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鏡像(13-15)夜幕下的東京/尋找魯迅筆下的記憶/日本的三多

作者: WXCTravel

導讀作者:廬山紫竹 日本鏡像(13) - 夜幕下的東京 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我們在東京期間把逛街盡量安排在傍晚華燈初上的時候。東京有許多地方是非去不可的,例如銀座,這個品牌級的高尚購物區,總是吸引了很多大陸,台灣和港澳的有錢人士光顧。 銀座在江戶時代時,原本只是鑄制銀幣的作坊,明治天皇遷都東京後才將此處正式改名為銀座。自從銀座成為日本最頂級 ...

作者:廬山紫竹
日本鏡像(13) - 夜幕下的東京

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我們在東京期間把逛街盡量安排在傍晚華燈初上的時候。東京有許多地方是非去不可的,例如銀座,這個品牌級的高尚購物區,總是吸引了很多大陸,台灣和港澳的有錢人士光顧。

銀座在江戶時代時,原本只是鑄制銀幣的作坊,明治天皇遷都東京後才將此處正式改名為銀座。自從銀座成為日本最頂級的商業區以來,這個非富則貴而且浪漫的地名就成了人們追逐的對像。

可是,像我們這些對品牌店淺嘗輒止的游客來說,來銀座一游只是為了能呼吸一下她的名氣,徜徉在這五光十色的銀座大道上時,除了能感受到金錢的威力以外,並沒有留下什麼太深刻的印像。反而當我們在秋葉原,新橋,有樂町和原宿這些大眾化的娛樂購物區時,才更覺得自在和有趣。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放在我書桌上的兩只凱蒂貓(Hello Kitty)就在樂呵呵地看著我,其中一只大的穿著和服,而較小的一只系著紅裙。全都是胖嘟嘟的腦袋,十分招人喜愛。那是我在原宿的“凱蒂城(Kittyland)”裡覓得的。

秋葉原是東京最大的電器街,每到晚上霓虹燈亮起的時候,這裡就變得更加熱鬧,因為來自中國的旅行團往往一結束白天的旅程就會直接到這裡購物,所以許多店裡都有中國雇員。在這裡閑逛時,我們就發現了許多其它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過的或者價格還很高的物品。最關鍵的是,若是覓得心儀的物件,同中國的店員打交道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試著侃價。

記得到有樂町游玩時,剛出有樂町車站,就看到一則霓虹燈廣告,不懂日文的我們,馬上被廣告上的“歌舞伎”三個漢字吸引住了。為了能看一場歌舞伎演出,我們用照相機將廣告拍了下來,供問路時使用。遺憾的是,我們來到的地方不是一家戲院,而是坐落在有樂町的東京索尼大廈。原來這裡正在展示索尼公司的日本歌舞伎的拍攝歷史和技術。最後我們雖然沒有看到真人歌舞伎表演,但是在八樓的演藝廳裡,還是有機會欣賞了十分精湛的歌舞伎攝制片斷,同樣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在語言不通的日本問路,也不總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新宿游覽時,我們就遇上了一次不小的尷尬。新宿是東京最繁華的夜生活區,要是到了東京而不游新宿就如同不知銀座是什麼地方一樣可笑。而且,新宿要遠比銀座有生活氣息。當然到這種地方游覽得掌握度才能玩得開心。

去日本之前,我們就在網站上看到過“歌舞伎町一番街”的霓虹燈牌樓。從JR新宿站出來,我們明明是按照歌舞伎町的指路牌行路的,可就是一直找不到目標。於是我們故伎重演。當我把寫著漢字的紙條向一位正在行走的路人展示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該路人不僅嚇了一跳,而且迅速地落荒而逃。我們馬上意識到,該行人是誤把我們當作拉皮條的了。想到這一點,我們都大笑起來。當然我們再也沒有勇氣進行下一個嘗試了。

後來我們在警察的幫助下,才找到了亮著霓虹燈的歌舞伎町牌樓。在那裡也真地遇到了講中文的皮條客。更有趣的是,一位黑人皮條客聽到我們不是在說日文,就用英語拼命地同我們搭訕,跟了我們很長的一段路程。

可是有一件事,我至今還沒有弄明白。那是在新宿的一個街口,我們看到有五、六個年齡差不多的年輕女孩,身穿超短裙和十分性感的上衣,每人手裡卻都握著一杆長柄苕帚,站在人行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至今我還在迷惑著,她們究竟是干什麼的?也許我根本就找不到滿意的答案。

新宿歌舞伎町夜景



不知道是否是脫衣舞表演場所



日本鏡像(14) - 尋找魯迅筆下的記憶

認識上野公園是從魯迅先生的散文開始的,記得在初中時,語文課中我們就曾讀到過魯迅先生對東京上野公園裡那像緋紅的輕雲一般的櫻花作過生動地描寫。後來,隨著我對日本的了解,我知道每當櫻花盛開的季節,日本民眾就像過節一樣,紛紛地去上野公園賞花。上野公園和櫻花從此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一幅美麗的幻景。

可是,當我們真的有機會游覽上野公園時,卻是在一個夏末初秋的日子。看來,那櫻花一現的姹紫嫣紅,是和我們無緣了。然而上野也還是要去的,沒有櫻花的上野會有什麼樣的風情呢?

