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r1308824-journals.html 是完整版或稱羅嗦版。
四十元交通費能干什麼?在京城,也許就是打一次不太遠的出租而已。
於我來說,四十元真能好好的在京城玩一次,轉一次。要是您對我這“玩”存疑的話,讓我告訴您我去了哪些地?天壇、慕田峪長城、山吧、孔廟、故宮、恭王府、煙袋斜街、南鑼鼓巷、頤和園。
要是您對我這“轉”存疑的話,讓我告訴您我吃了哪些地?爆肚馮、陳記鹵煮小腸、雙流老媽兔頭、山吧紅鱒魚、北新橋鹵煮、隆福寺小吃、豐年灌腸、川辦餐廳、沙鍋居、天福號、護國寺小吃、東興順爆肚張、姚記炒肝、聚寶源、慶豐包子、新川面館、李記白水羊頭。
這六天,玩倒沒太累著,吃可把我給累著了!如此一說,也許我還配得上用“玩轉”兩個字。不過,話說回來,真的要道出北京和老北京的魅力,哪是我這個異鄉人在6天的時間所能體味的!
第一天
北京火車站出2站地到前門。要實現四十元玩轉大北京,住的地方選擇得當是關鍵。我們5個夜晚的住宿安排分別是,第一、三天住錦江之星前門店,第二天住山吧,第四、五天住錦江之星西直門店。
行李擱好,輕裝上陣。直奔前門大柵(北京人念shì)欄。我們今天所尋的“爆肚馮”,也幾乎是在一條陋巷的巷底,巷陋,店也陋,可老。店老(百年老店),店家老,吃客也老。
幸虧在上海做過功課,否則一張菜單上來,光一溜長串名字,能把外鄉人給砸暈。什麼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旦”或“淡”都可)、羊肚仁、羊板仁、羊肚領、蘑菇頭、羊蘑菇、羊食信、羊肚板、羊葫蘆。看了暈吧?我不能算美食家,但自譽是“讒食者”,都還暈!這些不同的名稱,只不過是牛胃和羊胃的不同部位而已,有嫩的也有老的,有脆的也有硬的,就看你的牙口,最主要還是看你好哪口!
“爆肚馮”應當是早年攤子上爆肚的作法,看什麼部位汆什麼時間。我是一外鄉人,兼帶一外行,只吃過牛肚、羊肚(即“散丹”)。大約知道後四樣“羊蘑菇、羊食信、羊肚板、羊葫蘆”是爆肚中的四“硬貨”,沒敢點,估摸著點個“羊肚領”,沒想到還是個“硬貨”,直咬得我牙根清酸。
別看這“硬貨”的“羊肚領”,去掉領子可就是“羊肚仁”。老北京一般要加個“兒”,叫“肚仁兒”,館子裡油爆、鹽爆、湯爆,只爆“肚仁兒”,且以“肚仁兒”為限(梁實秋先生言)。吃爆肚要蘸小料,味道跟上海老法涮羊肉的料有點類似,但又不全似,靠我一頓飯的功夫品嘗出,恐怕我的嘴還嫩了點。
吃個半飽,留著肚子。廊坊二條到底,過煤市街,這胡同就變成了取燈胡同。頭裡就是 “陳記鹵煮小腸”,進店要了一碗鹵煮,沒要火燒。鹵煮的大灶就設在門口。直徑近一米的大鍋裡,火燒、小腸、肺頭、炸豆腐煮在熱騰騰的醬色老湯之中。這口明爐大灶,怎麼看怎麼覺得新鮮,怎麼看怎麼覺得親切,平民的美食有時候就在這一口沸騰的老鍋裡。
看師傅配鹵煮的時候,又是一種享受。一把大切刀,刷刷地切腸、肺頭、炸豆腐,還要切幾片薄如紙片的五花肥肉,最後從沸鍋裡舀一勺鹵湯。看別人的碗都比自個的大,有點納悶,問掌櫃的,說別人加了火燒,我那只是菜底。明白了,原來火燒是放湯裡燒了吃的,不是就著鹵煮干吃的,我這下可“洋盤”到京城了!
從取燈胡同出來是煤市街,只幾步路就到120路站,這次“四十元玩轉大北京”,有一樣工具不得不說,就是“Google地圖”,Google地圖上的公交和地鐵查詢,在我們的行程中幾乎可以用“精確”兩個字。作為一個背包客,若錯峰出行,北京的公交可真是太好,在宜人的初秋尤其適合乘坐。我們的整個北京之行,乘公交的時候幾乎都有座。
4毛錢到天壇南門,不但路沒走幾步,價錢簡直便宜得不敢想像。天壇的套票是35元,不貴。天壇我早年也來過,有20多年,只剩了回音壁有印像,當年的回音壁可以拍,也可以貼著喊。其他的都沒了印像,再說40歲前我對歷史一來不感興趣,二來知之甚少(現在也不多)。
此次天壇之行,給我印像最深刻有兩個地方,其一圜丘壇,壇高中心有“天心石”。其二是祈年殿,總高38米。按理說並不高,可當我一腳踏入祈年門,仰望祈年殿,卻有一種高得一塌糊塗的感覺,一種望天的感覺。難怪一位法國建築專家在游覽天壇之後說:摩天大廈比祈年殿高得多,但卻沒有祈年殿那種高大與深邃的意境,遠遠達不到祈年殿的藝術高度。
我們的心能達到古人的深度嗎?
