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暴走一日(路線正確,成績斐然哈)

作者: Laquila

導讀10月中旬以來,世博會入園人數已恐怖地突破百萬,每天最低也有六十多萬。是我去的時候的兩至三倍,可以想見世博園區的場面一定嘆為觀止。想當初媒體們還在為每天三四十萬的人流哇哇叫,現在看來三四十萬完全是浮雲。可憐的園區志願者們,一定忙得不可開交。我很好奇,在百萬人的情況下,排隊還有意義嗎? 國慶假期去的世博會,倒沒有想像中的擠。暴走一日,自 ...

10月中旬以來,世博會入園人數已恐怖地突破百萬,每天最低也有六十多萬。是我去的時候的兩至三倍,可以想見世博園區的場面一定嘆為觀止。想當初媒體們還在為每天三四十萬的人流哇哇叫,現在看來三四十萬完全是浮雲。可憐的園區志願者們,一定忙得不可開交。我很好奇,在百萬人的情況下,排隊還有意義嗎?

國慶假期去的世博會,倒沒有想像中的擠。暴走一日,自我感覺成就斐然的,關鍵是策略不錯,簡要記錄下吧。

早上7點多抵達浦西魯班路的1號路口,雖然前面已經有很多排隊伍很多人了,9點開門的時候還是拿到了中國館的預約券。其實我對中國館不是太感冒的,但既然拿到券就去瞧瞧咯。一旁有很多黃牛在售票,因為急著跑去石油館具體收多少沒問,後來在中國館門口聽說黃牛買預約券一張150,唉,一個中國館就萌生了多少商機啊。

按照預定計劃,打算一開園第一個衝石油館,爭取第一批進去,結果我實在太低估了群眾們的積極性,當我跑到石油館那邊的時候,隊伍已經無限長了,保安說排隊要4小時,暈過去,不能在排隊上浪費太多時間,當即放棄。

那天按時間順序總共走了如下幾個館:浦西:航天家園館、國家電網、上海通用、N多個城市案例館;下午2點多隧道過浦東;歐洲區芬蘭館、丹麥館、西班牙館、法國館;晚上6點左右拿著預約券開始排中國館;最後看了澳大利亞館、馬來西亞館、菲律賓館。9點多離園。

事實證明我做的功課都是有用的。國家電網和上海通用都是網上預約,時間掐得剛剛好,不用排隊直接進去。上海通用館是很多人贊的,以為還會送禮物啥的結果沒有,所以和期待的有點落差,但總的還是蠻值的;國家電網館倒是不報什麼期待,以為會很無聊,不過那個魔方的有聊程度 超過了我的期待值。相比之下,第一個進的航天家園館的兩部3D電影則覺得挺幼稚的,我沒看完就出來了,這個館一定是為小朋友量身定做的(10歲以下的小朋友去了還有個蠻可愛的公仔拿。呃,我一直認為世博會就像是科技館,其實最應該去看的是孩子,我覺得一個在童年、少年時參觀過世博會的人,即使似懂非懂只是湊熱鬧也一定會在眼界等諸方面受益匪淺)。

看完幾個預約館,就奔向好評如潮的城市案例館,並開始狂敲章。有人在網上說“如果只有一天,我只去浦西”。城市案例館有的做得很用心,如利物浦,有的就是只像普通的展覽,如開羅什麼的,有的則利用一些小恩小惠,如首爾的韓國小妹幫人拍照。世界各地的參展城市各有特色,鹿特丹、聖保羅、杜塞爾多夫、馬德裡、奧登塞等等,只可惜時間來不及沒法細看,更多的就是敲下章溜達一圈走人。也有一些人讓我印像深刻,如亞歷山大館敲章的埃及大叔,巴黎大區小賣部那個法國味十足的法國女人……

下午兩點多乘車直奔浦東。浦東明顯比浦西擁擠多了。我先在世博軸中國館那裡轉了一圈,趁天還亮著拍著幾張中國館的照片,就像08年我在北京拍鳥巢,反正就算到此一游。本想看看《藝術世界》有介紹的幾件當代藝術家為世博會做的藝術品,可是好像只看到了兩件。沒空找了,手機預約的芬蘭館時間快到了,便往歐洲區去。

