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自己最多去2次,卻發現越看越來勁,最後一共去了4次,不過還是有不少遺憾,比如說沒有去看過城市案例館,沒有看到任何一場演出,沒有去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熱門館等。此文寫在世博閉幕之後,算作紀念吧。
第一次,6月23日,40萬
這是第一次去,早知道場館都要排隊,所以也沒有做太多功課,抱著休閑游的想法。正是這種想法,使得第一次游比較失敗,沒看到什麼特別出彩的東西,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一些不怎麼樣的小館和吃飯上。早上10點半和老婆兩人,後灘入口跟團,溫度30+。
阿根廷館:這是我看的第一個,沒有什麼特別原因,就是因為離門近,沒什麼人排隊。不過裡面也沒什麼內容,只記得有一些當地的銀器展示。
非洲聯合館:去那裡已經下午了,我居然在裡面逛了一個多小時。除了幾個國家還湊或,剩下的都是貼照片和賣東西,其實進去看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超過30分鐘。裡面章到是敲了不少。
立陶宛館:說實話,都不記得裡面有什麼了,好像有買超級貴的飯吃,還有就是牆上有一些投影。
加勒比聯合館:從看過之後到現在,我一直堅持這是最爛的一個館。裡面除了一些照片和敲章外,什麼也沒有,好像只有一個衣服展示還算可以。我居然也在裡面呆了半小時多。
英國館:正因為看了上面這些館,所以就想著去排一些好點的。在看過意大利和英國的排隊情況後,選擇了英國,我內牛滿面。英國館的外觀確實牛叉,但是也就這些了。2個半小時的排隊,進去後就那麼點地方,也無非就是近距離看一下種子,拍一下照而已。大家都大呼上當,還不如跑對面荷蘭館上拍照。
船舶館:半小時排隊,還行。進去後,藍色的背景色調不錯,給人很悠閑自在的感覺。展品也算比較好看,還有一些互動游戲,適合小朋友。電影海鷗尋子拍得不錯。事後,這裡被我們評定為今天看過的最好的館。
遠大館:排40多分鐘隊體驗8級地震,好像不值。後面的展示還可以,不過也基本忘了什麼東西了。
尼泊爾館:再次回到浦東後看的,因為晚上了,人少直接進去的。展館的外形不錯,裡面好像就沒啥東西了,走上高塔,再走下來,沒看到什麼東西。拍周圍的夜景到還可以,不過鐵板的地板容易晃動,照片拍不清楚。
印度館:晚上不排隊,沒內容,就是買東西和看電影。電影要排隊,沒看。
斯裡蘭卡館:館很小,不過裡面還是有點東西,好像有棵金色的樹。還有一尊佛像,脫了鞋可以去參拜。
第二次,9月13日,29萬
這次是帶著父母和老婆小孩一起去的,事先做過充分的功課,所以成果比較顯著。只是可惜小朋友晚上要早睡覺,所以晚上8點就回家了,否則可以再來2個館。還有就是一場大雨,讓我們在肯德雞裡面浪費了1個多小時。早上8點半,白蓮涇入口跟團,溫度30+。
韓國館:因為衝日本館失敗,於是直接跑到旁邊的韓國館排隊。好在時間不長,等了10多分鐘吧。這裡主要是一些互動類的,介紹韓國的小項目。之後就是一個劇場,講述愛心和勇氣的故事,感覺還可以。
民營企業聯合館:排隊不長,20分鐘左右吧。裡面先是春夏秋冬四個主題的展廳,就是一些大屏幕模擬場景,加上一些科技演示等,內容不是特別多。但是最後的演出廳的表演卻是超級贊,活力矩陣,上百個白色的小球在電腦控制下擺出各種造型和效果,比較震撼。之後的單人舞蹈表演也不錯,很有中國元素在裡面。
