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13天5省8地游自由行攻略

作者: 要蓉

導讀陽光與歷史的交融 ——廈門 第一天: 如果說10月中旬,北京的陽光已經夾雜著冬天的味道,那麼,在廈門,你仿佛又讓時間倒轉,重新體味那樣火熱的夏天。 10月20日,我們乘國航從北京出發前往首站——廈門,7點45的飛機,10點26分准時抵達了高崎機場,酒店是提前預定好的——美侖皓暉,按照當地規定要收4[%]的物價調整費。 放好行李,准備出發。第一站就是著名的學 ...

陽光與歷史的交融

——廈門

第一天:

如果說10月中旬,北京的陽光已經夾雜著冬天的味道,那麼,在廈門,你仿佛又讓時間倒轉,重新體味那樣火熱的夏天。

10月20日,我們乘國航從北京出發前往首站——廈門,7點45的飛機,10點26分准時抵達了高崎機場,酒店是提前預定好的——美侖皓暉,按照當地規定要收4[%]的物價調整費。

放好行李,准備出發。第一站就是著名的學府——廈門大學。從酒店到夏大可以直接坐公交車去,可以先酒店前台咨詢,很多輛車都可以到達。廈大非常大,裡面的建築和植被都有廈門的特色,歐式建築和熱帶植物的完美結合,確實獨具特色。午飯就在廈大解決的,在他們的學生食堂,鴨肉飯、牛肉飯、海鮮豆腐塘,重新體會了學生時代的感覺。吃完飯一直在校園裡逛,廈大的操場很棒,座位全是石階,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能在這裡看上一場足球比賽,也許是崢嶸歲月的一種回憶。

出了廈大海濱校門,意外的來到了胡裡山炮台,沿著海灘走過去,是用木頭修葺的棧道,一側是沙灘,另一側是岩石,連接了整個海灘,站在棧道上,海浪在腳下衝擊岩石,很是壯闊。海,沒有我想像中的顏色,似乎黃色顯得比藍色更加的形像,所以看起來似乎更像江水。可以在這裡租一輛雙人自行車,沿著環島公路騎上一個小時,干淨的馬路,密集的植被,音樂廣場上,藍色的自行車配合著白色的帆式裝飾,很有種夏天的味道。

從環島公路到南普陀寺也很方便,南普陀離廈大非常近,門票只有3元,但裡面卻相當的漂亮,這是我見到的香火相當旺的寺廟,除了上香,很多花籃把這裡裝點得有些華麗。南普陀的素餅應該算特產,10元一盒,綠豆味的是傳統口味。

從南普陀的山上向上,我們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南普陀寺的後面有山可以徑直上去,爬上去還是要花費掉一些體力的,但可以俯瞰到廈門的景致,沿途有很多拍照的不錯地點。最讓人驚喜的是爬到山頂直通廈門植物園,我們剛好在4點半以後到的,工作人員就下班了,可以直接進去,40/人的門票就算省下了。植物園很大,環山而建,沙生植物園很有特色,裡面有很多高大的仙人掌,是難得一見的,走路下去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第二天:

10月21日,終於來到了著名的海島——鼓浪嶼,沒有鼓浪嶼,廈門就少了很多故事。在這裡,有許多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歐洲建築,保存的還十分完好,紅磚灰牆是這裡的主色調,讓海灘增添了一分高貴的氣質。

8元的船票,可以讓你直接到達島上。鼓浪嶼的游覽可以買一張套票,80元,包括日光岩、菽寂花園、風琴館等著名建築,各個經典相互錯綜,島上每條路都是相通的,不會迷路。日光岩是鼓浪嶼的標志性建築,從上面可以俯瞰到整個海島,岩石、海灘、建築是整個鼓浪嶼的經典。坐擁菽寂花園,也許可以讓你放棄世間的一切,海灘邊的古典庭院,聞海風、聽海潮、曬在海灘,居家生活多了幾分的浪漫。也許,曾經在某個寧靜的夜晚,月光散落海面,海浪輕擊的岩石邊,風琴聲緩緩飄遠。。。。。。皓月園是島上另一側的建築園,最著名的莫過鄭成功望海而立的巨石雕塑,氣勢,這個詞,可以很好的詮釋這樣的藝術,頂天立地的氣魄。風琴博物館十分神秘,紅色的屋頂,遠離其他景區的地理位置,難得一見的游客,靜謐的風琴,粗壯的石柱結構,幽幽的感覺。

