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夜場游世博(二)

作者: sogo

導讀7.11 二進世博園,和daniel等一行四人,這次因做好了暴走准備所以沒帶樂樂。 挑選這個日子看世博是有講究的,一來周日晚旅行團照例較少,二來下小雨,第三當晚是荷蘭和西班牙世界杯決賽,男性球迷和需要男性陪伴才能看世博的女性可以排除掉。事實證明我的推斷沒錯。5:30買夜場票進,10:30出,5個小時看了九個館,還包括三個熱門館:西班牙、瑞士和法國。(另外看了捷 ...

7.11 二進世博園,和daniel等一行四人,這次因做好了暴走准備所以沒帶樂樂。

挑選這個日子看世博是有講究的,一來周日晚旅行團照例較少,二來下小雨,第三當晚是荷蘭和西班牙世界杯決賽,男性球迷和需要男性陪伴才能看世博的女性可以排除掉。事實證明我的推斷沒錯。5:30買夜場票進,10:30出,5個小時看了九個館,還包括三個熱門館:西班牙、瑞士和法國。(另外看了捷克、斯洛伐克、希腊、烏克蘭、愛爾蘭、挪威。)熱門館排隊時間在半小時以內,(但後來朋友聽我的推薦去看夜場,單法國館就排隊兩小時,罪過罪過。)

我們大目標明確,進場就直奔C片區看歐洲館。但Daniel 和我在具體的行動方向上有分歧,我說抓緊時間去大館排隊,他卻要去不排隊的小館,“這樣可以增加些數量。”鑒於胳膊擰不過大腿,那就小館優先吧,我們第一站去捷克。

捷克館,性價比高



來自布拉格的聖徒。游客們爭相撫摸他腳下的幸運浮雕。

布展形式獨特,展品基本都在天花板上,全得抬頭仰視,這種形式倒是滿適合我們這種電腦族治療頸椎的。捷克館漫畫多,感覺挺童話。角落的動畫影院在播放《小鼴鼠的故事》。捷克館無需排隊,看點又不少,性價比高。

斯洛伐克館

和捷克是兩個獨立的展館,於是才知道這已是兩個獨立的國家(他們在1993年分家)。該展館以家具、器物和服裝造型來展示斯洛伐克的歷史。擺著不少人物造型供游客把頭擱上去合影,就是旅游區常見那種,總體而言內容比較蒼白,5分鐘逛完。

希腊館,意思不大

排隊10分鐘進希腊館,後悔。

館內每個區域都是播放視頻:城市與大海、劇場、集市、廣場、港口……借視頻來展示希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是未經加工的沉悶拍攝,並不吸引人。唯一亮點是衛城腳下的街頭藝人彈吉他,我們在圓形小劇場找座位坐下來聽聽,回味在希腊的生活,也順便歇腳解乏。還有展館中心的一棵橄欖樹,光影婆娑,意境不錯。



館前館後和館內,都有不少小生意,感覺希腊人在上海拼命創收。Daniel 說他們國內正鬧經濟危機。不過我覺得這個展出很不成功,還不如介紹旅游資源呢:放一些希腊海島的美麗照片,擺些希腊文物,吸引人們去雅典或白色海島觀光。目前這些視頻讓人不知所雲。我參觀希腊館是因為去過希腊,對雅典和希腊海島都有感情,不過這個展館連希腊1/10的美都沒有展現出來,失敗。

烏克蘭館=烏克蘭餐館

外立面花裡胡哨,還有個太極符號,老遠就看見了。進門是個未來城市的沙盤,一個酒吧有美麗的女招待但門可羅雀,一個擺著幾件商品的小賣部,然後就是出口了!真快啊,整個參觀過程不到3分鐘。門外的一個烏克蘭餐館倒是生意紅火,占去了烏克蘭館的半壁江山。

挪威,大自然的賦予

接連幾個不排隊的館都讓人有上當之感,於是我們決定去排隊看點有意思的。挪威館光是大門前的文字就很有新意:Norway, powered by nature. (挪威,大自然的賦予。)令人過目不忘。

館內屏幕上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照片,鮮艷而生動,銜接流暢。“同樣是播放視頻,挪威館就比希腊館給人感覺要好!”一是以人為中心,著重表現挪威人的生活;二來屏幕的擺放也頗具設計感。我正對著同伴們闡述觀點,一名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搭話,“挪威館還擺著個大活人!”他講解道:“挪威館是唯一純木結構的展館,頂部是上好的松木,雕花部分是中國的竹子。”經他一說我們才知道,挪威人非常富有,為什麼富有?是因為挪威臨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挪威人從搖籃到墳墓,都由政府管。”照片裡挪威人發自內心的笑容令人印像深刻,感覺北歐人生活太爽了!



