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第九次世博游

作者: ciai1215

導讀9.15,第九次世博游 今天一早上世博,開始就不順,出租車等了很久,到其昌棧水門,已是7:20,人出奇的多,還差點上不了第一班8:10的游船。 9:00船靠M1水門碼頭,排隊著上岸,接著一路奔跑到中國航空館,坐等著開館。9:15,一穿黑色飄馬套頭衫的女子,先安排著小孩插隊,繼而振振有辭,小孩在前面呢! 上次9月1日在中國航空館光顧了體驗,沒有看到3D電影,這次 ...

9.15,第九次世博游

今天一早上世博,開始就不順,出租車等了很久,到其昌棧水門,已是7:20,人出奇的多,還差點上不了第一班8:10的游船。

9:00船靠M1水門碼頭,排隊著上岸,接著一路奔跑到中國航空館,坐等著開館。9:15,一穿黑色飄馬套頭衫的女子,先安排著小孩插隊,繼而振振有辭,小孩在前面呢!

上次9月1日在中國航空館光顧了體驗,沒有看到3D電影,這次是來補課的。

9:30准時開館。進入後先是空嫂介紹的視聽,隨即乘上碰碰車,進入光怪陸離的時空隧道,了解未來世界的飛機和航空港。我對航空總心存芥蒂,記得年初在閱讀阿蘭·德波頓《工作頌歌·航空工業》一章,我的部分讀後感是:

飛行帶來的極度樂趣,聽來有點聳人聽聞,長時間的持續飛行,可能帶來的是經濟艙綜合征——一種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症。

我乘坐過伊爾-62,波音B737,波音B747,空客A330,到過北京、青島、武夷山、昆明、西安、武漢、成都。樂趣僅是在第一次,當時以學生身份到北京,半價¥45元,乘坐的是伊爾-62,機翼前的雲層,機腹下的原野,附贈的小禮品,以及當時北京機場那幅驚世駭俗裸體傣族浴女的煽情壁畫。光陰荏苒,時光之旅仍會不斷將喚醒我這些光陰裡的故事。以後更多的是不爽,是國營航空公司職員的傲慢和懈怠,是遭遇顛簸氣流的驚悚,最驚險的還曾與台風有過一次親密接觸。當然也曾想乘坐國產的大飛機,只是還得等待,相信不用多時!

3D影片結束,到後展區,照例看了渦輪發動機,又仔細看了各型直升機的型號,就這些了,9:46出館!

麥垛樣的萬科館排隊時間不長,9:54進入,首先看到聽到的是“退耕還林的故事”,上世紀50-70年代,讓荒山生出糧食,讓河水改變模樣,但中國還是年增沙漠化土地1500平方公裡,進入80年代,沙漠化土地更是年增2460平方公裡,最後導致沙塵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中國大地已不堪重負,98年的長江特大洪水終於催生了“退耕還林”規劃。這是世界最大的國家環保行動,退耕還林的結果,國有林地面積增加了15.4%,林子大了,水土留住了,各色的鳥兒來了!這就是生命之樹廳的展示。

接著是莫比斯環廳,牆面有廢棄易拉罐構成,並輔以廢舊印刷線路板,講述的是“台北垃圾分類的故事”,在前於台北案例館已學習過,垃圾的有償處理,最終導致“垃圾不落地”。

以後進入蟻穴,看動物建築師的環保居所,並乘坐熱氣球從蟻穴的基底漸次上升到頂層,看非洲草原的風光。在進入蟻穴前的等待中,與其他游客討論萬科館麥秸板建築的防水防火功能,防水,可以塗刷防水塗料,防火,一位老兄說,在農村造房,麥秸上只要糊上稀泥即可,環保低碳。

尊重可能廳的“一個人的力量”,讓我記著可可西裡、滇池、淮河、阿拉善,也由此記著了索南達吉、奚志農、梁從誡、馬軍及阿拉善SEE等一系列環保人士和組織,當然還有王石。

10:48出萬科館,原想著到可口可樂館,不想11:06趕到時,該館高掛免戰牌:今日設備維護,閉館一天,敬請諒解!