晚飯在著名老店“黃則和花生湯”店吃的,花生湯是這裡的拿手,北方人會覺得過於甜了,海蠣煎是我們以前沒見過的,搭配的辣醬尤為突出。

第三天:

10月22日,還把自己和時間全部托付給了鼓浪嶼,它值得這樣的留戀,與昨天的上島方式不同,今天選擇了環島游,先坐船環島一周,再直接上岸,船票為15元/人。環島游的感覺不十分明顯,可以拍拍鄭老的正面,所謂的大小金門島更多的需要“想像”才能看見。

強烈要推薦我們的午飯,真正的海島生活方式,海蟹、時蟹、魚,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海鮮只要40塊,每道菜5元的加工費,保證讓你吃到肚歪。

吃飽了還要繼續逛,與昨天的景點游不同,今天主要拍拍島上的建築,可以說每個建築就是一個景致,陽光恰到好處的打在建築之上,沒有尖銳的棱角,仿佛穿著華麗的禮服,游走在中世紀的城堡裡,告訴你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

廈門的阿吉仔綠豆餅很正宗,在開元路有賣,離輪渡的位置不遠,可以向路人打聽。

集美學城是廈門的著名校區,愛國華僑陳家庚投資興建,今年是集美中學建校90周年的校慶日子,這樣的學校建築是我以前完全沒有見過的,不需要任何的點綴,那種輝煌已經能夠躍然呈現。

多情卻被無情笑

——杭州

第四天:

杭州是我向往的地方,天堂也是每個人都充滿幻想的聖地。西湖不是因為多情才美麗,而是因為美麗而讓人充滿了向往。杭州的市政非常人性化,到處都有自行車出租,300元的押金,1小時內免費,刷卡開始記時,卡還能乘公交車用,十分方便。環保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多的還需要一種氛圍。還有那特制的旅游車,車廂裡粉刷的木制圍欄,仿佛時光又回過了50年。

曾經腦海裡無數次的想像過西湖,想像著那些動人的傳說,平湖秋月、柳浪聞鶯、雷鋒夕照、曲院風荷,不是選美的舞台,卻都各自有著看家的“本領”,特別是一抹淡淡的夕陽落在湖面上,那種傲氣不言自表,不再認為西湖是柔美的,而是那麼一種桀驁不遜的味道。

美在西湖,食在西湖。西湖醋魚、宋嫂魚羹,精心烹飪的甜膩味道,仿佛讓我的視線放到了這樣的鏡頭裡:夕陽落幕,湖面上一艘被夕陽照的有些溫熱的魚舟平穩地停靠在岸邊,船尾,一個身穿花衣的大嫂在忙碌著,光滑的鬢角、利落的步伐,嘴角帶著一些笑意,分鐘間,空氣裡升騰起一絲絲煙縷,交織在夕陽裡。。。。。。。

第五天:

靈隱的名氣,讓我們對杭州多了一些期待,綠竹掩隱的寺院,古詫石階的回憶,仿佛看到了那些遠離塵世的腳步,走得急促又有些篤定。

濃縮的歷史

——烏鎮

10月24日,從杭州到烏鎮很方便,28元一位的長途車,2個小時就可以達到目的地,著名的景點分布在西柵和東柵,西柵尤其備受關注,白天的門票為120元,晚上5點以後為40元,建議晚上進去,先欣賞夜景,在裡面住一宿,白天還能繼續參觀,住宿都是旅游公司統一調撥,368、468元兩種房間,集中管理的概念在這裡很到位。

