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被當了真,意外得到世博門票。說明我這個大姐地位還是有點分量的。感謝一下某小弟。
第一次去世博是完全被動的,這次就是完全積極主動的。一旦決定做的事情,我的執行力還是很可以的,而且一定是有始有終、保質保量地完成,不然一定會像一口氣沒咽下去一樣,每天過得都不爽。本人不是喜歡湊熱鬧之人,對於長時間的排隊還是很怵的。知道秋高氣爽的天氣,加上離閉幕不遠,游園人數一定會大大地上升,所以沒想過一定要去哪個館,能提前預約的就盡可能預約。網上預約了國家電網館和上海企業聯合館。上汽通用館和台灣館網上鏈接是點進去了,資料填寫完畢後確定,卻提示預約券已經發放完畢,查看名單,平均用時5秒,真是太神速了。芬蘭館是手機24小時內預約,定好0點的鬧鐘,預約了三個不同時間段。
為了那一點點能拿到中國館和台灣館的預約券的偶然性,毅然地買了凌晨5:31的車票,預計到達上海7點不到。4:15起床,4:45收拾完畢出門。秋季的早晨有點清冷,天還是黑的,幸好有路燈發出的昏黃的光亮,偶爾有賣菜的商販開著電動三輪車從身旁駛過。一種隨時會被拐賣的恐懼襲上心頭,於是加快腳步,低著頭往前衝,希望能盡快遇到出租車。好在不一會兒就來了一輛,上車,去火車站。到了車站就傻眼了,指示牌提示:Z91晚點。晚就晚吧,想想應該不會晚很多吧。不料,居然晚了一個小時。我只能仰天長嘯:嗷!杯具了!
果不其然,輾轉到世博6號入口已經8:10左右了,前面已經人山人海了。不算熱的天氣裡,穿著不算厚的衣服,硬是被悶出了一身臭汗,站著不動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後背上的汗在源源不斷地往下淌。安檢入園已經快9:30了,中國館的預約券早沒影了,那就直奔台灣館正門。小白菜說預約券9:10就發完了。只好去澳門館碰碰運氣了。往回走的時候,看到沙特館的隊伍已經排到台灣館門口了,預計8小時才能進館。看來中國人的熱情一旦爆發絕對是屬於恐怖級別的。據我長期對參觀世博人數的調查,發現每個長假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人數是最少的,因為都在奔波的路上,其次是每個周一,大家都要開始一天的工作,都不希望每周上班第一天就給人留下曠工的壞印像。可惜月底世博會就要結束了,這期間再也沒有長假了,童鞋們,那就抓緊周一吧,呵呵……
澳門館的預約券是要排隊才能拿的,由小白菜在預約機上根據游客手裡的世博門票數打出預約券,預約時間段由系統根據每個時間段的票數往上升,不能自由選擇,不過進館的時候對時間段控制得不是特別嚴。我拿到的預約時間段是12:00-13:00,跟12:00-12:15的國家電網館相衝突。當時是10:30,排什麼館都不合適,於是就直接排隊進澳門館,沒人攔,暢通無阻。澳門館外觀像小時候元宵節玩的兔子燈,因為澳門回歸那年正好是兔年,所以設計成兔子。澳門館的內壁有內置屏幕,屏幕上有三個人物角色,給我們一路介紹澳門的吃穿住行。
然後坐世博專線去浦西D片區,進國家電網館,時間剛剛好,12點。國家電網館工作人員的服裝是我見過的世博園裡最好看的,不管是館內的裙子還是館外的風衣,我尤其喜歡那款風衣。館內的燈光營造了一種夢幻的效果,還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的智能電表和能量儲存的新理念。最大的看點是“魔盒”——世界上最大的LED六面體展示空間,是國家電網館的鎮館之寶。身處魔盒之內,像置身於一座懸浮的空間之中,前後上下左右都將被LED屏幕所包圍,伴隨著23聲道的以智能電網為主題的演藝,仿佛已經身處智能電網時代,體驗著智能電網改變著人們的日常衣食住行。
接下來是旁邊的上海聯合企業館,和國家電網館一樣,對預約時間控制得很嚴,只能提前5-10分鐘進去。補充點能量,稍微等了一會兒,預約時間13:20就快到了。等候區有個互動,參觀者隨著提示有節奏的鼓掌時,聲音通過傳感器將帶動整個一樓的LED燈陣,從而有節奏的變換著顏色。二樓有光纖蘆葦,會隨著周圍LED屏幕播出的上海四季景色而變換顏色。再往裡內牆貼滿了好多反映上海生活百態的照片,仿佛置身於上海的各個角落。牆上原來關閉的石庫門窗戶會隨著參觀者接近傳感器而自動打開,參觀者將透過窗戶看到不斷變化的立體畫面。這裡也有一個被成為魔方的劇場,欣賞360度環幕電影,也是反映上海的日常生活。