出天壇北門,左手邊就是707路,北京的公交分兩種,一種是上車刷一次卡,另一種分段收費,上車刷一次,到站下車再刷一次。北京的公交車比較長,特別是那種中門上,前、後門下的車,有點類似上海早年的巨龍車,載客量特多。
雙流老媽兔頭在北京開了唯一的外地分店。選擇此店吃晚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歇好、吃好後可以順著乘地鐵10號線轉8號線,去看夜晚的鳥巢和水立方。一次成功的旅行,有一個重要標志:不走回頭路。
鼓足勇氣咬去兩兔牙,再看就比較順眼,與鴨頭、鵝頭也差不多。可經過剛才的一番折騰,這兔頭的味道估計已經被打掉了9折,沒嚼出來一點點滋味。店堂裡有時髦女士,兩手對著十來個兔頭,我幾乎能感覺她的雙眼,隨著嘴巴的嚼動在放光!
其他的菜也就不說了。結帳,走人。不遠處是地鐵10號線,轉地鐵8號線(奧運專線)到奧體中心下,出站右邊是鳥巢,左邊是水立方。沒感覺太過驚艷,特別是鳥巢,很奇怪,拍到照相機裡的它卻非常漂亮,現實中的鳥巢就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鋼鐵架子。秋風輕拂,天空晴朗,人影散動,漸漸地走近了水立方。
越走越近,等到近到一定程度,水立方的驚艷就詫然而開。一個又一個不規則酷似水泡的ETFE膜組成的水立方,在無雲的天空下呈現著晶瑩的藍色。當光影在藍色的膜上流動時,一種科幻的感覺會讓人身處異樣的時空。據說到周末的晚上來看,水立方更會變幻色彩,風情萬千。
一直往前走,慢慢地散步,小孩們有玩輪滑的,也有玩滑板的,在運動中快樂著。大約走個20分鐘,就會走出奧林匹克公園。此時回錦江之星前門站,有兩個選擇,地鐵8號線轉5號線再轉2號線,另一種選擇是乘82路。我們選擇了前一種方案,走的路看來是多了點。
回旅館,洗洗,就著在老媽兔頭買的鴨頭和雞腳,喝了冰啤,一覺睡去...
第一天費用:
去北京火車票:327(下鋪)+317(中鋪)+5*2(手續費)=654
錦江之星優惠卡:158
住宿:錦江之星前門店206
爆肚馮:45
陳記鹵煮小腸:20.5
頤和園門票:35*2=70
雙流老媽兔頭:兔頭8+老媽涼粉12+蔥椒雞32+五香雞爪2*3+鴨頭4+啤酒8=70
啤酒水等:3*2(燕京啤酒)+1.5*3(水)=10.5
交通費:2(火車站去旅店)+0.4(去天壇)+0.4(去吃晚飯)+2(去看鳥巢)+2(回旅店)=6.8元
共記:1247元
第二天
一早醒來,大約5點多,由於吃不准東直門去往慕田峪的936路情況,決定起早出發。到前台結帳,存掉一個大背包,帶好夠在山吧住宿一晚的小背包,去往前門地鐵乘2號線。
東直門站下,B口出是東直門外大街,“八方達東直門汽車站”不在東直門樞紐站,是在一條叫東直門外斜街的路上。
7點准時出發,上車先問賣票員這車的車次和時間,被告知:早7點、8點去,下午2點、4點回。
一路顛簸,大約 9點45分到長城。下車刷卡,打4折後是6.4元。
早年也爬過兩次長城,分別在86年和92年,除了人多,沒留下什麼印像。總以為長城就是八達嶺,沒想到這次出行查攻略,查出好多個長城,比如居庸關,比如司馬台,比如箭扣,比如金山嶺。
選擇慕田峪,一來有車直達,二來能順道去名震京城的“山吧”。慕田峪長城據說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造而成,有一句話叫“萬裡長城慕田峪獨秀”。門票45元,沒買纜車,從北口進入,一路小販林立,京式英文聲聲,可見是老外歡喜的地。
慕田峪長城的美,美在依山就勢而建,山勢是自然的蜿蜒,山勢上的長城則是懸崖上的巧奪人工。兩邊的陡坡下遍布大片大片的植被,茂盛而郁郁蔥蔥,想來深秋的時節一定奪人心魄。遠山疊嶂,遙相呼應。慕田峪長城的美,更美在人煙稀少,老外倒占了一多半。老外在巴黎、紐約成不了風景,在長城上卻成了長城的風景。
我們是從慕字十台上去的,在慕字十一台處看到了慕田峪的外支城,支城即在主長城之外根據戰事需要順山勢又節外生枝修出的長城。猶如長城伸出的一只腳,漂亮!我們倆大約只走了四個台,到慕字十四台就已然吃不消。好在慕田峪的風情是真真的領略了,長城的美也刻在了心中。造修長城的人再怎麼想也想不到,長城在幾千、幾百年後,成了男性美的像征,成了文化的像征,成了中華民族的像征。綿延而又不斷,生生續續...
乘936路到懷柔,在懷柔“於家園站”下,不同於來時的於家園站,要穿過一片街區才能到達“於家園汽車站”。
去往“蓮花池”、“梁根”、“琉璃廟”、“西柵子”的車均可抵“山吧”,車次時間表如下:
懷柔->
蓮花池:5:40 6:45 7:00(琉璃廟) 8:00 9:20 10:20 11:30(西柵子) 12:40 14:00(琉璃廟) 14:40(西柵子) 15:45 16:00(梁根) 16:30 17:00 17:40 18:50
蓮花池->
懷柔:6:20 7:40 8:50 10:10 11:10 13:30 15:30 16:35 17:50 18:30 19:40
車到山吧,打4折後只化1.6元。去往前台,路過露天的餐廳,的確時尚,看著就舒坦,一排厚實的原木實椅靜靜趟在流水的小溪邊,能想像在此吃魚喝酒的暢快!
