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游籌劃了兩個月,自然要有點花了時間和精力的模樣。過去做計劃除了家裡的地圖,還可以去北圖(現在叫國圖了)工具書閱覽室去找分省地圖、交通圖之類來參考。現在簡單得很,打開網絡谷歌、百度都有地圖,放大縮小自如,還可以比對校勘,真是方便極了。幾乎,所有的細部行程(包括坐多少路公共汽車)都在計劃之內,買了一張紹興地圖都沒有帶出門,只是每天晚上在酒店看看。
整個假期7天,來回飛機各半天,我們等於有5個整天,2個半天。先沿解放路和人民路把紹興分為東北、西北、西南、東南4個區域;再把城區之外的三江閘、柯岩等依方向鎖定。以盡量少走回頭路為原則把城裡城外的目的地歸類,以住宿酒店為起止點細細布置一番,結果是基本照計劃進行,沒有臨時撓頭的事情發生。
10月1日。因為飛機晚點的緣故,頭一天城西一線的安排沒有完成。
安頓好酒店,下午2點才從賓館出來,沿小城北橋向南,地圖還有幾條平行於環城北路的街道,沒想到幾步就步入下大路,直接看到了水,媽十分高興。沿下大路向西北,抵光相橋過河,折向東南,不久見到假山弄頭的王陽明觀像台,如今為港胞捐資修成陽明園,大門重鎖,掛著“紹興墨趣會”的信箱。
小巷曲折,彎過新河弄歷史街區,沿西小河歷史街區向南,在37號的大門上見到鐵釘組的字,有些發黑了,大約很古老吧,一扇上寫:貴和忍,另一扇上寫:崇儉明。這裡的門多樣,除了木門,還有竹片貼的,再有包鐵的,鐵門上還喜歡鏨花或用鐵釘組字。
上勝利路向西拐,從森山皮鞋店的圓洞門進去是劉宗周的故居,繼續向西是古越藏書樓,雖然只剩下個門臉,樓下是紹興圖書館分館的借閱處,樓上是閱覽室,正好有幾個老者在窗邊讀書。再向西是大通學堂,網上查的資料是141號,如今改為563號了。事由建築的外牆除了門,余下皆是灰牆,有點壓抑的感覺。
翻回頭來向東,沿著平行於勝利西路的小河,這條河叫環山河,環的是府山,據範文瀾回憶,他就站在河南岸的家門口,看到秋瑾被清兵從河北岸的大通學堂裡抓出來,沿河向東的。小河轉向南去,順著河的是環山路。我們沿路上了府山,出西門,沿府山西路,過鑒湖橋走鑒湖前街,過跨湖橋,行不多遠便是馬太守墓廟。
回程路上看到四角菱,母親很興奮,說小時候能用四只這樣的菱組成一只大牯牛,說吃這東西手會變黑繡花的人不敢吃,等等。可惜旅行在外沒有地方煮,只好看看離開。賣四角菱邊就是汽車站,很快21路來了,問司機哪站到倉橋直街最近,司機認真回答:王益橋。等下車一看竟是:凰儀橋。照地圖進倉橋直街,青藤書屋肯定關了門,直街上大多數鋪子也關了門,終於在與石門檻歷史街區交叉處的狀元樓,是一處臨河的館子,吃了晚飯,就著茴香豆喝了一碗(將近二兩)二十年的老酒,18元。
吃飯時天已經全黑了,吃完飯,沿倉橋直街走到城市廣場,問三輪車都要10元,與網上說的相關很大,都說火車站很遠,問警察,大約是聞道我身上的酒氣,說沒多遠的,走走就到了。“你們從哪兒來呀?”的確,北方的游客好像不太多。
10月2日。東北方向及書聖故裡等,並補上頭一天的任務。
早上照著早餐券上的時間,7點半到餐廳,已經人滿為患了(後來幾天提前去,最早不到7點就開吃,還提前出門了呢,為游玩增加了時間)。自助早餐能有多少樣,我不太了解,一般都住不上帶早餐的酒店。網上說瑪格麗特的早餐品種少,我看足夠吃了,特別是切成兩三寸長的玉米,媽吃出了小時候的玉米味兒,可能煮法與她家鄉相近吧。
