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伴隨甘肅寧夏行(一)

作者: 天馬無痕

導讀5-30 按照網上許多游者的行程,都是飛到蘭州中轉,然後坐晚班火車去敦煌。由於已經到過蘭州而且行程中還會到達蘭州,所以搶到幾張最低折扣機票直接飛往敦煌,不過途中還是要在蘭州經停一個小時。 網上聯絡“五星服務”的雷師傅,接站前往酒店。 考慮到西部的天空都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天黑,原本計劃下午5點到了敦煌還可以到鳴沙山看日落,這樣也就給後面的景點 ...

5-30

按照網上許多游者的行程,都是飛到蘭州中轉,然後坐晚班火車去敦煌。由於已經到過蘭州而且行程中還會到達蘭州,所以搶到幾張最低折扣機票直接飛往敦煌,不過途中還是要在蘭州經停一個小時。

網上聯絡“五星服務”的雷師傅,接站前往酒店。

考慮到西部的天空都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天黑,原本計劃下午5點到了敦煌還可以到鳴沙山看日落,這樣也就給後面的景點游玩流出足夠的時間,但似乎天不遂人願,居然遇上了難得的下雨,雖然時間不長,但日落是看不上了。於是趁天色尚亮,游玩沙洲夜市,40元一斤的羊肉2吃,實惠!木刻畫、夜光杯、小駱駝擺設,還有許多當地的特產,比起內地些許有些特色。

回到酒店天還很亮,可感覺卻很累,低頭一看已經晚上9點多!?在這兒還真的要樂不思歸了!

5-31

第二天原本先去西千佛洞,但由於雨大,感覺游覽會不方便,而得到信息當時的玉門關、雅丹天氣晴朗,所以先去了玉門關,以免晚去了那兒也下雨。

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路程,和青海滿眼綠色相比,全部是黃色戈壁,顯得比較蒼涼。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的玉門關就剩下一個土墩了,而所謂的漢長城和烽火台也不過遺留下來一些斷壁殘垣,留給你感嘆歷史的滄桑!

玉門關是去雅丹的必經之路,所以,不管你看不看,也要交40元/人的門票!

再往裡開一個小時,一路上轉成黑色戈壁,到達雅丹地貌!50元/人的門票加20元/人的景區汽車/電瓶車。在這裡碰到了甘肅行裡面最最最糟糕的導游和景點服務。第一,不准外面的汽車進入景區,必須用景點的車,當然你可以走進去,但記住這裡是戈壁灘哈!第二,上景區車的時候,導游口口聲聲說游覽時間1.5小時,可是只在金獅迎賓5’、獅身人面5’、孔雀開屏20’、艦隊出海10’這四個關鍵景點規定僅僅停留總共40分鐘?所以對於即將去的游客來說,如果你覺得的確值得游玩,就別去管它的時間安排,大不了等後一輛。第三,景點的車只允許坐一次。

實話實說,雅丹的風景的確別具一格!風沙的衝刷導致了其奇特的風景。據說南景區的風景更美,可以看到整個雅丹的全貌,但這要到9月份才會對外開放,目前只能借用景點的jeep車,300大元開一次。

在匆匆忙忙的逛完後,雖然意猶未盡,但也別無選擇。著實的“被”玩了1個小時。

離開雅丹,按原路返回,前往陽關,此時天空已經全部放晴,照耀著戈壁灘。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路程,在到達陽關之前有一大片葡萄園,給茫茫的戈壁灘上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般是當地人周末的時候到此農家樂一番!

陽關,50元/人,由於是私人承包,在舊址外圍建起了一些仿古建築,設有2個博物館陳列一些有關的歷史遺物和資料,應該說還是有價值一觀的。之所以講到博物館,完全是因為在這裡碰到了甘肅行裡面最有個性的一個導游,語速快、條理清楚、很有激情,非常引人入勝。在好像陽關長官的官邸(當然也是仿的)可以給你辦“通關文碟”,以“證明”你已經西出陽關。

從下面展館到坡上烽火台和古董灘,可以騎馬和坐電瓶車,電瓶車10元/人來回。站在那個大土墩上看古董灘,舉目遠望,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非常令人遐想。

離開陽關差不多6點多,可太陽還高高掛在天上不願意離去。一路沿著鳴沙山開回去,因為西千佛洞5點就關門了,此次只能遺憾的放棄了。經過敦煌古城,非常完整地城門樓,一看就是影視城片裡面的建築。停在路邊的戈壁灘上,看看戈壁灘上的日落,只要天上的雲彩幫忙,也不一定非要到景點看。可惜那天正好一塊烏雲遮蓋在西方,無法看到日落。

第一天的游玩,有特色、有驚喜也有遺憾,但總體是比較開心的!