熱門場館石油館依舊熱門,日本產業館的演藝舞台有龜甲萬的料亭展示。

11:12來到世博會博物館,基本不用排隊。先是觀看世博歷史,從1851的倫敦世博會開始,世博展現工業化文明進程,藝術與娛樂不僅僅是世博會的點綴,作為嶄新的生活方式,環保低碳已成為世博會的主旋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陰差陽錯成了世博會的創始人。

展出的一幅繪有清朝官吏的世博會繪畫,記載了中國與世博的淵源;有1851年的彩釉陶帶蓋冷酒器、陶罐蓋、彩繪茶葉罐、世博理事會勛章衝模;有1862年巴黎世博會場景的折扇;有維多利亞女王胸針;有路易十六式的桌子;有南望礁湖畔的動力機械宮;有自由女神像;有老爺車;有塞夫勒花瓶;有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一個保守老夫子,容不得新事物,容不得埃菲爾鐵塔,為了不看到埃菲爾鐵塔,就只能整日泡在埃菲爾鐵塔上的餐廳。

圖片有1939-1940年“建設明天的世界”的紐約舊金山世博會,有1958年“科學、文明和人性”的布魯塞爾世博會,有1962年“太空時代的人類”的西雅圖世博會,有1967年“人類與世界”的蒙特利爾世博會。

有瓦特蒸汽機模型,有愛迪生炭絲燈泡,有月面環形山的電鍍模型,有日蝕演示模型,有行星齒輪轉動裝置,有早期貝爾電話。

紅磨房的招貼畫肯定不會是勞特累克的,列日世博會法國取代東道主比利時成為參展之最,1937年法國展現了技術與藝術的世博。

這裡展示了羅丹的多件雕塑:《祈禱》、《安德羅美達》、《小丘上的睡美人》、《思想者》、《吻》、《巴爾扎克》、《烏戈林和他的孩子》,一個巨匠,雕塑著人世間的真善美!

這裡還展示了歷屆世博會的新思想,新創意,新科技,新發明: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心理學,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的塗料噴槍,1900年巴黎世博會的有聲電影,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的冰激凌蛋筒,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的華爾頓迷你手表,1964-1965年紐約世博會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還有漢堡包,尼龍,薩克斯管,拉練,…,飛艇。

國際展覽局(BIE)作為世博會的組織方,舉辦了1851年倫敦世博會,1878年巴黎世博會,1889年巴黎世博會,1929年巴塞羅那世博會,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1970年大阪世博會,1975年衝繩世博會,1998年裡斯本世博會,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2005年愛知世博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

最後是世博瓷器,世博郵票。

12:20出世博會博物館,坐世博專用地鐵,到浦東園區,12:50見世界氣像館模擬珠峰的旗雲,有雲霧彌漫,就排隊等待。13:21進館。

一堵兒童畫牆面,有卡塔爾“冰封的海陸”,有烏茲別克斯坦的“雨後”,…,有中國香港的“與雲一起舞蹈”。

五萬年前----一萬年前,是氣候最適宜期;五、六千年前,冰川消退,氣溫上升,猛犸像滅絕,曾經綠色的撒哈拉逐漸成為沙漠,尼羅河畔古埃及的農耕文明因適宜的氣候得到發展;一千年前,秦嶺渭河,誕生了大唐盛世,西國的英格蘭丘陵曾經是豐茂的糧倉;八百年前,太湖曾經冰封;四百年前,泰唔士河曾經上演溜冰秀;近五、六十年,相繼有倫敦光煙霧事件,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連年干旱,臭氧空洞的發現,花鳥魚蟲不顧時節的綻放和遷徙,不浪漫不和諧的融雪,導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簽署,最終有了中國政府的造林運動。

