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道之旅7
之齊雲山風景
齊雲山名頭響亮: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四大道教名山於一身;丹霞地貌、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湖光山色於一體的山岳風景區,與黃山、九華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輝。“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稱齊雲山為白岳不知什麼道理,因明顯丹霞地貌特征稱之為紫岳倒也貼切。
黃山和齊雲山同屬黃山市,但黃山是花崗岩地貌,齊雲山是丹霞地貌;黃山直立而怪異,齊雲山橫生而端莊;黃山山岩青黑,齊雲山崖壁赤紫。丹霞地貌的山很多,國內的名山有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龍虎山等,卻都沒有齊雲山高,更無齊雲山紅。
進入景區,密集的摩崖石刻和碑刻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甚至有些眩暈。僅棲真岩、忠烈岩、壽字崖三處摩崖石刻就眼花繚亂了。這些石刻流派紛呈,風格各異,正、行、草、隸、篆俱全,有的雄勁豪放,有的柔婉清麗,有的剛勁傲骨,有的飛龍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練嫻熟,完好的保留了原作的神韻,堪稱藝術瑰寶,“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亙古奇觀”,氣勢恢弘,令人嘆為觀止。小壺天的“思退”、最高峰的“思恥台”以及中立石上的“能者從之”都讓人思之良久。
齊雲山的宣傳詞上說,歷史上文人騷客紛至沓來,李白、朱熹、朱升、唐寅、海瑞、戚繼光、王陽明、徐霞客、郁達夫等等,留下文字的數不勝數,難怪這齊雲山文氣重。
齊雲山一天走不完,諸多奇峰怪岩幽洞、湖潭泉瀑都來不及細研把玩,真是丹岩聳翠,群峰如海,道院禪房、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登頂最高峰遠眺俯視,沐浴山風,雲海激蕩,心胸開闊,藍天白雲,無邊無際。這如描似畫的山山水水,帶著勃勃的生機撲面而來。此情此景,多少俗世憂愁,人間煩惱,剎間煙消雲散,齊雲山!
齊雲山的道
齊雲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卻沒有誰是當家的。感覺齊雲山的道沒有煞氣,平和自然,融會貫通。比如齊雲山道觀以武當山為藍圖,號稱小武當,全真派和正一派和睦相處,甚至接受後來者正一派的領導,正所謂“能者從之”。
當地道人歷代相傳:唐時,四川青城山“天谷子道人”的門徒余氏六三娘從湖北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屬正乙派,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為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是開山建道之始,以真仙洞府石刻為證。另一版本說的是唐初道士龔棲霞雲游至齊雲山,隱居於石門岩。後人把他棲居的岩洞命名為“棲真岩”,意即棲霞真人之岩,也是以摩崖石刻為證。可是宋史書記載,唐代天寶年有僧人居齊雲山,隱修於西南麓的石橋岩。南宋後,齊雲山道教逐漸興盛,佛道並存。後由於正一派的嗣漢天師張彥祖孫三代先後駐留齊雲山,佛教才被排斥。說是太素宮有楹聯:“中國有聖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天”以道教口吻說儒釋道三教融合,可我卻沒有找到。太素宮毀於文革,重建於當下。
齊雲山道士幾與俗眾無異,不僅有妻室兒女,甚至連妻室兒女也隨同住在道院宮房中。平時種地經商,運輸營生,也沒啥戒律,只要有人來找或有關道教節日時,就換上道士打扮,做宗教儀式。在齊雲山上遇到賣水的或者自薦當導游的,或者拉你住宿吃飯的,沒准就是個道士,不信,往往一問一個准兒。在月華街一般宮觀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民居,宮觀和店鋪櫛比,香煙和飲煙互繞,這裡的道人,平日裡與其說是學道、修道,不如說是謀生。“中國道教第一村” 的民間性和鄉土氣息是齊雲山道教文化的現實生活版,不去看,不去體驗究竟,是不知道的。
齊雲山攻略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齊雲山,坐落在黃山市休寧縣,與著名的黃山南北相望,信道、訪道者必去。需要兩整天時間。
食宿交通。住黃山市,賓館旅店多可選擇,晚上可游徽州老街,吃也很方便,有徽菜也有江南小吃。每天有N班去黟縣、祁門的中巴,在黃山市火車站到汽車站一路上招手即停。7元錢到齊雲山,回程可在下車處招手。
車到齊雲山有兩個選擇,一是索道站,其實這索道相當於入門索道,上去以後才到山門。票價40。(上25,下15)。二是徒步站。由此下車必經登封橋,也是古人上齊雲山的路線。這條線可觀賞登封橋,岩前鎮徽式建築,但路途長,約十公裡。
上山路線:(從山門開始)
望仙亭--觀天然太極圖--一天門--真仙洞府--二天門,回望倒“福”字崖壁--三天門--月華街及玄天太素宮--小壺天--最高峰--方腊寨--玉虛宮--五老峰--原路返回(回程時玉虛宮直奔小壺天,不要再走最高峰和方腊寨)。此路線最高峰和方腊寨是迴字路線,而且最費腳力。雲霧天氣可不去。體格好、起早貪黑,一天可走完齊雲山經典線路(精華)。第二天可去樓上樓景區和雲崖湖景區,人少,自然風光好。最好住在月華街。如果回到黃山市去住,則第二天要坐索道上下山門以節省時間和體力 。
月華街有點像廬山和九華山半山腰的居民聚居點,不過相對小一些,且民道混居。有不少飯店,小商店,小旅館,可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