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在澳洲旅游期間,我曾指著澳洲地圖問過一位移民朋友,這個大島是什麼地方?這位朋友告訴我這個島叫塔斯瑪尼亞,是澳洲的一個州(省)。還說你可別上小看這個島,它的面積可是相當於中國的台灣和海南島加起來那麼大……。我聽後不禁吃了一驚,隨即對這個澳洲最南端的海島不覺有了幾分興趣。
既然有心,那次在澳洲就留心問過一些人,遺憾的是就連導游這樣的專業人士,對塔斯瑪尼亞的風土人情也說不上來個一二三,而且很多也都是道聽途一說。這些關於塔斯瑪尼亞的傳說,歸結起來不外乎有幾條:一是說那裡是澳洲最南端的海島,它不但是澳洲最小的一個州(省),同時也是人類世界距南極最近的地方之一(除澳洲之外,還有新西蘭和南美洲的阿根廷)。二是說那裡曾是世界上最血腥殘暴的地方,殖民政府當年曾經簽署過法令,要求英國移民們可任意將當地的土著作為大型動物擊斃。三是說那裡風光特別秀麗,一大半的面積都是國家森林公園,到處都是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裡面甚至還有大型史前動物。四是說那裡人跡罕至,幾乎與世隔絕,據說95[[%]]以上的澳州人都沒去過塔斯瑪尼亞,很多地方都還是毛利人的原始社會。聽到這些,塔斯瑪尼亞在我心中就越發神秘起來。
今年9月末,機會來了。我和妻子收到澳洲南十字星大學通知,學校希望我們作為家長赴澳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我說服了妻子,決定畢業典禮後,全家赴塔斯瑪尼亞一游,然後再去新西蘭一游。由於女兒己決定畢業後回國工作,說不定這也是我們今生最後一次大洋洲之行了。
考慮到塔斯瑪尼亞的荒涼,兼之有穿行眾多的原始森林與毛利人原始社會之險惡,我們決定在網上租一輛四驅越野車,並專門去買了兩個GPS,輸入了澳洲和新西蘭的地圖(只有英文版),為什麼會准備兩個GPS,按妻子的說法,塔斯瑪尼亞荒蕪人煙,萬一途中GPS突然故障,我們在原始森林中豈不險入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悲慘境地?除此之外,如果不是考慮到刀具不能上飛機,我還真想帶上一把匕首防身,天知道是否會遭遇上什麼野獸或毛利人的攻擊?總之,一想到這次在異國它鄉自駕游,而且還是不同於我國右行制的交通規則下的右側方向盤駕駛,同時還是在原始森林的崇山峻林中穿行,心裡不禁也有了幾分激動。
本著不打無准備之仗的原則,此次赴澳前,我破天荒地在網上作了一些功課,查了一些資料,針對原先收集的情報與傳說,有如下收獲:一是塔斯瑪尼亞是澳大利亞唯一的島州,面積為6.8萬平方公裡,確實相當於台灣(3.6萬平方公裡)與海南島(3.4萬平方公裡)之和,但人口密度卻相差懸殊,塔斯瑪尼亞人口不足50萬,台灣1900萬,海南島750萬。換言之,塔斯瑪尼亞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區區7個人,與我國一些沿海省份每平方公裡2至3000人的人口密度相比,真可謂不毛之地。二是全島40[[%]]地區為森林覆蓋地區,有幾十個國家森林公園,但沒有大型動物。事實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沒有什麼猛獸,如果一定要算的話,大概牧羊狗是最凶猛的動物吧。三是塔斯瑪尼亞原土著為黑色人種,並非黃種人的毛利人,而且這些黑人土著確實在上世紀初就已被英國移民滅絕,想想今天西方國家肆意攻擊中國的人權問題,真是從心底覺得可笑。至於後來是否有毛利人遷移或今天是否還存在毛利人原始社會之說,我查了中外網站倒未有什麼發現,只好留下疑惑去當地考查吧。四是最讓人高興的是從網上得之,持中國駕駛證可在澳洲合法租車而不必辦什麼國際駕駛證,同時網上還告之,為應付警察路檢,中國駕駛證應譯成英文並公證。
我想,現在拿駕駛證去公證,顯然時間來不及了,反正澳洲交警也沒來過中國的公證處辦過公證文件,更不知道中國公證處的章是方的還是圓的,俺就糊弄一下洋鬼子吧。我如實將駕證譯成了英文,然後翻出了一枚十年前就作廢了公司的業務章,照直蓋了下去,心想這不能算假冒偽劣產品吧,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後來的事實證明,無論在澳洲還是新西蘭,這份東西始終也未用上,因為地廣人稀,別說是交警,就是見著個人都難。好不容易見到一個人,從心眼裡感到親熱。難怪在國內時碰上老外,這些老外不管是在電梯裡還是在廁所裡都上趕著打招呼問好,敢情是他們從小看見個人類都不容易,到了中國也舊習難改吧。
