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鴛鴦溪之旅

作者: 廈門靜雲

導讀屏南白水洋,鴛鴦溪親水之旅 (2010年10月3-4日) 第一次選擇在黃金周出行,對於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壯觀場面事先是有心理准備的,不過想到又不是看什麼人文景觀,玩水嘛,人多一點也無妨。 3號一大早,按旅行社要求在火車站旗杆底下取票自行上車。因為是散拼團,也沒有看到什麼團友。動車7:09分准時發車,車上到處都是穿著拖鞋的乘客,想必都是赴白水洋的。動車 ...

屏南白水洋,鴛鴦溪親水之旅 (2010年10月3-4日)

第一次選擇在黃金周出行,對於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壯觀場面事先是有心理准備的,不過想到又不是看什麼人文景觀,玩水嘛,人多一點也無妨。 3號一大早,按旅行社要求在火車站旗杆底下取票自行上車。因為是散拼團,也沒有看到什麼團友。動車7:09分准時發車,車上到處都是穿著拖鞋的乘客,想必都是赴白水洋的。動車走走停停,9:04分才抵達福州。一出站就看到有人舉著“城際聯盟”的牌子,對上暗號,終於找到組織,跟上了大部隊。

這是一個男女老幼,三教九流的散拼團,花了近半個小時大家才散散的上了一部四十座左右的大巴,直奔目的地。

這一天的景點是屏南的白水洋。一路上時而陽光明媚,時而大雨滂沱的。其實正確的行程應該是從廈門坐動車直達寧德,再從寧德乘大巴往屏南,這樣可以縮短大巴的車程。但不知為何旅行社安排在福州下車,從福州市區到寧德要坐近2個小時的高速,到達屏南縣城時已經是中午1點鐘了,整整坐了3.5小時。飢腸轆轆的一群人有如鬼子進村似的把端上桌的東西一掃而光。

從屏南縣城到白水洋景區約20公裡,半個多小時後到達景區門口。 一下車頓時覺得一股涼意撲面而來,畢竟是山區,氣溫驟然下降許多。

白水洋位於國家地質公園的西北部,裡面有著距今一億多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岩。經長年的風化,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等作用,造就了這一舉世無雙的天然奇景。面積八萬平方米的平坦河床一石而就,布水均勻。人行其上,水僅僅沒過腳踝,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淺水廣場。

從景區門口到達景點要坐十分鐘左右的電瓶車。車子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下,暢快無比,但也感覺陣陣涼意。

下電瓶車後還要走上十幾分鐘的路才能到達淺水廣場。想著呆會要下水,這麼冷的天,這麼誘人的小吃,誰會抵抗呢?先吃一把再說。

這是金燦燦松軟的地瓜,像不像一朵花?香氣撲鼻的。

旁邊園形狀綠色的是野菜餅,淡鹹口味。

用草袋子裝的黑米飯,上面有久違了的甜冬瓜條,很可口。

隆重推薦這種閩東檳榔芋頭餅,非常香,可惜只吃了一塊。

走過小吃一條街,還在回味剛才的美食,美麗動人的河床已經在眼前了。

這些河床有著優美的水蝕波痕和七彩顏色。波痕是由於河床基岩經流水長期衝蝕形成的,而七彩顏色則是由於水流挾帶的含鐵物質的沉澱。相對靜水的位置顯黃色,流速略大的地方顯黑色。

陶醉在兩岸的小橋流水中,眼前突然豁然開朗,水上廣場已呈現在眼前。巨大的廣場上有無數的人在戲水,小孩則拿著水槍互相對噴,一派潑水節的場景,不少人穿著雨衣防水。

最開心的要數小孩子了,好不痛快!

