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行程:太常觀(9:00)—雷神洞—南岩宮—飛升岩—榔梅祠—七星樹—朝天宮—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後山上:此路景色好,但路遠些且陡)—太和宮—金頂—(前山下:地勢平緩些)—原路返回至酒店(18:30)。
自助游就是自由和便利,山上的第一天,我們睡到自然醒,8:30出門去附近小飯店吃8元一碗的牛肉面(味道蠻不錯,不建議吃稀飯包子,對要攀登金頂的人,不足以提供充足熱量),9:00向南岩進軍。
一路上,我們隨性地拐到太常觀看了看,這些古舊偏僻的小觀顯然不是旅游團的最愛,故人跡罕至,一路只遇到當地的農戶和一兩個的香客,耳畔傳來悠然的鐘聲,夾雜輕柔的風聲和清脆的鳥鳴,寧靜的很。
——南岩宮(龍頭香)
南岩宮是武當山必到的勝景,其凌空建於峭壁懸崖上巍峨的氣勢讓人傾倒不已,還有那雕刻精美,正對金頂的龍頭香,更是吸引不少游客朝拜留念。我們也在這個據說是整個武當山除金頂外第一靈驗的地方駐足,心底默默為自己最愛的人禱告祈福。
——飛升岩
離開人聲鼎沸的南岩宮,我們選擇山腳下一條45分鐘路程的小路去榔梅祠,途徑飛升崖和梳妝台,這條路走的人很少,山勢平緩,雖有不斷上坡下坡,但很輕松。碰到幾個上海人,打了招呼,感覺特別親切。
快到榔梅祠的時候,忽道邊灌木叢裡面一陣劇烈搖晃,耳聽幾聲嚎叫,就見有深棕毛色的動物擦著灌木叢奔過,嚇得連忙躲在老公身後,一轉眼,野獸就消失不見,老公猜是猴子,我覺得應該是野豬。後來碰到的那家上海人,說是野豬,從嚎叫聲判斷更像豬叫。
晃到榔梅祠已經中午了,肚子空空,小賣部裡面買了泡水的方便面和茶葉蛋。又讓人家幫我灌滿了水壺,混個半飽後我們又上路了。
——朝天宮
從榔梅祠出來是長長的一段上山路,終於來到朝天宮,古代過了朝天宮的就算得道登仙了。在這裡有兩條登金頂之路,前山平坦,後山崎嶇。後三風光更好,會途徑一天門,二天門和三天門。既然是古人登仙之路,我們也打算經歷一番,然後再纜車下山,後來上山後才被告知,纜車停運了,只好從前山下,走回酒店,活活把自己的腿走殘了。。。
過了朝天宮,一段段望不到盡頭的百步雲梯開始了我們的崩潰之旅。越往上走,霧氣越重,天空飄起零星小雨,寒氣逼人。山下買的拐杖這時候幫了大忙,支撐著我爬過一格又一格,這些山道有些年頭了,石梯上的殘留的雕花見證了滄海桑田,有的石階分化的厲害,已經不成形了,且又高又窄。走到雲梯一半反身往下望,腿一陣陣軟,頭一陣陣暈,往上再看,路的盡頭頭消失在一片迷霧中,真真體味了什麼叫雲深不知處。
——金頂
三小時後,我們終於開始接近金頂了,途徑皇經堂,被這座初建於明,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周身被講述道教人物故事和珍奇異獸木雕刻畫和壁畫重重包裹的建築深深震撼,雖歷史久遠,使得這些裝飾破舊不堪,但仍難掩那種極致繁復綺麗之美,顯示了皇家建築的大氣魄大手筆,是我所見中裝飾得最奢華的道觀。
穿過太和宮,我們終於來到了金頂,位於金頂之上的古銅殿,據說全部由紫銅建成,雷火淬殿來源於此,由於金屬導電,使該殿產生了類似避雷針的作用,道理雖簡單,在古人眼裡卻是神秘和神聖的。被雷擊中的古銅殿,電流沿著屋頂向四周流散,我在紀錄片上看過一次,屬人間奇觀。
因為大霧彌漫,金頂始終給我感覺非常朦朧,除了迷霧中這座小小的烏金色的神秘小廟,沒有留下其他特別的印像。山頂很狹窄,顯得很擁擠,道士到特別多,好像整個武當山的道士都躲上了金頂。
從金頂走回南岩,已經快6點半了。路上還些人趕著當天下山的,都擔心會趕不上6:45的末班車。好在我們還要在山上住一晚,就從容多了。
第四天
行程:退房(9:00)—太子坡—磨針井—武當鎮(12:30)—襄樊(15:30)—武昌(20:30)
交通:
D5208 襄樊——武昌火車站:18:29-20:29 (104/張)
武當山—襄樊(50元/張)
——太子坡
退房後,我們坐下山大巴到太子坡景點,這裡的有200年的桂花樹,九曲黃河牆(有回音壁的效果)和一柱十二梁的景點,值得一游。觀內有幾個老外在習武,幾個小孩子跟道士練甩浮塵。一路到這裡,我們都沒怎麼看到有人練武的,可能是因為我們起的不夠早吧。
