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完柬埔寨的旅程之後,才得知錯過了肯尼亞的機會,不過柬埔寨並非是丟了西瓜後的芝麻。4日的暹粒之行仍然讓人心滿意足。
除了食行住游購娛的事前功課,看一些印度神話會很有幫助,走前特意去了次上海博物館看印度國寶展,感性認識了一下印度教的歷史,身臨其境後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才倍感親切。
上海已經是25度的天,走出飛機艙門卻是一股熱浪襲來,悶熱而潮濕。過海關果然遇到了索要小費的情況,對老媽大喊大叫別給錢,老媽還是憑著寧事息人的態度給了5RMB。自己遞上護照後,海關人員環顧左右得說著“潛錢”,然後晃晃手中的一刀,自己扭過頭看著海關大屏幕裡的英超集錦,完全不理他,余光瞄到這廝漫無目的地滾著手中鼠標,遲遲不給我敲章,對峙一分鐘,這廝見後面的通關隊伍很長,只得無奈放行。自己得意洋洋向身後的游客晃晃護照,估計我斷了這廝的財路了。大家以後去柬埔寨如果遇到索賄就態度堅決一些,別給這些腐敗分子什麼機會。不過這是在柬埔寨遇到的唯一的不愉快,其他柬埔寨人,無論大人小孩,都非常友善,笑臉迎人。
D1
售票處很小,當場拍照當場拿票。40刀的3日票,票得一直隨身攜帶,吳哥裡任意景點都有人查票,主義不要弄濕,一旦票上的相片或日期看不清楚就得重新買票。
學了幾句柬語:“你好”是“蘇斯待”,“謝謝”是“阿棍”,“再見”是“厲害”。此後經常有用到。景區的工作人員查票時都很有禮貌得雙手合十對我“阿棍”。順便提一下,柬語的老婆叫“不笨”,老公叫“不累”。
聖劍寺:神話中埋藏聖劍的廟宇,寺廟門口左右是攪拌乳海的故事,近距離接觸1000多年前的石雕,建築的風格和位置居然有點像埃及的盧克索神廟,一般的沉重,可能因為都是第一個景點的原因吧。30多度的早晨,走了沒幾步便汗流浹背。聖劍寺門口有地雷受害者的演出,殘肢斷臂的,這樣的場景這裡很多,都是紅色高棉時期的受害者。
龍蟠水池:吳哥王朝用來治病的地方,東南西北分別有像、人、獅、馬四首的雕塑,分別代表水、土、火、風四種元素。古吳哥人生病了就被認為是體內缺乏某種元素,會到相應的獸首前祭祀獲得聖水以療傷。
塔遜寺(達宋將軍廟):第一次見到了四面像,這個應該就是創造神梵天的形像。達宋將軍是率領吳哥王朝擊敗暹羅(泰國)的功臣,後人為他建立的這所廟宇。這裡的柬埔寨小孩非常多,給他們一些糖果就非常高興。此行自己帶了兩大包大白兔和阿爾卑斯,四天下來全部發光。柬埔寨的孩子真的都很漂亮,眼睛大大睫毛長長。孩子們都是半天讀書半天出來售賣手信以補貼家用。在這裡見到一對很可愛哦很會擺POSE的姐弟,游客們長槍短炮全往他們身上招呼。
東梅崩:個人感覺蠻漂亮的一個地方,廟宇四周四頭大像標語撐起宇宙的意思。平台上長條的草坪掩隱在石階中,襯著藍天白雲,很適合拍照。廟附近有農民在趕牛,這裡的牛全都一頭頭瘦得皮包骨頭,肋骨都清晰可見。
吳哥通王城:城門兩邊是很壯觀的攪拌乳海,不少修羅和阿修羅都風化得不成樣子了,很多頭像甚至被搬走了,後人為了美觀補上了頭像,不過新頭像的白色和既有石像的青黑色很不協調。路過鬥像台(古代國王觀看鬥大像並選座騎的地方)、十二生肖塔和空中宮殿。空中宮殿中空,傳說以前有一條美女蛇危害吳哥,並要挾國王為自己蓋一座宮殿並每日要爬上宮殿去伺候她。古代當國王其實也蠻辛苦。。每天爬上爬下,還要精盡人亡。。
