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斯仙境何處有,勸君早做武陵行,呵呵,說的就是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了..

……從張家界回來已經好幾天了,心情始終無法平靜,思緒仍然還停留在美麗的張家界,幽靜的金鞭溪,雄偉的袁家界,古老的鳳凰古城。還有那裡的一切一切……
……在這裡我把這次旅行從頭到尾給大伙慢慢細細的道來,一是幫助那些准備去張家界的朋友,二是可以讓我再回味一次這段美好的旅行!
由於之前公司有朋友去過,從朋友那裡得到張家界自助導游徐生敏的消息。於是咨詢了他,張家界那段時間一直在下雨,天氣比較冷,本來雨天的張家界是最不好的游覽時機,無奈假期已定,只好照去不誤。經過和徐導協商之後,決定請他幫我們安排,講定在張家界的三天兩晚(包導游、吃、住、景點大門票)一切費用全算進去,我們每人交470元。我覺得這已經算是便宜的了,由於我們來的很匆忙,准備的不是很周到,同時也很想常試一下朋友介紹的自助游!所以路線我們參照了徐導介紹的常規三日游線路。三天的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金鞭溪——水繞四門;下午袁家界:天下第一橋——後花園
第二天:大觀台:仙人橋——天子座——一步難行;下午楊家界景區:烏龍寨——天波府
第三天:天子山景區:神堂彎——點將台——賀龍公園游覽線;下午十裡畫廊:采藥老人——三姐妹峰返回張家界

一行6人從廣州出發,乘坐K9072次列車20:03分在廣州火車站開出,經過13小時的顛簸,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抵達張家界火車站,天還下著小雨。在出站口,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徐導。我們坐上了去市區汽車站的5路公交車,原來要從汽車站才有發往張家界景區的汽車。
市區汽車站去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車很多,十分鐘一趟,票價每人10元,經過40多分鐘的車程,抵達了森林公園大門口,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獨立的石峰林。
第一天 金鞭溪——水繞四門 袁家界:天下第一橋——後花園
首先取道金鞭溪,金鞭溪全長7.5公裡,其終點站為水繞四門,溪面寬約二十米,但水淺處僅沒過腳面,因流經一座金鞭岩而得名。其出張家界數十公裡,過索溪峪而彙入澧水,成為數百裡外洞庭湖的一條源頭之流。金鞭溪在兩峽之間左右盤繞而去,一條青石古道順流而下,沿途林木掩映,峰回水轉,倒是十分幽靜清涼,一路上徐導緩緩而解。
兩峽之間寬不過五十米,那千仞高山此刻直逼在兩側,如此近的距離使你無法縱目遠眺。只有抬頭禮拜入雲的峰,體會其壯麗的氣勢與豐姿,也只有在此時,這山的真面目一覽無遺,它不再是連綿起伏的一派,而是那垂直的節理,光滑的蝕面,甚至被山藤脹破的裂口。
金鞭溪沿途的另一特色就是它的潔淨,青石古道上時遇工作人員清掃那已十分整潔的山路,不讓一紙一袋殘留。他們的專注,盡職是不多見的。我們聽著徐導述說一座座山峰的傳說,體會它們的豐姿。 一路觀看旁邊峭壁上的景點有母子情深,豬八戒背媳婦,神鷹護鞭、文星岩、紫草潭、千裡相會等,感覺都很形像。這裡的山就像一根根柱子插在地上,很特別。
我們也見識了讓金鞭溪得名的金鞭岩,一座獨立的石峰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就像古代戰爭用的鞭,天公不作美,沒能看到徐導述說中夕陽照射在上面的那種金黃色。緊挨金鞭岩的是一座張開翅膀的老鷹,因對面還有一座山峰像醉酒的和尚,向金鞭岩傾斜70度,說是要想偷走金鞭,但因為有了老鷹的日夜守候,和尚也一直沒有得逞,所以取名為神鷹護鞭。聽徐導說有一位攝影師因為拍攝神鷹護鞭得了十萬英磅的巨獎……

