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周五。換票的末一天,明後兩天連售票都停止。最後一次了。門口買到15元一張的夜票。3點就放行,比昨天多了一小時。於是決定先去班長力薦的足跡、博物館。
博物館裡有歷屆世博會留存下來的寶貝,也有最開初的電燈泡、電話、蒸汽機。端詳一樣樣物件,其實是在凝視歷史。這段歷史並不遙遠,不過百余年,人類社會就進步或發展到了現在的狀態。如今,有說是盛世的,也有人哀嘆末世將臨,但是要善待地球、善待我們共同的家園,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當然,還有資源會有窮盡的問題。 看到了那幅著名的有清廷官員出席的世博盛會圖畫,想到的是,人們覺得經年累月熬過來的歲月,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來丈量,只是一小段。歷史還將延續,就看人類如何把握自己了。
足跡館裡有同功之處。觀念裡獨尊自大的想法被糾正了:展館裡將兩河、埃及、印度、瑪雅和我們中華的古文明並列作介紹。我著重看了班長講述的兩河文明,遠在公元前4000年時,地處西亞的底格裡斯和幼發拉底兩條河之間,人類最早的文明便開始發瑞。在這塊被後來的古希腊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土地上,人們從認識種子開始,學會了農耕,並與古埃及頻頻交融,文明逐漸成型穩定下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歷時幾千年。歷史上有名的古巴比倫國,是他們的後裔,而在當今的世界版圖上,承接了先人們那份沉甸甸的傳遞的,正是戰禍不斷的兩伊地區民族。所以這次伊拉克好不容易能前來赴會,媒體和組織者都為人類文明終於沒有缺失地完整出席而感到慶幸。 人類的文明幾經沉淪,到中世紀後終於在西方先得到加速前進。這其中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功不可沒,展館裡我看到了其啟蒙者——但丁的塑像。 至近代,也可以說自世博會以來,世界已呈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景像,這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不同的文明需要包容,需要互助,再不要讓戰爭和疾病來打斷、毀壞;人類的天性就是要自由,再不能被獨裁、權謀和野心所蠱惑和挾持。就像那天站在情景再現的羅馬廣場上,萬眾一起歡呼,多好啊!歡呼死城之被廢止。
呵,說得有點遠了。出來時,右手是日產館,舞台上表演熱辣,商店裡燈火通亮;西邊天空的晚霞美得讓人心醉,——那情景被定格了。
還是地鐵去泰國。今晚人潮洶湧啊,有點像德國館的架勢。我還需要去省、市聯合館的浙江館,那邊也不會輕松。權衡下來,還是先奔東頭,被告知9點前必須趕回。
浙江館果然人頭疊嶂,曲曲彎彎的隊伍,排在一片竹林下。竹子清爽得好像透明,原來是用鏤空的輕質管材制作,燈光從竹管裡面透出來。6點多排到整8點。來就是為了體驗一場特別的視覺感受。進門就見一巨大的龍泉青碗,上百人人圍成圈站定後還比碗口矮。大碗徐徐降至腰際,才看見碗裡是一汪清水,之後的投影畫面就都由這水面來承載。須臾,碗裡升起氤氳水汽,水面上出現了西湖勝景,虛渺蒙朧,接著又是浙江大地各處山水,畫面都是動態的,。其間還從水中升起精美的三潭印月,水鄉村落的宅群,和浙江人最引以為豪的杭州海灣大橋。與情景配合,最後還下了一點雨,防備不及有點大,差一點淋到相機。全長10余分鐘,感覺很奇特,因為在場內沒有發現投影儀的光束。
