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呼吸著汽車的尾氣,吃著有recycle可能的食品,做著做也做不完的工作。每一天,我們像一只螞蟻一樣忙忙碌碌,永遠也找不到頭…為了讓緊張的心放飛起來,給自已放了個假,背上行囊踏上了新一輪的旅程。
11月8日 早聽說陽朔很美,不過現在是枯水期,也許沒有預期的感覺。從網上找了些資料,覺得到那就算有人把我賣了,我也不會替他數錢,於是放心地買了豪華大巴的票。咱也FB一回吧。 一路的顛波,到達陽朔是清晨6點鐘,整個縣城籠罩在一片寧靜之中。就近找了間桂林米粉店,開始行程的第一餐。賣米粉的老大娘挺熱情,很熱心地告訴我走什麼路線好玩,如何找導游,什麼是當地特色小吃。總共才花了3塊錢,覺得這頓吃得特值。
入住在西街可可酒店,安置好行李,按著網上的介紹,打通了導游的電話。 初見徐明,居然是一個長的黑黑的,老老實實的帥小伙,有點像Jane的朋友三楊,頓時覺得親切起來。第一天的行程騎車前往遇龍河。挑了一量變速山地車,背上攝影包上路。由於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到處都是奇山異石。山上的樹不多,輪廓很清晰,蘊含在冬日懶懶散散的陽光下,格外秀麗。為了領略所謂的田園風光,我們走的全是小路。景色越來越美,路也越來越難走,全是小石子,十分顛簸,這幾年沒騎車似乎全用在了這一天。誰叫我農民呢? 到達白沙鎮已近中午,為了品嘗當地的土雞,我們找了間農戶。這家的狗對我特別的熱情,簡直有點讓我受寵若驚,難倒它知道我喜歡狗?還是我有什麼特殊的氣味?為以示友好,我也盡力討它們歡喜。女主人笑著看著我說,它知道等會就有好吃的了。果不其然,等雞一上桌,三只狗就乖乖地坐在桌子下,六只眼睛注視著我。於心不忍,邊吃邊喂,到最後才發現它吃的遠比我吃的還多。酒後飯飽,它再也不多看我一眼,趴著睡覺去了,這沒良心的家伙。雞倒是忽扇著翅膀跑了過來,等著我們吃剩的飯。主人告訴我它們已經形成了生物鐘。
遇龍河的河面比漓江要窄,只有竹筏在江面上飄著。由於是枯水期,票價又這麼貴,幾乎沒有人坐。江面很平靜,只聽見潺潺的劃水聲,以及偶爾幾聲鳥的叫聲。一路的景色形容為“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一不留形打了小盹,卻已過了四個堤壩。飄到下游已近黃昏,騎車回西街,晚了哪也走不動,只能趴著,屁股疼,但還是按照網友推薦的號碼聯系了漓江竹筏漂游的安師傅,確定了明天的行程及時間。
11月9日 清早醒來,很大的霧,有點遺憾,因為今天要竹筏游漓江。安師傅告訴我們等會天一定會睛的。到達楊堤,果不其然,太陽偷偷探出半個頭,下了車圍一來一群老太太要我買她們的桔子。村子裡農民過得還是比較清貧,想給她們拍張相,被告之需支付兩元錢,這是肖像權,看來村民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很強。由於天氣還暖,絲毫感覺不到冬的氣息。旅游的人不太多,三三兩兩多是自助游,這倒平添了一份孤寂美。竹筏行走在漓江上,暖暖的冬日照著江水,映襯著山的倒影,隨著清風,陽光在江面上散開,就那樣輕輕悠悠地江面上蕩著,一幅中國國畫呈現在我們面前,無法用語言表達現在的景色唯有靜靜地品味。小小的竹排向江中游去。漓江的水清澈見底。柔媚的水草在水中擺動,不用抬頭,就可以看見江兩岸形態奇異的青山,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的自然美景,不需要任何的語言,已經讓我震撼無比了。竹排開到江中央,安師傅關掉了發動機,任小竹排在水裡游蕩 。
最初的喜悅平靜之後。安師傅開始指著一座座的青山,提醒著我這個山像“童子拜觀音”,那個山石上的圖案是“鯉魚畫壁”......,於是剛才在我眼中還只是“形態奇異”的山峰,一下子就有了生命,我也開始指著遠處的山,胡亂喊著“桃子山,蘋果山,海豚山,老頭山......,小小竹排在江中蕩蕩悠悠,我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一會看看水,一會看看山,一會再看看天,一會再與安師傅,聊幾句。到了一處沙灘的地方,下了竹排。
