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區東北角沙特館的旁邊,依次座落著韓國館、亞聯館、越南館和日本館。亞聯館裡有緬甸、伊拉克、老撾三個館。
走進緬甸館就像到了西雙版納差不多,都是些緬甸人在賣翡翠玉石的。伊拉克館也變成了一個伊拉克產品的專賣店,都是香港的代理商在負責銷售。老撾館給我感覺就是一個窮國家想急吼吼致富的樣子,館內貼著很多招商引資的廣告,唯一的亮點是門口在出售老撾自產的咖啡,10塊一杯。
接下來又排隊進了韓國館和日本館,韓國館排隊大概一個半小時,日本館大概兩個小時,再次提醒大家別去問門口保安排隊需要多久,他們總是挑最長的時間說,排韓國館時問他要多久,回答我要三小時,可我一個半小時就進去了,他們故意這樣來嚇唬你,好讓你不要排,他們的工作量自然也輕了很多。
我們一直認為韓國人是很自大的,可這次世博會,韓國人卻表現得非常的低調和謙遜。館內充滿了對中國、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崇敬,非常謙虛地表明1500年前,韓國人已經開始向中國學習了,中國人是韓國人的老師,中國的孔子思想至今還是韓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深深影響著韓國新一代的年輕人。
門口的一組數字,告訴我們今天的中國對韓國是多麼的重要:韓國每年出國的人數中,有三分之一是到中國;韓國現在有幾十萬家中國餐廳,一個韓國人平均每周要吃一次中國菜;韓國現在有兩萬多家中文學校,中文已超過英文成為韓國學生學習外語的首選;中國人已超過日本人,成為到韓國旅行人數最多的國家;韓國人最崇拜的中國影星是成龍......
反觀日本館,一反日本人一貫的低調內斂的傳統,非常驕傲自戀地宣揚他們在工業科技上的成就,從佳能的照相技術,到豐田的機器人,企業廣告的痕跡很明顯。不過最後一場表演,用中國的昆劇表達了一個人與自然的動物故事,極具創意,展示了對中國觀眾的親和力。
五月份我去浦西日本產業館時,因為對館內站著排隊看展覽的方式極為不滿,並憤然離場,這次進浦東的日本館,發現依然如此,所有的觀眾必須一起進去、一起出來,就像要求小朋友一樣講究次序,循規蹈矩,不自由。但在離場時,負責開門的小姐幾次沒把門拴住,我好心表示要幫她,她卻倔強地說:不要,我自己來,讓我看到了日本女人的責任和擔當。
日本人,有很多地方讓我們討厭,但又有很多地方讓我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