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沒講過的衣食住行游在北疆超級無敵貼士篇之禾木

作者: 胖頭魚家的小胖

導讀行—布爾津長途車站一出門就有不少司機張羅拼車第二天到賈登峪,現在的行市是漲到了每人60塊錢,五、六月份的時候可能是50一個人。車程2個半小時到賈登峪,我們在這裡遇到一個廣州小伙兒,加入了我們徒步的行列。開始的一小段我們問了幾個路過的當地人,確定方向之後一路前行大概1個小時見到河水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要買門票了,估計我們三人看起來就像在校大學 ...

行—布爾津長途車站一出門就有不少司機張羅拼車第二天到賈登峪,現在的行市是漲到了每人60塊錢,五、六月份的時候可能是50一個人。車程2個半小時到賈登峪,我們在這裡遇到一個廣州小伙兒,加入了我們徒步的行列。開始的一小段我們問了幾個路過的當地人,確定方向之後一路前行大概1個小時見到河水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要買門票了,估計我們三人看起來就像在校大學生,買過票之後沒有查驗身份證(緊隨著我們的一撥兒騎馬的游客被要求出示身份證)就輕松進入景區了。後面幾個段落為途中所見所感,關於攻略,可跳過三個段落直接閱讀前面加有***號的文字內容。

上午10點45左右到達賈登峪,我們走過大橋的時候已經12點半了,梁阿姨的早餐早被一上午的忙碌消耗掉了,看到河邊的氈房,想向主人討些開水泡我的方便面。氈房的主人是40多歲的一對夫婦,他們的行李和板材堆在房前的空地上。既然我張羅著休息那麼就由我來跟主人交流吧。繞過木頭圍欄,我問坐在地上的男主人有沒有開水,問了幾次,這位少數民族大叔終於明白我的需求,衝著旁邊的婦女說@$#[%]$&^[%]#,我猜是問她有沒有熱水,大嬸猶豫了一下,我以為她不樂意給熱水,畢竟野外燒水人家也是挺麻煩的一件事。正盤算著要不要就此離開的時候,大嬸回身進了氈房拿出來個暖水瓶,我這個樂呀,眼前浮現著泡面的裊裊熱氣。我撕了調料包,叼著叉子,美嘚兒美嘚兒地倒上開水,水一流進面碗我就傻眼了,敢情裡面裝的是茶水,而且是溫的。我diang!得,那也吃吧。善良好客的主人給我們仨一人倒了碗奶茶(碗中先倒上一勺奶油,再衝上剛才同樣的我泡面的茶,奶油可是純天然的,主人用牛奶分離機自制的)。大嬸示意我們不要坐在木板堆上,和他們一起坐在裝著毛皮的鼓鼓的麻包上,這樣更舒服,我們欣然接受。我嘎吱著泡面(水是溫滴,面是脆滴)倆哥們兒啃著我們自帶的吃食,和主人連說帶比劃地聊著天兒,賓主相談甚歡,得知兩個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天氣漸漸涼了,他們正在收拾東西准備搬回城裡,然大部分時間大家都是雲裡霧裡地猜著對方的意思,呵呵。我拿出在北京買好的徐福記糖果(本是先生看到網友們的提示給山裡的小朋友們准備的),捧了一把到大嬸手上,布爾津買的小西紅柿也分而食之,全充我們叨擾主人的回報,錢在這裡都是俗物。臨走我們把剩余的小西紅柿都留給了主人,山裡人蔬菜是很少吃的,因為交通不便,運輸成本昂貴。

告別了主人,我們繼續征途,談論著剛剛經歷的真正的哈薩克牧民家訪。開始的幾個小時我們有說有笑,兩個男爺們兒頻繁地舉起相機四處拍照。看到半路客棧的時候我有一絲絲的失望,原來我們的長征剛剛進行到一半,時間已是下午3點鐘。咬牙繼續行進,我慢慢地掉了隊,肩膀被背包帶子壓的酸疼,而且鞋子底兒太薄,雖然輕巧,但一路上的坑窪硌得我左腳底疼的厲害。趕緊換上crocs,雖然不如球鞋合腳,但是柔軟的鞋底總算讓我舒服些。又走了一個多小時,我的腳實在疼得不行,徹底disable了,廣州小伙兒一直在我們前面,怎麼趕也趕不上,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脫了髒乎乎看不出原色兒的襪子發現了左腳底已經起了血泡,我的悲憫油然而生,和先生哼哼著哭訴,後悔著半個小時前有個騎摩托車的人問我們要不要50塊錢一個人搭車到禾木村的時候我欣然拒絕的錯誤決定。

