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得知有廿八都這麼個古鎮, 據說是在山麓中尚未被怎麼開發,有居民世代居於此間,民風純樸,還有漂亮的明清古建築,覺得那裡可能值得一去。剛好有兩個朋友也有興趣,我們就湊在一起去衢州玩了兩天。12.10早上9點出發,下午一點到衢州。同行的一個朋友是當地人,推薦我們到童子雞酒樓吃飯。看店名就知道它的主打是童子雞(50元/盤)。上菜很快,端上來是紅紅綠綠的一大盤,油亮亮的,看顏色就讓人胃口大開。味道很不錯,雞肉嫩嫩的,鮮鹹香辣恰到好處,只一點大蒜葉和紅椒做配料,干干淨淨的,不會一不小心吃著個花椒或八角,搞的一嘴澀。其他我們要了白切豬肚和豬血冬筍雪菜豆腐煲,都很不錯。
下午去九龍湖。路邊水渠裡流動的都是清澈透明的水,RITE說因為衢州的水好所以當地人的皮膚也很好。大片的橘子林讓人想起5-6月的麗水,城外大片的橘子樹開滿白色小花,潮濕悶熱的空氣裡彌漫著清新的橘香,讓人沉醉。現在是初冬了,這裡的橘樹只掛著稀稀拉拉的幾個小果子。片片蘆葦在薄薄的日光裡搖曳,閃亮的小花絮隨風而飄,黃色的野菊開滿地,遠處是滿山的茶園,更遠處淡淡的山巒,有座細細的白塔立上頭。攔烏溪江建了個水電廠形成了九龍湖,湖上有游船,由於游客不多,我們沒有包船游湖(60-80元一條船)。和千島湖差不多,四面環山,湖水清可見底。湖中有個花果山,秋天去有水果可以采摘,冬天了,殘枝敗葉沒什麼好瞧的,我們就轉去了爛柯山。
爛柯山因晉朝王質采樵,觀弈爛柯成仙而得名(門票15元/人)。屬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一種砂岩地貌,發育在水平產狀的厚層紅色砂岩上,強烈的流水作用沿著垂直節理侵蝕分割岩體,形成狹窄的山體和獨立石峰、方山、岩洞等),西臨烏溪江,是古時道教勝地,也是傳說中的中國圍棋的發源地。延鵝卵石鋪成的小道一路上去,有很多歷代書法家題寫的碑碣和摩崖石刻。青苔映階,古木參天,銀杏、香樟、楓香,五彩枯葉落滿地。山巔有一座天然紅色砂岩拱橋懸空而架,橋洞高12—13米,跨度約40米,寬約30余米。橋下刻有一副巨大的圍棋盤,黑白兩色的大理石棋子直徑估計有一米。下山有一段小路很有趣,在很窄的山縫中,用大塊的鵝卵石架在小溪上,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可以聽到潺潺的水聲,看見石縫裡閃閃發亮,若隱若現的水光。
晚上住江山賓館(標間170/晚,3人間150/晚),很舒適。晚餐在火車站附近的大排擋吃麻辣魚,裡面有雞蛋,粉條,白菇,豆腐,白菜,魚片,滿滿當當的一大臉盆(才25元/盆),上面覆蓋著綠蒜葉,紅椒干,金黃色厚厚一層油,又香又辣。當地的豆腐特別好,細膩柔韌,沒有豆腥氣,大家都挑豆腐下手。才消滅了大半盆,3個人的肚子都變圓圓的了。出來後買了很多小小的橘子,又甜又多水分,剛好消火去膩。
12.11早上8點半出發去江郎山。車程大概1個小時到山腳(門票25元/人)。陰天,太陽躲在厚厚的雲層裡,霧氣彌漫,吸一口潮濕清新的空氣,一陣微寒,驅走體內的倦怠。起初的山路也是鵝卵石鋪就,在林間緩緩向上延伸。冬天游人很少,一片靜謐。先到一處“會仙岩”,山體在這裡凹入一塊,山水順屋檐樣的岩石滴成簾,滋養出路面上碧綠的青苔。再上一點,出現了陡峭的石階,有點吃力了。原來已經上了登峰頂的盤山道。在山下沒買手套,現在後悔了,邊上的鐵扶手真是冰冷徹骨。盤山道呈“之”字型曲折而上,窄的地方僅能容腳,最陡的地方幾乎是垂直的,靠雙手緊攀欄杆才能上去,有幾處是用鐵板架成的棧道,有幾段又像隧道,向山體內凹陷。看上面道路蜿蜒似無盡頭腿腳發軟,看下面山崖陡峭也覺膽戰心驚。中間經過咫尺橋,到頂峰,有一小亭,憑欄觀望,心胸豁然開朗。近處,碧綠的竹海,蒼翠的松林布滿了高峰低谷。隔著飄渺的雲海,遠處淡藍色的山巒層次分明,連綿起伏。移一步,可見巨大的五色石在陽光下鮮艷奪目。休息了一會,我們從另一邊下到一處平台,只見三塊巨大的石峰拔地而起,直插雲霄,這就是主景“三峰列漢”了。深陷峽谷中的蜿蜒小道把我們帶向了山下。
離開江郎山直奔仙霞關(連戴笠故居門票30元/人,我覺得不值)。戴笠故居內小院深深,機關重重,果然是中國最大特務頭子的住宅。出得故居坐小三卡(6元/人)經10多分鐘的山路到一石城門,就是著名的仙霞關了。據史載,唐末黃巢起義軍進軍福建時,開辟此山道。這裡關雄峽險,為浙閩贛三省要衝。被稱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登上關門,茫茫仙霞古道蜿蜒直上,消失在綿綿群山之中,帶走了多少被人忘卻的歷史。
下午3點到了廿八都,有點失望,雕梁畫棟的明清古建築已淹沒在貼著白色瓷磚的新建築裡。外面精工雕刻的門楣和磚石的高牆還保存的不錯,但裡面已是破敗不堪。庭院內草木凋零,雜物成堆,原來天井中巨大的盆景積滿了渾濁的雨水。小鎮中心的一條小街,一半是高低不平的石板,一半是隨意鋪砌的水泥,延街都是店面,白牆青瓦,紅色的木排門,依稀可見往日的繁華。到文昌閣,大門已深鎖。高牆外只見閣樓頂部的飛檐翹角。我不甘心的從門縫向裡張望,一個很大的院子,周有回廊,後面又是一扇門擋住了視線,精美的壁畫,藻井無緣以見了。一條碧清的小河繞村而過,河邊的青石板上有人在洗衣服,幾只白鵝在水面悠然自得,一叢綠芭蕉在斜風細雨中搖擺。當炊煙裊裊升起,我們回到投宿的小店,老板指引我們去看廊橋,說是木材檢查站過去就到。開車沿著公路尋找,5-6分鐘後,前面出現的竟然是“福建人民歡迎你”的路牌。有人提議下車拍照留念,呵呵,在江郎山手機收到的是江西上饒的信號,能在一天裡連跨三省,也滿有意思的。回頭路上,看到了暮靄中的廊橋——一座精致的石拱橋橫跨楓溪,有紅色的木制長廊為它擋風遮雨,但有誰能護衛漸漸失落的古老文化呢?
回到旅館, 大家覺得該看的都看了,想看的也看不到,不值得留宿一晚。吃了只8斤重的大鵝,和旅店老板婉言相說後退了房間。為了彌補下老板的失落感,我們買了他兩只雞,10元一斤,回家問媽媽才知道被宰。誰說那裡民風淳樸呢?連夜趕回了杭州,睡在自己暖和的被窩裡想:還是家裡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