曾經以為和歷史只會擦肩而過,而在這裡仿佛讓你置身其間。沿河兩岸,木制的古典建築,低垂在岸邊的窗戶裡,一家人在那裡忙碌。花上100元與人拼個船,一戶戶人家映入眼簾,卻又徐徐走遠,記憶在這裡被打開,訴說著一個一個古老的故事,見證了過去的日子。。。。。。簡單的四菜一湯,對著湖面把酒言歡,真實地僅僅剩下眼前的你我,推開歷史的大門。。。。。。

第六天

我想看看你

——上海

從烏鎮到上海的車通常一天只有一趟,算好時間尤為必要,周末會有兩班加車,10月25日,早上6點趕至上海時間剛好,2小時就可以到,上海的交通狀況不是很好,地鐵分段計價,相對北京四通八達,價格不斐。

城隍廟是個熱鬧的集市,概念性的紅磚黃瓦,偶然夾雜的豫園自有一翻味道,看到那麼多金發碧眼的外國游客,我想可以這樣來形容:GOOD!
南京路可以說是北京王府井的翻版,第一百貨、新世界,除了那有些口音的服務,讓你有的時候還知道這裡是上海。物質的交融將會帶來文化的交換,當你看到第一百貨連門的材質都和百貨大樓一樣時,全球化的概念在腦海裡閃過,急匆匆走過的人和你我一樣。

海底隧道讓我著實失望,本來以為可以看到海底世界的夢想被徹底擊碎,還被披上了滑稽的外衣,早知道這樣,我就游到浦東了。也許帶著些情緒,東方明珠沒有我想像的宏偉,似乎只是中心區的“玲瓏塔”加了個頭尾。回望浦西,燈火還算燦爛,黃浦江的水卻退卻得有種距離感。

第七天:

從趙州橋開始,人們對橋開始有了概念,青石板的、木頭的、走人的、過車的,長的、短的,當我看到了南浦大橋的時候,才知道了橋的重要意義。路在腳下,延伸的是希望。

也許這是最便宜的船票了,卻能讓你在著名的江河上走一遭。花5毛錢坐個輪渡,黃浦江的景色盡收眼底,還能讓你體會一下做個上海人的感覺。江上各種船穿梭而往,游覽的、運煤的,豪華的、樸實的,揮手目送它們遠行。

精致的面龐

——蘇州

10月26日,告別黃浦江,動車組將我們送到了下一個目的地——蘇州。蘇州不大,整個城市很緊湊;蘇州不小,到處都是景點,讓你留連往返。微施的粉底、輕薄的胭脂,讓蘇州美的就像小家碧玉,精致中透著靈秀。

獅子林是我的最愛,如果有這樣的房子,我寧願做一生的隱士,屈曲回旋的亭台,倒影搖曳的湖面,秀外惠中,想要和每一處院落合影,想要撫摩每一扇門窗,只願身在其中。

第八天:

10月27日,現在想想,還會流口水,半緊酵蟹粉小籠吃的我意由未盡,湯汁充分,肉餡是甜的,讓我知道了原來包子也可以這樣做!

不知道虎丘為什麼可以這麼出名,60元的門票讓我覺得頤和園真是便宜,也許是因為100年後,塔就不在了;也許是因為你可以拍一張救塔的照片,總之,要給自己找些來到虎丘的理由。還要小心當地的黑導,一會說帶你去新虎丘,一會說帶你去新留園,其實就是一個地方,一個新開3年的景點——定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看得多了就有些審美疲勞了,還是喜歡獅子林的那份精練, 惟有那份夕陽下的余輝,增添了一抹色彩。

第九天:

落葉歸根

——南京

10月28日,動車組讓我們12點43到達了南京。北京、南京、西安、洛陽是著名的4個古都,而南京著名的中山陵、雨花台讓人有種落葉歸根的感嘆!