巴戎寺:經典的“高棉微笑”,幾乎每一尊佛塔都是微笑的大梵天,游人如職,在每一尊微笑前留影,或者“鼻子碰鼻子”。除了語言也能很明顯得區分出中國團隊和日韓團隊,素質確實有差別。人實在太多,決定之後還要來這個地方。
巴肯山:5點左右幾乎所有的游人都會爬巴肯山,山頂的巴肯寺,台階有75度,每級台階的寬度不足一公分,爬起來一定要注意安全。寺廟的南西北三面裡三層外三層或坐或站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全都望著西面的太陽。不過沒看到日落看到了閃電,大片的烏雲讓日落泡湯,為不至於在雨中無處下山,只得悻然回頭。
暹粒的天也差不多6點多天黑,整個暹粒除了市區老市場一帶有燈,其他地方都沒有路燈,包括吳哥景區在內,天一黑就完全黑壓壓一片了,身處亂石嶙峋,會磣人。第二天要去小吳哥看日出,9點多就睡了。自己從初中開始就從來沒那麼早睡過了。
D2
4點起來了,然後打著手電在沒有一處路燈的小吳哥裡摸索前進,真的是沒有任何亮光,游人們都是打著手電前行的。昨晚的大雨讓小吳哥前本就坑坑窪窪的石路變得像掃雷一般。此時的吳哥寺真的真的很磣人,黑乎乎的,又沒什麼人,石頭裡面陰森森的。
在蓮花池前選好了位置就遠遠得等日出,從5點到6點,看著天慢慢由黑轉藍,雲層很厚沒法看到鹹蛋黃,但能在東方四大奇跡跟前看日出確值得讓自己YY一下以滿足虛榮心並作日後談資了。
塔布戎寺:經典的拍攝“古墓麗影”的地方,能看到很多的樹與石頭的完美結合,樹根盤亙錯落駐扎在石頭裡,柬埔寨不少坍塌的文物都是這樣被自然破壞的,原因是吳哥王朝遷都至金邊後,當時的暹粒完全沒有人居住,也就沒人來維護這座古王城,鳥兒飛過在這裡撒下植物種子,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大樹根前也聚集著扎堆的東方面孔拍照留念,依然能不靠語言而很方便得分辨出中國團隊和日韓團隊。
茶膠寺:缺只角的寺,原先是國王的行宮,但臨近竣工時主塔被雷劈下一塊,國王認為不吉利便放棄了。寺邊找了個椰子攤,一刀買了2個耶穌的兒子,很解渴。有小孩來兜售手信,買了10刀的紀念品。在柬埔寨買東西可以殺價,但絕不接受“買N送1”,你可以買4樣從12塊殺到10塊,但沒法花10塊買3樣然後要求對方送一樣。導游說這裡的小孩賣出10刀左右可以獲得大概半刀的返佣,而一刀足夠這裡的窮人家庭一天的生活費了。
皇家浴池:大概有長風公園的銀鋤湖那麼大吧,這個湖真的就是古代國王和王妃洗鴛鴦浴的澡堂,很無語。
女王宮:距離吳哥城大約車程半小時,一路上能見到柬埔寨很多鄉野小村,有錢的住高腳木屋,沒錢的住茅草屋,真的就是用茅草搭出來的房子。女王宮是此次旅行見過的最精致的宮殿,材料也是紅色的火山岩,非常精美,宮殿兩邊是一長摞陽具造型的柱子。女王宮講述的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故事,沒記錯的就應該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成佛前的故事。事先了解一些印度神話再看這裡的雕花會非常有感覺。如果沒去過埃及的話,我應該也會為這裡1000年前的精美浮雕而傾倒,確實很精致。微小的細節,比如猴子的牙齒都雕得非常清楚,這裡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寺廟,火山岩也不像其他石頭那麼容易風化。
