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泉城濟南,沒有什麼特別印像,只在小學的課本裡讀過老舍先生的作品{濟南的冬天},那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它把我們帶到了泉城的童話世界。雪後的趵突泉、大明湖在兒時的記憶裡是如此清晰。
大學時,去了天府之國的成都,那裡濕潤的氣候,溫暖的天氣,讓我似乎忘記了北方的冬天,儼然成了一個南方佬。畢業後,漂過很多地方,在有些累的時候,我就到了北京,可以算做是休整吧!北京比我想像的好,只是風很大,空氣質量有些讓人擔憂。
2008年國慶,我有機會去了泉城濟南,火車載著我在暮色時分抵達,華燈初上,濟南正展示夜的魅力。節日的泉城,熱鬧非凡,商業街上游人如織,其繁華程度覺不輸給任何一座大城市。濟南打的很便宜,的哥也很熱情,會耐心的給你指路,告訴你怎麼到達目的地。
第二天,我們去了市中心的濟南標志性建築---泉城廣場,那是一座很大氣漂亮的廣場,廣場中央的藍色標志直衝雲霄,像征著騰飛的濟南正在融入世界。南側的觀禮台,有點像古羅馬時期的巴洛克建築,共分為三層,登上去從任何一側都可以俯瞰廣場全景,感受城市的脈搏。廣場布局很緊湊,中心下沉式建有大型商業設施,可以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北側靠近濟南古老的護城河,綠樹成蔭,泛舟上面,心情特別舒服。
從廣場出來,我們沿著護城河步行到了趵突泉公園邊,從網上查到的門票為15元,結果實際已經達到40元,讓我們不禁開始懷疑濟南景區的做法,黃金周漲價,有點太快,後來在門口照了幾張,沒有進去。然後,轉頭去了旁邊的大明湖,裡面的景色還可以,就是水有點渾濁,荷花的葉子也已經枯黃了,後來繞著湖邊走著一圈,看到了傳說中乾隆下江南時經過的雨荷亭,聽說了夏雨荷的故事,還吃到了正宗的魯菜,只是人太多,有點像游樂場。呆了不到兩小時,就出來了。
晚上,我們去了山東大學玩,可能是老校區吧,房子比較舊,但有個小公園和英語角還不錯,那裡的學生很多,有操著各種語言的學生,大家都在用生硬的語言進行著交流,可能也是一種互相的學習。
晚上休整後,我們准備去爬濟南的名山----千佛山,那天正好是重陽節廟會,所以上山的人特別多,景區門口擠滿了上山的人,進去後沿著石階而上,發現兩邊全擺著山東的土特產,種類非常多,人聲鼎沸,很是熱鬧。所謂的千佛山,就是有很多的佛像屹立在山上,千只是個虛數,形容很多的意思。
千佛山不高,也就一千米多點,但有的山路很曲折,它的很多佛像很廟宇都是單獨收費,我們在裡面見到的佛像沒有幾座,只看到門票上印的那座金光閃爍的大佛,像個睡美人似的,臥在青山綠水中。山上有做瀑布,很寬,水流很急,在地面形成一個小型湖泊,波光粼粼,引得好多游人駐足拍照。
到達山頂後,風不是很大,但吹得人很舒服。坐在大石頭上,俯瞰整個濟南城,郁郁蔥蔥,鱗次櫛比的建築,車水馬龍的繁華,讓人心曠神怡。下山的路,走得很快,不覺已經到了神道兩側的土特產展示區。順便逛了一下,看到淄博周村的石頭餅,青島、煙台的海產品,新疆的牛羊肉串,長沙的臭豆腐,很是豐富,後來還買了那個石頭餅、雨荷茶,味道都很不錯。
在濟南的日子,感覺很輕松,沒有什麼壓力,可能跟這個城市的生活節奏有關。它很容易讓你放松下來,享受生活的愜意。濟南的東西快速公交比較舒服,不會堵車,經過的都是城市的繁華之地,可以欣賞到濟南的很多地標性建築,是一道流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