照計劃走到小城北橋等168路,8點半上車,想起泡了茶的瓶子落在酒店了(這一天只好買水了),9點20到王寶和酒廠(售票員簡稱王寶和)。10點,乘178返回,10點40到蕺山中心小學下車,一路走向蕺山公園。這裡是書聖故裡歷史街區,戒珠寺、題扇橋、筆飛弄等地名為記,蔡元培故居就在筆飛弄上。蕭山街是紹興的小商品一條街,很有小城市的商業氣息。
本來想坐車到勞動路,但車站等車的當地人說,坐一站還得往回走,干脆走過去吧。路過一處國慶擺花,情景是船老大正手腳並用地劃著頭翹得高高的烏篷船。一般都說周恩來祖居在勞動路,而賀知章祠在學士街,其實二者相隔沒有三分鐘的路,而且現在是捆綁售票(便都沒進去),想來勞動路是後改的名字。
不想走路了,叫輛電動三輪,女司機是外地人,我告訴她去廣寧橋只是大方向,她一路問人才到了地方,其實就一趟直路。龍華寺就在廣寧橋的邊上,過了廣寧橋就看到八字橋了。八寧橋頭是打牌的人,有一個賣芝麻糖的小攤,邊切邊賣,買者也都是小巷中的住戶。居家的女人在洗涼席,或在井邊(鋪開涮),或在河邊(卷著邊放邊涮),處處都晾著洗干淨的涼席。八字橋向西有個天主堂,天主堂的對門就是清真寺,這條小街上挺清幽,在路口被一陣雨聲嚇到,待掏出傘來打上,雨已停了。
叫了一輛人力三輪車去青藤書屋,這是補昨天沒有到的,才10塊錢,路還真不近。蹬車的是一位紹興的老者,熱情介紹秋瑾,說她是好人,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還說秋瑾就義時,老百姓跪了一地,不知道與魯迅在《藥》裡解釋夏瑜之死的原型,哪一個是真正的史實。又走一遍倉橋直街,這次天沒黑,街上人也多。在北口的古越龍山吃晚飯,買了煮熟的四角菱和干菜,喝了店家推薦的太雕,半斤15元,距頭一天晚上喝的口感差很多。
回到酒店發現我自己帶的一雙拖鞋不見,我能住得起的酒店裡的拖鞋往往太輕軟不合腳,所以常常自帶一雙家人從比較高級的酒店帶回的拖鞋。為了避免清潔人員把拖鞋當成不用之物,我特意把鞋壓在箱下,回來後發現箱下改壓了雙瑪格麗特酒店的拖鞋。這應該是清潔人員的有心之舉吧?想打電話投訴,媽攔著說算了,再一看廳裡水池中早上倒的茶根兒,也沒有清掉,明白這家酒店為什麼檔次上不去了。
10月3日。安昌、纖道、姚長子紀念碑、東浦。
早上酒店出來,往小城北橋去,路邊有個站牌,一看51路也到轅門橋一帶,於是調整一下行程,就地等車,8點15上車,問司機換去安昌的從哪裡下最好,答:國際大酒店。下車見有三個人在路邊聊天,便去問118路車站。順著人指的路走,忽聽後面叫,扭臉一看,剛才指路的人,一個勁地比劃讓我們右拐,那正是一個院子的大門。穿過院子(好像是一個貨運場),路邊就是一個站牌,果然看到118路,這站是轅門橋環島。
9點半不到抵安昌大酒店,可能我們走的路不對,轉了好大圈才從不是正門的小巷子進去,好在路上看到計劃中去柯橋的208路車站,省了後面的事。安昌是我們此行第一次看到成批的旅游者,街上很熱鬧。原路返回後,順利乘車抵輕紡城汽車站。經人指路上了纖道,一路走至柯橋的繁榮處,繁復的仿古柯東橋上吃月餅,然後跟一位進城回家的女孩一路找到姚長子紀念碑,又在一位老者的指點下,找回永進路,回到輕紡城大道。乘2站613,到太平橋公園,再向西走走,2點40從精工園區再乘613回到高橋。這一帶正在修高架橋,好多公共汽車都繞行了,只好打了一輛電動三輪去東浦。
看水鄉,見過清淤嗎?在東浦我們趕上了,雖然有些髒亂差,但格局與安昌相似,媽媽認定這裡也在准備開發成離紹興更近的水鄉古鎮。水鄉古鎮,這裡當之無愧,徐錫麟家大門在小巷中,而後門則是河。16點50從東浦乘108,17點20直抵小城北橋。路邊店吃一頓晚飯,回酒店嘍!
