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周二,多雲轉晴,by CaiCai
今天早上,因為要趕去京都,所以很早就起床了。到樓下,check out的時候,看到邊上早飯已經開始准備了,試著問店員是否可以打包,因為我們要趕路。被告知只能在店裡用,而且要七點才開始,只好失望離開。來到離開酒店不遠的family mart買了五個一包的飯團還幫老婆買了一包明治牛奶。倒了N班地鐵外加走錯一個JR站台,真的是好不容易踏上去京都的JR。一路上都是且行且睡的上班族們,JR車廂內也是擠滿了人,只能站著,一位奧吉桑基本是跌跌撞撞,就像喝醉老酒一樣上了JR,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壓力大?
差不多半個多小時後來到了京都駅。其實剛下火車的時候感覺就像剛到一個江浙的車站,有點小混亂,但是進了中央口,也就是正廳,感覺就不一樣了。雖然看上去很繁忙,卻很有次序。出了站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鐵臂阿童木,之前很多次在別人的游記裡看到這張照片,還好出了站很容易就找到了。在老婆拍照的時候,我去打探了一下乘車的地方。拖著拉杆箱排隊,感覺比較傻。排隊的時候看到了一日券的售販機,很容易就搞定了兩張公交一日券。上車,可能是因為正好是早高峰,感覺車子還是比較擠的,大多數都是學生。沒幾站就下車了,有了昨天的教訓,我下車就GPS了,總算順利的找到酒店。寄包,又出發。
第一站,西本願寺。果然這個地方離開我們住的酒店很近,五分鐘就到了。唐門依舊讓我們感嘆,但更令我們覺得眼前一亮的是面前這兩座規模巨大的大殿。好歹這樣的建築風格是源自中國的,但為什麼中國卻沒有這樣的建築呢?難道是給日本人侵華的時候炸了?根據老婆的說法,是由於改朝換代的時候,文化屠殺也是必須的,所以才會有文字獄,建築也是文化的一種,自然也不可能幸免,當然戰爭的毀滅速度也是相當快的。西本願寺,作為顯如一本山的大本營,曾經也因抗爭織田信長而聞名日本,信長為了削弱西本願寺的勢力,還招了很多與顯如敵對的勢力在不遠處修建了東本願寺,但是兩股勢力相去甚遠,最終還是西本願寺勝出。第一次脫鞋參觀名勝古跡,感覺有點怪怪的,但是我很喜歡赤腳的感覺,走在大殿上,想的還是相同的問題,為什麼這樣的以如此完好的保存,答案無解。對西本願寺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找到那個很有氣勢的龍の洗手池。
離開西本願寺,上了去二條城的公車,遇到同胞了,心想京都到底是歷史名城,可能以後遇到同胞的機會多了。二條城前停了很多bus,想來在此參觀的游客肯定不少,在入口處竟然找到了中文講解機,借機器的還是中國婦女,再次證明之前的想法。她建議我們借一個,一個人聽然後復述給另外一個人聽,還給我們做了大概介紹,最後讓我們到對過去參加抽獎,抽中的可以免費坐黃包車游覽二條城,可惜我和老婆從來和中獎無緣,不管那麼多了,開始參觀。
元離宮二條城之所以有名,當然是因為德川家康,他曾經將這裡作為自己的行宮,並在此“招見”過豐臣的兒子,作為接班人的秀賴,雖然德川沒做天皇,但從移門上狩野派畫師的作品上,就可看出這位德川幕府開創人的霸氣了。二の丸是二條城裡保留最好的主殿,在這裡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鸝鳴地板”了,傳說是為了防刺客防忍者用的,利用板與釘子摩擦發聲的原理,一旦有人踩上去就會發現黃鸝鳴叫般的聲音。但是我踩上去好幾塊都沒有聲音,無語,可能我骨頭太輕了。