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甘南、南疆北疆自駕全攻略:【二】青海南疆篇
我們兩人:小D與大L,於2010年9月3日自駕POLO勁情1.6手自一體,從四川樂山啟程出游,出川北、過甘南,穿越青海,進南疆,西行至喀什,轉而北上伊犁,再折向東,到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經星星峽出北疆,沿河西走廊直下蘭州,轉而南下,過甘南,進川北,再次穿越若爾蓋草原,翻越黃龍雪寶頂,出江油,在綿陽上高速,經成都返回。全程11000多公裡,歷時19天,累且快樂。
本文為日記體攻略,重點介紹自駕經歷、路途、路況及食宿,沿途風光及游覽感受點到即止。為便於檢索,全文按地域分為四篇:
【一】 川北甘南篇
【二】青海南疆篇
【三】北疆甘肅篇
【四】回程狂奔篇
川北甘南、南疆北疆自駕全攻略:【二】青海南疆篇
(上接《川北甘南、南疆北疆自駕全攻略:【一】川北甘南篇》)
D5—9月7日:格爾木——若羌
格爾木是我們第二次來,此地有三個難得一見的佳境,海拔4766的昆侖山口,沙漠小溪的胡楊林以及萬丈鹽橋(詳見攜程網拙文《大漠長河絲綢路 兩人單車萬裡行》下篇)。昆侖山口在南邊,萬丈鹽橋在北,均不順路,唯有胡楊林在西邊,小D很想再去玩玩。既然順路,再去觀賞自然無妨。
上午9時許,離開格爾木,沿著去老茫崖的省道西行。走了幾十公裡均未見到轉入胡楊林的指示牌,路上居然出現水毀路段。回想七月間曾在電視上看見格爾木洪災。今年的雨水真多,戈壁灘上居然也會有洪水!估計指示牌亦被衝倒。帶著些許遺憾,我們繼續前行。這段省道筆直平坦,一直到老茫崖,轉上315國道均十分順暢。我們原先擔心的315國道進南疆路段確實修好了,十分好走,比後來我們出北疆進甘肅的所謂高速公路好多了。一路順利,時速常在80以上。這段路有三個叫茫崖的地方,先是省道與國道交會的老茫崖,繼而到又稱花土溝的茫崖,再翻越阿爾金山口,便是新疆境內的茫崖鎮。
315國道穿越國家級阿爾金山動植物保護區。山勢陡峭,怪石林立,渺無人煙。沿途隨時可見保護動物的指示牌,據說有全國僅存的雙峰野駱駝。可惜我們沒有眼福,不要說野駱駝,就是野黃羊也沒看見一只。均大L分析,估計是這兩年全線修路,把野物嚇跑進深山裡了。沒想到這條公路修得那麼好,原先忐忑不安的心情漸漸放松,波羅小車一路盤旋在陡壁怪石之間,出了阿爾金山脈,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道路筆直,數十公裡不帶轉彎。途徑米蘭古城,需要轉入沙漠,而且據網上介紹,幾個斷壁殘垣,居然要門票200元。不去!繼續前行,途徑前往羅布泊的岔道,停車眺望這條通往號稱死亡之地的道路,沒有膽量開進去,還是乖乖地走國道吧。不料,筆直的公路上意外地碰到險情,不知哪裡來的激流衝刷著路基,漫上路面,路右邊已經崩塌了三分一。大L駕著波羅冒險在水漫的路左邊衝了過去。回頭望望,道路繼續在一點點崩塌,禁不住擦了一把冷汗。繼續前行,又見到有幾處剛剛修復的水毀路段,小D評點道:這兒的公路都是修築在戈壁沙石上,見不得水啊。下午8時許進入若羌縣城。
若羌位於新疆最東南,縣城很小,干淨、安靜。我們終於到了南疆!這裡已經有烏魯木齊時間的感覺,比北京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差,雖然已經接近晚上9點,仍只是黃昏。我們趁著天色還亮,開車在城中轉了個圈,找了一間看起來不錯的小賓館住下。這種初到一地,開車轉悠,了解方位,觀察情況,尋找住地的辦法我們常用,很不錯。
