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到杭州辦點事,順便與幾位好友冒雨游了下西湖。雖然古人雲“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但我認為西湖最美還是四月天,花紅柳綠心情總是更好些。
游西湖很能深刻體會杭州社會的和諧,人文底蘊的深厚。
最令我感慨萬千的是西泠橋。橋的一側是巾幗女俠秋瑾塑像,這是位頂天立地的人物啊,讓我們男人汗顏的大人物!清明剛過,還有花圈。走到那兒,我提議大家都去鞠個躬:“這是位真正為民主自由獻身的女英雄,與寫《與妻書》的林覺民一樣偉大的人物。”我說完,大家肅然起敬,五人一起冒著不小的雨鞠躬,默哀。
過了西泠橋就是蘇小小的墓,墓上還有個遮風擋雨的小亭。看來杭州人對這位美女分外關照,分外愛護。蘇小小是南北朝時的杭州名妓,是個像茶花女一樣的唯美少女。死時才十九歲,但她臨死很欣然,認為自己在最美的時候死是上天給予的最大恩遇。她也有過很美的愛情,在杭州松木場曾留下一首非常浪漫的詩:“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我初戀時還與女友專門到松木場懷古了一番,如今物是人非,唯一後悔的是當時沒勇氣跟她說:總有一天,我也會開著寶馬來接你的啊!
杭州人沒有歧視蘇小小,不但在湖光山色最美的地方安葬她,而且把最美的詩詞都獻給了這位可憐的姑娘----如白居易的“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如李賀一曲幽冷的歌吟:“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如明朝徐渭《蘇小小墓》詩:“一抔蘇小是耶非,繡口花腮爛舞衣。 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比翼罷雙飛。 薤邊露眼啼痕淺,松下同心結帶稀。 恨不顛狂如大阮,欠將一曲慟兵閨。”如明朝作曲家湯顯祖《招慶寺》:“ 曉風疏雨帶雲陰,翠黛輕衫湖水心。一曲渭城底春色,西泠橋畔落花深。”如清朝朱彝尊《蘇小小墓》:“小溪澄,小橋橫,小小墳前松柏聲。碧雲停,碧雲停,凝想往時,香車油壁輕。 溪流飛遍紅襟鳥,橋頭生遍紅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驄不忍行。” 等等。大詩人袁枚還不無炫耀地自稱:錢塘蘇小是鄉親,可見真把她當親人了。
除了這些,好像生怕她受人欺負,還給弱弱的她找了位哥哥----打虎英雄武松。武松的墓就離蘇小小墓十幾步,呵護著這位生前可憐的妹妹(其實蘇小小比武松早生幾百年),呵呵。
在西泠橋畔長存著這樣兩位風格迥異的美女,惟有杭州人做的出。什麼叫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相統一?我說,這就是三者的和諧統一,在富甲天下的杭州,這三者很和諧,很統一。大家哈哈大笑,都深表贊同。
謹為是記,同游者周,東,卞,華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