在上海就預定了“山吧”的住宿。來“山吧”,一定要吃紅鱒魚,這條溝之所以會火,就在於水的獨特之處。溝水是活水,常流不止,更為奇特的,溝裡的水常年保持低溫。嬌貴的紅鱒魚只能養在流水低溫的環境中,所以這種魚能生吃。
紅鱒魚是外來魚種,世界名貴魚種。來北京前,我是頭一次聽到此魚的味道堪比三文魚。當然真正老餮吃的魚,也許我們一輩子都聞所未聞。在“山吧”點魚,可一魚兩吃,比如可以一半“生吃”,一半“烤吃”。
老婆看中別人點的山裡菇炒肉,30元一份,不貴。生魚片很快端上來,生魚片下襯著一張薄膜,膜下是一團冰。看著一大盤,其實就幾薄片。“山吧”的芥末醬油味很濃,挑一筷子生魚片,蘸一點芥末醬油,入口異於三文魚,不油膩,但很滑爽。烤魚的身體基本是老婆吃的,我吃了頭,香!
山裡菇炒肉有著農家的味道,清香自然,與紅鱒魚各有異趣。這兩種自然之食,與“山吧”周圍的山風融為一體,溪水聲更是聲聲入耳,是佐餐的佳音,更添啤酒的醉熏。怪不得一條溝火呢?身處城市的人,想把工作日疲憊的心散一散,此地可謂絕佳。後海酒吧喝兩、三瓶啤酒,到此地可吃一、兩條紅鱒魚,性價比可想而知。據說周末,一條溝的堵車程度不會亞於北京的熱鬧地段。
山吧的夜晚,除了人聲,可謂靜謐。每一個餐桌,只點蠟燭,燭光點點,與天上的繁星映襯,與面前的身影摩挲。在山風流水中吃了兩、三小時,啤酒也喝了近5瓶,魚吃了兩條,真的快意人生!明天是老婆的生日,權當今天過了。人會越過越老,但願我們的心不要越過越老!舉杯,與老婆干杯!舉杯,與明月干杯!舉杯,與流水干杯!
第二天費用:
早飯及午點:3*2(剪餅)+5(餅干)+5(薯片)+4(可樂)+8(方便面)=28
拐杖:20
慕田峪長城門票:45*2=90
山吧住宿:156(周末260,打6折)
山吧晚餐:28元/斤*(1.5斤+1.7斤)+10(生魚片加工費)+10(烤魚加工費)+20(芥末醬油)+30(山裡菇炒肉)+6(羊肉串)+5(菜圓子)+6*5(啤酒)+1*2(餐具)=203
交通費:2(地鐵去東直門)+6.4(去慕田峪)+2.0(到“於家園汽車站”)+1.6(去“山吧”)=12.0元
共計:521元
第三天
去懷柔的車准點到,還是昨天進山的那輛車。乘到底,換乘916外環懷柔汽車站下,走進汽車站就有回東直門的車,一定要坐“916快”。走高速,大約1小時20來分鐘就到東直門樞紐站。東直門樞紐站非常巨大,非露天,裡頭的空氣不那麼好。不出站,直接乘106路,到北新橋路口南下。
北新橋鹵煮老店,有年頭的鹵煮店。進入店堂,要兩份菜底,各11元。好在正好踏著飯點的空檔,沒怎麼排隊。師傅切腸、肺、豆腐、肥肉的程序,與陳記鹵煮小腸如出一轍,可最後那一下刀入大砧板的功夫,真是有年頭沒看到了。
這個老店的鹵煮,腸腴、肺脆、肉化、湯肥,好吃!趕緊來瓶冰鎮啤酒,如此妙食,無酒何歡?一口冰啤,一口鹵煮,人生如此,快意何求?可惜我是上海人,快意也只能快意一時。但我會想念這口鹵煮,能讓我想念的,一定具有獨特的味道,包括人。
要是能來兩碗菜底就更好了,可我還有任務。我那任務,說遠不遠,就在幾站地的隆福寺,
隆福寺出名的是小吃,寺我沒看到,店倒去了兩個,一是“豐年灌腸”,我只吃出了小時“炸年糕”的感覺,看來一方土地養一方人。到了隔壁的隆福寺小吃店,那就更說明問題了。同老婆一起,點“豆汁兒”、“螺絲卷”、“焦圈”、“羊雜碎”,沒敢多點,飽著呢!此店幾乎老北京的小吃全都有,滿耳聽到的也全是京片子,那真叫噶蹦脆,特好聽!
“豆汁兒”照梁實秋先生的話是:“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我吃了口,還好,沒吐出口。奇了怪的是我老婆,她啜著啜著,兩眼竟然放起了光。
吃了這麼多東西,接著是今天的重頭戲,祭拜孔子。他老人家會怪罪我吃得如此肥頭大耳的去嗎?我想不會,因為孔子本人是大美食家、大音樂家!
我之前從來沒有特意去祭拜過孔子,此次北京之行,祭拜孔子是頭等大事。本人不才,寫《論語》20來萬字,書出得成功出不成功,無論如何都要拜一拜老爺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祭孔子,則孔子一定在。我寫《論語》,劍雖鈍,但必定出鞘。
北京孔廟,始建於元代。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元朝的統治者照例是外族,可人家知道聖人的旗幟不可倒。孔子是聖人,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這世界上有什麼可以大於文化?可偏偏有人敢來一次“大革命”,竟然把孔子拉出來批鬥!嗚呼哀哉!嗚呼痛哉!真的是“史無前列”啊!在孔廟裡,我頭一次知道,當日本人的鐵蹄踏入中國,唯一不敢踏入的就是孔廟(日偽政權曾在北京的孔廟舉行過十多次大規模的祭孔活動)。
文化的力量可以穿越子彈!