住下後,我們外出,首先找書店。剛才開車轉悠時已經瞥見,城中也就幾條橫豎交叉、井然有序的街道,轉過兩個街口便看見新華書店。趕緊進去買了一大一小兩本新疆地圖冊。說實話,我們對南疆一無所知,僅靠一些網絡資料是不行的。街上人不多,商鋪飯館也不多,幾乎都是講維吾爾族語,用漢語溝通甚為困難。我們吃了晚飯,在一輛驢車旁買哈密瓜,比劃了半天才鬧明白2元1公斤。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言,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確實來到了南疆。
回到賓館,大L連忙補習南疆地理。這才知道:若羌地處塔裡木盆地東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全國土地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有“華夏第一縣”之稱。全縣只有3萬多人。打開新疆全圖,南疆的北部是塔裡木盆地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邊是連綿不斷的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沙漠與山脈之間的狹長地帶,引領我們進疆的315國道由東向西串起了若羌、且末、民豐、於田、和田,直至葉城、莎車、喀什等城鎮,這便是未來幾天我們漫游的地方—美麗而神秘的南疆!連續兩天趕路,進了南疆,心情放松了,這一夜,睡的很好。
青海格爾木到新疆若羌,路況很好,全天行程780公裡。
D6—9月8日:若羌——於田
早上懶懶地起床,隨便吃了點東西,9時許,開車出發。按照烏魯木齊時間,此時才7點多。一路風景絕佳、路況絕好。而且不收費。連綿的戈壁,夾雜著沙漠,偶爾又會出現草場。零星的鄉鎮都在掩映在綠洲的白楊樹林裡,維族老鄉悠悠地趕著驢車在公路上行走,路旁種著高粱、棉花。中午到了且末。又一個小城,卻很熱鬧。我們到市中心的大巴扎逛了逛,吃了午飯,繼續前行。途中經過幾十公裡沙丘地帶,成片的老胡楊林在頑強地與風沙搏鬥,有些已經枯死,仍不屈屹立;更多的則在老干上抽出新枝,掙扎求生。大L多次停車拍照。公路仍是筆直、平坦,小波羅輕松愉快地歡跑,不料樂極生悲,一個鄉鎮路口上出現兩個交警,說我們超速,罰款。超速不假,罰款卻完全違反程序,而且交警的制服上沒有警號。我們雖有懷疑,卻因人在異鄉,無法理論,只得乖乖地交錢走人。
5時許,來到塔裡木沙漠公路的路口。這條路穿過號稱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直達庫車。我們的計劃是西行到喀什,再折向庫車,自然不會在這兒抄捷徑。但也彎進去看了看,又見到半枯的胡楊樹在與沙漠做殊死搏鬥。返回315國道繼續前行,5時許到達預定地點:民豐。開車在城裡轉悠,很小,很冷清。此時太陽還高高地掛在半空,烏魯木齊時間才3點多。臨時決定繼續前行到100公裡外的於田去。一路小心翼翼,果然又碰到罰款的交警,幸虧提前減速,交警攔下了後面追上來的小車,我們逃過一劫。8時許,進了於田。也是一個小城,卻比較雜亂。翻開地圖冊查閱,此地已經屬於和田地區,全縣人口23萬多。難怪街上的人比若羌多得多。仍然是找住處,找飯吃。此地與和田一樣,也號稱“中國玉石之鄉“,又有“世界沙漠旅游景觀之最”的美譽。難怪這一路上看夠了戈壁沙漠!
若羌至於田,路況很好,但交警罰款很凶,小心。全天行程720公裡。新疆的汽油比青海又便宜些,93號6.12元。
D7—9月9日:於田——莎車
同樣是早上9時許出發。離開於田,先去順道的巴格其鎮觀看千裡葡萄長廊及五百年核桃樹。途中無意經過庫爾班•吐魯木大叔的故居,趕緊轉進去參觀。這是一個普通的維族農家小院,與相鄰的小院沒有差別。當年,庫爾班大叔一心要騎著毛驢上北京去見毛主席,傳為佳話。時至今日,於田及和田城中,依然矗立著毛主席與庫爾班大叔握手的塑像。然而,今日的人們還有多少記得當年這段佳話呢?
