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後人評說的

作者: 煙台蘋果萊陽梨

導讀華清池,亦名華清宮。這個作為古代帝王離宮和游覽的寶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循環制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裡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裡修建漢、隋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 ...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這個作為古代帝王離宮和游覽的寶地,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過行宮別苑,以資游幸。冬天利用溫泉水在牆內循環制成暖氣,每當雪花飄舞時,到了這裡便落雪為霜,故名飛霜殿。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裡修建漢、隋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寶六年(747年)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冬都在此沐浴、在此賞景。據記載,從開元二年到天寶十四年的41年時間裡,他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

然而,華清池不光記載著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和風流韻事,也記錄著抗戰時期一段震驚世界的軍事歷史;在這裡,不僅演奏過委婉動聽、令人蕩氣回腸的唐代歌舞長恨歌,也上演過風起雲湧、驚心動魄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當時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當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發動的直接軍事監禁事件,扣留了當時任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導致了第二次國共合作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遺址在華清池風景區,內有五間廳和兵諫亭等。

時空是一所舞台,事件如同台上的演員,演員的表演,無時無刻都會受到舞台的約束和限制。西安事變穿越了半個世紀之後,它留給人們的思考還是很多很多的。

研究中國歷史、尤其是抗戰史的人,不能不研究“西安事變”;到華清宮旅游的人,不能不了解西安事變的真實過程;凡前往參觀的人,不能不目睹五間廳牆上那深深的彈孔;登驪山的游客,不能不去看一看當年叱吒風雲的“他”那隱蔽又暴露的匿身石縫、、、、、。

呵,兵諫亭,多麼美妙又苦澀的字眼啊!據說,剛建時起名叫“捉蔣處”,這在當地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現在為什麼易名叫“兵諫亭”呢?據說,是為了緩和與台灣的關系,為了照顧台灣人尤其是國民黨系人的感情,又據說,此名是根據台灣游客的建議而改的。

妥否?沒人告訴我!我問驪山,她默不作聲。我恍然大悟:驪山可以作證,但不能做出評判。歷史從來都是後人評說的!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