在中國時,根據在“Google地圖”上的測量,我擬訂了一個“塔斯瑪尼亞三日自駕游行程表”,放棄了東海岸,因為08年在澳洲旅行時,自大堡礁(凱恩斯)到布裡斯班,從裡斯莫爾到悉尼,再到墨爾本,都是沿澳洲本土的東海岸旅行,想來塔斯瑪尼亞的東海岸也沒什麼不同吧。
這次三天四夜自駕游行程,計劃是從悉尼飛往塔斯瑪尼亞首府霍巴持,在機場取車後開往網上己訂的旅館住宿。第一天至最南端的阿瑟港,再沿西部公路經聖克萊湖進克萊德爾山(當地人的聖山,俗稱搖籃山)住宿。第二天再經中部重鎮德洛蘭市,沿巴斯公路到東北部名城郎塞斯頓住宿。第三天前往最北邊的歷史名鎮喬治鎮,最後到達北部港口城市德文波特,在港口交車並登游輪,航行一夜返回墨爾本。全程3天,地圖測量行程約900公裡。事後證明,Google地圖的測繪精度還是不錯的,自駕游結束時汽車上的路碼表行程為990公裡,只相差90公裡,其中還包括了第二天在克萊德爾山區傍晚迷路找住宿點多跑的48公裡。
第一夜:霍巴特風雨夜(2010.9.20)
出國前在網上訂的租車公司為Hertz公司,這是一家在澳洲排名前3位的大型租車公司,不但價格適中(四驅2000cc排量RAV4越野車,3天租金350澳幣且不限裡程),而且網點眾多,能夠滿足我們這種異地交車,即在塔斯瑪尼亞南部租車,北部交車的要求。而且是下飛機就取車,上船港口交車,實在是便利。
這裡隨便提一句,國外租車的天數很重要,價格隨天數而定,天數越多,價格越低。此外,價格與汽車排量大小直接相關,排量愈小則價格愈低,例如在新西蘭的Hertz公司,我還發現有一款排量1300cc的轎車,每天租金的租金僅19新元,換算成人民幣只有100元。
我們告之Hertz公司的飛機到達霍巴持時間為晚上9:30分,結果飛機晚點了,晚上10:30才到,可見飛機晚點也並非中國民航的專利。
由於是澳洲的國內航班,省去了海關檢驗一大堆麻煩,但取行李還是耽誤了一些時間。
我知道老外是很守時的,現在比我們原定時間耽誤了近2小.時,又恰逢深夜,不知機場租車公司是否還會有人等我們。如果沒人,我們只好坐出租去旅館,而旅館也是在網上定的,因圖便宜與有車自駕兩個原因,旅館訂在市郊,想到國外的出租車費的恐怖,妻子邊走邊嘮叨:完了,完了,今天打的要巨虧了……。
當我們懷著一顆忐忑的心情找到了設在機場大廳的Hertz櫃台時,謝天謝地,真還有個西裝禿頂的男人正彬彬有理地向我們微笑著,我頓時心就踏實了。聽了他的解釋,才知道他己在此等了近3小時了,而且等的就只有我們這一家人。望著這張滿面笑容的臉,心裡竟有幾分感動:老外中也有“為人民服務”學得好的人啊!
這時,租車老外遺憾地告訴我,我訂的RAV4越野車今天沒有了,給我准備的是尼桑越野車,規格仍是四驅2000cc排量且租金不變。我覺得兩款車都差不多就同意了,後來才發現這款車真是省油,一路跑下來,平均百公裡油耗都沒超過8公升,簡直賺大發了,要知道這是四驅越野而且2/3時間是在山區的原始森林中行駛。
由於是生平第一次租車,而且還是在外國租車,我詢問的就格外詳細。這時我才明白,澳洲的租車分三種保險情況,一是顧客只付租車費而不付保險費,一旦有事即全賠。二是顧客只付部分保險費,一旦有事即半賠。三是顧客付全保險費,一旦有事即什麼責任都不負。如果事故大了,租車公司還保證在4至6小時內另送同等規格的車來,顧客只需駕車開走,其余所有擦屁股的事均由租車公司負責。
事關重大,我同妻子商量了半天,最後還是中國人平安是福的理念占了上峰,結果多付出了約1/3的租車款買了全險。這樣由350澳幣(3天)變成了560澳幣,折算下來,平均每天僅租車費就超過了人民幣1000元,說實話,還是有幾分肉疼。
後來才知道,這個保險買得值,兩天後,車行昆斯敦山區時,對面來車彈起的碎石將我車前擋風玻璃打了個洞,結果在德文波特港口交車時,我結結巴巴地向那位女驗車員解釋了半天,人家最後僅是干脆地說了兩個字母:OK!我就過關了。所以,“吃小虧占大便宜”這句話還是世界通用的。
辦租車手續很簡單,登記了護照號碼,復印了駕駛證,刷了信用卡(不是實刷,只是預付款,交車時才兌現),就算完了。這時我的心才算真正安定了,說明中國駕證租車沒問題。後來,只是刷卡時出了點小麻煩,我帶的工行、平安行等2張信用卡只有銀聯標志而無VISA標志國外不通用,幸好翻出了招行信用卡有VISA標志,這才了帳。否則光靠身上的澳幣現金,下一站新西蘭的自駕游肯定是泡湯了。後來回國才知道,其實工行、平安行都有帶無VISA標志的雙幣卡,只不過我不知道沒申請罷了。這裡提醒一句,出國的信用卡一定要辦有VISA標志的雙幣卡,那種提著一口袋外幣現金出國的,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不但是土老帽,而且還屬於國際土老帽。
辦完手續,禿頂老外就帶著我們去取車,這是一輛約八成新的白色尼桑越野車,裡程表顯示才2萬公裡,清一水的黑色內飾,車裡車外洗得干干淨淨,讓人一見就舒心。我發動了車,發動機運轉平穩,燈光正常,油表顯示加滿了油,備胎及千斤頂齊全,一切OK!
