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蓮

作者: 大藏先生

導讀張後:新唐詩主義的尋根之旅——窗前明月光(下) 在青蓮 1 終於到青蓮了,像置身夢境一樣,我終於呼吸到李白曾經呼吸過的青蓮之仙氣了,不遠處有座牌樓,上書:青蓮古鎮,我趕緊招呼大家下車,分別照了幾張相留念。然後又都上車,仍由老仙引路前行,她說前面不遠處有座李白的衣冠塚。可到了近前,卻見衣寇塚被圈進了一所新修建的宅院之中了,白牆青瓦的,門 ...

張後:新唐詩主義的尋根之旅——窗前明月光(下)

在青蓮

1

終於到青蓮了,像置身夢境一樣,我終於呼吸到李白曾經呼吸過的青蓮之仙氣了,不遠處有座牌樓,上書:青蓮古鎮,我趕緊招呼大家下車,分別照了幾張相留念。然後又都上車,仍由老仙引路前行,她說前面不遠處有座李白的衣冠塚。可到了近前,卻見衣寇塚被圈進了一所新修建的宅院之中了,白牆青瓦的,門鎖著,從門縫處什麼也窺測不到,只好又往前走了幾步,竟是一所中學,叫青蓮中學,看操場上沒一個著唐服的,更別說長的像李白的,也就悻悻做罷,又走回街上,此刻已到了中午,不免飢腸轆轆的,聽文雪說起青蓮有一名吃,叫肥大腸,於是我們就四處尋地,在一拐彎處,望見一面扁額,紫底黑字,有鬥大,上書:伍肥腸。不由驚叫,真是氣魄啊。

在坐等上菜的功夫,我和臥夫又去街上拍照,青蓮鎮不大,二條小街,和中國所有的鄉鎮幾乎類同,這就是大統的結果,沒有不二的特色,片刻就轉遍了,我刻意拍了些有“青蓮”字樣的店招和街名,否則我將拿什麼來向世人證明我此刻是站在李白的故裡,青蓮呢?

望著李白的故裡和他的後人,雖然未必是真的他的後人,但我全當成他的李白的後人了,我拍下一個背竹簍的老人、一個拿紅汽球的孩子、一個抱孩子的少婦、還有一拾荒的阿婆……

2

據說,李白降臨人世的時候,他母親夢見太白金星入懷,故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701—762),自號青蓮居士、“謫仙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是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屬李唐宗室,有深遠的貴族血統。代有人贊之“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吃飯的時候,我們隔著小馬路望見山邊有一處巍峨的樓閣,借問店家,那是何處?

店家曰李白公園也。

既與詩仙李白有關,斷然不可錯過。這是臥夫說的。

吃過香美的伍肥腸之後,我們每個人都抹了抹嘴角上的油,揚身而去……

借著香氣,一陣風似的來到所謂的李白公園,到了近處才知這便是李白真正的故居,隴西院。

3

由於那天李白的故居被煙波籠罩,更覺詩情畫意許多。

但自“512”汶川地震之後,李白故居全部拉裂,部分垮塌;“518”江油發生的余震又造成清代建築幾乎全部倒塌,最重要的文物隴西院照壁、粉竹樓照壁和太白祠偏殿全部垮塌。

就連新建的三層仿唐建築太白樓的數十根鋼筋混凝土柱也全部斷裂、錯位,整棟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景區的其他建築也大多成了危房,其損失不可計數……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新修建後的李白故居,它更加宏大,由隴西院、天寶山、太白碑林和太白祠等景點群構成。太白碑林有李白詩詞刻碑共1500首,有的在地面,有的在牆壁,有的在石碑之上。新建的太白樓就位於天寶山的山頂,雄偉壯觀,可與國內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相媲美。就是有一樣,工程質量太差了,粗制濫造,不知道能否撐住再一次的地震考驗,這要真是在唐代,工頭一定會被砍頭,有極個別地方的石磚,我發現竟是用乳膠粘上去的……哼,且不去說它,以免壞了我的雅興。