10月4日。大香林、柯岩、沈園之夜。
依然是小城北橋乘5路,柯橋小馬路不動就換604,已經是小巴了。到大香林景區剛剛9點。農歷九月正是江南桂花盛開的季節,每年的十一去南方,總是被熏得頭錯,這次更是掉進了香窟!早幾天看網上金黃色桂花還在叫從未見過,這次不只大香林,大禹陵、蘭亭、東湖處處香林啊。連媽媽這個南方長大的人也說開了眼界,大香林裡的桂花樹不僅多,而且粗大,年頭久。
等603路直到柯岩景區。網友說有什麼可選的票,現在已然是捆綁了三個景點。一般行程是柯岩、鑒湖、魯鎮。我們正好倒過來走,也好乘船的人少,不用排隊。大約兩點多出了柯岩,正是中午天熱,安計劃等77路,卻讀了站台廣告牌琉璃上“蓋了十幾層”的77路是世上最慢的公共汽車的樓(網絡語言和形式無處不在)。
打黑車回城,同車的是一位紹興設計院的女孩,聊城市建設和保護一路。回酒店換漢服,這是特意帶來准備夜游沈園穿的。乘4路至魯迅路口,一路向東過中興路,也就是公共汽車的魯迅故裡站,就是沈園的那條街了。因為沈園開門比網上查到的晚(大約等天黑呢,估計是覺得用晚間票讓游人也看清楚園景,就都不買白天票了),在街邊吃炸臭豆腐干,有人問我是不是演員(什麼眼神啊,就我這長相),告訴他們是漢服,反問紹興沒人穿嗎?光復會的發起地,漢人穿漢服嗎?天黑下來,沈園終於開門,人一擁而上,檢票的說:一卡通的排這邊,購票的排這邊。結果,我們根本不用排隊,看來,不買一卡通的都不肯出席沈家晚會。
10月5日。宋六陵、東湖、會稽山、治水廣場、和暢堂、投醪河。
8點在酒店門口上1路車,距離最近,又是起點,爽!至汽車東站,四下打聽137路,人家一指還是1路站牌。那個站上沒有啊,“看背面。”估計許多人都認為不會這麼簡單地原地等車。137是過路車,等一會兒才有坐。9點15至茶場。
10點20-10點45,137回到東湖(等車的時間有點長)。12點50趕上上午最後一班免費觀光車,10分鐘到會稽山。在祭陵廣場的美食小吃街上吃飯,2點開始瀏覽,3點20乘2路回城裡。治水廣場看空蕩蕩的治水紀念館,穿過和暢堂,去數投醪河上的橋。
從南門乘35直接回火車,想吃面,去澳門豆撈問有沒有面條,失望出來,門衛小伙主動帶我們到後面一棟樓,那裡有一家“面來碗”連鎖店。終於吃到一碗合口的湯面。
10月6日。王陽明墓、印山王墓、徐渭墓、蘭亭、章學誠故居。
8點25乘303向西南方向去。紹興的車挺有意思,303一共4個終點,先蘭亭鎮政府分兩岔,之後某站又分三岔,我們要坐去紫洪的那班才能到花街。從酒店走上解放路,這站叫做“水木清華”,是住宅小區的名字。車牌上貼著時刻表,車子很准時,問司機到紫洪的那班什麼時候來,答曰下一趟就是,果然15分鐘後來的303就寫著“紫洪”。
本來可以去城市廣場坐3路的,那車多,但3路從鐘堰繞,不走山陰路。很順利地找到王陽明墓,回到蘭亭,步行去印山王墓,在徐渭墓園的涼亭中吃午飯。1點鐘進了蘭亭,3點鐘出來,很長一段買賣街,有個店鋪邊開門做生意,邊畫花雕(說是要送去參賽,原來是因為畫出的花才叫花雕的),3路回城,換11路至塔山。從章學誠故居出來沿解放路北上,在紹興菜館吃飯,正規,酒一買就得是一瓶,沒喝成。吃推薦的紹興老三鮮:肉丸、肚、魚丸、炸肉皮、木耳、白菜、河蝦、西紅柿、香蔥,何止三鮮。