孔廟裡於我印像最深的,不是歷代皇帝對孔子的崇敬,而是孔廟與國子監夾道內190座高大石碑組成的碑林,其中有一、兩塊斷成了幾截。何人對這些石碑如此憎恨?還有誰...
這樣的瑰寶,我們的手都不忍心碰(每一個導游進入此聖地,都會關照大家不要用手摸),竟然有人敢把腳踩上去!結果呢?“禮崩樂壞”!
國子監與孔廟相臨,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於隋代。隋代雖然是個短命王朝,可做了兩件偉大的事情,一是科舉制度,二是開造大運河。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制度,偉大就偉大在,無論何人,無論貧富,無論貴賤,面對“科舉”,就倆字:公正。沒有後門,只有前門。“科舉制度”偉大不偉大,只需舉出一人即可:蘇軾!千古的人,千古的文,千古的字,千古的情,千古的狂,千古的文人!
自助游的好處是可以隨意改變行程,倆人都有點累,原定的雍和宮就不去了。從國子監兜了一圈後,回到孔廟的大柏樹下休憩,也希望多沾一點孔聖人的仙氣,讓自己的身心沐浴在古老的園子裡。
老婆在休息時,接到錦江之星前門店的電話,確認時間。之所以買錦江之星的優惠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可以延遲2個小時住店和延遲2個小時退房。不要小看這兩個小時,用處可大著呢?跟他們確認說晚8點前到。
休整之後,可以安心去吃一頓晚飯,再篤定去住店。晚飯選擇京城的人氣飯店,“川辦餐廳”。
5點,不是飯點,有好吃的已經開吃。點“口水雞”、“花仁兔丁”、“酸辣粉”、“白果銀爾雪梨”、“毛血旺”。此店“口水雞”據說是京城第一,服務員端上來的時候,光聞那味,就知道是四川的味道。麻、辣,裡面的花椒別地沒有,吃著好似回到了87年游走西南的歡快時光。
“毛血旺”,上來一大盤。裡面的料實在豐富,記有毛肚、魷魚、大腸、午餐肉、豆芽、豆腐、血等,“血旺”實在好吃,入口很凝,彈牙,卻又有點粘牙。實乃平生所吃到最快意的“毛血旺”,巴適的很!據說在京城可以吃到全國的美味,只要去各地“駐京辦”即可。
建國門內大街上乘120回旅店,大約7點半,正好趕在延遲的晚8點前住店。
晚上邊研究明天的故宮之行,邊喝啤酒把晚飯沒吃得下的“毛血旺”消滅干淨,只吃得滿嘴巴的油,一抹就睡,直到天明!
第三天費用:
早飯:5*2=10
北新橋鹵煮:11*2(菜底)+5(啤酒)=27
豐年灌腸:7
隆福寺小吃:1.5(豆汁兒)+6(雜碎湯)+1.5(螺絲卷)+2.5(焦圈)=11.5
孔廟門票:30*2=60
川辦餐廳:38(毛血旺)+5(酸辣粉)+20(口水雞)+20(花仁兔丁)+8(白果銀兒雪梨羹)+8(油麥菜)+12(啤酒)=111
飲料啤酒等:21
晚住宿:206
交通費:1.6(“山吧”到懷柔)+0.4(懷柔外環)+4.8(懷柔到東直門)+0.4(去吃北新橋鹵煮)+0.4(去隆福寺小吃)+0.4(到孔廟祭拜)+2(去“川辦”)+0.4(回旅店)=10.4元
共計:463元
第四天
去故宮前要做好功課,可以上故宮博物院的官網,http://www.dpm.org.cn/shtml/1/@/9057.html
有一日游的走向圖。紅、黃帽子團一般從午門直進直衝到御花園,最後出神武門,最快的用時2小時即可。
我們先去往左邊的“武英殿”,即故宮書畫館。沒想到,好東西都藏起來了,沒看著。包括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名畫都藏起來了。
出“武英殿”,不急著進太和門,轉去故宮右邊的“文華殿”,即陶瓷館。瓷器相對於書畫好點,不怕拿出來讓人看,經得起時間的揉摸。
北京故宮瓷器館裡,最珍貴的無疑是宋代的“汝、官、哥、鈞、定”。“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這句詩形容到汝窯的身上,那是真貼切不過。全世界的汝窯,67件半,北京故宮占14件。其中的汝窯三足樽和汝窯三足洗,尤其珍貴。特別是三足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
倆人出“文華殿”,已是午後,雖然也曾來過故宮,但還是被震了一下。相信每一個來故宮的人,一腳踏入太和門,一定會被眼前巨大開闊的廣場和大氣完美的建築群所深深的打動。“無與倫比”是故宮最好的形容詞。
我們今天看到的偉大長城和偉大故宮,說得理智一點:是古代能工巧匠的功勞;說得感性一點:是古代智慧睿者(包括皇帝)的功勞;說得動情一點: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功勞;說得深刻一點:是中國文化的功勞。
故宮分外朝和內庭,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構成。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皇帝及嬪妃生活娛樂的地方。從坤寧宮出,就是御花園。真的熱鬧非凡,成了各式旅游團的歇腳拍照之地。
我們轉過左邊,直奔養心殿。養心殿內堂上懸雍正御筆“中正仁和”匾。我去養心殿的目的,是想看“三希堂”,一個僅四平方米的房間。到底有什麼魅力,使得一代豪帝:乾隆,居此狹小之地,卻能敞開心靈之歡!“三希堂”中究竟有什麼呢?三幅字而已!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乾隆得此三件稀世珍寶,渾然不覺身處四平米之地。這處珍藏三件稀世珍寶的地方就被稱為“三希堂”。
這三幅帖,真的是字字顧盼,千轉回眸。現在到好,《快雪時晴帖》在台北,三帖更是字字相望,不知何日歸於“三希”?