沒去之前一直以為淺水廣場應該是很平滑的花剛岩,到了才知道其實由於水流的長期侵蝕,岩層表面坑坑窪窪的,一不小心腳很容易陷入窟窿裡。水面由於常年浸水,長滿青苔,非常滑,所以景區給每人發了一雙白襪子。襪子必須穿在鞋子外,這也是白水洋的一大特色。果然襪子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水流湍急也不覺得要滑倒。

盡管下水前喝了一杯姜茶,但雙腳真正觸到水後還是覺得冷。十月份來白水洋,確實晚了一點,要是盛夏那該有多涼快愜意!看我的表情,就知道確實有點涼,但是同團的還是有人參加了天然滑道的衝浪和橡皮艇漂流,聽說很刺激,渾身濕透,可見我身體素質還是不行。

來一張全景圖,是從觀景樓往下拍的。

右邊的建築就是觀景樓,裡面有淋浴房更衣室,可供換洗,還有姜茶。

玩累了坐在河床邊休息,居然腳抽筋,估計是凍著了,嗨,瞧我這素質。

最後一張留影後,離開淺水廣場往回走。

接下來的那段路程,我覺得比淺水廣場更美。回來我們選擇了河床對面的另外一條小路。整段路充滿了詩意,恍如世外桃源。不禁使我想起三年前同樣是秋天,走在婺源“上曉起”的田園風光中。

沿著河床有蜿蜒的鵝卵石路。

河兩岸是金黃的稻田,溪水涓涓,細細流淌。

兩岸桂花飄香,沁人心脾。

偶爾還可以看到木涼亭,激動程度可想而知。

最奇特的是下圖,人行走的小道不是人工鋪造的,是這條被稱作“仙耙溪”的天然岩石平台。它在地質學上與它上面的沉積物一起被稱為“基坐階地”,遠古時候它曾經是河床,260萬年以來在構造運動作用下,隨著白水洋地區的地殼緩慢上升,而流水的長期侵蝕使河床下降,寬度縮小,如今的河床已低於古河床1.5米,於是古河床變成了一條天然的小道。

再來張特寫,看清楚高出地面1.5米的天然基座階地。

斑斕的水波紋河床。

愉快地走在回程的小馬路上,結束第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的目的地是鴛鴦溪。鴛鴦溪景區位於國家地質公園的東部,緊鄰白水洋。景區內古樹參天,峭崖千仞,曲流蜿蜒,一派峽谷風光。瀑布星羅棋布,據稱是我國瀑布最多的景區。 峽谷內闊葉樹常年郁郁蔥蔥,深潭內水生物豐富,是鴛鴦越冬的理想地方。

這一天的天氣非常的好,是我最喜歡的氣候。天空是久違的湛藍,陽光明媚耀眼,但又不熱,涼風習習的,非常舒適。早晨的空氣中夾雜著一股山野清香,忍不住令人深吸幾口。

散拼團的好處就是自由,找地陪拿了門票,記住集合地點時間,接下來就是真正的自由行了!

景區人口處,橫匾上面寫著仙境兩個字。游覽後才覺得真不是吹的。

走過大門,很快進入一條竹林小徑

穿過那片竹林,開始上凌雲棧道。凌雲棧道是建在垂直懸崖峭壁上的棧道,順著山勢蜿蜒起伏,寬約一米,長400米。人行其上,舉目遠眺, 峽谷景觀一覽無余。

導游一再交待心髒病高血壓恐高症的不要走凌雲棧道,其實有點言過其實了,在我看來,棧道既無驚也無險,有的是無限的愜意,不走才可惜了呢!

懸於峭壁之上的棧道。

凌雲棧道結束後,經過連心亭,繼續往下走,抵達峽谷底部的鼎潭仙宴谷。夾在兩個懸崖中的瀑布聲音震耳。凌雲棧道在懸崖上方,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瀑布。