通信信息館:本來團隊票預約的就是這個館,但是看完民營企業後,看到人不多,就直接排15分鐘進去了。進去後,沒人發一個智能終端,可以和裡面放映廳的內容作互動,長的有點像PSP。沒記錯的話,裡面是兩場電影。第一場是講述通信方式的發展,有好幾個和終端互動的點,第二場是講述人們對未來通信的暢想,超高屏幕,很動感,其間也有好幾個互動點。最後可以拿終端進行掃描收集信息。感覺整個展示的過程很有創意,內容也不錯,好像沒有第二家展館具有如此之多的互動環節了。
上汽通用館:這裡算得上是一個熱門館了。號稱3小時的排隊,最後1個多小時就進去了。第一部分是牆面投影,介紹了目前交通工具的不便之處,然後對未來交通工具的展望。第二部分也就是重點,一段10多分鐘的超寬屏幕影片,座椅會動,很有真實感。內容就是對未來車的一個宣傳。電影之後還有片中未來車的一個現場演示,無人駕駛等。最後一個部分就是展廳了,幾輛概念車,可以拍照留念。總體感覺這個館布展很花心思,確實對得起排隊時間。
加拿大館:外形很大氣的一個館,木頭結構的外牆寓意著加拿大對環境的重視。不過裡面的內容確實一般,主題不是很明確,至少我沒怎麼明白。而一段黑白電影想讓我們了解些什麼,不過這需要坐下靜靜品位,我們帶著小孩的還是算了。不過館外經常有小醜和游客互動,這一點不錯。
墨西哥館:幾十只風箏的外形,拍照不錯。晚上了,排隊時間大概15分鐘。先是看一部介紹墨西哥人生活的小影片,然後是展廳,有瑪雅文明,油畫等。還有一些互動的游戲,小朋友應該也很喜歡。還算可以,至少不差。餐廳看了一下,東西較貴,也不合胃口,就算了。
澳大利亞館:不知道什麼原因,兒子就是要看澳大利亞。晚上不排隊,繞幾個蛇形通道就進去了。因為這個國家沒有太久遠的歷史沉澱,所以一路走進去展示的都是關於當地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的,還有一些卡通造型,頗受小朋友歡喜。走到中心地帶,就是一個360度的環形劇場,工作人員用熟練的中文給我們消磨等待的時間,而且很有趣。不過這個360度,不是值人在中間,外圍360度的投影牆,而是人在外圍,中間一個小的360度環形銀幕。講述人與自然和環境的共處,一般,不過很欣賞老外在外面的噱頭。
第三次,9月24日,38萬
因為還有票,所以帶著老媽和寶寶第三次去了世博會。因為早晨到的晚,而小朋友咳嗽3點半就離園了,所以看得不是很多。只在浦西看了下,浦東壓根就沒去,不過看得館都還可以。早上10點半,魯班路自行進入,溫度28。
城市足跡館:很大的一個館,上下共三層。人挺多,但是不排隊。展示的內容包括世界各地古代的城市,然後發展到今天的城市。其中包括古希腊,古羅馬,敦煌,然後到近代的意大利,上海,等等。展示的內容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可惜只是走馬觀花了一下。
韓國企業聯合館:和韓國館很相似。走的是綠色通道,不過排隊也就是10多分鐘的事情。裡面的內容也就是一些高科技和互動的游戲,館的外形到是不錯,綠綠的船模樣。感覺一般,不好也不差。不過走了綠色通道,居然沒有禮品拿。
國家電網館:外牆面絕對的高科技。整整一面牆的LCD板,應該是LCD吧。隨著風吹過,可以模擬出完美的水波狀,可以觀賞好一會。排隊時間還行,半個小時,旁邊的石油館才叫誇張。剛進去用燈光打造出的電網和大樹看上去不錯,可惜沒有三角架。魔方非常不錯,6個正方面,人站在裡面,影片放映的是電網的延伸,上下前後左右都是影像,比較震撼。魔方後面是地下電力設施展示,一般沒有仔細看。
上海企業聯合館:排隊半個小時。在排隊區,可以通過拍手來控制LED燈光的閃爍。進去後先是一個展示廳,有一些東西,但是記不清了。然後就是一個劇場,360度環形劇場,不過這次是人在中間。講述的是環保的內容,包括這個場館自身由各種高科技環保或者再生材料搭建而成。雖然影片一般,但是主題和內容卻是非常明確和有意義的。出來後,還有機器人燒菜,不過前提是你要買他的菜。