晚上根據雷師傅的介紹去城市小巷裡面吃正宗驢肉黃面,加上特色的驢皮凍和驢皮,價格也不算貴!店家做面時還會邀請驢友去拍照。

回到酒店差不多9點15分了,可是天空依舊明亮。

6-1

兒童節的一早,5點起床,5:30出發去鳴沙山看日出,10分鐘路程而已,而且看得出看日出是件常事,工作人員沒有任何的抱怨就給你賣票、開門、開電瓶車,門票120元/人,電瓶車10元/人,借用沙山的梯子爬上去要15元/人。雖然說是沙山,坡度還是蠻陡的,踩著梯子上去花了半個小時,也許當初天還沒全亮,所以根本就沒感覺有多陡,等到了山頂看完日出,完全看清如此陡的坡度時,下山就差不多用了2個小時,事實是膽子要比坡度更重要。

當你看到太陽就像一個亮盤以養慢慢的滑出來的時候,照得沙山一片金黃。往北一邊是敦煌市,往南一邊是一望無垠的沙山,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月牙泉的全貌,看著真的很小很“人工”,那些水實在沒法想像出是天然的感覺,其像征意義大於其實際的景色。

其實鳴沙山的特點是在秋季,多人一起從上往下滑沙後會產生響聲,而在這種季節也只是玩沙而已。

景區還有各類沙漠游戲,四輪摩托、騎駱駝、吉普車,甚至還有滑翔機可以,價格也不高(除了門票)!如果作為一個休閑的旅游景點,玩上個大半天也沒問題。但對於我們又時間安排,只抓重點人來說,爬完山野就沒什麼可以玩了。

9點鐘出得景區,直對景區的馬路寬暢、陽光明媚,絲毫沒有旺季的摩肩接踵,非常適合休閑。

回到酒店洗澡整理,邊上小店一碗蛋炒飯加湯才18元,遠比昨天早上那2份純粹的拉面來的實在。

11:30出發,半小時到達莫高窟,途中經過火車站和飛機場,160元/人,門口停車場車滿為患,可往景點裡走卻人可羅雀,真要感謝世博了。

和雲岡和龍門的大氣勢不同,莫高窟門口綠化非常好,在檢票口前面完全是花園一樣綠樹成蔭,只有走到內裡,才豁然開朗,一片窟群直面而來。在綠茵微風下面,加上人文歷史的神秘,更加引人入勝。莫高窟主要在於內容的精致,她不是統一規劃的大建築群,而像是給大眾的展現各自理想抱負願望的一個大舞台,集大眾的智慧以一起,外加上藏經洞的故事更讓追憶很多往事。

因為是散客,沒有傳說中的故事解說器,一個導游帶著10個人慢慢的一窟一窟的游覽,因為人少,這次大家可以仔細聽講和詢問。沒有那種由於人多導游多,聲音嘈雜互相影響,何況莫高窟裡面多的是很有藝術功底的小窟,經不起太多人的進入。

因為要趕4點的火車,因此只是草草的參觀了3個小時,就離開了。當初聽說門口的博物館值得一去,所以還預留了半小時,可事實是不值得,還是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真實的窟裡比較好,而且喜歡聽故事的,就多跟幾個導游看不同的窟。莫高窟的確值得一去。

下午3:30離開莫高窟到火車站,現場購買7582次火車票,23元/人。這趟車實際上就是區間工人上下班的“廠車”,很多乘客都互相認識,不過查票倒查了3次。老式綠皮火車,行走在戈壁上,沙子不停的往裡面慣,上車時座位上就是一層土,擦干淨後不到半小時就又上一層。如果不趕時間,還是選擇其他空調快車為好。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