千裡葡萄長廊及五百年核桃樹均值得一看。於田到和田只有150多公裡,邊走邊玩,中午時分進入和田。這是我們進南疆後來到的第一個地級市,有名的“玉石之都”,熱鬧情景自然遠非那些小城可比。我們小心翼翼地在街上行駛,憑著直覺,竟然順利開到最熱鬧的玉石一條街。還未停車,小D竟然發現了八樓商場。刀郎那首唱遍全國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來的晚一些,停靠在八樓的2路汽車……”停好車,我們首先直奔八樓商場,2路公交汽車站果然在商場門前。歌中的“八樓”不是樓層,而是商場名字。這商場也沒有八層樓,似乎只有五六層。小D興奮莫名,到街對面將八樓商場與2路汽車站全部收入鏡頭。之後,我們便在玉石街走馬觀花。和田玉聞名世界,但經過數千年開采,早已所剩無幾,頂級的羊脂玉原料更是早已絕跡,街上卻到處陳列、出售羊脂玉。我們隨便買了一小件做個紀念。和田河灘上零星可見有人在尋玉石,據說偶爾有所得,但比中六合彩還難。我們不知從何處可以走下河灘,只好讓發財的夢幻破滅,轉而去買了個極為好吃的哈密瓜,安慰肚子。
太陽已經偏西,在和田住下太早,距喀什還有400多公裡,難以趕到,臨時決定到200多公裡外的莎車過夜。依然走315國道,下午7時許,來到了這個頗有異國情調名字的縣城。沒想到這個小城居然相當繁華熱鬧,我們找到美食街,在四川人開的大排檔美美吃了一頓。在莎車我們才得知,這段時間正是維族的齋月,今天齋月結束,明天便是維族過年,叫肉孜節。原來如此,難怪我們這一路行來,均未見到熱鬧的維族巴扎。明天過年,估計喀什會很熱鬧。
於田至莎車,路況依然很好,全天行程528公裡。
D8—9月10日:莎車——喀什
睡了個懶覺,10點才出發,一路慢慢悠悠,邊走邊欣賞風景。自駕游的主要樂趣是風景在路上,而不是在人為的景區。途徑戈壁灘上的一個湖泊,居然發現好些人在釣魚。酷愛釣魚的大L居然連連停車,想看他們釣什麼魚,結果沒看見起杆。中午1點,終於來到聞名已久的南疆重鎮,我國最西端的城市:喀什。按照老規矩,開車在市內兜了一圈,在矗立著毛主席塑像的人民廣場旁邊找了個賓館住下,便迫不及待地直奔據說是我國最大的清真寺,艾提朶爾清真寺。果然人山人海,無數維族男女老幼在這裡聚集。男人們衣冠楚楚,大多帶著一條小地毯,都是來做禮拜的,清真寺門前人頭湧湧,進不去的便在寺旁跪下禮拜。我們看了著實為他們的虔誠所感動,不敢進清真寺去打擾他們。後來也得知,凡是這種大禮拜日,清真寺便不對游客開放。我們在寺前的廣場溜達,三三兩兩的維族婦女兒童也在溜達。因為過年,一個個穿的花枝招展,五顏六色,艷麗非常。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之後,我們又到寺後的幾個巴扎游逛。只因過節,許多店鋪都關門,當地人也沒來,只有少數游客在寥寥無幾的營業中的店鋪出出入入。我們當然是隨遇而安,逛了幾家賣紀念品的商鋪,買了一個核桃木做的果盤。然後找了一家馕坑烤肉的小吃店,大吃一頓。據說,“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等於白跑一趟”。之後,又專門找了一家賣灌面肺、灌米腸、涼粉的小店,逐樣品嘗一番。還在路邊買了一堆無花果,學著維族人,蹲在路邊大嚼。總之,沒管肚子受不受得了,好歹將網上介紹的喀什美食吃了一通。怎麼評價呢?只能說風味獨特。
逛完了,吃完了,清真寺前仍然是人山人海。此時只是下午4點多,我們決定去看看著名的高台民居。到了那裡,才知道所謂民居,就是維族人居住的老區,居然作為景區賣票。我們不想挨宰,便去坐旁邊的摩天輪,待升到半空我們才發現,這民居實在是一大片,占了喀什城的五分之一,完全可以隨便溜達,難怪當地人稱為老城。旅游部門圈起一小部分賣票,實在有點蒙人的感覺。
看完民居,我們又返回清真寺,依然人頭湧湧。順便說說,城裡各處都是盛裝的維族百姓,有如我們漢族過年,十分熱鬧。我們各處溜達,與維族兄弟一道過年,感覺挺好。直到天黑,這才返回賓館歇息。
莎車至喀什,路況很好。全天行程180公裡。
D9—9月11日:喀什——阿克蘇
本想在喀什住兩天,然而,昨天已經把喀什城逛遍了,決定今天出發,先上帕米爾高原去眺望有著“冰山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峰,觀賞高山湖泊卡拉庫勒湖。再前往阿克蘇。
上午10點,我們出喀什上314國道向南進山,這裡已是喀喇昆侖山脈。大L興奮地唱起一首老兵歌:“喀喇昆侖冰雪封,哨卡設在雲霧中,山當書桌月當燈,蓋著藍天鋪著地……”小D則哼起無人不曉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兩首歌唱的都是這裡!啊,真是想不到,神奇的昆侖山,更加神奇的喀喇昆侖,居然來到你們身邊!樂滋滋地跑了100多公裡,卻遇到一盆冷水,居然有邊防檢查站,要邊防通行證!我們自然沒有,只好遠望慕士塔格冰峰,怏怏地返回,在途中一個紅山峽谷景點停下,吃了個哈密瓜,啃了一塊馕作為午飯,便出山走314國道趕路前往阿克蘇。天黑後才算進入這個8月份才發生爆炸案件的城市,住下後吃了今天唯一的熱食,已經是11點多了。
喀什往阿克蘇,已經是往東北方向,漸漸離開南疆了。這一路,十分干燥。地圖冊上是這樣記載:若羌,屬溫帶極干旱氣候,年均降水29毫米,年均蒸發2882毫米。和田,屬暖溫帶大陸性沙漠氣候,年均降水36毫米,年均蒸發2723毫米。喀什,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均降水64毫米,年均蒸發2299毫米。以我們南方人來看,降水量與蒸發量簡直不成比例。看來,這裡完全靠昆侖山脈的雪水滋潤。
喀什到阿克蘇本來只有400多公裡,由於我們前往帕米爾高原往返走了200多公裡,這天全天行程690公裡。路況依然很好。往帕米爾高原進山的路則有些坎坷。需要注意的是,阿克蘇地區的交通管理很嚴,幾乎十幾公裡就有測速的攝像頭,尤其過鄉鎮,限速40,過往車輛慢得像烏龜。當地車輛都不敢輕易超速,何況我們外地車!
