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終於走來,它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心靈觸動?將如何豐富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那片園區和逾百個場館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我們該如何去領會其中人類文明的智慧?
9月17日,我們一行36人一早就來到了東陽汽車西站,等候安檢。6點,期待已久的世博行終於成行。
汽車經過4 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中午11點半來到了上海世博會,並在7號門接到了來自青海的一班朋友。
上海世博會開館以來,周圍的不少朋友已經來過,據朋友們告知,參觀世博會一天時間不夠,二天又太累,三天沒必要。這次我們只安排了一天的時間,如何看好世博會確是個問題,看來只能是走馬觀花了。
世界博覽會(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簡稱World Expo)是一個富有特色的講壇,它鼓勵人類發揮創造性和主動參與性。把科學性和情感結合起來,將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念、新技術展現在世人面前。其特點是舉辦時間長、展出規模大、參展國家多、影響深遠。因此,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奧林匹克”盛會。
一進世博門,大家就各奔東西了。我們一家子從亞洲區開始游覽。第一個到的是泰國館,旁邊是澳大利亞館、新加坡館等等。小孫子胡越,坐在小車上,看到人山人海,花旗招展,興奮的手舞足蹈。
許多展館的門前都排滿了參觀的人,廣播公告,沙特等一些熱門場館,排隊等候的時間需要6個多小時。等待是不現實的,太浪費時間,因此我們采取邊走邊看,有不用排隊的場館就進去參觀一番。
我們參觀了文萊、柬埔寨等幾個小展館後轉到了中國館的門口,中國館每天都需要預約,所以我們只能望館興嘆了。
中國館設計時的寓意為“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知道,中國城市的文化傳統和建設模式,與西方城市有很大不同,我們該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城市的特色和美好?同時又讓西方人不會誤解?一是以東方為中介,我們代表的是一種東方性的城市智慧,我們為人類做出的是一種由東方特性的貢獻;另一方面,我們用“東方的尋覓”為主線,以“尋覓”為主線,立足中國城市化發展,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下啟“和諧共生”的未來理想,尋覓中國式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道路;再就是體現了中國特色(人文智慧層面的積累),人文城市(諸如開封等),人居城市(諸如常熟等),山水城市(師法自然的智慧,諸如杭州等),工業城市(自強不息的特點,諸如攀枝花等),國際都市(諸如上海)等等。
我們在中國館邊上吃好中飯後,繼續游覽了沙特館、台灣館等,然後乘車直奔非洲區,爾後參觀歐洲館。下午5點,正當我們走的人困馬乏的時候,開始了花車游行,一邊觀看花車,一邊也有了喘氣休息的機會。
當我們走進美洲館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整個世博會場館處處是彩燈閃爍,與白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更加壯觀美麗。
我們首先來到了加拿大館,她的外形設計成一張楓葉,蜚聲世界的太陽馬戲團成為這座展館的主角,為加拿大展館量身定做了一套創造性的內部設計方案。 先進的展覽技術、引人入勝的展示內容和富有創造性的節目編排,成為加拿大館的亮點,此外,一群年輕、熱情、博學的接待人員也為加拿大館增色。
沒來得及參觀完中南美洲的展館,時間已快晚上9點,離團隊集中的時間已經不多,我們只得乘車趕到了世博軸。
一天的時間實在是太過短暫,要去感受整個世博會是不可能的。但通過參觀世博會,邊走邊讀,邊走邊想,走在現在,也走在過去,也走向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