大致估算下輪渡時間,應該能趕上芬蘭館15:30的預約時間。輪渡排隊時間不算很長,十多分鐘。在A片區上岸,沒看地圖,跟著感覺走,走走就走岔了。反正時間還早,就隨便進了旁邊的土庫曼斯坦館。館很小,展示了一些首飾、服飾、手工藝品。出來就趕去C區的芬蘭館。突然想起了喬,三年前去了芬蘭,不知道現在她有沒有回來了,或許已經在那裡安家落戶了吧。希望一切安好!芬蘭是諾基亞的原產國,可是館內沒有手機展示。館裡有個照大頭貼的儀器,照的大頭貼發送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網站上,同時也可以發到自己的郵箱。當時離攝像頭比較近,臉上的痘痘盡顯無遺,丟中國人的臉了,對不起廣大的人民群眾。今天查看郵箱沒收到照片,收到赫爾辛基市長的參觀該市的邀請函,和一個網站鏈接,是一段視頻,俺的照片居然被做到裡面去了,有點意思。芬蘭也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我一直都不知道聖誕老人是特指某一人,還是指一個群體。出館的時候,門口坐了一位聖誕老人,門口有工作人員在熱情地招呼照相,說那天是聖誕老人特意從芬蘭趕來的第一天。我一興奮就把相機遞給她,讓她幫忙照個合影。結果人家把手往後一指,說不能用自己的相機照,要收費的。暈死。臨走的時候偷拍了一下,工作人員立刻就拿東西擋住了。聖誕老人也不出來主持下公道,作為公眾人物本來就已經暴露在大家的眼皮底下了,怎麼還會怕閃光燈呢,真是搞笑。
預約的館都看完了,接下來就隨便逛逛了。旁邊是丹麥館,以前聽錢小力說那裡可以騎自行車,就去體驗下。如果不騎車,排隊時間還是比較短的,也就半小時而已,再排騎車就長了點,要一個小時,好在帶了《讀者》,不至於太無聊。丹麥自行車有三個剎車,兩個手剎,還有腳剎,腳踏板往後踩就是腳剎。騎上去可真不容易,腳踏板老習慣往後踩,一往後就踩不動了。幸好有個高大帥氣的小白菜幫俺扶了一把才順利前行,甚是感謝。丹麥館內部是螺旋狀的,上去容易下來就比較危險。手剎基本不起作用,全靠腳剎。所以在上車之前,每人需要在風險責任單上簽字。體驗之後就步行參觀,看到了傳說中的美人魚雕像。耳畔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她不是魚,因為她沒有魚尾巴!”小朋友沒有看到全部,雕像的膝蓋以上保持人的體形,膝蓋以下就漸化為魚尾了。沿坡而上,上面有感應噴泉。幾個小朋友站在圓形噴泉中心歡快地跳著,水也像是受了感染,笑著從管道裡噴湧而出。這裡還有露天咖啡廳,讓人盡享那份異國的悠閑愜意。
世博園的夜是美麗的。到處都看見扛著長槍短炮的身影,按動快門的聲音也在耳邊此起彼伏,攪得我心裡癢癢的,什麼時候我也能擁有一個呢?!為了免費的晚餐,還有短暫卻輕松的相見,拍了幾張照片,19:30不到就出來了。今天才知道,15號的游客數量將近63萬,因為沒怎麼排隊,所以沒感覺怎麼擁擠。16號的游客數量居然達到歷史新高103萬了,瀟灑哥去了,據說一個館都沒看,擠了一身汗就回來了。游世博,最大的體會是,感受到中國人前所未有的巨大熱情,每人呼口哈氣,都能把你吹到太平洋去。
從4:15-22:00,甚至更晚,因為跟妞講講話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這麼久的時間都沒有合過眼,也沒有休息,卻也沒有特別累的感覺。我的耐力還是非常可以的,以前上學的時候,短跑及格都難,長跑卻能拿滿分。也許也跟我不緊不慢、但一定會堅持到底的性格有關吧。第二天妞說,我晚上打呼嚕了。小豬呼嚕呼嚕,睡過一覺就好了。
上海最讓我留戀的還是吳江路上的小楊生煎,有時間總會去買點。汁多多的,底脆脆的,上面的芝麻香香的,吃了就不想再吃別家的了。不過想減肥的人慎重考慮,比較油膩。雖然我也是經常把“減肥”二字掛在嘴邊,但在美食面前,我的心裡只有一個聲音: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以前是2號線2號出口右拐就到吳江路了,現在吳江路被攔起來了。妞說有可能要拆,又或者是改造得更有特色。現在,那裡原來的小吃店都集中到4號出口的一棟樓裡。妞說,小楊生煎都進商場了,沒有了吃路邊攤的感覺。是的,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塵埃,埋葬了我們的許多記憶,早已找不到小時候的影子。當我們以後跟後輩講起我們的這份簡單而純真的快樂,也許只能成為他們無法理解的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