4

陪著我和臥夫轉了大半個山,文雪和老仙有些累了,我讓她倆先到山下的長廊去休息,我和臥夫卻意猶未盡,不約而同看見月圓墓的路牌,心想在李白故居裡竟有一個叫月圓墓的地方,必和李白有關,便湊過去看,可是竟沒有看到,這個月圓墓在哪裡呢?我和臥夫分頭去找,找來找去,卻是在隴西院的後面竹林裡找到了,原來月圓墓乃是李白妹子的墓,傳聞李白姊妹眾多,李白已是排行第十二,俗稱“李十二郎”,那李月圓即是李白的妹子,想必最大也要排行十三了。十三妹。

可奇怪的是,李白既然兄弟姊妹眾多為什麼竟都無甚詳細記載?只約略知道有兩位在長江沿岸的商埠做生意,僅此而已,其他一概而過……

很多典籍上稱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意思是說,歷史上最聰明的軒轅帝以來,再沒聽說世上能有這樣的人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李白啊。又說李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更是牛大了,區區十五歲時,就能獨自觀奇形怪狀的書,隨便敲幾下回車健,就比得過司馬相如了。

這麼個超人,全家那還不把他當個寶啊,不敢說天天供著,也得捧著。含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跌了。

為什麼李白家就沒有一個像點樣的家譜呢?孔子都傳七十幾代孫了。李家有否留後呢?薪火怎樣傳遞的?

5

我郁悶地在天寶山麓徘徊,我在碑林處撿石子,那裡有許多石子,我喜歡走到哪裡撿一些可資紀念的實質性的東西,當作信物。我撿到一塊大石頭,能有五、六斤重,形狀華美,上邊竟有三條白色拋物線,尚有一月圓的灰白圖案,我不禁稱之為“太白石”,我嫌放在口袋裡太沉,又在手裡掂了掂,就送給臥夫,臥夫二話沒說,一下就放進他背的大相機挎包裡了。老瀟灑了!

我另外還有一大收獲,我撿到一個敦煌“飛天”圖案的石塊,有手掌般大,估計是一種紫紅色礦物質形成的,有點類似那種遠古的岩畫,這種礦物質的形成,恐有幾億年的歷史。

6

不說這些了,李白作過一絕句,言曰:“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噓,小聲些。

晚上,老仙在青蓮的朋友聞訊請我們吃飯,可轉了半天的山,幾個人都有些累乏了,我和臥夫又有些恐酒,臥夫開車根本不能喝,去年春節前就因酒駕被北京警察拘留了半個月,雖然在裡面意外的學會了開“摩托車”,收獲豐碩,但酒駕他是再也不敢了;而我又是因酒差點丟命的人,對酒的恐懼猶甚。遂意識老仙推掉算了,老仙為難之際,拿起電話向對方說聲抱歉,誰知幾句話一交流,人家開車攆出來了,真是熱情啊,青蓮人,李白的後人,不可小覷,林永學先生真是頗具唐朝詩人之豪情,著實令我們感動;他滿杯,我小杯,既使這樣,我也喝得爛醉如泥,我高呼,就讓我死在李白的故裡吧。

小巧的周健華,水靈的周健華,也同樣令人難忘,她總是體貼的照顧我,細心的幫我斟上一杯熱茶,以此來稀釋酒的濃度,不至讓我在青蓮真的爛醉如泥而死。我沒死在青蓮遺憾啊,其實我知道我是在耍矯情而已。心裡偷著樂呢,活著多好啊!

看,淡水季節的涪江穿城而過,泛著白花,靜靜流淌……

兩岸矗立的白牆青瓦,在花草綠樹的簇擁下宛若一幅水墨畫,深秋的“李白故裡”青蓮,恬靜而怡情。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不管有月的夜晚還是無月的夜晚,念及此詩,我都會禁不住淚水滿面……

2010年11月22日寫於北京蘋果園養心齋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