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實貨郎---路邊,這位練攤的大叔,一看就是一個新手。
農閑季節,他也開始嘗試倒騰些旅游紀念品來賣。
生澀拘謹的表情,略顯僵硬的手指,都保留著普通農民的特質。練攤,並不是刻意的追求,賣多賣少,能夠賺多少錢,似乎並不那麼重要。
有忠實的大黃狗陪伴,大叔內心已不再孤單,時間也不那麼漫長難捱。
走過很多地方。
這樣的場景,只有在婺源能夠碰到。

夫妻雙雙把家還---古樹華蓋,靜謐村莊。村前小河,碧波蕩漾。
河面的漣漪,一波一波漾開。男人撐竹筏,女人愜意地蹲在那裡......
如此綺麗的景色,我已然真正走入了婺源。
耳畔飄過理查德·克萊德曼著名的鋼琴曲《回家》......家的感覺,悠揚的曲調讓人心醉神迷。疲憊的神經,終於慢慢松弛了下來。
真的是一首歌,是一首田園詩,是一個美麗的夢幻。
恬淡的生活,農家的日子,柴米油鹽也能提煉出富有濃郁詩意的生活,在婺源就這樣天天重復著

瞧這一家子---這是在大彰山捕捉到的精彩一幕:
護林員熱情地幫助游客拍照。
大叔帶有職業水准的專注、孩子的好奇以及女人不加修飾的燦爛笑容,都讓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外來客,在婺源找到了如沐春風的感動。

山谷裡的斑斕秋色

午飯後的滿足---農戶的家庭客棧:古風濃郁,閑陽照庭,寧靜祥和。招待完客人,女主人在那兒悠閑地剔牙......
隨意走進婺源的村莊,時常發現這樣的場景:村民們的生活,就這樣一天天重復著:種一點田地,養幾只豬羊,料理幾畝茶園或者魚塘,開自家客棧,像家裡親眷一樣,熱情周到接待著陌生的外來客。
一切的一切,都那麼舒緩、自然、平和、隨緣。所謂的怡然自得,樂天知命。
我曾經住在他們的家裡,受到過他們的關照。他們的淳樸善良、他們的平和心態,讓我們這些衣著光鮮、自以為是的都市人自嘆不如

恬淡生活---午餐後,忙碌剛剛結束的主人開始打盹了。我瞥見這莊重的徽州古屋裡兩副楹聯:
裡面的一對:“幾百年人家全為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外面的一對:“退一步天空海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積德行善與閱讀識世,懂得退讓獲得平靜和諧......都屬於生命過程的真諦。
書香飄逸,文風昌盛。這樣載有人生終極目標與深刻哲理的楹聯,時刻宣揚著千年儒家傳統文化,滋潤著世世代代婺源人。盡管,早年間與婺源類似的山水村落,在皖南、在浙西贛東北一帶比比皆是,唯婺源能成其為皎皎者。
徒步婺源,發現她的美麗,絕不僅僅在於山水之間。
品讀婺源,回首人生。面對凡塵的種種誘惑,我們躁動的內心難以安寧的時候,不妨保留一點恬淡,讓原本短暫的人生有一點從容。

水墨民居圖---一處極其平常的農家小院,粉牆黛瓦馬頭牆,是經典的徽派民居。
蔦蘿松翠綠細巧的滕蔓,在空中伸展著柔曼的曲線,小小的五角形花朵靜靜的開放著,在黑、白、灰搭配的建築環境中,頓時增添了一抹亮色。
眯著眼看,似畫。是那種用色單一的中國傳統水墨畫:簡約、疏朗、靈動和大氣。
絢爛而又獨特的色彩,便是婺源的魂魄了。
婺源,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1200多個自然村,像星星一樣散落於徽浙贛的結合部。
這裡文風鼎盛,古跡遍布。村莊保存眾多明清古建築。隨處可見淳樸田園、清澈小溪、參天古木、急流飛瀑、和驛道茶亭,各色橋梁散布鄉野......
如詩如畫的婺源,民風淳厚樸實,徽商文化積澱深厚,自然風光一樣多姿多彩

田野秋色---延村的河流總是清澈見底,波瀾不驚。空氣中彌散著作物與雜草糅合一起的芳香,久了,便容易有那種微醺的感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究竟在哪裡,在湖南,在江西?不管在哪裡,我看也就是如此而已!
婺源的村莊,多有這樣的小橋。全木結構,沒有油漆,沒有扶欄。
但是,這樣的簡潔輕巧的交通設施,利用自然,造福村民,與婺源的青山綠水非常契合。我便希望這裡的新農村建設,那些村干部最好不要去弄什麼水泥橋的,那樣冰冷堅硬的東西,與我們的內心總有隔閡。

晃動的秋天---大障山景色。

濃妝淡抹總相宜---婺源的女子,與婺源的“婺”字自古便有淵源:上面的“矛”與“文”組合,下面一個女字,說明那裡的女子聰明能干,知性而善良。
這樣的勞作,用我們媒體記者的話,叫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誰家的一個美麗的溫文而雅的新媳婦,無施粉黛,悠閑的坐姿:看家,炒瓜子、賣花紙傘、遮陽與充當鄉村活廣告......
我沒有辦法不贊嘆:普通農家婦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