南京的夫子廟和上海的城隍廟比,少了許多華麗,多了不少親和。如果說,在上海仿佛是公子哥的微服私房,那麼在南京,就是貧民的熱鬧集市。秦淮河為這裡更加增添了不少親民的色彩,道別烏鎮的安靜,這裡的熱鬧就像是冬天裡的糖葫蘆,玩味著水鄉人家的苦樂歡歌。

第十天:

10月29日,煙霧蒙蒙的玄武湖,游船只感靠著岸邊行進,沒有整體的概念,對這裡只是淺嘗轍止的游覽。

雨花台十分有氣勢,看了幾天小巧的園林,突然看見這樣宏偉的建築,讓人的心裡不免覺得有些震撼。雨一直下,薄霧讓這些顯得更加靜謐。當年的荊軻鐵馬,如今的英雄紀念,雨花台三個大字前的黃燦燦的菊花,是對逝者最親切的問候。

如幻如夢

——黃山

第十一天:

紅樓夢從一個石頭記開始,而這塊奇石就坐落在黃山之顛。10月30日中午,大巴車帶我們來到了黃山腳下。乘坐大巴車要特別小心,從南京開往黃山的車有兩趟,一個是到黃山市中心的,一個則是到風景區的,而我們這輛到風景區的車還沒到地方,就給我們扔到了馬路邊,停在了據說是臥虎藏龍的拍攝地點-情人谷。黃山整體管理非常亂,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天高皇帝遠,很多工作人員都謀私利,所以沒有去過當地的人最好還是參加旅游團。我們幸好碰上一個好心的當地人,指點我們去黃山要到一個叫湯口的地方,才有車上山,於是打了個黑車,來到了黃山旅游集散地。原來,上山的時候,任何旅游車和其他外來車輛都不能開到山上,只有景區的車才可以上去,14一位。

黃山的門票很貴,要200元,80元的纜車一定要坐,否則真的要累的吐血。山上的景色變換莫側,一個大姐這樣形容:一會兒山就沒了,一會兒又出來了,聽了這樣的誘惑,使我們加了黃山的行程。曾經有人形容雲南是“十裡不同天”,而這和黃山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空氣中水氣凝結,眼睜睜的看見白霧飄過,山也若隱若現;遠處最震撼的是雲海,煙霧繚繞,有人說像在畫裡,有人說像在夢裡;黃山的松樹最有名,千姿百態,妖嬈而又多情,松與石的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第十二天:

舍不得離開這個仙境般的夢幻之地,住了一晚上我們才下山。沿途看見很多挑夫,心裡十分感慨。別說背著一、兩百斤的貨物上山,就是走下去,我的腿也疼了幾天。看著他們被扁擔壓彎的身影,覺得生活很是不容易,那種急促的呼吸聲,覺得生命是那麼艱辛。

回到山下,想乘大巴車回南京,始料未及的是沒有票了,讓我們一下子很郁悶,回不到南京就會影響到下一站的行程。聽了建議,我們打車來到了黃山市中心,畢竟在市裡還多些可能,誰知道到了那裡也沒車了,最早的火車也在晚上9點。既來之,則安之,我們把行程鎖定了黃山市的老街。難得一見的徽式建築,白牆是最突出的特色,硯台、毛筆在這裡隨處可見,特色顯而易見。沒有小橋流水的點綴,卻讓你真正領略到了青石板路的記憶。

影子城市

——揚州

第十三天:

坐了一夜的火車,終於在11月1日凌晨5點趕回了南京,又坐6點半的火車奔赴此次旅行的最後一站——揚州。

看見揚州,我仿佛看見了蘇州的園林,烏鎮的房子,黃山的街道,這裡你可以看到一切有關江南的概念。也許最近看得太多,認知太多,影子只是這樣被忽略掉了。

後記:11月2日凌晨,我回到了北京,火車上、出租車上,到處都放著“北京歡迎你”的音樂,我仿佛對這座熟悉的城市有了些陌生感,卻又讓我覺得自己和它的距離從未有過這麼的親密,我愛北京!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