人類能夠把握自己的未來,經濟生活從大量消費轉變到3R(減量化,再利用,再生循環);提倡家庭低碳生活:空調溫度調高1度,每年減少31公斤碳排放,

每周兩天不開車,減少185公斤,每天沐浴時間減少1分鐘,每年減少碳排放65公斤。

以後看了一場4D電影: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加上月亮,我們有了年月日;地球公轉時的傾角,我們有了春夏秋冬;地球高低緯度自轉速度差異,我們有了四季季風;月亮的引力,我們有了海洋潮汐變化。近百余年氣候變暖,導致厄爾尼諾現像頻發,像中國南寒北澇,南方的大雪災。由於我們國土廣闊,有足夠的回旋余地,只是苦了島礁國家和低地國家。我們要善待養育承載我們生命的地球。

影院中也有強人,五人一排的位置,就他們四人給占全了!

影院一側,有風雲3號、風雲4號氣像衛星模型和介紹,有歐洲氣像衛星組織的MSG氣像衛星系列,有海表地形計劃(OSTM)精確測量海平面高度的Jason衛星系列。

氣像學界編年大記事:1918年12月1日,首次發布航空天氣預報;1933年9月12日,英國氣像工作者在屋頂測量倫敦的降雨;1954年4月9日,紐約的氣像主播正在電視預報天氣;1960-1965年,泰洛斯氣像衛星系列的10顆衛星升空運轉;1967年10月10日,氣像學家正在記錄印度洋上空的風型;2004年10月5日,莫娜羅那實驗室觀測臭氧層;2006年8月18日,日本氣像廳的氣像人員在分析台風形勢;2008年5月23日,汶川大地震現場的氣像人員堅守著氣像觀察;2008年,南極中山站的中國氣像工作者采集溫室氣體樣本;2009年11月8日安裝海上氣像浮標站;2010年1月19日,上海世博氣像服務中心正在進行氣像服務保障演練。

對流層風廓線雷達見過嗎?邊界層風廓線雷達見過嗎?請到世界氣像館參觀學習!世界氣像館還提供許多小冊子,如氣像災害防御指南,應對氣候變化小知識,世博氣像館導讀手冊。

現在已是13:48,該找地方吃飯了。C片區的滄浪亭,老店號了,進去點了¥35的三丁面,不想服務員拿錯了,給了九丁面:蝦三丁,雞三丁,肉三丁,賺得也忒大了!

14:24在英國館排隊,事先告知得排隊3小時。當進入有坐位的排隊區域,我們前後的三、四十人,努力嘗試排成坐隊,而不是坐立不安,擁擠著想著超越已焦躁了的隊伍。

坐等中,我閱讀了英國館的看點:綠色城市,戶外城市,種子聖殿,奧林匹克遺產角,活力城市,城市公園,看看你能否找尋到橡膠樹的種子?銀杏樹的種子?

16:00走進英國館,走過綠色城市步道,英國開創了公園的先河,英國城市是世界上最環保的:貝爾法斯特、卡迪夫、愛丁堡、倫敦,城市地圖那濃重的翠綠!

走在戶外城市步道,英國人對於享受戶外新鮮空氣情有獨鐘,相對於高樓,英國更傾向於低層建築,英國人將更多的閑暇時光用諸戶外大自然。英國建築的與眾不同,體現的是自然人文,在英國沒有面子工程,光彩建築,順從自然法則,讓空氣流動。

接著是奇思妙想的種子聖殿,作為國際合作的環保項目,六萬余根微風搖曳中的亞克力觸須,蘊涵著蓬勃的生命,六萬余種源之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種子,珍藏著各自的信仰,靜穆地等待發芽成長的時刻,但這一等,遙遙無期,可能是數年、數十年、數百年!