小吳哥:最最經典的東方四大奇跡之一,面西的小吳哥在下午比起日出那會的樣子更適合拍照。說實話,小吳哥不好看,黑黑舊舊的,它被當選為奇跡據說也只是因為是當地保存得最大最完整而已。晚上獨自一人來這個地方真的會嚇死。小吳哥塔要排隊才能上,寺廟裡的藏經閣還有稀稀落落的僧侶,橙色掩隱在黑色的寺廟中很亮眼。出了小吳哥見到路邊停著一亮“蘇A”的吉普,由衷得贊嘆這輛車實在牛B。
夜市:晚上去了老市場,lucky mall啊,酒吧街啊全在這裡。酒吧街的感覺非常像陽朔西街,不僅陳設像,游人構成也像。買了絲巾、T恤,這裡的店家漂亮小姑娘蠻多的,說一句“死累死阿”能把小姑娘逗得很開心。“死累死啊”在柬語是“美女”的意思,但發音要清楚,說成“死累死辣”的話就成了“裸女”了。
D3
打算包車去一些沒什麼人的偏僻景點,和tutu車司機說好了20刀(一般在吳哥城區內包車的話是15刀),感覺到口罩非常有需求,前兩天坐在車裡不覺得,坐上tutu車才感到灰塵很多。一路上見到不少西方小姑娘都獨自一人騎自行車來旅游的,蠻PF的。
斑提色碼:應該是個沒有被旅游團考慮進行程的景點,位置比較偏而且景點只有一個。書中介紹也很少,但酷似女王宮的風格還是驅使自己來這看看。除了三三兩兩的背包客幾乎看不到人,靜靜的,覺得這裡很棒,也是紅色火山岩的建築,依然精美的雕塑,這裡應該是供奉濕婆的,其他就不知道什麼內涵了。寺廟門口的守門老人很和藹,會很熱心得幫人上下台階。回程路上路過柬埔寨村落和學校。中午孩子們都放學了,小小的學校,只有2間教室,很簡陋,木頭的課桌,有點心疼。
比粒寺:也叫變身塔,感覺和茶膠寺差不多的建築。古代國王和貴族焚化遺體的地方,所以叫“變身”塔。在這裡拍照的時候又見烏雲壓境,整個天空被分成黑白兩色,很明顯的分界線。
班蒂喀利:也是個沒有中國旅游團的地方,700米長的走廊,游客稀少,可以一拍到底的長鏡頭。寺廟已經有不少地方坍塌了。走出這個寺廟的時候見到一團日本游客下車,不久之後中國旅游團應該也會壓境了。回城午飯的時候找到了郵局,把20來張明信片寄出去了,希望柬埔寨的郵局別像埃及郵局那麼沒效率,在埃及自己白白浪費70刀了。
巴戎寺和小吳哥again:4點到達通王城,大像還剩一頭,很想體驗下,20刀一人也只能認命了。售票處的小姑娘真的很漂亮,忍不住想合影,“死累死辣”又派上用場了,小姑娘笑得很開心。騎在大像上能感受到大像背部一起一伏,短短20分鐘,路邊很多人把鏡頭對准了我們的座騎。4點半之後的巴戎寺變得很安靜了,這時候的游人大多都去看日落了,得以悠哉得拍照。5點半再去小吳哥,人流都是出來的了,只有我們是進去的,雨天中無法欣賞夕陽下的小吳哥,不過得以清靜得合影。
夜市:看到了red piano,不過選擇了紅鋼琴對面的排擋晚餐,一套柬式火鍋配5個菜,滿滿一桌才4刀,相當劃算,一頓飯才花了8.5刀,老外來這裡真的是享受啊。晚飯後去做了小魚按摩,這東西只有在國內的三亞見過,這裡到處可見,一般20分鐘,1刀2刀3刀的都有,魚的大小和數量不一樣,開始癢癢的,到後來很舒服,相當得舒服~強烈推薦。當地的Amok是在前一天嘗試的,椰子裡加魚加白咖喱一起燉,實在吃不慣,一桌其他東西都吃精光了就這個剩著,很難接受帶有奶味的魚肉,自己本來就是乳糖不耐症。shake很不錯,混合果汁味道很好,這裡的榴蓮也並不臭,shake攤上又結識了個柬埔寨小姑娘,英文說得絕對比我好,中文也能很流利地和我對話,小姑娘在上海留學過兩年,很歡迎她再來上海玩。旅途中能認識不同的朋友也覺得蠻有意思的。