玩盡興了,又上竹排,繼續漂流。和安師傅聊起了家常。聽他講,以前漓江上的竹排都是真正的鳳尾竹做的,是大山裡人家出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這裡的山區,至今還沒有公路。隨著自助游客的增多,竹排漂流也流行起來,以前的水警發現了帶游客漂流的竹排,就會把竹排鋸斷。現在游客多了,竹排也有一千多條了,水警抓不完了,也就不再管了。也聊到了大山裡土地貧瘠又少,所以這裡主要以種植果樹為主,很少有種植蔬菜的,種的糧食也僅夠自己吃,說了這些,他指著岸邊散步的兩頭牛說:“我們這裡的牛都小。”我剛想問,是不是小體形的牛牛肉味道好些,安師傅就接著講了:“牛小是因為山裡沒有好的草場,所以牛瘦小,另外這裡的牛也都是耕田的主要工具。心裡暗暗感嘆山區的多數普通人平凡而辛苦的生活。然後又聊到了這裡奇美的山水,安師傅笑言,他天天看著這山這水,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反而這裡的人向往著大城市的生活。而我卻千萬裡地來到這裡,只為了看看山,看看水。這就是人生,得不到的,不能永久擁有的才是最好的,最美的吧。
小竹排繼續飄著,忽然看見江的兩邊有台階,江邊停了好多的竹筏。問安師傅那是哪裡,回答是“農家飯”。並問我要不要吃,看看太陽,已經在天中央了,我這個美食愛好者怎麼會不吃。靠岸,登上台階,在一棵大樹下占據了唯一的一個空桌子。拿過老板遞過的寫在香煙包裝紙板上的菜單,點了“清蒸劍骨魚,炒鮮筍和一個山水豆腐,外加一個野菜湯”,等菜的過程中,吃著老板送的煮花生,喝著茶,看著旁邊先到的游客風卷殘雲,也是一種享受啊。很快,菜上全了,吃一口,驚艷,簡單的調味料,簡單的做法,收獲的味覺上的美讓人完全可以不再計較價格,豆腐和竹筍也是讓人大為贊美。農家自己磨的豆腐,配上點肉末,淋上點醬油,蒸一下居然就是美味。竹筍歷來是我的最愛,喜歡冬筍,喜歡筍干,喜歡扁尖,而鳳尾竹的竹筍卻是第一次吃。漓江邊的山裡的樹下,吃著如此的美味,一生裡這樣的機會也許真的就只有一次吧。
吃完飯,繼續漂流,一路上看過了“九馬畫山”。據說有九匹馬,可能我天生注定了是個愚鈍的人,我只能看出三匹馬。又看了二十元紙幣圖案的原景,只是江上沒有了那小小的竹排,可是卻多了江邊婀娜搖曳的鳳尾竹林,然後又看了綠箭口香糖廣告的取景地,漓江山水的美,讓我找不出合適的詞語來描繪。面對如此的美,我能做的僅僅是看,仔細地看,同時提醒自己,把這美景刻入腦中,把自己此刻的心情勞勞記住。希望當歲月流轉的時候,我可以無數次地在心中溫習這山這水,可以提醒自己,在某年某月的一天,在陽朔的漓江上,我是如此如此地幸福與快樂。快到興坪鎮了,二十元也快到了。我開始一直沒明白,以為拍照二十元呢,原來人民幣二十元後面的景色就是在興坪拍的。
回到西街,准備泡吧。順便找個老外煆煉下口語,咱who怕who呀! 這兒的人都會講英語,上至兩歲小朋友,下至七旬老人都能來兩句。坐在咖啡店外喝啤酒,左邊兩個日本人,對面好像是德國人,旁邊還有兩個英國人,看來看去我倒好像成了外國人。最讓我佩服的是那個端著盤子貌不起眼滿臉蒼桑的老板娘居然看什麼人說什麼話,差點讓我的眼珠掉了下來?!! 為了體會不同吧的風格,晚上連趕三場,吃得我最後看見端盤子的小妹就反胃。
11月10日 睡了個懶覺,自行出門了,目的地是月亮山。一路上碰到兩個英國人,很熱心告訴他們我這兩天是如何充實地度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儼然一幅老陽朔的樣子,最後把我肚子裡會說的英文全部用上了,未了他問我是不是韓國人?自豪地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深圳來的。我心想還好你沒問我是不是日本人,要不我非得把你們賣了。晚上的票回深圳,所有留著點體力下山回縣城。整體的感覺十分好,尤其我覺得陽朔人本質還是很純樸。等車時看見一群當地小姑娘送一群老外上車,臨別送行是首熟悉的旋律—《萍聚》“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回憶,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不禁有些濕潤,我還會再來的。陽朔再見!
11月11日 從天上人間回到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