我在找尋橡膠樹、銀杏樹的種子,這裡的種子姿態各異,有堅果狀的,有桑葚狀的,有葉狀的,有雲絮狀的。萬千種子中,我雖然沒有找到橡膠樹、銀杏樹的種子,但從種子的堅持中我加深了對於生命的敬畏!

活力城市,因為有了綠色更具活力!人類不是孤家寡人,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人類發展的靈感也離不開植物!

貼近我們生活的植物(藥用、觀賞、建築隔熱、能源動力、淨化空氣):常青藤、萬年青、綠蘿、八寶景天、五葉地錦、肥皂草、中華景天、鋪地百裡香、熏衣草、搖錢樹、月見草、迷迭香、金絲桃、蓖麻、闊葉補血草、灑金桃葉珊瑚、柳枝稷,讓我們做一個城市農夫!讓我們守望住綠色!

在城市公園,我拍攝了N多種子聖殿照片!

臨出館,16:28,見有貝克漢姆駐足的奧林匹克遺產,一些尋找帥哥的靚女有了依靠的臂膀。

出英國館,目標指向非洲聯合館,途經意大利館,一群高挑的金發女郎叫喊著奔跑著。

16:31我從非洲聯合館東側門進入,順手就是莫桑比克館,館內草屋有茶葉等農作物展示,有自行車行駛在鄉間公路的圖片,有梅庫拉山尼亞薩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風光,有馬尼薩地區甘蔗灌溉的水利工程。生活用水由汲井供給,印度洋的西岸有馬泰莫島,聽比拉舞從2005年起已列入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的人民在烈日下為最基本的人權而努力。

醫院與學校,讓求章者占據了,因此少了許多對莫桑比克的感官認識。

對莫桑比克,我總心存感激,在汶川大地震時,這個極其貧窮國家硬是捐贈中國4萬元人民幣,我們得記住曾幫助我們的人,幫助我們的國家!
布隆迪館,圓頂結構的茅屋,陳列了許多手工制品,有原始木鼓展示。布隆迪系非洲內陸國家,經濟欠發達,長期處於農耕時代。

展館一側的辦公室,布置得倒也簡潔舒適。
岡比亞館,館內很少的擺設,我不感興趣,倒是與中國關系的起伏不定,折射出國家關系中的利害搏弈。
索馬裡館,索馬裡早在明朝就與中國建立了經貿聯系,中國航海家鄭和曾五次遠航抵達索馬裡的博薩索城,並將數頭長頸鹿帶回國內。

印像中索馬裡領導人最著名的應該是西亞德·巴雷。西亞德政府倒台後,軍閥混戰,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由此催生了航海界聞之喪膽的索馬裡海盜。

索馬裡的服飾,男性,西褲或蘇格蘭方格呢短裙,西式襯衫和披肩,彩色頭巾或繡花帽;女性,長袍,四碼布披肩或腰圍,頭巾。

駱駝、牛、羊是索馬裡最重要的牲畜,其它有雞和魚。基於游牧的歷史,駱駝享受著至尊的榮耀。我們一進索馬裡館就看見醒目的駱駝以及鯊魚。

牆面有生活器具介紹:如頭枕、梳子、桌墊、杯子、刷子、涼鞋、扇子、Xeero(類似於韓國的LOCKLOCK)、Dhiilo(儲物罐)、Dabqaad(香爐)。

還有索馬裡特有植物,龍血樹、肉蓯蓉花、Euphorbia columnaris、瓶木樹、等。
吉布提館,我看到吉布提港的龍門塔吊,暗想不會是振華港機的產品?流淚的曼德海峽,現在已是著名的黃金水道。茂盛的紅樹林,但願不會步中國南方海岸的後塵。一條景觀木橋,讓我走到臨近的厄立特裡亞。