猶如台狀的石頭地質學上成為“水蝕平台”。

走過鼎台仙宴谷,前面就是清秀可人的仙女瀑。

繼續向前,進入小巫峽。

取其秀美有如巫峽之意。

還陶醉在巫峽的美景之中,耳邊開始響起瀑布的轟鳴聲。最壯觀的倉潭雄瀑已在眼前。這個瀑布又稱“小壺口”,是小一號的壺口瀑布,但氣勢絕對浩瀚,聲音轟鳴,流水湍急。

小壺口瀑布全景。

還沒從小壺口的震撼中緩過來,馬上又到了千疊瀑。千疊瀑落差100米,寬約5米,呈扇狀線瀑。難怪鴛鴦溪號稱中國瀑布最多的景區,真是名副其實,瀑布多到目不暇接。

走過千疊瀑,前面就是比翼峰。

湍急的河水。

橫跨於峽谷之上的仙人橋。

峽谷風光。

路過花果山,再往上爬,就是鵲橋瀑。鵲橋瀑為二級疊瀑,落差20米,因有橋橫跨瀑布,故名。

下面就是最著名的百丈瀑水簾洞,還有斑斕的彩虹。瀑布落差150米。

水簾洞裡的感覺很有意思,水從頭頂往下傾瀉,人仿佛置身於水中。

景區裡有許多類似的牌子,提醒游客這裡是負離子吸氧區。這裡的負離子含量竟然高達每立方米12萬個,而一般城市中負離子含量僅為每立方米一到兩千個,這裡真是天然氧吧,趕緊再深呼吸幾口。

鴛鴦溪景區可以走半程也可以走全程。我們不少團友因為體力不足都是走半程的,而我居然走完全程。其間大約4個小時,幾乎不怎麼休息,不停的爬,依我的體力是絕對不行的,平常每周爬一次鴻山都是氣喘吁吁的。我想我能全程堅持下來多半就是這負離子的功勞。空氣質量實在是太好了!氧氣充足的,人也不會覺得疲勞。

接下來要說一說這個洞梯。從百丈瀑到小天池這段都是上山的路和階梯,步行需要40分鐘到1小時左右。而這時經過近3個小時的上下行走,游客一般到此體力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來一個40分鐘的爬山,想想腿都發軟,這時洞梯有如俠客般的出現了,救我一命。

該洞梯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的一座山體內豎井電梯,工程總造價2300萬。洞梯高度120米,載重1600公斤,可同時乘坐約21人,以每秒2.5米速度運行。全程均隱藏在山體內,使周邊山體和植被的原始風貌得到有效的保護。這點是我特別欣賞的,既滿足游客需要,又不破壞自然,有礙觀瞻。所以欣然掏腰包40元買票乘坐。在電梯裡面感覺和一般的電梯沒啥兩樣,唯一不同的是隨著上升,屏幕顯示的高度不斷變化。

最後這一張照片是洞梯的出口建築,和周邊景色融為一體,完全沒有突兀的感覺,沒有機械的冰冷感,與環境自然和諧,忍不住再贊一個。什麼時候中國的景區在急功近利的同時也能考慮一下環保以及和諧問題就好了!洞梯唯一的遺憾是電梯裡面不是透明的,要不然就完美了。

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地質公園。景區裡有許多不同形狀特色的岩石,下面是流紋岩,一種常見的火山岩,為火山爆發後岩漿冷卻後形成的。

蜂鳥和野花。

肯定不是蜜蜂,因為有尖尖的小嘴,我叫她蜂鳥。

天池中的野鴨,悠閑自得。

最後一個景點喇叭瀑,因貌似喇叭而名。

離開這人間仙境時,心裡有些依依不舍。至今閉起眼睛,腦海裡還是滿目的翠綠和明媚,仿佛還能聞得到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未出行前只知道白水洋壯觀,沒想到鴛鴦溪如此絕色,著實意外收獲了一把。

此行還吃到了多年未嘗的農家紅燒三層肉。我在廈門是很少吃肥肉,因為飼料養的豬肉吃起來很油膩,而這裡的三層肉泛著久違的香氣,那是小時候逢年過節才吃得上的美味,令人垂涎。顧不了膽固醇高不高了,一口氣吃了五大塊,抹一抹嘴,太滿足了!

屏南之行真是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享受。面對如此美景美食,叫我六根如何清靜得了呢!

備注:這篇游記本來是有圖有文的,但圖片無法穿插其中,只好刪去。


精選遊記: 屏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