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提振游興靠此君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 朋友,你若外出旅游,勿忘攜此君與你同游! ------------------------------------------ 天未亮,已起床。 游客在白雲賓館門外集合,在導游的帶領下,身披大衣,沿山間小路默默疾行,去觀日出。 拂曉時分的黃山,正蘇醒。排成一列縱隊的游客,行走在時上時下、鬥折蛇行之狹窄小道上。影影綽綽之間,若明若暗之時,那山岩,那青松,那小道,如夢似幻,比起烈日下的黃 ...

題記

朋友,你若外出旅游,勿忘攜此君與你同游!

------------------------------------------

天未亮,已起床。

游客在白雲賓館門外集合,在導游的帶領下,身披大衣,沿山間小路默默疾行,去觀日出。

拂曉時分的黃山,正蘇醒。排成一列縱隊的游客,行走在時上時下、鬥折蛇行之狹窄小道上。影影綽綽之間,若明若暗之時,那山岩,那青松,那小道,如夢似幻,比起烈日下的黃山,別有一番風姿!

......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小道彎曲劃著大問號,

你們去架線,還是去探寶,

你們去伐樹,還是去割稻,

鳥兒還沒叫,你們就出發了!

......
MP4的耳機,正巧隨機響起了《清晨,我們踏上小道》,記得那是谷建芬為1988年春晚創作的一首歌曲。

歌曲流暢而富節奏感,特別適合行進途中的哼唱。走著走著,游興漸高,我也隨口哼唱了起來。

始料不及的是,開始,我一人獨哼,獨唱,接著,身邊的幾位驢友跟著我一起哼唱,最後,宛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傳導開去,行進在山路上的一長溜的游客都唱了起來,聲音響亮,節奏齊整,似乎有人在指揮,一遍又一遍。腳步踩在歌曲的節奏上,輕快前行;歌聲,在黃山的晨曦裡回響,在“劃著大問號”的小道上回響。

......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小道彎曲劃著大問號。

你們去巡邏,還是去上哨?

你們去狩獵,還是去采藥?

鳥兒還沒叫,你們就出發了。

......。

小道你早,小道你好!

小道你早啊,小道你好!

小道你早,小道你好!

小道你早啊,小道你好!

......

忽然,有的游客還改編了歌詞,他們唱道: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小道彎曲劃著大問號。

你們去巡邏,還是去上哨?

你們去“看日落”,還是去“看日出”?

鳥兒還沒叫,你們就出發了。



就這樣走著,唱著,笑著,來到了黃山的最佳觀日出集結地 -- 獅子峰。

天公不作美 - 東方欲曉時,雲層剛泛紅,且越來越紅,可惜,由於雲層厚了一點,人人翹望的黃山日出,終於還是猶抱琵琶不露面。

天色大亮,未能見到日出的游客,興致不減,歸途,又哼唱起《清晨,我們踏上小道》。

-- 剛才,你咋想到唱這首老歌的呀?(一位游客問我)

-- 真是謝謝您啦!有剛才的“大合唱”,沒見到日出,也沒啥遺憾啦。(我未及作答,身邊的另一位說)

-- “大合唱”,說得好。(我接過了話題)剛才,MP4正巧在播放這首歌,我只不過是跟著哼唱了兩句罷了。沒想到,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這麼唱開了。

-- 這首老歌,大家伙熟悉,再加上,今天,唱這首歌,實在應景!

-- 對對對,唱出了大家的心情!

-- 是啊,不僅應景,而且旋律美,歌詞也美!

邊說邊行,我和大家又唱了起來。

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小道彎曲劃著大問號。

............

黃山,2008年7月5日。-- 至今,我記得。

出門在外,提振游興靠此君 -- MP4。無論你在旅途,還是歇坐景點;無論你在國內,還是在國外。

去年秋日,到杭州小住,在“花港觀魚”露天茶室待了大半天,喝茶、觀景、讀書、寫作,有時聽上一段“西湖山水還依舊”,如同啜了一口梅家塢的新茶。下圖為友人偷拍於我讀寫入境時,這一片離西湖水域,在劉莊與蘇堤之間。



出門在外,攜帶此君,可以追溯到1993年。

不過,當時,MP3/MP4,尚未問世,它們的前身叫Walkman,漢譯“隨身聽”,正風靡全國。

Walkman與MP3之比,相當於“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之比,相當於“綠皮列車”與“動車組”,抑或“高鐵”之比吧。

帶Walkman出門,你得攜帶幾盒(甚至更多)音帶,還有多節電池、充電器等,負擔沉沉,一大摞哦。

1993年,三口之家去廬山,來回乘坐長江輪船,有足夠的時間在船上消受,小小的Walkman,很少休息,三人爭著聽。

當時,我給所在的公司打了辭職報告,“拂袖而去”,決意返回校園,重操舊業,去站我的三尺講台。

辭職是辭職了,何去何從,尚未落實。瞻念前程,心中無底,此次游廬山的身份是“無業游民”。在返回上海的長江輪船上,佇立甲板,江風獵獵,望滾滾江水,眺兩岸風光,心裡竟湧上一陣莫名的惆悵。

-- 來,給老爸拍一張心情照片吧!(見女兒朝我走來,我吩咐)

-- 啥叫“心情照片”?