今天的天,藍得耀眼,喚出了故宮的紅牆和黃瓦,形成了最中國的色彩。藍、黃、紅,大色塊,分明是遙遠的彩色,那些個年代,真的非常燦爛!
我86和93年來的時候,鐘表館都是5元,沒舍得進。那時候,我連清朝是哪年的都不知道,只知道1949年前的政府都是腐敗的。現在鐘表館是10元,只能說,不進對不起我回上海的730元動車票!
鐘表館(下午4點停止售票)的好東西多啊!要是我們家裡頭能擱那麼一件就好了,我也只要個4平方的書房,天天看!可這麼好的東西,乾隆不也最後看不到了嗎?在鐘表館裡比較遺憾的是,沒有一個鐘在走。我記得小時候看不知哪部電影,皇宮裡的鐘,到點有個小人人會出來報時,特好玩!
珍寶館(下午4點停止售票)在寧壽宮,一進入園,就可見著名的“九龍壁”。
著名的乾隆花園位於西側。花園中的“禊賞亭”,是第一重院落中最為精彩的看點。“禊賞亭”鑿石為渠,渠長二十七米,彎回盤折,稱“流杯渠”。天下文人騷客,無不慕仰王羲之。乾隆仰慕王羲之的“曲水流觴”,更仰慕王羲之隨手揮就的《蘭亭集序》。特修此亭。
“養性殿”內深藏25枚“寶璽”,這輩子總算是開了大眼,看到了那麼大(巴掌大)的“玉璽”,權利的像征啊!可再大的權利也就巴掌大!子曰:“去食,民無信不立。”
樂壽堂中有一尊“大禹治水圖”玉雕,尊貴無比,玉質青色。還沒等看個仔細,故宮的工作人員關起了厚重的門,開始清場(下午5 點)。門是從南邊開始關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北邊出。
從故宮的北門,也就是神武門出。過地下通道,是景山南門。很多人上景山,是去找崇禎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樹,是去看崇禎當年如何上吊的。一多半的人帶著戲褻的心情,早年我也是,於歷史無知。
崇禎在煤山上吊死後,後人從他的衣袍裡發現了遺詔。崇禎皇帝死的時候把冠冕扔掉,以發覆面,以示無臉見祖宗,衣袍裡遺詔的最後一句是“任賊分裂朕屍,勿傷朕百姓一人”,任由闖賊把我的屍體千碎萬段,但請不要傷害我一個百姓。這樣的遺詔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獨一份的。作為後人的我們,若是知道這段歷史,再上景山,面對歪脖子,也許會懷著一份別樣的心情...
從景山的西門下,出門就是5路。乘到前門下,穿過廊房二條,回錦江之星。結帳走人,倆人背好包轉移陣地,乘地鐵2號線轉4號線,出新街口站,只三、四分鐘就來到錦江之星西直門店。
一路走過的街區,包括剛一踏入的大堂,都讓人眼睛一亮,心情為之舒暢。看來此店是選對了。我們到的時間是晚7點半,延遲住店的優勢又一次體現。
在很舒適愜意的客房內,洗個澡,我竟然躺床上眯著了。差不多8點多,出發,去晚食。《戰國策•顏斶說齊王》中有句名言:晚食以當肉。我們非但要晚食,還要以肉當肉,哈!
乘105路到缸瓦市下,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沙鍋居”。“沙鍋居”是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寫過的老字號飯店中,比較次一等的。“提起北平的白切肉,首先就會想起沙鍋居。……究竟是以豬為限,格調不高,中下級食客趨之若騖……”。
《雅舍談吃》中,梁實秋先生最推崇的飯店是“東興樓”、“正陽樓”、“厚德福”、“致美齋”、“玉華台”等。除“正陽樓”外,其他樓現在還在,只不過挪了地,至於那菜的味道是否挪了,不得而知!
本人對“格調不高”的吃食有點趨之若騖。我們是來巧了,正好有一桌空出來。店堂內坐無虛席,每個桌子上都有一、兩個沙鍋,沙鍋裡升騰著淡淡的熱氣,若是冬日,想必很是暖人。
沙鍋居的沙鍋分大、小鍋,菜也分大、小盤,我們點的都是小份。最先上來的是爆三樣,哪三樣?腸、肝、肉。以我的吃口,以為勾芡得太過,有點喧賓奪主,大腸和豬肝的味道都被蓋了去。糟溜三白的勾芡同樣很過,等後來吃了炒肝才明白,這是京地的特色。如同我吃不慣“豆汁兒”,未必我老婆就吃不慣。口有異嗜,一盤糟溜三白竟然被老婆搶著吃了去。
沙鍋嘛!總是要燉的,上得就晚了點。幾片白肉,靜靜地躺在白菜上,冒著熱氣,撩一片肥瘦相間的肉,蘸一點店家特制的小料,入口,竟然毫無膩味,用個詞叫“清新爽潔”。再吃口白菜,奧秘就揭白於口了。白菜是閹滓過的,微酸,爽口,解膩,怪不得能把這片白肉的肥美,來個錦上添花。我看這沙鍋居的肉格調很高嘛!