整體感覺只能赤腳參觀的二の丸就是大,房間多,別的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感覺。可能是由於古代日式風格實在是太簡約了,即使是天皇住的房間,也只不過是由不同面積的榻榻米來區分,無非就是牆上的畫有些不同,但比起中國宮殿的富麗堂皇,那麼這裡實在是簡約的可以,反倒是外部結構以及唐門、飛檐更吸引我,出了二の丸,後面是本丸,原先在這裡也是如二の丸一樣的宮殿,但由於大火被毀之後沒有重建,只是把另一處宮中的一座大殿搬了過來而已,原來應該有的天守閣,也只剩了荒涼的平台。
離開二條城,差不多是午餐時間,在GPS的帶領下,很容易的找到了這個大隱於市的吃鰻魚飯的地方鰻割烹まえはら,看似生意比較一般,但服務員和大廚依然熱情。在服務員幫助下完成了點單,很快傳說中的鰻魚飯上桌了,我點的是鰻魚和飯分開的,老婆的則是鰻魚蓋飯。一口下去,感覺真是不錯,這才是小島元泰喜歡的鰻魚飯啊,和上海吃的完全沒有關系。可能真是餓了,感覺到味道特別好。吃好之後,服務員很日本的把我們送到大門口,並為我們拍照留念。離開時發現門口已經立起了客滿的牌子,原來在安靜的環境下是如此興隆的生意。
下午的第一站是京都御所,這裡是過去的皇城,到現在也仍然在被天皇使用。由於離預約的時間還早,我們在京都御苑散步前行,路上遇到一幫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一條小渠中玩的不亦樂乎,不去介意是不是會把自己弄髒,這才叫快樂吧。因為御所現在被天皇使用,所以參觀人數需要控制,需要提前預約,並且全程除了英語導游講解外,更有警員奉陪,地位很高啊。導游的一個個小講解,讓我們對眼前的一間間看似普通的房間有所了解,特別是唐門的制作,在御所內特地放了模型讓我們了解,用的是某種樹皮通過一層一層的疊加制作而成,據說一個唐門需要制作幾十年,那麼這麼大一個庭院幾乎每一個屋頂都是用這樣的結構制作的,需要花上幾百年吧,而日本全國剩下的唐門,也已經為數不多。讓我感慨的是,什麼時候濤哥住的地方也可以對外開放啊?我覺得即便是個廁所只要收費,生意也一定好(不是收費廁所)。由於在二條城服務處找到了傳說中的景點章,讓我們開始好奇接下去的地方能否找得到同樣的章,導游的回答很流利“I don’t know”。
離開京都御所,向今天最後一個目的地金閣寺出發,知道金閣寺是因為《聰明的一休》裡面那位總是給一休哥嘲笑的將軍足利義滿,他就是這座金閣的第一位主人。天氣很幫忙,當金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太陽好大。到底是黃金做的,大部分人會選擇黃昏的時候來到金閣寺,這時的陽光正好照在寺的正面,在湖面上的倒影和金閣一起那個閃閃亮啊,導致的結果就是過曝。其實金閣寺的賣點,也就是只有金閣,本來我們就打算走馬觀花,但誰想我和老婆接下來都有了好運,我用二個一角的RMB完成了中國人民的傳統游戲,遠程投幣,而老婆更直接,抽到了大吉簽。我們兩個很滿足的打道去吃飯。
很容易在鴨川邊上找到了先鬥町的京都料理店いづもや,之前在網上看到某個美食家的帖子專門介紹過這裡。我們選擇了無敵川景的榻榻米坐下,我點了湯豆腐,又火鍋又京豆腐又京料理,算是一舉多得了,老婆則點了秋季限定的葫蘆便當。這頓飯吃得很日本很傳統,更讓我吃驚的是,我竟然吃豆腐吃撐了,對自己還是無語。
晚飯後去了祇園地區,沒想像中的傳統,花見小路也就是兩邊開了很多看似傳統的小飯店的小路,可能是我高估這地區了。可能白天有會有更多的藝妓路過,才會顯現出花見小路的不同之處,而晚上燈光暗淡,反倒顯得冷清了。由於晚飯吃太飽,最後連抹茶冰淇淋都放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