正沮喪著,一邊哼哼唧唧一邊東張西望的我發現一個少數民族小伙兒騎著摩托車從禾木方向過來。我興奮地搖著手,小伙兒停下車,先生問他能不能帶我到禾木村。小伙子有一絲遲疑,先生說因為我腳疼所以只有我一個人坐車,他和另外的同伴可以繼續走。小伙子靦腆地問我們可不可以付些錢,因為多載了一個人車子比較費汽油。有前面那輛摩托的前車之鑒,我們知道車子是可以在山路上行駛並且載人的,安全上沒問題,按照剛才那人說的價格我們和小伙子講定50塊錢送我到村裡。小伙子把我們兩個的背包綁在車的後座上,發動車子,望著我輕松的表情先生如釋重負地輕裝徒步上路了。摩托車跋山涉水行駛5分鐘之後,我馬上決定讓小伙兒把我們隊伍中的另外兩人一起帶到村裡。照這個路況和路程,他們至少還要走兩三個小時。又開了10多分鐘,司機 把我放在半山腰一處開闊地帶,我並不擔心我的安全,因為很多游人騎著馬在平台上眺望遠處的禾木村,先生的手機打不通,只能采取最原始的辦法—書信聯絡。我寫了張字條兒,大意是路還很遠,我讓小伙兒回去把他們也捎上,價格是我50+他倆每人40,畢竟我們離開的這段時間他倆應該又走了10塊錢路程,我這邊很安全。我猜小伙兒是怕我通過字條兒搞鬼,讓同行的兩個人對他不利,要我給他描述字條的內容。我逐字逐句給他解釋。小伙兒叮囑我不要告訴別人我是花錢讓他捎過來的,我對著嘴唇做關閉拉鏈狀,小伙兒高興地騎著車往來時的路上折返。

***等候的這段期間,我一邊打電話給禾木驢友客棧預訂房間,一邊欣賞著山下的依水而建的禾木村。房間講定140元,到了直接找老板王新華,老板說客棧很好找,過了禾木橋進村就能找到。可能是一路上馱著兩個年輕人摩托車有點吃不消,四個人會合的時候本地小伙兒有點不願意把另外兩個男同胞送到山下,希望倆男爺們兒自己走下山。廣州小伙兒估計體力透支的厲害,寧可出錢也再不要走路了。最終我們以每人50的價格下得山來。聊天得知,送我們的摩托車小伙兒叫喉哈(音譯),他爸爸是半路客棧的老板。

就這樣,我們三人徒步6個半小時加摩托車半個小時,終於完成了賈登峪-禾木之旅。經驗表明,如果體力不足但又有徒步願望的朋友可以中途在半路客棧停留一晚,第二天繼續旅程,可以找我們的少數民族朋友喉哈預訂房間,不過他的普通話不是很流利,大家和他交流的時候盡量語速慢些,言語簡練些。禾木很多旅社都是老板在旅游季節承租當地人的房屋,一般10月5號以後就關門謝客了,如果有朋友想看深秋或寒冬的禾木的話,一定要提前聯系住的地方。

賈登峪-禾木一線是入門級徒步者的最佳選擇,道路平緩,偶有小路岔出去,最終也能繞回主路,更何況有當地人不時出現,一點不用擔心在山裡迷失。但是如果徒步禾木-喀納斯一線,其中禾木到黑湖一段要不停地翻山越嶺,路上布滿碎石,舉步維艱,黑湖到喀納斯一段雖然較為平緩但經常要細細分辨前方的路,如果經驗不足,迷路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禾木-喀納斯一線我們是騎馬穿越的,禾木到黑湖騎馬5個半小時,徒步預計8個小時,黑湖到喀納斯騎馬3小時45分鐘,徒步預計6個小時。身體是嚴重透支的,沿途風光是魅力無限的。我們出發那天禾木到黑湖一段一直下雨,天氣原因加上路況非常不好風景絕美的一段路然而我們卻沒機會拍照。

如果騎馬身體吃的消,出發早於9點鐘,馬匹條件允許的話,我猜想天黑之前是有可能一站到達喀納斯的。

游—賈登禹馬隊的收費是每匹每天150,馬夫兼向導日薪50,他們一般不贊同兩人共乘一匹馬,除非乘客身高體重均苗條一如我們同行的廣州小伙兒。禾木馬隊收費是每匹每天200,其他條件同上,禾木的馬之所以貴是因為包含150的馬匹租用費加上馬隊收取的50管理費。大家可以聯絡住在禾木的賈登峪馬隊的郭衝師傅,他可以幫大家從賈登峪調馬匹過來,收費還是150,而且他說還可以幫游客在購買喀納斯門票的時候節約10[%]的門票錢。我們這次沒機會領略郭衝師傅的技藝,因為我們之前承諾了喉哈,不能在少數民族兄弟面失約,丟咱們北京人的臉面。

騎馬到美麗峰的收費是每匹每趟120,向導的馬可以砍到80塊錢。往返一趟1-2個小時,徒步需要大約4-5個小時。如果想騎到更高的大美麗峰收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禾木客棧偶遇的阿勒泰導游劉翠偶爾會帶團到喀納斯更深處的雙湖白湖,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絡她。