D4
洞裡薩湖:完全的水上人家。這裡有柬人也有越南人,很窮很窮。由於洞裡薩湖漲潮落潮的原因,他們每年要搬家20多次,真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搬家”,就是十幾個男子將整個茅草屋連根拔起搬到另一個地方。再窮一點的只能在小船上搭個棚當房子了。水上人家有水上學校,水上教堂,水上商店,最經典的是水上籃球場,一艘大船,周圍鐵絲網圍住,裡面2個籃球架。這裡的孩子有錢的劃船上學,沒錢的就是脫光光把書本頂在頭頂上游泳上學。見到了裸體的小男孩,不知道是因為方便還是窮得沒衣服穿。洞裡薩湖行至深處過了村落,變得一望無際,不論是從東南西北哪個方向望出去,只能見到海天一色,非常非常漂亮,身處其間只能想到“地球是圓的”,因為四周真的真的看不到除了海天之外的任何東西。
崩密列:去景區的路需要90分鐘,路上聽導游講了紅色高棉的歷史,大概也就是10多年前的事情。其實呢,把西哈努克、朗諾、布爾伯克的人名換成幾個敏感詞,大致就能聯想到30年多前的和諧場景了,柬埔寨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罷了,培養一個傀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啊。崩密列3年前才剛剛開放,就是源於那裡埋了紅色高棉時期的很多地雷,近年才剛剛掃除。大家去崩密列的話,安全起見還是不要亂走的好。崩密列的規模不亞於小吳哥,只是欠保養,幾乎全部崩塌,到處是坍塌的石塊,長滿了青苔,路都沒修好,在這裡游覽只能在亂石中上上下下,感覺有點像《仙劍》裡的亂葬崗,顏色也很像,迷宮一般的地方,正因為原始才值得一來。
夜市:最後去逛了一下夜市,仍然沒能找到一直想嘗試一把的炸蟋蟀,有點遺憾。10刀的晚餐,又遇到幾個自助來的上海人,聽到鄉音還是很親切。沒有掏到柬埔寨當地的流行音樂,在老市場逛的時候路邊小店放的柬語歌曲其實很好聽。。
和導游道別,幾天相處下來還是有點不舍的,導游很老實,84年的射手,第四代華裔,祖籍廣東開平,有三個妹妹,父母叔叔都在紅色高棉時期失散了,父母去了越南現在剛回金邊,但叔叔們至今都沒找到。導游蠻帥的,教了他一些國內的流行詞“糾結”“打醬油”什麼的,讓他在接下個團的時候可以賣弄一下。導游人很不錯,中文名字叫黃國泉,電話是092262728,講解什麼的都很深入,比埃及的色狼導游好多了,90分鐘的車程真的可以講解90分鐘的內容,大家以後去暹粒可以找他。
出關時又遇到海關索賄,瞪他,看誰屏得過誰。柬埔寨到處都是和善友好的人,治安也好,民風淳樸,只有海關這幾個糟粕讓我對柬埔寨的印像稍稍打折。
自助的時間裡自己都帶著《五月盛放》,確實是一本很好的導游書,又有地圖,說不清楚的對tutu車司機指一下就全OK了。柬埔寨,感覺真的很不錯,除了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