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悉尼-藍山
天氣不是很好,不時下起雨。從賓館到藍山要將近2小時。
路上見到不少HOUSE,都是帶院子的,像聯排別墅。我們住的只能算是公寓。據說澳洲人有三個“H”追求,House、Holden(澳洲自產的汽車)、Holiday(據說全職的職業者,不論工齡多少年,每年除了法定休息日外還有一個月的假期,羨慕啊!)
到著名的三姐妹峰觀景台時,雨下的挺大,一片白霧,啥也看不見,就看到觀景點上的畫
本應在這個位置看到這樣的風景

幸運的是,車開到做小火車地方時,雨停了,車上的團友戲稱我們都是貴人。
坐了52度坡度的小火車,感覺還是挺驚險的。
藍山蕨類植物比較多,據說是恐龍時代的植物。(借用後後來拍的蕨類植物照片)

藍山原是煤礦,我們做的小火車就是原來的挖煤車。

中午在一個退伍軍人俱樂部吃的,這頓是最好吃的一頓團隊餐。俱樂部對面山坡上的房子挺漂亮,還有一個想圖騰樣的東西

這邊大於12座的汽車,要把排氣口向上接,這樣跟在後面的汽車就不會吸它的尾氣了。

在回悉尼的路上經過一個小鎮Katoomba,這是百年老鎮,在老公的爭取下,導游同意我們在這兒停留20分鐘。小鎮很漂亮,這是一個花店

在小鎮上找到一家藥店,買了2瓶同學推薦的blackmore牌子的魚油,開心,難得有自己的購物時間,住的飯店離市區遠,周圍沒有商店。在藥店和一個白人MM用英語交流,她說的慢的話,再加上手勢,基本可以聽的懂。這是在澳洲第一次和當地人交流,這才有了在國外的感覺,後來只要有機會我們都盡可能和老外多交流。
澳洲的小鎮和國內的差別很大,那邊城鄉差別小,小鎮的生活水平和大城市差不了多少,在小鎮散步感覺很好,生活悠閑,可惜時間短,跟旅行團出行,時間不自由。
晚上沒有參加自費的悉尼夜游,想自己坐地鐵去市區轉轉,地鐵口聽說離飯店只有10分鐘路程,和老公走了半小時也沒找到,暈啊。時間不早了,只好作罷。在路上看到有個加油站裡有便利店,買了杯咖啡和蛋撻,蛋撻比國內的大一圈,口味不錯。又去了飯店邊的便利店逛逛,賣東西的是個印度小伙子,是穆斯林,一個人來悉尼留學,假期在便利店打工。和他用英語聊了一會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