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吳江

作者: tjm1966

導讀長江以南,太湖以東,杭州灣以北的這片區域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河網密布,湖蕩點點,水鄉古鎮星羅棋布,滿眼的綠樹、小橋、粉牆黛瓦的民居,千百年來留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夢和歌,這是一片流淌著詩的水鄉。 2010年10月23日下午,我與人驅車行駛在這片水鄉。正是周末,卻因為雨天,公路上車輛稀少。從車窗外望去,外面是一片白茫茫的煙雨江南景像。車到蘇州市境 ...

長江以南,太湖以東,杭州灣以北的這片區域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河網密布,湖蕩點點,水鄉古鎮星羅棋布,滿眼的綠樹、小橋、粉牆黛瓦的民居,千百年來留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夢和歌,這是一片流淌著詩的水鄉。

2010年10月23日下午,我與人驅車行駛在這片水鄉。正是周末,卻因為雨天,公路上車輛稀少。從車窗外望去,外面是一片白茫茫的煙雨江南景像。車到蘇州市境內的吳江市,我腦海中不覺浮現起一個有著詩意古韻的地名“松陵鎮”,猛覺吳江市區不就在松陵鎮嗎?眺望煙雨中的吳江,不由得想起南宋著名詞人姜夔的名詩《過垂虹》:

自琢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

眼前仿佛看到這樣美麗的畫面:南宋紹熙二年(1191年)冬,37歲的姜夔冒著風雪自所居的吳興來到告老還鄉的詩人範成大蘇州石湖家中作客。在那裡賞梅游覽後,創制了《暗香》、《疏影》兩首新詞曲獻給範成大。詞曲清婉美妙,範成大贊賞不已,不僅讓家中歌女吟唱,還將歌女小紅贈給姜夔。姜夔攜小紅乘船回返吳興,歸途沒有了風雪,更因為有佳人相伴,一路簫歌相和,悠揚的簫音、柔婉的歌聲伴隨著槳楫輕柔的劃水聲飄蕩在碧水石橋間。這條對姜夔來說也許已走過多回的尋常水路,頓時顯得有了詩意,風景也一下子旖旎起來。一曲方罷,船過吳江垂虹橋,回首一望,石湖與吳江之間一路經過的座座斑駁石橋和兩岸的樹木、村落都已消失在一片煙波之中。這是一段羨煞後人的醉人旅途,這首絕唱不僅讓吳江的垂虹橋流芳千古,也讓那位名字普通的小紅姑娘穿越時空,成為宋詞天空中一道永遠年輕柔美的彩虹。

姜夔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詩詞作家、音樂家,詞風格清新峻拔、立意幽遠、煉字琢句、倚聲協律,猶擅自創詞牌,自制新調曲譜,《暗香》、《疏影》就是其所創的詞牌曲譜。可惜一生困蹇,懷才不遇,終身布衣,但其一生中有這麼一段美好時光,也算不枉此身矣。

晚宿吳江,在一家名曰廟港的小飯店用晚餐。飯店包房以吳江境內港汊湖蕩命名,餐肴也以河鮮為主,水鄉食河鮮是最合適不過了。秋雨一直不停,天色已黑,我未能去看一看那千年的垂虹橋,甚至也未能細味松陵古鎮的遺韻。翌日晨,雨中作別吳江前往昆山巴城,也就沒有機會去補看垂虹橋了。

滄海桑田,據聞垂虹橋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坍塌成兩截斷橋,橋下原本寬闊的河面也已成為一灣淺水,已不復姜夔當年回首時左江右湖、水天空闊,長虹臥波的模樣。今天的吳江高樓林立,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景色在逐漸改變,流淌千年的古意詩情已逐漸逝遠。盡管如此,畢竟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留下過史上無數前賢的足跡:

白居易到過吳江“震澤平蕪岸,凇江落葉波。在官常夢想,為客始經過”;米芾曾在此品鱸魚賞秋景“玉破鱸魚霜破柑,垂虹秋色滿東南”;王安石也曾陽春三月在此泛舟湖中,以酒送友“春風垂虹亭,一杯湖上持”;辛棄疾曾經吳江觀雪“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壺一色,雲海路應迷”;唐寅晚泊松陵“人行煙靄垂虹上,月出蒹葭湧水中”;文徵明客居辭歸,扁舟欲行“多情最是垂虹月,千裡悠悠照別離”;祝允明在垂虹橋上“把手江南奇絕處,石闌高拍袂輕分,胸中故有長虹在,吐作天家補兗文。”這一切留在人們的記憶深處,在江南煙雨中還會隱隱浮現。

也許有一天,我會再到吳江,走近垂虹橋畔,尋覓那一抹已經逝遠的煙波和簫歌余音。


精選遊記: 吳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