厄立特裡亞館,非洲之角的一個新興國家,1993年從埃塞俄比亞中獨立,獨立後不久即與紅海對岸的也門發生爭奪紅海出海權的戰爭,並取得先機,民族特性較為強悍。

我只拍攝了大駱駝的照片。
蘇丹館,沙漠城堡以及伊斯蘭門券造型。蘇丹,是非洲最大的國家,長期籠罩在戰亂的陰影之下。無論尼邁裡,還是巴希爾,民族的紛爭,南北的對峙,都是棘手的難題,軍人統治遭遇西方民主,達爾富爾因為發現石油而成為西方人抱怨的問題,這問題只是近來才有了破解的可能。

館內,麥洛維大壩的模型,可以看到蘇丹政府為改善民生而作出的努力。

蘇丹的文明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納帕塔文明Taharqa國王,在位是在公元前690-664年,我們可以看到青銅燈以及Amani Shakhito女王首飾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尼羅河的秀美景色,我們可以看到南部城市朱巴簡單為美的茅草屋,我們也可以看到蘇丹特含原始衝動的木雕工藝。蘇丹信奉伊斯蘭教,蘇丹首都是喀土穆。
毛裡塔尼亞館,毛裡塔尼亞80%的國土處於撒哈拉沙漠之中,這片荒蕪貧瘠之地,卻孕育了世界文化遺產的Chinguitty、Ouadane、Tichitt、Oualata等沙漠古城。

索寧凱人的棲息地,頗爾族的蒙古包,沃洛夫人陶瓦磚構建的居所,貝督因人的帳篷。

Chinguitty城是伊斯蘭教的第七大聖城,也是一個閑適隨性的生態文化旅游城市,當地有著熱情好客的居民。

Ouadane城遺址,曾經的沙漠商業重鎮,始建於1147年,曾吸引大量歐洲人、馬格裡布人、黑非洲人在此商貿,尤其是黃金交易。Ouadane城的椰棗棕櫚樹久負盛名。

Oualata建城於十一世紀末,由滅亡的加納王國中的富人所建。是連接南北非洲的商業彙聚地,從此黃金由南向北,鹽則由北向南。

Tichitt作為文化發源地馳名,擁有知名的伊斯蘭教法學家,擁有圖書館珍藏的手稿,擁有尖塔莊嚴的清真寺,擁有毛裡塔尼亞許多著名學者專家培育的搖籃。

整個野豬皮做成的水囊,與我而言確實新鮮。
肯尼亞館,入館即看到獅子及白犀牛的標本,讓人有了進入到馬賽-瑪拉荒原的錯覺。

肯尼亞的馬賽人,曾經在東非占據了最廣闊的疆域,他們通常被描寫成縱橫馳騁的勇士形像,身著松散飄蕩紅底黑條的束卡,在肯尼亞的原野游牧,與獅子為鄰,與牛羚作伴。所有的馬賽人都有著高貴的秉性,他們是天生的貴族。

拉穆古城,世界文化遺址,拉穆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好的斯瓦西裡聚居地,至今仍保有其傳統的韻味。這座城是用珊瑚礁和紅木建成的,建築結構簡樸,卻有著內部庭院、陽台走廊、雕刻木門的細微處理。拉穆在15世紀就有著與中國通商的歷史。
蒙巴薩,肯尼亞的第二大城市,有棕櫚樹的海景,有葡人建造的耶酥堡,有單桅帆船的首航地,有通勤世界的航空港。

首都內羅畢,展示了貧民窟改造和河道治理,展示了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展示了野生動物保護的內羅畢國家公園,展示了聯合國環境規劃暑和人居署等機構總部所在地。

湖濱城市基蘇木的聞名,過去是因維多利亞湖,現在則是因成為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父親的祖籍地。