第四次,10月29日,51萬
因為別人給了票,而且自己也想再去一次,所以換了指定日票。這是最為瘋狂的一次,和老婆兩個人,早晨4點起床,5點半馬當路排隊,一直看到晚上11點,到家都已經凌晨1點了。不過戰果到是可以,2大最熱館和中國館,值不值就另當別論了。排隊等候的時間總長達12小時,腿酸了兩天。5點半馬當路,溫度18度,早晚比較冷。
石油館:不知從何時起,石油館一舉超越沙特館,成為排隊時間最長的場館,甚至幾次上午9點半就結束排隊。於是下定決心,在這最後一次,衝擊該館。13號線出來,那叫瘋狂,所有人都往前衝,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場面叫那個壯觀啊。由於排隊人多,蛇形通道都到人保館外面兜了一圈了,還有一排武警維持秩序。等我們跑到蛇形通道口,已經上氣不接下氣,連連咳嗽,而且還沒有水,那叫一個難受。然後就是繞著蛇形通道走啊走,整整走了20多分鐘,大概有2,3公裡路吧,也算給自己一個緩衝。然後又等了1個多小時,才進得管。開始是一些數字,說明人的一聲要用多少石油,吃的,用的等等。接著就是重點了,4D電影,石油夢想,講述了石油的形成,發現,應用等幾個篇章。效果還算比較逼真,包括椅子上的動作,不過時間太短。最後出來是一個展廳,石油的開采,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總體來說不錯的館,如果排隊時間小於3小時的話。如果是那種排10小時,甚至12小時的,我就沒什麼好說了。
日本產業館:排隊1個半小時,裡面一共有8家日本企業聯合展示。先是小屏幕看各家企業的介紹和廣告。接著是小劇場影片,宴。影片相當不錯的,展示了日本最最典型的文化,包括傳統的到現代的,有節日慶典,和服,潮流時裝,高達,手機,新干線等。結束後,就是8個小展廳,分別給8家企業做廣告。不過即使是廣告業承襲了日本人嚴謹的作風,決無粗制濫造。印像深刻的有,尤妮佳,一條線演示的人生,背景二胡非常好聽,曲名是《愛的軌跡》;還有日本郵政和青花瓷也都不錯。這裡還發小禮物,一個環保袋以及各家企業的小禮品。
沙特館:郁悶的排隊,說5個小時,結果排了6個小時,差點趕不上中國館。排隊的秩序不好,方陣向前時,要6名武警開路,後面還是人擠人。不時有摩擦發生。為了排隊,連廁所都不敢上。珍寶劇場的影片只能說一般,沒有什麼內涵,就是一個最大的IMAX放映一些畫面,營造在船上的感覺。而且也不是真正的360度,頭頂就沒有。其實影片本身應該算中上層,但是排隊時間太長,而且期望太高,所以就覺得不值了。3小時以上的排隊還是算了。最後因為趕時間,連屋頂花園也沒去,遺憾,否則可能感覺會好些。
中國館:真正的印證了一句話,把最好的留在最後。晚上9點進去,沒有排隊。強烈的中國紅,大氣的建築,底樓大廳的紅歌,每一樣都十分相稱。春天的故事拍得很不錯,感同身受,比沙特那種形式大於內容的要好多了。1978到2008的家居展示,也讓我們感慨萬千。接下來便是曠世奇作,電子版的清明上河圖。白天,晚上,1000多個活動的人物,在靜止的畫卷上栩栩如生,還時不時有吆喝聲,讓人身臨其境。之後有許多小朋友的圖畫作品,可惜快閉館了,沒能仔細觀看。那個小火車倒是一般,不過也是展示了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最後的減少碳排放廳,也因為沒有時間了,只是走馬觀花了一下。總體來說,中國館還是看過的最好的一個館,大氣的建築,豐富的內涵,慢慢看的話,可以要半天。等重新開館後,一定要帶寶寶和爸媽再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