衣—秋衣秋褲外衣外褲厚外套是必需滴,毛衣毛褲是完美滴,我們在布爾津購買的雨衣雨褲陪伴我們從禾木一直到返回布爾津,壞天氣時遮風擋雨晴天時保暖保溫。禾木客棧偶遇的阿勒泰導游劉翠告訴我們她帶團的時候經常滿滿一背包帶的全是衣服,因為山裡的天氣一日三變。及:劉翠很小就隨父母遷到阿勒泰居住,自幼而今的新疆飲食習慣養育得她黑黑壯壯的,讓人完全想不到她居然來自江南水鄉。

住—禾木驢友客棧9月10號的房價是每晚140元, 9月20至10月5是今年最佳的旅游季節,可能會上浮也不可知。這家客棧是我們在村裡見到的規模較大的一家,每天中午都看到接待旅行團的包餐。主人有兩只大型犬,均不到一歲,一只混血藏獒叫黑黑,看著凶猛但因為年幼所以一點都不可怕甚至可以同它玩耍,另一只是金毛叫八弟,名字的創意來源於八哥。我總是喜歡稱它Buddy。Buddy有個富有彈性的黃色塑料小球,可能是它平時磨牙用的,它可喜歡別人拋球給它玩了,不過顯而易見它沒受過專門的訓練,沒有一次能夠准確地接到我拋出去的球。作為一只金毛,Buddy相當溫順,是小朋友們最好的伙伴。客棧院中一處帆布吊床一處帆布搖椅,我最愛在院中坐著搖椅看書或是干脆搖曳著椅子仰望晴朗的天空可以什麼都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Buddy靜靜地臥在腳邊,這一切的一切讓人忘記都市的喧雜,心靈在這裡得到淨化,生活單純得一塌糊塗。王新華有本介紹禾木的書,可以借來看看。

禾木到喀納斯需要在黑湖停留一晚,黑湖邊屈指可數的幾家當地牧民的氈房可以住宿,價格40-50每人,住宿條件極為簡陋,只是單純的“過夜”而已。白天主人會在氈房內幫客人燒爐火取暖,但夜晚木柴熄滅之後寒冷之極,我們晚上穿著所有衣服蓋了三條棉被勉強睡著。夜晚的山裡安靜異常,屋內伸手不見五指,半夜起來方便的時候記得呼朋引伴並攜帶手電就近解決。

食—村裡沒有專門的飯館兒,可以解決餐食的估計就是各家的旅社,我們所住的禾木驢友客棧的餐價可真的不敢令人恭維,一只大盤雞260,炒野木耳68,燒茄子等素菜30-40不等,青菜湯20,湯飯20,米飯2塊。我們同行的小伙兒真不愧從有“食在廣州”而聞名的地界兒來,對吃的要求真是不低,和我們在一起的一天半裡點了這家旅社最貴的幾道菜。不過,我和先生是隨意的人,樂而分享,相逢即是有緣。

每天清晨,村中會有一農婦推著三輪車兜售玉米,3塊一根,玉米又甜又糯好吃的不得了。

從驢友客棧往村裡走,路邊有家賣烤馕的小店,馕是在馕坑裡烤出來的,5塊一個,剛出爐的馕香脆可口,堪稱美味阿。

我們到達禾木的第二天正趕上穆斯林的重大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驢友客棧的25歲年輕老板王新華特意殺了只雞和一頭羊為自己的30出頭的東鄉族合伙人張俊舉辦了盛大的晚宴,我們有幸被邀請參與,大家又叫又唱開心得不得了,平時滴酒不沾的我興致盎然地在不知不覺中5杯白酒下肚。席間,我們還品嘗到了曾經奧運會時被選為穆斯林國家餐飲指定用羊的阿勒泰羊肉。阿勒泰導游劉翠說阿勒泰羊最香的地方是剛殺好的羊尾巴上的脂肪趁熱吃。我這個平時吃肉較少的人想像著就覺得膩的不行。從個人的喜好來講,新疆羊肉優於內蒙羊肉,內蒙羊肉優於寧夏羊肉。在北京,東來順的羊肉,尤其是新東安五層的東來順總店的羊肉是口感最好的。

禾木到喀納斯中間有三頓飯要解決,要麼自帶干糧,要麼在途經的牧民家裡就餐,從口味和價格來比較,我個人認為比較適合我們口味的價格也合適的應該是湯飯,20塊錢,雖然名字帶“飯”字然而和水稻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一種面食,類似於我們的熗鍋面,洋蔥爆香之後下番茄醬、肉干和白菜,倒上熱水,水開往鍋裡揪面片兒。熱乎乎的湯湯水水的一大碗再配上我們在禾木買的烤馕,吃起來又飽又舒服,冰透的肌膚恢復溫度全身洋溢著暖意,。我和先生對這個新疆最普通不過的湯飯情有獨鐘後來的幾天我們陸陸續續共吃了四頓。後來到了烏魯木齊,我們得知這種揪片兒叫做面旗子湯飯,還有一種面棍兒棍兒形狀的叫炮仗子湯飯,相當形像的叫法。

我還有另外幾篇分別介紹烏魯木齊、布爾津、喀納斯、吐魯番的衣食住行游,歡迎大家關注。


精選遊記: 禾木-喀納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