另一份白菜豆腐粉絲沙鍋,簡直被我風卷殘雲,北京的大白菜,就是倆字:好吃!
回旅店看看功略,寫寫日記,瞄瞄電視,日子就這麼無聲而自在的被打發了。看看時間差不多,下樓去隔壁的24小時超市,讓工作人員給熱一下晚上打包的白肉和酸菜,再來幾聽冰啤。
老婆很累,先睡了。我把房燈關了,只開衛生間的燈,把門半開。昏暗中吃沙鍋白肉酸菜,更能體味出肉和非肉的境界。我知道這世界上的美味多多,可進不了我嘴的,都是海市蜃樓,天外閣樓。進得了我的嘴,那才是真味!
第四天費用:
早午飯及飲料等:50
故宮門票:60*2=120
講解器:10*2=20
鐘表館:10*2=20
珍寶館:10*2=20
景山門票:5*2=10
沙鍋居:32(沙鍋白肉[小])+15(沙鍋白菜豆腐粉絲[小])+4(調料)+23(爆三樣[小])+15(糟溜三白[小])+4(聽燕京)+10(燕京)+2(打包盒)=105
啤酒:2.5*4=10
晚住宿:215
交通費:0.4(去故宮)+0.4(回旅店)+2(去錦江之星西直門店)+0.4(去吃沙鍋居)+0.4(回旅店)=3.6元
共計:577元
第五天
今天是老北京胡同一日游,晚晚的起來。乘車幾站到護國寺,老婆一吃到那碗滾燙的“豆汁兒”,立馬眉開眼笑,燦爛而搖曳生花。南方人一喝“豆汁兒”就喜歡上的,可能就她這主。我已然是到了看都不能看的地步,這碗東西,竟然泛著綠色的泡沫!
護國寺小吃,也許算得上北京最正宗的小吃,已近上午10點,還排著長隊。北京的老小吃店,先排隊,到頭了買票,賣票的邊上是接票的,買什麼給什麼。端了滿滿一托盤豌豆黃、愛窩窩、春卷、面茶、豆腐腦等,上樓與老婆分享。
口有同嗜,更多的時候:口有異嗜。北京最正宗的小吃,說句老實話,我吃不慣。
早飯我幾乎沒怎麼吃,主要留著胃口,想去隔壁的“爆肚滿”,可人家要11點開業。沒法子,只能餓著肚皮順著去溜和珅的園子。和珅的園子,現在的叫法是“恭王府”。
恭王府內的小紅帽和小黃帽,不比故宮少。每個人來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摸恭王府隱於密雲洞中的“福”字碑。此碑為康熙御筆之寶,康熙康熙一生酷愛書法,雖然他的書法極佳,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在歷代皇帝的筆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今天排隊進洞的,可謂少之又少,每個進洞的人,都會在那塊“福”字碑上,從上到下摸一遍。其實大家摸的是罩在外面的玻璃,要都真摸在康熙的御筆上,國寶還不得給毀了!排隊進洞的,可能就我沒摸。我這輩子摸過女人,但實在沒有勇氣去摸一塊有機玻璃!
恭王府的後罩樓,在中國建築史上,應該算非常奇特的建築。特長,窗戶也特多。饒到後花園看後罩樓,其第二層的窗,竟然每一扇都不同,據說和大人在每間房放不同的寶貝,便於記憶。高,實在是高!可和珅最後還不是人頭落地!
在煙雨的斜陽下,若是能在後海多散一天步,我相信和大人一定能想通,要那麼多金子干什麼?金子一屋子,屋子一金子,還不如身輕一輩子!
延著前海北沿緩步行走,前海的柳在陽光下蕩漾著,早晨的行人稀稀拉拉,街邊的酒吧似乎剛剛睡去,窗洞門延裡依然在呼出昨晚的酒醉。前海、後海都已經成了酒吧的背景海,早已不是那夕日下老北京的遛彎地,喧囂代替了寧靜,只有這早晨的清閑,還透著那一絲老北平的安詳之氣。
我們尋著到前海東沿17號的“東順興爆肚張”,一個百年的老字號。門臉是老北京的門臉。
點了一盤爆羊散丹,一盤羊頭肉,一盤炒疙瘩,一瓶啤酒和一碗自制酸梅湯。說句外行話,散丹跟牛肚吃著也差不多。羊頭肉蘸著椒鹽吃,薄薄的入口,特香!一口羊頭肉,一口啤酒,再一口散丹,再一口啤酒,特爽!
意猶未盡,再點了一份爆羊肚仁。來北京吃爆肚,沒吃過肚仁,那就算沒吃過爆肚。肚仁兒入口,一是脆,二是嫩。脆和嫩照理是食物的兩性,肚仁兒竟然陰陽兼具。嚼到口裡,即脆又嫩,兩種風味同時帶來口齒的滿足。肚仁兒的妙處,就是外脆裡嫩,怪不得爆肚裡,就這東西最貴。可謂老少皆宜,除了沒牙的!