D10—9月12日:阿克蘇——庫車
今日休整,決定只走200多公裡到庫車住宿,再轉上217國道前往伊寧。路上交警查得很嚴,一路小心翼翼,生怕遭罰。半道上遇到一個檢查站,是查身份證,卻把我們嚇了一跳。路上見到一個烽燧遺址的指示牌,轉進去看了看,渺無人跡,烽燧已經殘破得不成形了。
中午1點,到達庫車這個有名的龜茲古城。匆匆住下後,立即前往故城遺址。卻頗令人失望,只有一塊今人立的石碑,和一堵依稀可辨的土牆,供後人憑吊,遙想當年絲綢之路上悠揚美妙的龜茲樂舞。之後,我們又到庫車老城的維族民居去轉悠,這裡和喀什相似,維族在老城聚居。整齊的小院,悠閑自得的婦女兒童,頗有異域風情。此地的巴扎很熱鬧,擁擠不堪。我們環顧許久,沒發現一個漢人。最終沒敢擠進去。只在邊上逛了逛。發現一個真正在地上掘坑的馕坑烤馕,趕緊買了三個,真香。其他地方看見的馕坑都是立在地面的,有如爐子。
閑逛過程中,無意間聽說前往伊寧的217國道因為7、8月間的洪水而斷道。趕緊再打聽,果然屬實。這下子令我們的原計劃破產了。趕緊研究地圖,決定明天先沿217國道前往天山神秘大峽谷參觀,再折返庫車,繼續走314國道前往庫爾勒,從那兒轉上218國道去伊寧。從地圖上看,是走了個“之”字形,約莫多走5、600公裡。也就是說,要多花一天時間。
阿克蘇至庫車,路況良好。全天行程240公裡。
D11—9月13日:庫車——博湖
早上9時出發,依照昨日計劃,先沿217國道走70公裡去天山神秘大峽谷。從今天起,我們出發前制定的計劃便開始不斷調整更改,直至返回四川。
一路上全是雅丹地貌,各種形狀的沙石山,被冠以什麼“紅山石林”、“天然布達宮”等景點名稱。大峽谷其實也是雅丹地形。買票進去,在峽谷中轉悠,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山崖、峽谷、峭石、陡坡,令我們沒走到頭便審美疲勞了。
12時許出了峽谷,原路返回庫車,轉上314國道前往庫爾勒。途中經過輪台,這也是個在大唐邊塞詩中多次出現的西域地名。走到半道,突發奇想,干脆前往庫爾勒附近的博湖縣,明天可以去觀賞沙漠湖泊博斯騰湖,也沒有白白繞這段路。為著趕路,午飯便以馕和哈密瓜充飢。
下午7時許到達博湖縣,又是一個小城,賓館不多,我們驅車在城裡轉悠了兩圈,才發現兩個小賓館,擇其看起來順眼的一個住下。
來到這裡,我們實際上已經離開南疆。從地圖上看,庫爾勒位於新疆的中部,離烏魯木齊只有400多公裡。然而它又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這個自治州簡稱巴州,可夠大的了,我們初進南疆到達的第一個縣城若羌也屬巴州,那是在塔裡木盆地東南。我們今日住宿的博湖縣,同樣屬巴州,這裡已經是塔裡木盆地北緣,218國道可以從這兒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直達若羌。我們幾乎繞著這個大沙漠轉了一圈!
博湖附近的焉耆、和碩,也是歷史上的西域名城。當然,與龜茲一樣,只剩下名字供人遐想了。
今日行走的217/218國道路況良好。只是過了庫爾勒,轉道博湖時,有一段修路,需要繞行,路線復雜,岔路較多,指示牌不夠清晰。全天行程480公裡。
(以下請看:川北甘南、南疆北疆自駕全攻略:【三】北疆甘肅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