拿行李的人不用擔心,門口有行李寄放處,我們開始不知道,扛著大包小包進去晚,累個半死,金頂下來後,體能消耗很嚴重。
——磨針井
觀光大巴有磨針井這站,但去的人少,司機竟然忘記停了,開了5分鐘才想起來有人要下。我們往回走10多分鐘的路程,山道邊不知名的野花燦爛;一些野橘樹吊滿了沉甸甸的小橘子,樹下又滾滿一地;晶瑩如玉的岩層掉下不少石塊,每個形狀都各具特色,是大自然雕琢的精品,我們收集了好幾塊放在包裡帶回家。
磨針井是個很小的道觀,比太子坡的比小很多,還是這一路走得更有趣些。有一對小年輕和我們同時下的車,也被路邊有趣的景致吸引,走走停停不斷拍著照,享受著自助游無比自由的樂趣,我們還在一邊發現被碾死的蛇的屍體,很新奇。
中午時分下到山腳,在武當鎮解決了中餐,老公點了盤獾子肉嘗嘗鮮,我覺得還不如他們的農家小炒肉做的香。回襄樊的大巴在一個臨時停車場裡面坐,要一個多小時才開。所以我們又坐了我們來時坐的那種小巴,從十堰回襄樊拐來武當山拉客,隨上隨開,不用等。
到襄樊四點不到,回武昌的動車要18:30,還有兩個多小時待消磨,去古隆中是沒時間了,天空又下起蒙蒙細雨,人也渾身酸痛,疲勞不堪。我們把行李寄存在車站後,隨意在附近走走,火車站周圍多是小商品市場,再走過幾條馬路是裝潢一條街,小商品琳琅滿目,雖不高檔,但也豐富。我們叫了輛人力三輪,讓他拉我們去附近的商業街,三輪車悠然地在馬路上不顧交通規則見縫插針的左衝右突,野豁豁地嚇人。好在十分鐘後終於到了一條寬闊且熱鬧的大馬路,KFC,麥當勞俱全,還有沃爾瑪,屈臣氏等。我們在商場裡面逛起來,覺得裡面的東西都好便宜,老公還買了個真皮錢包。襄樊雖不及武漢那麼大,倒也生氣勃勃,毫無破敗之相,相比安徽某些二級城市強很多。
第五天
行程:如家退房(8:00)—武大—東湖—湖南博物館—首義路美食街—武昌火車站(15:30)
——武漢國立大學
旅行的最後一天總歸是困頓不堪的,但為了游覽仰慕已久的武大,我們還是早早退了房出發。武大的正門在八一路和武珞路口,原本想像校門口肯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且小吃眾多,解決早飯不成問題。但事實相反,武大的正門感覺蕭條的很,只有幾家鋪子開著賣些包子豆漿給形色匆匆,上早課的學生。有一種煎餅很大,稱著賣,我學人家要了份1.5塊的,看小販熟練地切了一點扔在稱上么,有點像賣水果。這種餅裡面沒有餡兒,但味道很鹹。豆漿到是很香醇。
進了武大,馬路很寬闊,外面的出租車可以直接開進來,校內有自己的中巴車,可見武大有多大了。我們在校內隨行游走,在教學樓扒著教室的後窗上看學生上課,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學時代。學校的一半在珞珈山上,校園隨山勢高低起伏,樹木高大且異常濃密,天氣陰沉,被籠在樹冠下淋不到雨也看不到幾絲天光;遠處操場上軍訓的學生著裝整齊為檢閱儀式做最後的准備;也許是上課時間,學校裡面顯得格外冷清,花園裡面零星有些晨讀的學生,也有些摟抱在一起,在如此美麗的地方學習,不談場轟轟烈烈地戀愛就太可惜了。
我們從凌波門出來,就是一望無垠的東湖,馬路對面有旅游專線車去東湖的磨山景區和湖北博物館。車沿著東湖開,終點站是植物園。我們其實也沒什麼力氣再玩什麼景區了,在專線車上看看東湖足矣,到了植物園,我們又往回坐,去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周二至周日 9:00-17:00免費參觀,15:30後停止入場,周一閉館。編鐘演奏15元/人。
展出湖北地區挖掘出的各色青銅器和瓷器,那些古人用的器皿,年代久遠點的,外表古樸卻線條流暢,即使放在現代欣賞,也豪不過時。明清後的,也是美輪美奐,拍照拍到存儲卡全滿,不停地刪前面的照片。
博物館出來已經下午了,我們打的到首義園小吃一條街吃飯,這裡比戶部巷稍微冷清些,也許已經過了中秋節的緣故。吃完飯,就打的回酒店拿了行李直奔武昌火車站趕D3020武昌-上海虹橋 16:20-22:05 (273/張)結束了5天武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