沒吃太飽,就為附近還有一地的美食在等我。出“爆肚張”,順橋轉後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煙袋斜街。這條街有可能是老北京保護得比較好和完整的胡同了。
從煙袋斜街轉到大石碑胡同,再轉到鼓樓西大街,鼓樓就在那直挺挺的佇立著。轉過彎,是姚記炒肝店。進店老規矩,先排隊。倆人實在是吃不下多少東西,這著名的炒肝也只要了小碗,3元。
炒肝說是炒肝,其實裡面有大腸,而且大腸還比豬肝多。早年據說吃炒肝時有講究,得只手托住碗底,嘴巴對著碗沿轉著嘬著喝。我瞧瞧四周,見沒人會這手藝!也就放心大膽的用調羹舀著吃了。入口肝香腸肥,味濃而不膩,濃汁(或叫濃湯,或許叫濃粥最適合)釅釅,吃的時候挑一塊腸,一塊肝,和著濃粥吃,最妙!但南方的人可能受不了裡面的蒜味。
不遠處就是南鑼鼓巷,京城的胡同旅游熱點,在我看來。這條成制於元朝的名巷,有其名而無其實。雖然個別胡同中的大院還得以保存,但一眼望去,猶如一個女人,只有一張漂亮的臉,卻拖著一個殘缺的身體,如何看?又如何看得下去!這麼一片古老而璀璨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在我的眼裡,已然是了無生趣,也許若干年後再來,我會看到一個造舊如舊的南鑼鼓巷,但舊已遠去,那一份味也隨之飄散了...
回旅店的時候,尋找“天福號”,竟然就在24小時超市“好鄰居”的隔壁。老京城沒有不知“天福號”的,幾百年老湯燉的肘子,肉香皮爛、回味無窮,無論走到哪兒都忘不了這一口。
休整後,大約7點,出發去“聚寶源”。等了半個小時,才排到位。老北京的涮羊肉,一般百姓就認“東來順”。可如今的 “東來順”,早已不是梁先生眼中的“比較平民化一些”的“東來順”。這不,更多的平民就轉了地,上“聚寶源”了。
傳統的銅炭鍋,端上來吱吱的冒著響。點的是手切鮮羊肉,別看這鮮羊肉,切的時候可有講究。要用一塊抹布包在一條在羊肉上(不是冰箱凍的),快刀慢切,切得飛薄,上海最著名的“洪長興”師傅也有此功力。
“聚寶源”的羊肉很纏綿,涮料又很厚實,一蘸一裹,簡直是在把幸福直塞入心窩。實在很久未有吃到如此純味的涮羊肉,原始而令人激蕩,能想像吃了這一口的羊肉,騎馬直奔沙場的豪情。大片吃肉,大口喝酒,水沸肉燙,舉杯歡暢!
到北京不買些老北京的小食回上海送人,過意不去。可如今,到哪裡去買最正宗的北京特產呢?答案是“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在旅店已查好路線,順路,不饒道。乘109路到“沃爾瑪”,買了“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茯苓餅”等老北京小吃,問店員要了些塑料小包裝袋,好回家分裝,既體面又不失禮儀。
今日睡之前,我必須把“天福號”的鹵豬腳給描繪一番,否則絕對對不起我的膽固醇。那個味道,對得起百多年的老鹵,長遠而飄香,穿越時空。我只能說,中國的美食偉大,它竟然能讓一只豬腳踏過幾百年的歷史,難忘到今天...
第五天費用:
護國寺小吃:2(豆腐腦)+2(面茶)+1.5*2(豌豆黃)+2(春卷)+1(艾窩窩)+1.5(豆汁兒)=11
恭王府門票:40*2=80
東興順爆肚張:30(爆羊肚仁)+20(爆羊散丹)+3(小料)+10(羊頭肉)+5(炒疙瘩)+4(自制酸梅湯)+5(啤酒)=77
老酸奶、水等:4+2+4=10
姚記炒肝:3(炒肝[小])+2(小瓶可樂)=5
“天福號”豬爪:13.6(小個)
聚寶源:15(清湯炭鍋)+22(手切鮮羊肉)+5*2(麻醬料)+6(豆油皮)+6(凍豆腐)+6(大白菜)+8(麻醬拉皮)+2(濕巾筷子)+10(燕京)=85
沃爾瑪:200
晚住宿:215
交通費:0.4(到護國寺小吃)+0.4(地安門回旅店)+0.4*2(去“聚寶源”)+0.4(去“沃爾瑪”)+0.4(回旅店)=2.4元
共計:701元
第六日
出門正好是8點,在隔壁“天福號”買半斤多醬肘子。這天下一字號的肘子,看著黑不溜秋,吃著可就...,中午到頤和園午餐咱再說這味道。
倆人乘公交一站地,頭裡就是新街口“慶豐包子店”,包子是一絕,有各色味道。“蒸豬肉大蔥”、“蒸豬肉三鮮”等,琳琅滿目。我們要了11元/屜的“蒸小籠包子”,也就是各式的包子各一。此“小籠包子”非上海的小籠包子,上海的“小籠包子”含著一汪子湯。
隔壁的“新川面館”,招牌面是涼面,麻辣涼面。入口偏甜,微辣,芝麻醬裹著熱面,還挺香。“新川”沒有湯面,但有免費的面湯,客人可免費自行隨取。打開保溫桶的銅龍頭,面湯就嘩嘩地流出來,看著新鮮!面湯喝著像餃子湯,解膩,可口!
門口就是808路,可到頤和園北宮門。進門不遠處就是一橋,橋上一站,往下一瞧,竟然瞧出個蘇州的古街來,此街可能是中國最具風味的古街:蘇州街。早年來過頤和園,蘇州街和長廊還有著些許的印像。時間會模糊了記憶,有時候,記憶的面會被記憶的點,衝散得無影無終。
“長廊”就是那個記憶的點,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為我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拍下過一幅也許是她生命中最美的畫面,那時的“長廊”外,煙雨濛濛,“長廊”內,空無一人,只有這個幾乎是永恆定格中的女人,20歲的風華,嫻雅,幽靜,淡遠!