走走停停將近一個多小時後,遇到分岔口,右邊是去水繞四門。左邊石階一直往上爬是後花園(袁家界的一個景點)。徐導問我們是爬上山還是走到水繞四門坐百龍天梯上山,由於想節省體力,而且也想看看更多的風景,我們一致認同坐百龍天梯。後半程我們又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從水繞四門坐環保車到百龍天梯,天梯56元/人,徐導有導游證在景區門票電梯索道全都不要錢,我也好想去考張導游證,以後玩起來多爽啊~~這個時間人很少,電梯裡只有我們一行7人,而五一長假需要排隊1-2小時,恐怖~~
電梯升到山頂,立刻又是另一番風光,我們都同時“哇”地一聲感嘆景色太美了,徐導告訴我們,後面我們將看到更美的風光,後來證明此言非虛,不過看景確實也要一步一步來,漸入佳境才好,比如最後去的景點十裡畫廊原也算不錯的,但前兩天看美景把眼養刁了,就覺得一般般了。
從百龍電梯出來,坐環保車到達後花園,開始游覽袁家界景區。這裡聽徐導說韓國客人特多,果然在後花園就接連來了幾個韓國團隊,吵吵鬧鬧,打破了原本沉靜中的美景。游後花園、天下第一橋、百元大鈔,大約是2個小時左右,袁家界以粗壯高大的石峰,繁茂生長的綠樹,深達千尺的溝壑,構成了張家界最有特色的迷人畫卷。特別值得一看是後花園,只要一站在觀景台上,上百座石峰在峽谷中靜靜矗立,直插藍天,似士兵列陣,似群賢聚會,姿態萬千,氣勢非凡。天狗望月、海螺出水、將軍列隊、一柱擎天等美景被山坳和屏障有序地分列開來,使這些石峰更顯得鱗次櫛比,挨挨擠擠,蔚為壯觀。
游完袁家界,我們來到天下第一橋停車場,坐車去烏龍寨農家客棧。晚餐是在客棧吃,可能是體力消耗太大,覺得菜做的特別合胃口,六盤菜被我們一掃而光,徐導還免費給我們加了一個菜。
特別提醒:農家客棧還算干淨,24小時熱水指的是每間房裝了一個燃氣熱水器,水壓不穩定的話需要同伴在外面幫著調整溫度,洗完問客棧老板借吹風機也說沒有,頭發濕濕的有點冷也沒辦法了。而且農家客棧是不提供免費洗漱用品的,要麼自帶,要麼另外花錢買。山上公廁和客棧廁所都還算干淨,也有洗手池,吃飯的地方都有提供開水燙碗,所以濕紙巾帶1包揭貼式的(內10-20片)就夠用了。再過一陣子張家界的雨季要到了,山上不便撐傘,最好是穿雨衣,可自帶山上也到處都有賣,包包不防雨的話東西可用大號的密保諾密封袋裝起來後再塞到包裡,裝前擠出密封袋裡的空氣,這樣節省地方。山上天氣多變晴雨難定,有的地方適合雨後看雲海,有的地方是有霧就什麼也看不見,你可以事先了解好也可以讓導游給你建議,計劃要做但不要太拘泥於計劃,計劃得再詳細臨時也難免會有意料不到的變化。

第二天 大觀台:仙人橋——天子座——一步難行;下午楊家界景區:烏龍寨——天波府
第二天起床,徐導興奮的告訴我們,樹梢結了很多銀白色的冰,呵呵~~對於從沒見過雪的我們,那一刻就像發現了新大陸!匆匆吃過早餐,便在徐導的帶領下坐車趕往大觀台景區。從烏龍寨停車場坐車約十多分鐘,就到達大觀台。下環保車,一股冷風迎面而來,印入眼簾的景色卻實在無法讓人形容,所有的樹枝都是亮晶晶、銀燦燦,連電線也有拖把那樣粗。
大觀台有四個觀景台,下到山半腰往右是仙人橋和天子座,往左是神雞啄食和一步難行,其中一步難行和仙人橋印像最為深刻,之所以叫一步難行是因為在兩座山峰之間留有一條天然的將近一米寬的裂縫,雖然只有不到一米寬,但站在高峰一側要想輕易的邁過這一米寬的距離,到山峰另一側真的也要有一定的勇氣和膽量。據說曾經有一位北大的教授因為沒有邁過去而跌落了山谷,永遠沒有再上來。雖然目前處於安全考慮這條裂縫已經被鐵網罩住,游人可以安全地來往於兩山峰之間,但仍然覺得驚險異常。