-- 就是不擺任何pose,自然流露此時心情的照片。

-- 為啥?

-- 將來留作一個紀念呀。

-- 哎喲,又來了,老爸。沮喪個啥?“無業游民”是暫時的呀,等你下次登廬山,保證......。(女兒安慰著我)

交卷相機,不像現在的數碼相機,拍攝完畢,可以立刻回放。

在上海的照相館裡,看衝印出照片,竟大感意外!

-- 你看,你的長江心情照片,心情挺好的!(女兒跟我說)

果然,斜倚在甲板的欄杆上的我,耳朵裡塞著一副耳塞,江風吹亂了我的頭發(17年前的我,還是一頭黑發),雖然有幾分疲憊,但是一雙眼睛,炯炯有神,精氣神不錯。

-- 哦,我想起來了。

-- 想起了啥?

-- 你知道拍這幅照片的時候,我在聽什麼音樂嗎?

-- 聽啥?

-- 《軍隊進行曲》。

-- 哦,舒伯特的作品,我也喜歡聽。

-- 這段曲子音樂語言樸實流暢,軍號的音響和小軍鼓的節奏,高亢嘹亮,簡直讓我看到士兵行進時的雄姿!

-- 這首曲子提振了你的精神?

-- 對!知我者,女兒也!

自此,我對Walkman另眼相看。“隨身聽”居然別具功能!

Walkman還沒來得及風光幾年,就被MP3/MP4無情淘汰了。出門,不必攜帶一大摞的Walkman的“附件”了,而且,近百首,近千首的歌曲,樂曲可以輕松進入真正“隨身聽”了。別的功能,如收音、錄音、輸入圖片和文字資料,等等,更令Walkman難以望其項背也。

旅游在外,常有聚餐和聯歡,游客則一個個“被登台”。

學生時代的我,並不善唱,很少登台亮相。現在老了,卻不懼“被登台”了,登台之後,往往可以連唱幾首,且掌聲響起(非禮節性之掌聲)。

為啥?因為有了MP3呀。聽得多了,上台就自然有了底氣,開口唱來,不但不會走調,還能勉強做到“字正腔圓”。

最愛唱的是,《智取威虎山》中少劍波的一段“二黃導板”之後的唱腔。

......

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

望飛雪漫天舞,巍巍叢山披銀裝,好一派北國風光。

山河壯麗,萬千氣像,怎容忍虎去狼來再受創傷!

黨中央指引著前進方向,革命的烈焰勢不可當。

解放軍轉戰千裡,肩負著人民的希望,

要把紅旗插遍祖國四方。

......

去年12月8日,游覽了泰緬邊界的桂河大橋之後,天色向晚,我們坐上了桂河上的“漂流屋”(一艘大船,沒有動力,要靠拖船往前拖,故名),逆流而上,一邊在“漂流屋”享受美食,一邊欣賞兩岸的美景。餐畢,夜空群星閃爍。“漂流屋”聯歡開始,一個個游客則“被登台”,表演節目。我就唱了少劍波的“朔風吹......”。因為唱得投入,又因為眾游客游興極高,一曲終了,竟掌聲雷動!



本月的港澳之行,我購買了一只新MP3,取代了原來的MP4。咋的“倒退”了呢?

看官有所不知也。父母給了我一雙明眸。自1996年添置了電腦之後,生活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然而,至今,我的眼睛,一不老花,二不近視。最近,察覺MP4的屏幕小,閱讀久了,傷眼。為了善待我眼,決定“退而求其次”哉。

購買之後,借用賓館電腦,當天就輸入了《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又輸入了“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等等,等等。





但是,至今沒有輸入陳慧琳的《記事本》,雖然這首老歌我曾很愛。

…………

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

日記本裡頁頁執著,記載著你的好

…………

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

矛盾心裡總是強求,勸自己要放手,

閉上眼睛讓你走,燒掉日記重新來過,

…………。

兩年前秋天,在橋堍的“雲天光中”水榭中避雨。



一對母女,眼中沒有光彩,歇坐在水榭的靠椅上。

三十來歲的女兒,面目清秀,長發飄飄。身邊,放置著一台錄音機。循環往復,播放著《記事本》,那是陳慧琳的演唱,激奮而又哀怨。她,時不時,哼上幾句,尤其是哼到“愛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音調高了,底氣足了,十分動情。甚至旁邊的人也會隨之哼唱。

-- 你們想想看,斷橋是戀愛的地方嗎?斷橋是拍婚紗的地方嗎?(坐在女兒身邊的母親,頭發已經花白,抬頭跟周圍的人說)

-- 為啥不是?(見此情此景,覺得其中必有故事,於是,我問)

-- 你想想看,斷橋的“斷”字,白堤的“白”字,還有孤山的“孤”字,這三個字,哪一個字不反衝結婚的“喜”字呀!

............

接著,老人跟眾人講述了女兒的一則悲情故事。

每當聽到一首歌,甚至一段旋律,與之有牽連的一段往事,一段風景,一段情感,一段故事......,就會浮於心,現之眼。 - 此乃人之常情吧。

在今年7月31日完稿的游記《斷橋:西子湖第一橋》中,我記敘了這個真實的故事。

【2010年9月29日夜初稿】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