愛爾蘭,音樂的國度

展區外大片草坪綠意盎然,很吸引人。五個錯落有致的長方體展館頗像現代美術館,很大氣,以至於我們一開始還當它是意大利館呢!本文完整圖文版:http://www.wegoout.net/myexpo2.htm

進門是“時間走廊”,展示了巨石墳墓、大教堂等傳統景點,吸引了眾多游人拍照留念。

愛爾蘭萬像

看過“愛爾蘭人”展區才知道,原來U2主唱、Westlife, Boyzone, Enya, cranberries 均是愛爾蘭人,(以前一直當他們是英國人!現在方知只有北愛爾蘭才屬於英國。)愛爾蘭真稱得上音樂的國度。還有Colin Farrell, Pierce Brosnan, 葉芝、蕭伯納、喬伊斯都是愛爾蘭人。

愛爾蘭館無需排隊,內容豐富。值得一看。

西班牙館

西班牙館讓我腸子都悔青了!倒不是說它內容不精彩,事情是這個樣子的:《旅行者》雜志上說,“西班牙館6點和8點各有一場演出。”此情報太籠統,誤導我了。

排隊25分鐘進入,正好8點鐘,於是風風火火一路狂奔去找舞台。

第一個部分,起源,我們仿佛置身巨大的岩洞,暴風驟雨,天花板上掛滿屍骨,Daniel 說,“別跑!先看個究竟。”我卻簡單粗暴的概括說:“這體現了西班牙從海上發家”,就拉著Daniel 往前衝。後來弗拉明戈舞和奔牛節都沒看到,納達爾也沒看到,就匆匆把這頁翻過去了!話說我們後來沒找到演出想折返時,又被人潮給推了回來。好可惜!

西班牙館外立面的藤條裝飾,初見時只覺醜陋,之後卻越看越有味道,深深淺淺的藤條在夜晚被燈光裝飾、尤其美妙。

重要信息:所謂演出並不在西班牙館內,而在對面的西班牙館餐廳,就餐無需排隊、需另外付費。

事實證明,功課做得不到位,比完全不做功課還可怕!



瑞士館看IMAX

排隊隊列旁有不少圖片介紹景點,歐洲的旅行列車令人心馳神往。本文完整圖文版:http://www.wegoout.net/myexpo2.htm

就是公告廣播太煩人了,一遍一遍重復同樣的內容。此人中文十分蹩腳,所有排隊的人都像在猜謎,聽了差不多30遍吧,才知道他在說:“纜車由於維修暫停開放,歡迎參觀其他展覽。”下圖是瑞士館的紅色帷幕(8000塊太陽能電池板)。





法國館

法國館最令人印像深刻是它的法式庭院,巨大的挑高庭院,周邊有綠植,中間有噴泉水景,排隊等候時就可享受庭院美景,這是我們在法國也未曾有過的體驗,當時因為時間關系沒去成凡爾賽。



巴黎城區,十分有味道

法國館六幅國寶級的世界名畫就隨隨便便掛在走廊上,要隔著玻璃看,但周圍人聲嘈雜,根本沒有欣賞畫作的氛圍。

米勒農民題材的《晚鐘》:



《陽台》,這幅畫冷色調為主,三個人物各有所思。馬奈,我曾在上海印像派畫展中看過他名氣更大的一幅作品:《短笛男孩》。
大名鼎鼎的梵高來了,黃與藍似乎是他鐘愛的顏色。但這哪裡是阿爾的舞廳呀?分明就是世博會人擠人的盛況!

下面這位高更名氣沒有梵高大,不過我與他還是頗有淵源的。當年我論文的主題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而這個小說正是以高更的故事為原型。



高更原為證券經紀人,後拋棄妻兒去大溪地畫畫,與當地土著白頭偕老。我年輕時其實頗不理解他的選擇,但現在懂了。理想還是面包?謀生技能還是才華?高更的選擇令他名垂千古。

博納爾表現的是巴黎歌劇院的包間,其溫暖熱情的色調以及背景對比色塊的運用都十分現代。

這幅畫比較搞怪是前景的男人只有半個頭,這種處理無論在繪畫還是攝影中都十分少見。

價值上億歐元的名畫沒有專門的展廳,倒是LV 的展廳搞得美輪美奐。



其他

- 世博護照,本想買一本去敲章卻被Daniel 攔住了,後來少了身外之物的羈絆,避免了額外排隊,也挺好。

- 遺憾:沒看到花車巡游,沒看到任何演出,沒拍到世博軸的夜景。都留待下次吧。

本文完整圖文版:http://www.wegoout.net/myexpo2.htm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