仙人橋是由一塊天然形成的懸空的山岩充當橋面連接在峽谷之間,橋面不過1.5米寬,兩側沒有任何的扶欄,橋面下就是深達千尺的大峽谷。徐導說是向王天子的妹妹金花妹子被敵兵追到此處時,前面是懸崖絕壁,因為人困馬乏,就在那裡睡了一覺,在夢中一位黑臉將軍手拿一把長劍氣勢洶洶地朝她猛劈下來,嚇得金花小姐驚醒過來。她揉揉惺松的睡眼,只見一塊巨石穩穩當當地搭在面前的兩座石峰之間,萬丈深淵變成了通途,為此命名為仙人橋。
大觀台游客很少,我們碰到了兩位北京來的游客,還發生了一點小插曲,可能是他們的導游帶的不是很理想,見我們和徐導玩的很開心,他們強烈要求加入我們,被徐導婉言謝絕,我們倒無所謂,可徐導說都是在這裡做導游的,那樣做是搶生意,還說張家界現在因為做自助游的越來越多,所以免不了很多都是剛做的,但一般都不會騙客人。呵呵~~我們都不由得暗自慶幸找的是徐導……
原路返回至大觀台,在山頂的小餐館用中餐,我們和徐導圍坐在露天的一個小方桌周圍,吃了泡菜,辣肉等當地特色的菜肴。
享用完午餐後,我們就往楊家界景區趕去,楊家界是一個剛開發的景區,一般旅行團比較少去這裡。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裡,這裡可以媲美天子山。去到楊家界不能不去“烏龍寨土匪窩”在那裡你可以過一回土匪癮,(當然如果你是超級大胖子,建議你千萬別去,要去到土匪總堂必須經過一個小小的石隙,那個縫隙小到只要是成年人都必須要側身才可以經過,如果你的體重在100KG以上的話,呵呵,還是別去做土匪了!)烏龍寨的景點有:天波府、回音山、一步登天、空中走廊……。最亮麗的風景當然要數天波府了,四道自然形成的古城牆,還有遠處山頂一左一右的龜蛇鬥,以及成片粗壯高大的石峰。由於楊家界離住的地方很近,我們不想太早回旅館,直到晚上五點多,我們才返回。飯後閑得無聊,幾個人玩起了鋤大地。
第三天 天子山景區:神堂彎——點將台——賀龍公園游覽線;下午十裡畫廊:采藥老人——三姐妹峰返回張家界

今天的行程比較輕松。吃過早飯後,乘坐環保車,到了"神堂灣",這裡有很多神秘的傳說。由於這個景點不是團隊線路,因此游人很少,一路上走走看看,很是暇逸。相傳明朝初土家族的一個古代首領向王天子兵敗受困於神堂灣,終支持不住整支軍隊跳崖,每當陰雨天或者天氣突變的時候,就能隱約聽到崖底人喊馬嘶的聲音……離神堂灣不遠的地方是點將台,下面的四十八將軍岩栩栩如生,就像一個個整裝待發的將兵。
接著我們走到賀龍公園,旅行團去的地方,可想而知,到處是人,韓國人居多,這兩天見到的韓國人比中國人多,景區的韓國文字到處可見,連小販都能用韓語招攬生意,可見張家界在韓國的宣傳力度之強。有些煩躁,匆匆轉了一圈已到中午,在山頂一個小餐館用完中餐。然後,我們便坐索道下山(上行52元/人,下行52元/人),去了十裡畫廊。有許多人坐小火車觀賞十裡畫廊,我們是徒步的。道路很窄,左邊的河中已沒有流水,據說是一次洪災把源頭的陰河衝改道,從此只有下大雨十裡畫廊才會有水。但兩邊山峰聳立,特別是“采藥老人”、“三姐妹”什麼的,很是形像。游完十裡畫廊,我們在張家界景區的行程也宣告結束了,覺得有些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