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普陀山,佛法出世與入世之抉擇

作者: LRY後來

導讀11月14日一早從上海出發坐快艇重游普陀山 , 這次的心境與前次有所不同 。能催人思考的往往是際遇和經歷 ,我沒有什麼要拜求的了 。 老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難道人生只是程序中的一場過關游戲 ,因為醉心於追求而不斷的纏鬥 , 至於結果早已注定 ? 我不打算深究此題 ,在人世 , 盡人事 ,何必執著於片言只語 。 浮沉這種事情連佛法的傳播也不能幸免 ,看來佛法 ...

11月14日一早從上海出發坐快艇重游普陀山 , 這次的心境與前次有所不同 。能催人思考的往往是際遇和經歷 ,我沒有什麼要拜求的了 。

老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難道人生只是程序中的一場過關游戲 ,因為醉心於追求而不斷的纏鬥 , 至於結果早已注定 ? 我不打算深究此題 ,在人世 , 盡人事 ,何必執著於片言只語 。

浮沉這種事情連佛法的傳播也不能幸免 ,看來佛法在人間的輪回也需要劫後的重生 。
紫竹林韋陀元帥的匾額上有一段聯 ,心無邪念自降魔 。看來是福禍惟人自召 。如果諸事不舉 ,出家 , 外魔是沒有了, 心魔仍然還在吧 。出家修行的方法到了今天肯定不再是傳播佛理的好辦法了 。通過禁欲是實踐佛理的唯一方式嗎 ?還是應該正視欲望 ,主張見性成佛更具有現實意義呢 ?當年玄奘所求的大乘佛法是不是到了 ,重求, 重生的時候了 。

其它的宗教 ,人神是嚴格分開的 。一個基督徒不可能通過自修成為耶穌那樣的主 。在這一點上, 唯有佛教主張人人都可成佛, 都有佛性, 都能成佛 。由此而看 ,佛法的弘揚傳播有其先機 。但在形式上 , 其他宗教更生活化入世化, 與佛教的出世反差很大 。

釋迦穆尼佛是在悟到了佛法之後才成佛的 。佛之法理當是成佛的關鍵吧 。出家, 戒律 , 佛經不過是修行的方便法門, 只是因為演化成儀式和慣例反而束縛了佛理的傳承 。當今的芸芸眾生與幾千年前大不相同 , 佛教要發揚 ,是不是也應回歸到人間的生活中來 , 直達見性成佛才方便傳播和實踐 。如果僅以祈福,求平安,求財為入世的依托 ,又置佛法於何處 。

普陀山諸寺院可見眾多虔誠的信眾頂禮膜拜 。諸佛及菩薩在成佛前無不是先救自己再救世人 。一個人在世上如果能諸事自救已經離成佛不遠 。 入世的佛理與出世無異 。佛法不能隨著時代進步, 看來是總想先救別人的人太多了吧 。


精選遊記: 普陀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