肯尼亞還有著國際田壇的頂尖隊伍——肯尼亞長距離賽跑隊,這裡曾奔跑出凱諾、羅諾、瓦基胡裡、萬吉魯等一長串巨星。

在肯尼亞館,我拿了份肯尼亞旅游地圖。
塞舌爾館,赤道南端散落在印度洋上115個珍珠般的花崗岩和珊瑚礁島嶼,這便是塞舌爾,海椰子(又名禁果、愛情果)、像龜,塞舌爾陸地面積的一半以上都是自然保護區,這是最後的伊甸園,是夢幻中的世外桃源。
毛裡求斯館,毛裡求斯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具有多元文化。進館首先看見的是兩枚珍郵,1847年毛裡求斯發行的一便士橙/紅郵局票以及二便士藍郵局票。接著是熱能發電廠的模型。

毛裡求斯國徽上有雄鹿和渡渡鳥,真的渡渡鳥已經滅絕。
科摩羅館,科摩羅有活化石腔棘魚,有科摩羅巨蜥。

埃塞俄比亞館,被當作咖啡館了,這裡的咖啡是世界咖啡的誕生地,幾個工作人員圍坐在狹小的空間,陳列的展品,場館的介紹,此刻早讓位於商業經營。

我了解的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少有的一直獨立的國家,墨索裡尼的數十萬軍隊面對著簡陋武器的埃塞只能徒喚奈何,曾經的君主是塞拉西,也曾嘗試過社會主義建設,與鄰國索馬裡因歐加登地區的歸屬交惡,內戰後分離出厄立特裡亞的國家。

在上海大劇院剛開始運作,曾看過威爾第的經典歌劇《阿依達》,講述的是法老時期埃及與埃塞的一場戰爭,引發的愛恨情仇。阿依達則是埃塞的公主,只是因為戰爭而淪為女奴。

以後則是很粗略地看過坦桑尼亞館、馬拉維館、烏干達館、津巴布韋館、贊比亞館、博茨瓦納館、納米比亞館、馬達加斯加館、萊索托館,這次僅僅一筆帶過,留待進一步解構。

17:50出非洲聯合館,參觀中聽到最多的是貧窮落後,在一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這再正常不過了!我們希望更多的南南合作,國際社會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同時也希望非洲的兄弟能屏棄戰爭,消除敵意,和平相處,共同致力多種族國家的發展,戰勝貧窮、瘟疫、災難,我們人類的祖先從非洲大陸走出,相信非洲也定能走出當下我們人類的困境。

非洲聯合館正門對面,就是突尼斯館,少有排隊,17:55進館,見到一有趣的突尼斯中國文明歷程對照表,我摘錄了公元前的對照:公元前40000年突尼斯蓋塔爾教堂建築的發現,可能是世上最古老的,中國空白;公元前18000-8000年 突尼斯塔巴爾卡與比塞大之間伊比利亞毛裡求斯文化,中國空白(山頂洞人時代);公元前7000-4500年 突尼斯卡普薩文明,柏柏爾人的先祖出現,公元前5800-5000年 中國大地灣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 突尼斯與地中海盆地島嶼初次交流,中國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公元前3000-2000年 突尼斯空白,中國龍山文化;公元前2000-1600年 突尼斯空白,中國出現夏朝;公元前1600-1045年 突尼斯腓尼基人擴張(公元前1100年),中國出現商朝;公元前1045-256年公元前建立了迦太基(公元前814年),中國出現周朝;公元前264-27年 突尼斯發生羅馬帝國與迦太基的戰爭(公元前264-146年)、努米底業王國結束(公元前46年)、建立總督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27年),中國出現秦和西漢。

突尼斯有著悠久的文明史,突尼斯城是融於自然的熱力之都。

18:02出突尼斯館,旁就是阿爾及利亞館,館內首先是阿爾及利亞與中國在地理、人口、語言、貨幣的差異,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1962年獨立,大城市除阿爾及爾,還有塞提夫、奧蘭、君士坦丁和安納巴,曾經的領導人是布邁丁,現任總統布特弗利卡。

我記憶中在聯合國恢復中國地位的表決中,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是當頭的兩個國家。

