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裡的鄉村”—宏村宏村又名弘村,取宏廣發達之意,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宏村始建於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彙合蓄成一口鬥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謂稱牛肚。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直到現在,村裡的人還是用牛的各個部位來稱呼不同的地方,如:南湖是牛肚、月沼是牛胃、風水樹是牛角、水道是牛圳(牛腸)。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各種用水需要,而且還調節了氣溫,為村民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位於村口的南湖如玉體橫陳的處子躺在巍巍青山之間,湖邊的村莊、南湖書院、霧花煙樹倒映在如鏡的湖面上,真如清人王元瑞所雲:“南湖一水浸玻璃,十裡鐘聲柳外堤”。南湖集湖光山色於一水,湖面如鏡,瀲灩波光;群山、綠樹、清流、丹霞與古民居相映成趣,素以風光崎麗而聞名於世。湖中橫跨的石堤和拱橋現在已經成為了宏村的標志。沿著村裡的水道走,很有麗江古城的味道,只不過兩邊都是高大的馬頭牆民居而已。這些水道都是從村外的西溪引水,順著自然的小落差分幾道繞過村裡的人家,最後彙入村外的南湖。
南湖於明永樂年間始建。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業解惑。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將依湖六院合並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書院。南湖書院座落南湖北岸,是所具有傳統徽派建築風格的古書院。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
村裡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月沼。月沼是一個半圓形的池塘,繞著月沼一圈都是明清時期的民居。這裡的倒影十分漂亮,可能是因為剛好在村子中央,周圍又有房屋環抱的緣故,所以水面時常能保持平靜。在這裡感覺就像時間停頓了一樣,坐在池邊,能享受到城市中沒有的寧靜。
村裡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就是承志堂,是宏村不可不去得地方,該堂當年由汪姓富商所建,據說,宅子成“商”字形,大小房間60間、天井9個,每門每室自擁獨立天地,而以堂、庭、院、廊將廂房、內室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形成強烈的有分有合的建築布局。最吸引人的,是各處精美絕倫的木、石、磚雕,如“百子鬧元宵”、“唐肅宗宴客圖”等,雕刻精巧、層次分明、線條清晰,而且構圖宏富、場面壯觀,引得我們贊嘆連連。在原管家的住所,小窗一方,卻是青石雙面細雕了一副鏤空的喜鵲登梅,石質堅硬無比,而刀法精深,一絲不苟,不由人不嘆為觀止。
能真正感受到宏村的美是在晨曦。清晨沿著村中青石板路漫步,兩邊是徽州特有的高牆深院式的建築,更加顯得道路狹窄。村裡很安靜,在村中走得膩了,到村後山上看看。宏村是依山而建的,出村沒走幾步就可以上山。登上一個山頭,眼前一片開闊,整個宏村一目了然,青磚白牆,綠樹青草,裊裊炊煙,再加上微微泛紅的天空,一派田園風光,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徽派文化中的木雕極品”—盧村
盧村就在宏村北面約1公裡處,騎自行車走在盧村和宏村之間高高低低的鄉間道路上。腳下沾了濕泥花影,身上拂滿了略微苦澀的花粉,距離近了,看到的不僅是白翅的粉蝶,還有尚未蛹化的蝶的青蟲。盧村位於古官道旁,古時還設有驛站,由於交通便利,村中經商者甚多,因而也很富有。可惜也正是因為地處要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以致招來橫禍。現在的盧村已完全沒有當年的繁華,沿村邊古道而行一路看到的是群鴨戲水,老牛耕田,完全是一片田園景色。去盧村主要是去尋找那戶最古老的著名木雕樓,堪稱是徽派文化中木雕藝術極品。
在進木雕樓之前繞行在老屋與牆之間,青天白日裡村裡只有稀少人煙,靜謐一片。小巷、水井、壓水機、河邊的婦女、還有那一抹淡淡的黃暈,真像是一本老像冊。經過巷子的每一個門、每一扇窗都仿佛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比之宏村,這裡的建築更為封閉、緊張,四面牆體方正地分割了空間,高牆之間無草無木無物,視線所及僅方寸藍天,壓得人透不過氣來。給人的感覺是盧村太老了,老得好似時光隧道。
好不容易找到那古老的木雕樓,一進門便立在那兒目瞪口呆,立即被豪華的樓內景像所吸引,任何詞語都無法表達出當時的震撼,整整一幢樓呀,從頂部樓枋雀替、吊藍、樓閣欄板至廂房門窗,天井蓮花門,均作精雕細琢,門窗檐梁柱欄杆欄板全都雕滿了圖案,花鳥魚蟲禽畜人風景典故都在畫中、在樓中。這時候,幾只蛀木蜂嗡嗡的叫著,點點木屑逆著金色的光線,在暗色的木雕背景中輕舞飄落,構成了一幅用任何相機都拍不下來的美妙瞬間。
木雕樓分前後廳,在前廳總共有二十多扇雕刻,精美的門板,分成眉、腰、裙三部分。眉板上比較特別的是雕有龍頭的花紋,一般我們在別處看到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花紋和幾何圖案。腰板的面積較小,雕刻的內容主要都是一些有諧音和寓意的動植物,如:蜜蜂和猴子(封侯)、梅花鹿(祿)、蝙蝠(福)等。裙板的雕刻是精華所在,一般的民居在裙板上是不做任何裝飾雕刻的,但是木雕樓這裡卻雕刻得十分精美。雕刻的都是一些民間的故事和勉勵後人勤奮努力的內容。不過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房子的主人為了避免破壞,自己親手把上面所有人物的臉都鏟掉了,只剩下幾幅沒有敏感內容保留了下來。其中一幅表現了一位主人手持一杆荷葉,伺童往葉裡倒酒給主人喝的情景,讓人看了都覺得“嘆”!水袖、牙床,放牛的小二,跪倒的孝子,醉打的金枝,過海的八仙諸如此類的木雕造型栩栩如生塵封在發霉的微光中,展示著工匠高超的技藝,工藝嫻熟、逼真、惟妙惟肖,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沉默著邁出最後一間內屋,以為到了頭。一抬頭,逼在牆腳深院處竟怒放了一株巨大的山茶樹!火紅的繡球茶花碗口大小掛滿枝頭又落了一地,花紅如血刺痛我的眼睛。只是樹再高,依然探不出牆;花再落,也飄不出院。我驚住,恍如隔世,靜寂間明了什麼是“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