10月7日。魯迅故裡。
一早從水木清華乘130直奔魯迅故裡,因為領票的游客中心在東口,所以這東口的站叫魯迅故裡,西口的車站叫魯迅路口。那廣場上的鐵欄杆算是一景。本來今天的任務是東南一帶,但怕誤了下午的飛機,所以前兩天抓緊,玩了其它的地方,只留下魯迅故裡。
紀念館沒去,其它地方都走到,至後門見木欄門扣著,忽見一老太太自行撥開門栓,便向管理員要求,竟成了。沿鹹歡河一路再看土谷祠、長慶寺,溜達到魯迅路口,4路回酒店。再去面來碗,吃午飯,這是在紹興的第一頓午飯,也是在紹興的最後一頓飯。乘13點50的大巴奔蕭山機場去也。
最後歸納一下門票。
最後一天去魯迅故裡,在買票的紹興游客中心終於見到了“紹興古城旅游一卡通”的宣傳單,估計到紹興的第一時間都到魯迅家吧,所以只有這裡才大肆宣傳一卡通。一面是紹興經典一日游的廣告,另一面是一卡通介紹。偏在這一頁中,數數上面包含的景點12個,下面就寫“可瀏覽……等13個景點”,不過總價與網友們的統計是一致的288元。買一卡通才140元,對折還抹去了零頭,是紹興賤賣嗎,還是原價太虛?
網友們有說一卡通管三天的,有說管兩天的,有一位更逗,說看同行的一位是帥哥,便寬松了。其實人家是刷卡,很嚴格的,現買票也如此,母親的老年證也被貼了條碼,一卡通的所有景點都順利刷過,科學吧?這張宣傳單上寫得很清楚:首次刷卡後3天內有效,即刷卡之日起至第三天17:00前,每個景點限刷一次,有效期至12月31日。除了不知道是哪一年的12月31日外(當然如果不較真的話,大家都知道是當年,2010年),其它的應該說是滴水不漏了。
做計劃時考慮過買通票(那時不知叫做“一卡通”),但就算是最長三天,我也不能與其它想去的地方協調好,只好放棄被優惠。從下表中可以看出,這些景點分布在從1號至7號的每一天裡。除白天的沈園(因晚上要去放棄)、周恩來祖居(因沒有什麼想了解的放棄)、秋瑾故居(因媽媽不喜歡她放棄),其它的一一走到,並照章付費,好在母親都是老年證免費的(除沈園之夜半價外)。
紹興的幾個大景點都是電腦驗票的,只注意了機器的識別,在東湖買完票一看,竟是沈園的票,只是上面打著東湖二字,全不考慮游人的留念意願。另一些名人故居也印制了風格統一的門票,但可惜統統都是設計、印刷得十分不堪,與紹興的名城地位十分不符。
日期 項目 價格
10.1 地圖 5
大通學堂 5
10.2 蔡元培 5
青藤 5
10.3 徐錫麟 5
10.4 大香林 40
柯岩 100
沈園-夜 70
10.5 東湖 40
會稽山 50
10.6 印山墓 18
蘭亭 40
章學誠 4
10.7 魯迅故裡 0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