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在倫敦求學的同鄉S,她要陪我看看倫敦,問:想去哪裡呢?
那張T列的行程清單上很多地方都還沒走到,可我想隨便亂轉。
沒想到她拍手大樂:哈!好在你不做那些游客做的事……
漫游,就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看見有趣的事物會舉起相機,會熱烈或淡淡地討論幾句,
拖沓著步子在街上亂走,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餓了就上餐館,困了,干脆就在太陽底下睡一覺。
不必嚴格按照旅游手冊或者T制作的參考路線行進,我們只是在泰晤士河兩岸尋寶。
總覺得一座城市,有了河流就有了靈氣,
河岸兩邊的景致該是最精華的部分,河上的橋則是串起這些精華的鏈子。
泰晤士河流經倫敦市區的河段一共有32座橋,塔橋是泰晤士河上第一橋。
當有巨輪通過,雙塔之間的橋面會從中分開,緩緩升起,仿佛一只有趣的玩具。
不過,大船經過的時間是有限制的,並不是隨意通過,是否能看到塔橋開合就要看運氣了。
去了兩次塔橋,仍是無緣見到塔橋開合,
但在橋旁的城市廣場city hall有個非洲題材的攝影展。
那天的陽光非常好,天尤其藍,雲尤其白,不遠處的噴泉旁有胖乎乎的白人小孩在快樂地嬉戲,
可是看到照片中飢餓的黑人小孩瘦成火柴棍的樣子,心情忽然灰了一下。
我並非悲天憫人,只是突然有點怪上天不公。
默然半晌,在烈日下繼續前行,就這樣和憂傷擦肩。
後來,登上塔橋,橋欄上布滿了誰和誰到此一游的印記,也有相愛的人寫的誓言,飽滿的心……
看著那些日積月累的痕跡,輕輕走過。
問S,《魂斷藍橋》中的藍橋是否還有跡可尋?
S說,我們現在身處的滑鐵盧火車站外的滑鐵盧大橋就是電影中的藍橋,
不過電影中是鐵橋,而實際上,滑鐵盧大橋在二戰中就已經被改建成了鋼筋水泥大橋。
走近前一看,竟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水泥橋,
無論如何,我也無法把那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和這座毫無性格毫無特色的橋聯系起來。
自然,想要在洶洶人群中尋找瑪拉赫羅伊的身影也是絕無可能,
大概,他們也化入了那些背著手提電腦、目不斜視、神情漠然的現代人中間。
S察覺我的失落,她說:
我有另一座橋要介紹給你,是我心目中泰晤士河上最漂亮的橋。你也一定會喜歡的。
這是一座未來感十足的鋼質懸索步行橋。
三個像倒立的半截人體的橋墩從河面伸出,撐起了鋼質橋身,
人走在橋上,會感到腳底傳來輕輕顫動。
因為是2000年6月正式建成通行的,所以它的名字就叫作“千年橋”。
橋的兩端連接著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和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端是古樸典雅的拜占庭式教堂,另一端是由舊發電廠房改建的博物館。
橋上總是有許多人在漫步,看風景,向過往的船只揮手,
突然想起一首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