提前在8點半趕到泰國,居然在掐尾了,還好被掐在裡面。可以安心地排在隊尾,有泰方人員一直押在最後,直至送進館裡。無論在白天還是夜晚,泰國館的建築都顯得金碧輝煌。來這裡是為了一部4D電影,還有想感受一下那個被稱為“小阿泰”的熱情。據說他一直會在門口招徠觀眾,說他家裡面一定比對面的澳洲館更精彩。排隊中不斷聽到廣播裡小阿泰軟軟的歡迎語,聽語音,很可能就是在後面壓隊的那位了。9點種傳來全天51萬的消息,夜場27萬超過白天啊。10點整進館。也是沒有展品只有三部電影,雖然第三部戴眼鏡4D有香風和細雨飄過、飄落,但是與昨天阿聯酋非3D電影比,差很多了。一個原因是,要在10多分鐘裡交代完整個泰王朝、泰王國的前世今生,很難。也因此就沒有篇幅可以提供給泰國目前很依賴的旅游業做介紹了。
10點多出來,廣場上還是游人如織,不少人仍然在東奔西突,力爭再斬獲一些。印尼館隊伍已經收尾,一群掛著各式胸牌的人還在與館方理論不得進的理由(這幾天所有有牌的都可以走各個館的快速通道),俄傾又重開排隊區,一下子放進去數百人。這個館進門還分發小點心呢。後來印尼館是得了獎的。新加坡裡面熱火朝天,但已只出不進,我於是與它就此錯過。到10點半,幾乎所有的人都湧向了澳洲館,排隊等候區一下子就被塞滿了,——以往這時間段從未有過。我走進大廳不排那隊,就歇歇。
大廳本來就因為有售賣禮品和酒水很熱鬧,天涼了又把室外的演出放到這裡,於是整個的人氣就常常會接近沸騰。年輕人紛紛舉著相機圍攏在舞台前,不時地隨著一曲終了而尖叫。更多人則是靜靜地坐在後面,仿佛陶醉在眼前的良辰美景中。世博即將過去,每一個人都感覺到了。世博會有如此精彩,5月前沒有人會想到;開幕那天在園裡,也沒有想到之後會一來再來來了8次。那位來了42次的觀眾不是達人,她就是想看完寶鋼舞台裡每個省、市的全部表演,她太愛周圍這個世界的多彩了!如今就要分別,誰說不會有一點難說再見?這種留戀,讓譚晶唱出了“微笑中的你我,開始熱烈愛世界”,更讓劉德華要放歌“愛你一萬年!”
台上的幾位是一色朋克的打扮,電聲樂隊強力又鏗鏘,歌手則更是致力於聲嘶力竭。言語是不通的,但是能猜想到一定還是關於追憶往昔、詠志不忘的故事。很多人眼圈濕了。又轉而凝神,也許在回想自己的旅程: 5月就驕陽,7月8月的暴雨和奇熱天,9月裡又是強台風;每次都是暴走,再加蹣跚在似無盡頭的蛇行長龍裡,都練過來了。經歷了風雨見彩虹,欣喜不已。然而那七彩會消失,很快就要揮去。覺得黯然,又神傷,心裡有點痛。 朋友,沒關系。分離以後還會再相聚。我們不說分離是為了再見那樣的傻話,但分離之後再聚總是更燦爛。
也有些大大咧咧的,身邊就坐著幾個掛胸牌的。和顏悅色地問他們,世博臨近尾聲,會有些啥想法?那個大小伙子說,當然是解脫! 你想想,每天都面對那麼大的客流,……。失落?那是沒有的,會有新的事情做,——呵,想的不是一個點。你不會說他是沒心沒肺,他只是現在沒心動,日後他也許會比你還不輕松。
180多天,很多次都是這樣,一個精彩的場館,就會讓你對這個國家心生好感,從此你經常會關注它。澳洲這個國家,有著巨大的貿易需求,從過去的教育出口,到今天的大宗商品和礦業。澳洲館這次傾其全力,提供了最有意義的場館外觀設計,最生動的主題詮釋,最最好的創意展示。澳洲館遠遠超額了原先估計的觀眾數,澳洲館也給每個百萬數的幸運觀眾提供了令人艷羨的旅行機會,澳洲館每天都開到最晚,總是接納下園區裡最後的一批客人。今晚的電視裡,前總理現外長陸克文先生專程趕來閉幕日的展館現場,晚上10點半時,與最後一名觀眾一起走進入口,關上大門,並輕輕鎖上。他在總理任上時為澳洲館的籌備化了大量心血,到最後的時刻他想好好看一遍。
那天很熱。出來仰望夜空。璀璨的燈光裡有一顆月亮。其實,這麼多天,它一直在那裡,沒有因為大地的絢麗而自愧,也沒有隨著人們的狂歡而變瘋狂,靜靜地懸在那裡放出光明,清涼的月光,是可以安撫人們的躁熱和心慌的。
那麼好,讓我們踩著月光回家。
11月1日寫。

世博博物館。

博物館裡的引導員。

城市足跡館。

日產館天邊的雲彩。

13號地鐵裡,參加過國慶閱兵的姐妹花。

浙江館。

浙江館裡很特別的視覺體驗。

排隊泰國館。

澳洲館大廳裡的駐唱樂隊。

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