禿頂老外耐心等在一旁,微笑著看我在那裡煞有介事地折騰,一直看到我對他舉手作了個OK姿勢,這才紳士地說了一堆祝福的話,告別走開了。我鑽進車裡,從車窗裡看著他開始是走步,幾步過後即變成小跑,然後一頭扎進他停在一邊的小車裡,一溜煙地開走了。我開始還覺好笑,然後就覺得感動,一種真正的感動湧了上來,確實難以言表……。
夜深了,路上幾乎沒有燈,也沒車更沒行人。一家三口趕快架好了GPS,開始輸入地址,這時才發現出了大麻煩,這套GPS英文程序居然要求依次先輸入城市名、街道名、門牌號、才能輸入旅館名稱,否則就罷工。結果我們只好又打開行李,找到了網上訂購的旅店資料,發現上面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門牌號。無奈只好在街道名後亂輸入了個門牌號,心想反正在一條街上,怎麼也能找到吧。後來才知道我們犯了一個極大地錯誤。
第一次開右方問盤的車走左行制的路,十分不適應。雖然心裡明白,只要做到一切與國內開車相反就行了,但實際上則遠不是那麼回事,尤其遇上拐彎轉向,總是想開轉向燈結果打開了雨刮器,明明澳洲右轉彎是拐大彎,結果一閃神就拐了小彎上了逆車道,好在是深夜路上無車,但妻子和女兒緊張的不行,我兩只耳朵一邊300只鴨子不停地叫,我都快瘋掉了。最後干脆一腳剎了車吼道:叫什麼叫,誰有本事誰來開!這下耳朵才清近下來。本來也是,深夜時分,這公路上安靜地連鬼都見不著—個,我就是想肇事也沒對像啊。
糊裡糊塗地開了約10鐘後,基本上適應了,這時才想起悉尼朋友的兩句忠告,在澳洲開車最重要兩件事,一是轉右要轉大彎,就像在國內轉左彎一樣。二是進入環島前只盯住右邊是否來車,左邊來車不必管,他肯定讓你。因為對他而言,你就是右邊來車。
就這樣,GPS地圖上顯示的從機場到霍巴特市區的20公裡,我們足足開了40分鐘才到。霍巴特是一座海濱城市,由於南半球季節與我國相反,此時正是初春時節,今晚又值風雨交加,寒冷無比。這時GPS提醒我們:目的地到了。我們停了車都傻了,天啊!這明明是在曠野的公路上,哪是什麼市區街道啊!可路邊的指示牌上確實標注的街名就是我們旅店所在的街名,一個字母也沒錯啊!
我們一邊咀咒著這霍巴特的破天氣,人下了車差點被迎面襲來的寒風弊住了氣,路邊只有零零散散幾幢房子,還是全黑著燈。心想這連個問路的人都找不著,這下可慘了。難怪GPS上對這條街名只提供了十幾個門牌號,敢情這條公路就是所謂的街,這街上只有十幾間房?
無奈,只好開車找人問路,運氣不錯,開了不遠,路邊一家咖啡館裡湧出了一群人,一聽是外國人問路,十分熱情,七嘴八舌,最後聽清楚了,地址沒錯,向前轉左彎就是。
聽說前面轉彎就是,心裡一下輕松了,道了謝,上了車,一家三口又嘻嘻哈哈起來。
想來是這澳洲地大物博,當地人對距離的認識同我們不一樣吧。我們又向前開了一會,大約超過了五公裡,才找到了一個向左的彎道,心裡又嘀咕起來,這些澳洲佬該不會同中國山裡的老農民一樣,說一會就到,結果要走半天才會到吧。
心裡還沒嘀咕完,突然女兒叫了起來:到了!前面就是“Claremont Hotel Motel”。我—抬頭,果不其然,前面旅店的霓虹燈正閃著光呢。
停了車,進了門,也設國內住店登記那麼多的羅嗦事,出示了從網上下載的訂房單,老板連我們護照都沒看,就帶我們打開了房門,叮囑明天有免費早餐就告別了。
雖是汽車旅館,但早己開了空調,房內十分溫暖,還有廚具鍋碗讓客人自理。趕快煮了一鍋熱氣騰騰的方便面,吃起來香極了。飯後趕快洗了個熱水澡,舒服極了。鑽進被窩立刻就入睡了,只是快睡著時腦海裡浮出了一點疑問:怎麼老外的床墊和枕頭都特別軟呢?……
第一天:阿瑟港至聖克萊爾湖(2010.9.21)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