夜幕下緩步河邊,兩岸風光旖旎,燈光閃爍;游河快艇亮著燈在河上穿梭;河面燈光倒影斑斕多彩。清涼的海風習習逼人,好不暢快!
我們是在下午時分到達台灣南部的台南市,時天氣有點陰沉。台南古老而又滄桑,從那狹窄的馬路和街道就可以窺見。可惜未來得及游覽細看,僅是在最負盛名的文物古跡赤嵌樓裡停留了多時。
赤嵌樓曾摧毀於地震,現在的赤嵌樓是清光緒年間重修。樓前對聯有:“赤嵌樓高,西天不遠;白衣道廣,南海來同。”公元1662年,南明鄭成功奉旨收復台灣時,曾在赤嵌樓收復失地並接受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的投降。今樓前廣場有鄭成功接受荷軍獻降書的群雕。樓下排列著9座具大貝屃碑趺的石碑,為清代乾隆皇所賜;碑上刻有乾隆親撰的碑文。樓內至今還陳列著荷蘭人投降的條約書和鄭成功當年的海戰圖。
台灣在遠古時代就是大陸板塊,後因地殼變動部分沉沒而成為海島。台南歷經數百年,是台灣最古老而又值得感慨的城市,台南歷史也是台灣歷史的濃縮寫照。台島早期先後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領,1624年荷蘭奪取了西班牙在台灣北部(台南市之北)的據點進而占領台灣成為殖民主義者,在台南築普羅民遮城(今赤嵌樓)。1662年明朝鄭成功收復台灣,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1684年台灣歸降清朝,成為國家統一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1895年日軍侵占台灣長達50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才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令副將陳永華駐守。“台灣周千裡,土地饒沃,招章、泉、惠、潮四俯民,辟草萊,興屯聚,令諸將移家實之。”(《歷代名臣傳•明•鄭成功傳》)鄭成功收復台灣後,移民多來自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惠州等地,逐步與當地人同化,在血緣上與大陸一脈相承,都是炎黃子孫。
我在樓前購到一本台南市政府印行的《鄭成功應稱朱成功》的書。書中對鄭成功是南明唐王賜姓朱十分考究;並對後來鄭成功奉南明永歷帝皇命收復台灣也有大量的歷史資料作論證。書中盛贊鄭成功為“國姓爺”代表明朝政府收回國土的偉大功績。台南市長許添財親自為該書撰寫序言中說:“擁有文化資產的台南,是台灣最悠久的城市”。序言還說:“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社會資產的累積,傳承越多,文化藝術的資源也愈豐富。”可見台灣十分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在高雄參觀了毗鄰海邊的台灣國立中山大學。該校建於1980年,與廣州的中山大學同源,是台灣著名的高等學府。校園廣闊,風光幽美;還可以看到巨浪滔天的瑰麗海景。
台灣每個城市及較大的超市都設有書局(書店)。一家書局門前對聯寫有:“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書的擺設琳琅滿目,十分豐富。大陸暢銷的《亮劍》(抗日戰爭小說)、《盜墓筆記》和《毛澤東詩詞》以及大陸旅游的書都均有出售。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現代著名散文家林非編選《百年游記》(兩本一套)在台灣頗為暢銷,我跑了幾個城市的好幾間書局,好不容易才買齊一套。回來到新華書店查找,不知怎的,卻不見有售。
阿裡山和日月譚是台灣中部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人說,到台灣不到日月潭和阿裡山不算真正到過台灣。
阿裡山位於嘉義市海拔2275米的玉山上的原始森林中,山上原長有千年古柏,日本統治期間被砍伐殆盡,多數只剩下樹頭,部分長出枝葉,千姿百態。現存多是台灣杉、鐵杉等樹木,也有幾十年樹齡;挺拔高大,遮天蔽日,少見陽光。在彎彎曲曲的林間棧道上縱橫穿行,清涼如意。
風光秀麗的日月潭是台灣高山上唯一的天然湖泊,位於阿裡山北的南投縣海拔760米的高山上,平均水深20至30米;潭面廣達900公頃,水中魚大肥碩,任人捕撈。清代黃叔璥對日月譚有《水沙連》(水沙連是日月潭舊名)詩兩首為記:“水沙連在萬山中,一嶼環湖映碧空。員頂浮名傍作屋,渡頭煙火小舟通。”“湖中員嶼外重溪,三跨橫藤人自迷。此境若非番社異,武陵洞口認花溪。”
潭內有小島,島上有玄光寺。兩邊寺聯有雲:“潭影島花契禪性;晨鐘暮鼓發天心。”取自唐代張繼《楓橋夜泊》的詩意。玄光寺建於1952年,內存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靈骨。唐玄奘的靈骨原藏在南京,抗戰期間被日本取走,1952年歸還台灣,當地在野日月潭上的小島建寺收藏。到日月譚一游先是乘車上山,然後乘快艇游覽湖面登上小島,再拾級上至山頂觀光。俯瞰湖光瀲灩,與南天交相輝映,風光奇秀。
短短的10天時間裡,我們從台北、台中、嘉義、台南到台東、南投、花蓮等地,縱橫10多個城市又繞島一圈。因行程緊迫,來去匆匆,如走馬觀花;多數記憶借助於數碼相機,但都不過是一鱗半爪,膚淺得很。感受至深的是,台灣除了海島風光有獨特的韻味之外,風土人情和大陸無太大的差異;雖身處異地他鄉仍倍感親切。
台灣的海景難得一見。台灣位於我國東南海面上,全部島嶼面積3﹒63萬平方公裡,其中台灣3﹒59萬平方公裡。地理位置西臨南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海峽長約200海裡,寬約70多海裡,水深約80米。整個海島四面環水,有綿長的海岸線。海濱城市有新竹、台南、高雄、台東、花蓮、基隆等城市。沿海有墾丁、鵝鑾鼻、貓鼻頭、野柳、清水斷崖等著名海濱奇觀。海水侵蝕的礁石有如鬼斧神工,如墾丁的外國人頭像和野柳的女皇頭像,十分酷似,嘆為大觀。
迎著強烈的海風走向海邊,人被吹得東搖西擺,難以自持。來到海灘,自然而然會想起台灣著名歌手潘安邦唱的《外婆的澎湖灣》中的:“……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陽光沙灘海浪……”進而引發起思緒萬千。
在海邊兜風,海洋在海濱蔚為奇觀,充滿了誘惑。海上巨浪滔天,一浪高過一個浪,層層疊疊排山倒海而來,咆哮如雷,猛烈拍擊著堤岸。海邊的鵝卵石和貝殼五光十色,檢拾時必須十分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被巨浪卷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