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次去杭州。再去,其實是想感受一下這個城市(因為聽到很多人贊它),而不僅僅是一個西湖觀光者。
1、 先從動車說起。在經歷了國慶節動車搶票之瘋狂之後,2號下午上了廈門到上海的動車。這班車是原本的普通列車改裝的,一個臥鋪隔間坐著六個人面面相覷,由此成為我坐過的最詭異的動車。七八個小時坐下來依然是太漫長了,除了不時會有類似耳鳴之感外,就感受而言,和乘坐普通列車差別不大。我想除了為了嘗鮮坐動車之外,應該很少有人第二次選擇動車去上海吧,列車終歸不適合走長途,尤其是廈門到上海的航班如此密集方便的情況下。
2、 到杭州南站已是晚上九點多。下雨。南站所在的蕭山區大概算杭州的郊區吧,乘24小時區間車回城站一路上倒看到不少大酒店和桑拿足浴之類的,令我不禁聯想起小說裡的卅城。出火車站時我就記起了若干年前,年方20的我在杭州的那次匆忙逗留。記得那時為了趕火車在地形復雜的城站一路狂奔,我想這次離開杭州一定得從容點了,想不到兩天之後我幾乎又重演了那一幕,並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3、 本以為到了城站總算是中心地帶打個車就可以到住的地方。晚上十點的雨夜,真是領教到有人告訴我的杭州車難打。總之,出租車一聽我們跑景區幾乎都不走,要走的就是要我們出雙倍價錢,關鍵是都不打表,又好像隨便私家車什麼的也都可以拉客,感覺很混亂。最後,我們居然很神奇地坐了火車站旁邊一小雜貨店的私家車到旅館(本來只是要去問哪裡可以打到的)——感覺老板兩口子都不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路上與我們侃了一下杭州瘋狂的房價和待修的地鐵。事實上,後來的兩天我們根本就沒打過一次正常的的。我不知道這樣一個講品質的大城市,為什麼出租系統如此混亂,簡直逼近小縣城,難道是由於這個城市的自行車出租系統太過發達了?——關於這個,倒是令人非常羨慕,方便環保,又不用擔心車被偷,運作得如此良好的自行車出租系統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4、 西湖還是那個西湖,當然第二次看到是沒有第一次那麼興奮了。不過回來看看當時拍的照片,倒還是漂亮的。西湖大概是適合上鏡。租了自行車騎行白堤,要是沒人的話應該是很愜意的,而現實卻是我花在躲避人群的注意力遠遠大於欣賞沿途風景。不過途中還有個中學生向我借了車去當道具拍照,據他母親說是為了從形式上滿足下他在西湖騎車的心願。中午吃了樓外樓,樓外樓和外婆家一樣對於外地游人來說完全是一個景點,生意好得不得了。光名菜西湖糖醋魚一項就花去了我們200多大洋,這種點菜的館子還是人多最劃算,我們只有兩人,要不可以多點幾個名菜。晚上看《印像西湖》。感覺從故事到視覺都不如在陽朔看的《印像劉三姐》,場面也不夠大,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涉及的水域小倒是縮小污染範圍。唯一有好感覺的是月夜下的亭台樓閣畫舫瞬間有時空交錯回江南風花雪月的幻覺。還好是在網上淘了130的票,要是現場買的230的,真該郁悶了。
5、 堵車。在杭州的最後一天,可謂堵車一日游,難怪有人形容杭州就是一個大停車場(也因此我後來對上海便捷的地鐵滿懷感恩之心)。進對於堵在車上的人來說,最NB的還是那些騎車的人。真是不到靈隱寺不知燒香者之浩蕩,原本以為是個旅游景點,去了才知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去那邊真是無所事事格格不入。所以奉勸大家,要燒香的去靈隱,不燒香的就算了。去靈隱寺,結果半小時的車挪動了快兩個小時才到,連景區門都不敢進,匆匆地又堵車挪回旅舍拿行李趕火車。住的地方在景區裡,極難攔車,為了上一部車趕到火車站就差視死如歸檔在馬路中間了,驚險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