阿爾及爾的Casbah許多迷宮般的狹道,猛一抬頭,驀然發現奧斯曼時期的清真寺和堡壘;靜下心來,可以采擷到阿爾及爾過去的柔軟時光。

當夜潛入卡斯巴街頭,乘著夜風在古老的街上漫步,通過五感的體驗,感受北非國度引人入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北非,並不僅僅只有古蘭經,還有風情萬種的地中海。

阿爾及利亞還有多米諾骨牌。

18:19出阿爾及利亞館,進利比亞館,在旁一游客就喜歡卡扎菲,當下的世界就數他牛,不怕美國佬。其實卡扎菲已收斂了許多,遠不是年輕時那樣。

大型人造河工程,將南部努比亞砂岩蓄水層連接到北部海岸地帶,有如中國的南水北調,好大喜功,是悲是喜,我更多的是冷眼!

利比亞歷史悠久,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沙漠,還有沙漠城市熱爾馬、加特和古達米斯,首都的黎波裡更是一道風景,從公元2世紀的馬可·奧魯略凱旋門到19世紀的古爾吉清真寺。

18:30在滿是風箏的墨西哥館外排隊,20分鐘後進館。一柱仙人掌石碑,不知是否為瑪雅人的遺物;雷托多的風箏,從墨西哥館外延展到館內。除去瑪雅文化和現代藝術,墨西哥還有西班牙風格的建築、花園和廣場。

我戴上墨西哥人的面具,用墨西哥人的視角來觀察墨西哥城市的多樣性:這是集市,這是商店,這是學校,這是街道;向前是細軟的海灘,退後是綠色的森林,一頂墨西哥草帽,揮去了墨西哥城天上的塵霾。我看著《葉塞尼婭》的電影,我走進墨西哥人的日常生活!

《多羅雷斯聖母祭壇》和《聖胡安內博穆賽諾游行》二幅油畫,這時卻已成了墨西哥館的點綴。
智利館不用排隊,19:10進入館內。智利,我記得一個走議會道路的阿連德總統,也記得政變推翻阿連德總統的皮諾切特,只是不想舊事重提。

城市是什麼?是大街?是樓宇??是高速公路???是庇護所???城市應是人,是微笑,是友愛,是城市人共同的家園!

智利人說,城市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城市應重視公眾和不同群體;城市有賴於自然景館的維系;每個城市都是獨特的,有其自身發展的軌跡;城市的發展應遵從持續、漸進、有序的原則;…;城市的節慶、盛典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座女性的雕像,我聯想到城市應該有女性的親合與包容!

19:30進入委內瑞拉館,查韋斯的民選政府推崇平等、多元以及各國人民的相互尊重,為創建一個多元化的沒有強權帝國的世界奮鬥,一個依靠建立在團結、互補、均衡、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合作機制,尋求和平和真正公正的世界。堅持“南南一體化”和何塞·馬蒂提出的“我們的美洲”,以擺脫依附,打破當今排他的全球化模式。

委內瑞拉的民主是一種人人參與、積極的具有包容性的民主,最廣大人群的呼聲得到尊重的民主,建立一大批社會生產組織:健康委員會、城市土地資源委員會、社區委員會、社區、合作社、社會生產企業和單位。

委內瑞拉將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模式,這是一種支持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推動經濟,對污染型和粗放型經濟增長設置障礙的社會主義模式。加強貧困階層的健康、食物、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保障,爭取創建高質量的生活。21世紀的委內瑞拉。將看到:火車系統、高速公路、地鐵、橋梁、高架橋、信息網絡中心、水利工程大壩、地區發展中心…

委內瑞拉館內起起伏伏,臨結束,有影院循環播放著影片,可能是描寫何塞·馬蒂或者是格瓦拉的。

在委內瑞拉館的廣場,有玻利瓦爾的青銅塑像。

出委內瑞拉館,時間已是19:50,以後從長清路7號門出園,約20:40回到家中,太太詫異:怎這麼早?只因沒了電池不能記錄世博場館資料。

2010-9-25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