當我們帶著憧憬和期待從JR上野站公園口走進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公園時,我們的心情還是有些激動。不知為什麼,此情此景都仿佛曾似相識。我們思索了半天,才明白,原來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還隱藏著孫中山,宋慶齡,李大釗,陳獨秀,魯迅,郭沫若甚至周恩來的影子,歷史上曾經有多少中國的名人志士來到過這座公園,觀賞過公園裡那漫天緋紅的櫻花啊。

這一天,公園裡雖然沒有那像彩霞一般的櫻花,但是在櫻花大道兩旁,我們依然可以見到茂密的櫻花樹所煥發出來的陣陣活力。仿佛周圍總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在空氣中蔓延。據說上野有1300多株櫻花樹,其櫻花的種類在日本是最多的,難怪日本人把去上野賞櫻作為一種近乎宗教的春游活動。在櫻花大道的一角我們還見到一塊很大的布告牌,上面列著“上野櫻守會”會員名冊,我們猜想這些人員都是守護櫻花樹的義工吧。

在公園的一個廣場上,聚集著很多人,一個臨時牌樓上寫著《東京地酒之酒器祭》的字樣。按照漢字字面來解釋,似乎是一種宗教祭事活動。可在我們的眼裡,這裡正在舉辦周末集市。集市雖不大,卻也有幾十個攤位,吃的用的都有,而且價格不貴。要不是長途旅行的關系,真想買一些帶回去。我們在一個攤位上還見到許多大小不一的酒壇子,估計裡面裝著酒。酒壇子的包裝也是日本傳統式樣,酒的名字有的是第一次聽到,像什麼金婚,嘉泉,千代鶴,吟雪,鳳櫻等。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之美感。

公園裡,除了櫻花樹,神社和寺廟也是最耀眼的景觀。花園神社前大紅色的鳥居柱子上,右邊寫的是一個黑色的“奉”字,而左邊的柱子上則是一個“納”字,從而形成了“奉納”兩字。在離神社不遠的山坡上還有一個寺廟,叫做寬永寺,只見盤山的石階頂端,豎著一個螺旋形的尖塔。這些神社和廟宇在上野公園正式建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上野公園是日本的第一家民眾自己的公園,是明治天皇於1873年恩賜予日本國民的。這從公園的全名“上野恩賜公園”就可以看得出來。

周末的櫻花大道上以學生為主



日本鏡像(15) - 日本的三多

日本有三個“多”,那就是公共廁所多,神社多以及廟宇多。

先說說公共廁所多吧。在日本旅游,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上廁所方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日本是全世界公共廁所最普及的國家,在日本不會擔心找不到廁所。

在日本旅游時,我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火車站了。在其他國家旅游,要是遇上個小站或是小城鎮的車站,尤其是城市裡的地鐵站,不一定都會找得到廁所。而在日本,我們還從來沒有發現過有那一個車站是不設廁所的。要是有的車站因為歸不同的鐵路或地鐵公司分管,則每一個管轄區就都會分別設置各自的公共廁所。而且日本所有的公共廁所都是免費的,這一點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都還沒有做到。

當然這些公共廁所的規格並不統一,有的豪華,有的簡陋。但是都收拾得異常干淨。這裡的廁所式樣,大多是蹲式的,日本人稱之為“和”式(“和”即大和民族)。若用不慣的話,盡管可以使用專為殘疾人設置的洋式(坐式)廁所。

在新干線上旅行時,我們所使用的廁所就更加國際化一點。每節車廂的廁所區都可以同時找到“和”式和“洋”式兩種廁所。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男用小便池。這種廁所規模和模式,也許只有日本人才能想得出來。

日本人對廁所的改革,我們早就有所耳聞,但是百聞不如一見。當我們住進酒店以後,我們就開始接受了一種新服務。即如廁完畢以後,不必起身就可順便衝洗干淨,並且捎帶烘干。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隨時調節水流方向,溫度和水勢的強度。

剛剛開始使用時,我們就像鄉下人到了城裡,每天要洗澡一樣,總不太習慣。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全方位的人文關懷讓使用者充分享受到方便和樂趣。尤其對女性,便秘或痔瘡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在日本的商業酒店裡,這種規格的廁所已經非常普及,但是為什麼一直沒有在其他國家推廣開來,倒始終是一個謎。

接下來再說說神社和廟宇。日本的文化遺產離不開神社和廟宇,這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在奈良,京都,大阪以及東京旅游時已經深有體會。除了旅游熱點以外,在鄉鎮,在城市,在公園,在所有的住宅區,我們到處都可以看到神社或廟宇的蹤跡。這些神社或廟宇規模雖然有大有小,但都充滿了人氣。我們稍稍作了一番比較,發現神社要多於廟宇。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名古屋時,從城堡到火車站的一個多小時步行中,就發現大小神社五,六個,而廟宇就只見到一個。

明明是座寺廟,真麼看上去變成了神社



拜佛先淨心



篇幅所限,為原文節選。要看完整原文及其余10張圖片,請到鏈接:

http://www.chuchairen.com/2009/02/wxc1315.html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