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去外灘了。
第一次是參加公務會議,白天,和一大幫人坐游輪在黃浦江上走到世博會,熙熙攘攘的,總感覺沒有真的感受到外灘的原貌,心裡有些小小的遺憾。
這一次是和老婆豆豆童鞋,兩個人,重溫了一次蜜月般的雙人五日游,最後一站選擇了上海,確切的說是選擇了上海的外灘,一起去感受一把那幾乎經歷了一個世紀的大都市風情。
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外灘上已經人來人往,江對面的金茂大廈和東方明珠矗立在一片隱隱綽綽的江霧裡,繁華,這時候心裡只有這兩個字,那種大都市的風韻,此刻盡顯無疑。
一直以為,中國真正有那種大都市的風情的,首推上海。北京很大,高樓林立,但是缺少風韻。廣州很美,但是缺少底蘊,尤其是缺少那種弄堂或者胡同般的生活氣息。
漫步在外灘的觀景平台上,江風習習,心裡很愜意,這時候仿佛忘卻了此時此景以外的凡事種種,只有這安靜的風,淡淡的霧,輕輕的喧嘩,悄悄的從心海的沙灘走過,留下了一串歪歪扭扭的足跡。
天漸漸暗下來,江對面的各種燈亮了起來,又是另外一種風情。金黃色的燈光在江上和江中閃爍不停,一艘孤單的游輪從江上慢慢的過去,一聲悠長的汽笛聲劃開江面的夜空。。。
還有什麼呢,還想什麼呢,還要什麼呢,就這麼吧。
晚飯也是在外灘吃的,順福州路往裡走了幾步,到四川中路,那裡有好幾家頗具上海特色的小吃店,其中最值得推薦的莫過於百年老店五芳齋,裡面的小蝦肉餛飩和小籠包真的很好吃,而且價格也不貴,我們兩個人的晚餐只花了32塊錢,吃的非常好。
晚飯後慢慢的踱回酒店,街上川流不息的摩托車讓我們很詫異,為什麼上海會有這麼多的摩托車呢?
高樓大廈、洋樓、弄堂、家家戶戶伸出窗口的晾衣架,這些大上海的標志性的東東無不在向我們彰示著這個大都市的世紀風情——軟軟的,甜甜的,溫和的,夢幻的,如囈語般的。
還有那個在路邊見到的藝術家,用竹葉編成的各色各樣的動物,惟妙惟肖。年輕的藝術家臉孔英俊,目光沉靜,就那麼安靜的坐在街邊,手上編著東西,不聲不響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好安靜。
第二天的回程是上午11點的飛機,虹橋機場。9點後從酒店步行到2號地鐵線南京西路站,2號線可以直達虹橋航站樓,票價是5元,比打車要便宜很多。
正是上班的時間,地鐵上人很多。來來往往、上上下下的人群,分散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講述著這個城市的每一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