今天的“長廊”,人潮湧動。我是真想不起來,“長廊”會如此的長。和老婆走在金磚鋪就的“長廊”下,真但願前方的“長廊”,永無盡頭...
早年我們都喜歡過看小人書,“長廊”的廊上每根枋梁上的14000余幅畫,就是最精致的小人書,隨便抬頭看哪幅,人物的胡須都是栩栩如生,根根飄逸。只能說古人的閑情太濃,情趣太深...
我們尋著一條小路上了萬壽山,山頂有“智慧海”,說是“海”,其實是一座宗教建築。山頂清風徐徐,可以遠眺昆明湖,17孔橋也似隱隱若現,佛香閣就在眼下,香煙繚繞,清音靜遠。慈禧太後不愧稱為“老佛爺”,佛香閣面湖背山,風水極佳。在此打坐,應該可以修身,至於修得了心修不了心,得去問“老佛爺”本人!
老婆可能是累了,倆人回到北宮門處,買了蘇州街的票,就再不挪地了。蘇州街小小的,巧巧的。適合三、兩個人閑逛,人多可不行,沒欄杆,一不留心,就得掉水裡,水淺,淹不死人,可也夠嗆!
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買賣街。乾隆時仿江南水鄉而建,是專供清代帝後逛市游覽的的一條水街,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聯軍焚毀,一九九〇年在遺址上復建,是我國古代“宮市”的唯一孤本。
如今的蘇州街小店裡,店員穿著清朝的衣服,秀美華麗,雖也是裝扮的,可“買賣”是真買賣,要付人民幣。與老婆尋一空閑清幽之地,鋪席(塑料布)而坐,就著慶豐的包子吃肘子。“天福號”的肘子,看著黑不溜秋,吃著可是香醬撲齒,直達胃心。肥瘦適宜,不柴不膩,要是有一熱燒餅,這麼一夾,就一口啤酒,那可真是“爽了大歪了!”
其實不遠處有一小面館,可以臨水而坐,來碗熱湯面,把肘子往底下一擱,先吃口面,再喝口酒,半分種後,把肘子從碗底撩起,橫著吃,保管滿嘴流油,唇齒流香,不思家鄉!
水岸對面的笛子鋪,傳來撩撥人心的古笛聲,聲聲悠遠,好像知道我們今天要回家似的!回家嘍!要回家嘍!6天說短不短,於旅行!說長不長,於人生!若真想著回家,6小時都是長的...
乘808路回旅店,剛好2點不到,離開回家的時間卻還有6小時多一點。跟前台說稍微晚一刻鐘退房,上樓洗個熱水澡,整理好行囊,再下樓退房。
在錦江之星的前台休息了大約1來個小時,於4 點出發。乘105路到平安裡路口南,對面就是“李記白水羊頭”,老婆留下,我走人。干嘛?我得先去退卡。在北京退卡有講究,若找的地不合適,那只有排隊的份。我到對面乘88去民族宮邊上的一卡通營業部退,那兒的人可真少!
返回“李記白水羊頭”,點一盤大份的白水羊頭,一盤羊肚,一盤羊腳,一盤素菜。“白水羊頭”是京城的一種老小吃,有年頭。早先北平攤子上的賣羊頭肉者,都是現切現賣。如今坐在店堂,等伙計把羊頭肉端上,沒了那份趣味。
我進門的時候,看到一大盆羊頭肉,一片片薄薄地堆積在一起。要看師傅的片肉功夫,是沒了可能。據說,那把片羊頭的刀長約尺余,片下的羊頭,皮,肉,筋絲絲分明,且厚薄均勻,絕的是拿到光亮處一照,能看到對面的人影。
這盤羊頭肉,看著舒服,成品色白潔淨,肉片又大又薄。盤邊有特制的椒鹽,蘸著吃,軟嫩清脆,醇香不膩,風味獨到。羊頭肉因著有軟骨,嚼著也就特別的滋味,下酒甚妙!吃著累了,也許是6天的旅行日子將結束了,我這輩子頭一次在飯桌上睡了個小覺。醒來,時間也差不多了,與老婆背著一大一小的包囊,走向地鐵。去往火車南站...
晚上的動車准時開動,大伙一入睡,我就吃開了剩下的羊頭肉,一口冰啤酒,一口羊頭肉。火車在隆隆中遠去,我微醺著,口中嚼著美味,心裡卻生出了想念。在以後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會想念北京的寂寞長城、幽深故宮、落敗胡同,我更會想念北京的那些個:味兒...!
第六天費用:
“慶豐”、“新川”:11(一籠包子)+7(麻辣涼面)=18
頤和園門票:30*2=60
蘇州街門票:10*2=20
水、老冰棍、老酸奶、啤酒等:30
李記白水羊頭:18(大份羊頭肉)+10(羊肚)+10(羊腳)+12(炒麻豆腐)+15(熗炒圓白菜)+4(可樂)+5*2(啤酒)=79
動車回上海:730+655+5+5=1395
回家出租:55
交通費: 0.4(去“慶豐”吃早點)+0.6(去頤和園)+0.6(回旅店)+0.4(去“李記白水羊頭”晚飯)+0.4(退卡)+1(回“李記”,卡退了,已無優惠)+2(地鐵到南站)=5.4元 老婆少1.4元 倆人平均(5.4+4.0)/2=4.7元
共計:1666元
六天總計費用:5175
六天北京之行,合計交通費6.8+12.0+10.4+3.6+2.4+4.7=39.90元,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
秋葉飛起首發於攜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