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國寺

作者: 仰止

導讀保國寺 國家級AAAA景區,值得一去吧。 寧波北郊,一座遠遠看上去不起眼兒的小山,出租司機說保國寺就在那裡。 我懷疑,大名鼎鼎的千年寺院就在這小山裡也太不相稱了。沒想到,入得山門,便是古木參天,那山路,那寺院,那瀑流,那古崖,勢干雲表,高不可仰,令人肅然起敬。特別是游人寥寥,總是幻覺晨鐘寂寂,暮鼓靜靜,實際卻是幽香彌漫在山野之間,鳥鳴回響 ...

保國寺

國家級AAAA景區,值得一去吧。
寧波北郊,一座遠遠看上去不起眼兒的小山,出租司機說保國寺就在那裡。

我懷疑,大名鼎鼎的千年寺院就在這小山裡也太不相稱了。沒想到,入得山門,便是古木參天,那山路,那寺院,那瀑流,那古崖,勢干雲表,高不可仰,令人肅然起敬。特別是游人寥寥,總是幻覺晨鐘寂寂,暮鼓靜靜,實際卻是幽香彌漫在山野之間,鳥鳴回響在花叢樹梢。山石渾然,綠色連著綠色;小溪潺潺,水聲和著水聲,使得保國寺越發顯得低調,如隱居的高僧大師,滿腹經綸卻一聲不響。

路過迭景台,看如洗長空那簿簿絮絮一抹白雲,無意地飄飛,無意地幻散。飄飛、幻散,飄飛、幻散……

最令人驚奇的是國家AAAA級景區保國寺已經不是寺院了,沒有大雄寶殿,也沒有了莊嚴肅穆流光溢彩的泥菩薩。這可是漢唐就有香火的佛家寺院啊。原來,唐代的經幢,宋代的無梁寶殿,明朝的迎熏樓,清朝的警鐘樓,民國的觀音殿和一些建築飾品構成了國家AAAA級景區!

看錄像,聽導游,敢情這裡有讀不盡的知識,讀不完的故事,歷史文化沉澱了不得!就說那天王殿前的那一對距今1100多年的唐代經幢。幢身布滿青苔,除“唵、摩、尼、達、哩、哞、呩、吒”八字外,還刻著唐代書法家奚虛己撰寫的《佛須尊勝陽羅尼經》的全文和序文,至今文字清浙,令人感慨:它那麼古老、那麼深厚,人一生實在太短暫。

保國寺最奇特的是宋代建築無梁殿,也是保國寺精華所在。奇在千百年來身居這潮濕江南卻“蟲不蛀、鳥不棲、鼠不入、塵不染”。其中原因至今無人知曉。無梁殿原來是大雄寶殿。何時改稱無梁殿,也無人知曉,據說人們誤將“無量壽佛”的大雄寶殿稱為無量殿,巧的是大殿內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梁架,不易看出巨大的橫梁了,於是誤傳就變真的“無梁殿”了。

無梁殿的建築構思、工藝也是今人無法解釋清楚的,成了清華大學的建築學研究基地以後也是說法紛紜。一般中國的古建築講究對稱,體現儒家中和為美的審美標准,而無梁殿卻東西兩側不對稱,東側為圓形石護,西側則為方形木護。拍打殿中的16根瓜棱形柱子,那回聲有虛有實,原來這些殿柱有的采用一根木柱包鑲而成,有的則采用四根小木合拼。這等建築,喜歡游寺廟的驢友走遍全國沒見過吧。

保國寺的木雕也不得不提。如果說千百年來,中國建築一直以木構架建築房舍宮府,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木建築文化,建築木雕則是美學需求,融於整體建築中,與白牆青瓦相呼應,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據介紹,保國寺裡木雕名堂很多,是學習建築美學的博物館,混雕、剔地雕、線雕、透空雕、貼雕等等,真能讓你大開眼界。木雕作為建築裝飾的一部分,一方面有裝飾美化建築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像征和祈願的內涵,以直觀的形像表達非物像本身意義的內容,其藝術特色和美學意蘊根植於傳統文化和審美習慣之中。學問深厚,令人肅然起敬。

身處嘈雜大都市、終日為生計而奔波忙碌,我們已很少歇腳、聆聽與感受大自然,這落葉、這溪流、這清風、這動人的風景,這歷史的影印,這愜意的情思。也沒有在浮躁中靜下心來神游古人的智慧技巧,學習歷史文物給予我們的文化積澱,豐富枯涸疲憊的精神。

因此,謝謝你,保國寺。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