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靈岩訪神泉——檀抱泉

作者: 梁宏斌

導讀從靈岩寺回來,心中總有不圓滿的地方,因為沒來的及去看靈岩寺附近的一眼神泉:檀抱泉。 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是在泉城廣場對面的文化牆上,一股泉水從千年的檀樹下流出,像是神奇的故事般不可思議,於是這眼泉成了我最想見到的泉水。 二上靈岩,路線熟悉了,在市五醫院坐濟南到長清的大巴到長清車站,再坐長清到萬德的車就到了靈岩廣場,共用了不到三個小時 ...

從靈岩寺回來,心中總有不圓滿的地方,因為沒來的及去看靈岩寺附近的一眼神泉:檀抱泉。

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是在泉城廣場對面的文化牆上,一股泉水從千年的檀樹下流出,像是神奇的故事般不可思議,於是這眼泉成了我最想見到的泉水。

二上靈岩,路線熟悉了,在市五醫院坐濟南到長清的大巴到長清車站,再坐長清到萬德的車就到了靈岩廣場,共用了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

這次沒有多走一步路,體力充沛地進了山,時間充裕。迎著山風,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呼吸聲、心跳聲,沒有了一絲的煩惱。喧囂污濁的城市和清幽純美的山野其實只有一步之遙。

輕飄飄地,再也不錯過路上的風景。過一座破敗了的姜太公園,石欄支離,亭檐殘缺,唯有巨大的姜太公像金光閃閃地立在高高的台子上,環視群山。雖是陽光明媚,卻讓人倍感悲涼。

離了太公,繼續在山中行走,終於看到一個人,打聽檀抱泉,他指著遠山說:順著路走吧,過三座山就快到了。

三座山,看著不遠,走起來遙遙無期似的。偶爾抬起頭,發現一座好性感的山,給她起個詩意的名字吧:咪咪山。

人在山中,就不知過了幾座山了,估摸著差不多了,又碰巧遇到人,就問問路。最後一位大姨指著一個山坳說給我,大意是:就在那邊,那個山窪窪裡。這種山中的濟南話我還是聽不大懂。

瞅見路邊有一條小路,便拐了進去,裡面竟是兩山環抱的一片梯田,層層折折地向上走,直走到盡頭也沒有聽到水聲,不過景色很美。

往下走的時候,迎面碰上一位趕著羊上山的大叔,總算問清了檀抱泉的位置。

檀抱泉其實就在進山的大路邊,被一面高高的牆擋著,牆上寫著:禁止游泳。我第一次上山也從這裡過,也看到了這牆這字,當時只是好奇了一下:為什麼禁止游泳呢?便走了過去。沒想到令我朝思暮想的泉就在這牆後。這大概是對我粗心的懲罰吧。

牆邊一條小路,走上去才知道,這高牆是一個大水池的一面(怪不得禁止游泳),池子好大,水卻不是很多。站在池子上,就聽到了水聲,就看到了一棵古老的大樹。

水聲是從一口位於古樹和水池中間的井中發出的,向井中望去,寒氣逼人。泉水當是從樹下流進井中再彙入水池。過了井,便站在了古樹下面。

樹身枝葉參天。到樹根,卻沒有直直地插進地裡,而是像張開的手臂,空出一個洞,那洞,就是終年不絕的泉水眼。洞口用山石參差不齊又錯落有致地徹著,黑暗中透著神秘。攀石而下,小心地站在洞中突出的石塊上,讓眼睛適應一下光線,才看到了那清地讓人心驚的泉水。水中有小石,大概是常年受泉水的滋潤,像玉一樣地剔透,忍不住地撈起兩塊。

突然感覺有人。向外一望,一位大叔高高地站在上面,冷冷地看著我,那眼神就像是發現有小偷進了自己的家一樣。他看他的,我干我的。坐在井中看夠了泉水,才爬了上來,還沒忘了拿那兩塊石頭。

等我上來,大叔還在,終於開口了,指著我手中的石頭說:這是上水石啊,不能動的。我一下子意識到,我可能犯了當地人的忌諱了。大叔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上水石顯靈的故事,村裡人若是動了這種石頭,不是胳膊疼就是頭疼,甚至怪怪地死去。聽大叔說完,我忙真誠地說:對不起,我不知道啊。連忙將兩塊石頭扔了回去。大叔的臉色一下好了,接著說:這檀樹已有一千六百年了,百年的樹人就不應該去碰了,何況千年呢。泉水可以喝,但樹邊的一草一木都不能拿啊。

大叔很健談,和我坐在樹邊的大石上,講說發生在樹周圍的故事,嘆惜泉水比當年少了很多,對樹和泉的珍愛之情溢於言表。

不知不覺的過了好長時間,大叔要上山下夾子,逮兔子狍子。分別時我再次真心地道歉道謝,為大叔教了我許多東西。

泉邊又剩我一人,身邊是千年的古樹和古泉。千年,這麼近地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沒有圍牆,沒有遮擋,我可以摸到滄桑,可以嘗到甘甜,可以感到一種宗教式的崇拜,而被人們崇拜的神祗,就這麼親切地容納我和每一位路過的人,我甚至可以躺在他的懷裡,就像小時候懶在爺爺的臂彎裡,分外的溫暖、安心。

10年4月26日於濟南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