歐洲區著名的建築可就多了。當然人也很多。芬蘭館是個白色的冰壺,展覽內容雖然很平淡,但素顏寧靜,也算符合芬蘭這個北歐國家給人的印像(或者說試圖給人留下的印像)。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印章,我很喜歡那個像石頭一樣的不規則圓,小後悔沒買下那個和印章形狀一樣的徽章。哦,出口處還有一個據說是芬蘭來的聖誕老人與人合影,要收費的,好無聊啊。

因為敲完三個西班牙案例館(巴塞羅那、畢爾巴鄂、馬德裡)和丹麥奧登塞的章,可以直接走西班牙和丹麥的VIP通道,所以基本不用怎麼等又進了這兩個館。丹麥館,除了小美人魚好像也沒什麼別的給我留下印像,而那個小美人魚呢,怎麼看怎麼像廈門的白鷺女神,只不過一黑一白,哈哈。西班牙館簡直是最用女色誘人的館,草棚子一進去就是黑漆漆的大屋子,一個身材妖嬈的西班牙女人在幽暗的燈光下舞蹈,身為勾魂。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女郎舞一會兒就必然要躺下睡美人一段時間,權當休息吧,惹得看客們焦躁不已。西班牙館還有一個多表情的機器人大娃娃,之前在雜志上也有看到介紹,我去合了一張影,正好在他哭的時候。

歐洲區唯一排了隊的是法國館,因為想看五架直升飛機運來的七件保價10億的法國國寶。為此我放棄了意大利館,而且之前在“網上世博會”逛了下意大利,似乎也比法國館平庸。我是追星族,所以我去法國館。和其他沒電影的熱門館一樣,法國館看起來隊伍很長但進度很快,比較累的是排隊基本上是一直走(所以我覺得那些自帶小板凳的根本沒有用,反而增加負重)。法國館的內容還是蠻豐富的,不枉我排隊一個多小時,有機器人,有LV,有米其林,有法國大餐,當然還有重量級的藝術真品……空氣中彌漫著香水味,充分彰顯了法蘭西風情。

米勒、羅丹、馬奈、梵高、博納爾、塞尚、高更。馬奈的代表作《陽台》是我蠻喜歡的一副畫,趕緊合影下,結果慘不忍睹。名畫只是適合欣賞的,不過在世博會如潮的人流中,靜靜欣賞幾乎不可能。於是,我只是徹頭徹尾地追了一回星。

出了法國館天色已暗,專門繞去觀摩英國館的大毛球,據說晚上亮燈很拉風,想在瞅瞅外景。可是,居然沒看到亮燈!算了,拿著中國館的預約券去瞧瞧吧。唉,中國館給我的感覺就是大、大、大。果然東道主財大氣粗牛逼。簡直是其他館的好幾倍。有預約券都要排一個多小時隊,排完隊進館參觀,這個館又奇大無比,走得都累。三塊銀幕的大電影,動態清明上河圖……都還可以。反正有機會蠻看看也不錯。寫到中國館就如走到中國館一樣,累啊,不多說了。

看完中國館,基本上已經完成我一天的計劃了。剩下的時間趁晚上排隊少看看能不能再進一個熱門館。聽說沙特館已經停止排隊了,日本館還有漫長的隊伍。決定往澳大利亞館走。八點半,澳大利亞館基本已不用排隊了。這個館也是做的蠻用心的,主要傳達了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和人口稀疏國家的歷史和現狀。3D電影和現場表演都做得挺用心的。印像最深刻的還是他們那個主持人,非常搞笑的一個澳大利亞小伙。操著洋腔洋調的中文說“澳大利亞館是蓋章的天堂,總共有三十多個章,到處都可以蓋章……”
泰國館就在澳大利亞館旁邊,九點多了居然還有很長的隊伍,大家對泰國熱情這麼高,真是驚詫。泰國館有什麼?傳說中的“泰式按摩”嗎?很汗。門口的泰國小伙問,去過澳大利亞館了?我說,去了。他說,可以告訴你泰國館一定比它好……(他們的競爭就這樣赤裸裸。。。)可是,我實在太累了,沒激情再排隊了,直接又去附近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蓋了兩個章,湊足半本(之前城市案例館蓋得太擁擠了),走人。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