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十一:2010年8月9日
早上起來,東山農貿市場購買早點和水果。
早飯後步行至曲院風荷,沿著湖邊被荷葉的碧綠和荷花的粉紅渲染著,不知不覺走到了岳廟門前。妻子帶兒子進岳廟,門票成人25元,兒童半價。我們三人在外面等著。
●曲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南宋時,此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曲酒,聞名國內。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風荷”。
下圖轉自網絡
●杭州岳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 岳王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岳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 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另有其他地區岳王廟,岳飛廟。
游覽完岳廟,我們步行從蘇堤的北頭開始往南走。一路上游人如織,走到“蘇堤春曉”附近時,發現若干樹木在“輸液”。為什麼給大樹打吊瓶呢?
●杭州蘇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詩人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並歷經後世演變而形成的,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把它命名為“蘇堤”。南宋以來,蘇堤春曉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2.8公裡,堤寬平均36米。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建有六座單孔石拱橋,橋名自南而北依次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束)浦、跨虹。
天氣太熱,人也多,走到“花港觀魚”實在不想往前走了,本來想走到雷鋒塔的。
我們每人花10元,坐觀光電瓶車返回蘇堤北頭——西泠橋。在電瓶車上,導游兼司機告訴我們,正在輸液的樹木是剛剛移植過來的,為了保證成活才輸液。原來植物也有“排斥反應”!
沿著西泠橋往東走,路過黃賓虹塑像、武松墓(堂堂的山東好漢葬在西子湖畔?)、秋瑾墓、蘇小小墓等景點。
黃賓虹與未來的“黃賓虹”合影。
●黃賓虹(1865年-1955年),現代傑出國畫大師。原名懋質,名質,字樸存、樸人、亦作樸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6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1887年赴揚州,從鄭珊學山水,從陳崇光(若木)學花鳥。除山水畫外,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
一座富麗堂皇的建築呈現眼前,這就是名揚海內外的杭州名店——樓外樓。
我和兒子的親子裝,挺酷吧?
為了看湖景,我們沿著紅地毯上了二樓的零點餐廳。要等座位!
好在時間早,等座位的人不多。唯一遺憾的是在我們後面來了一伙“文管局”的客人插隊,大廳裡的值班經理和貌似樓層經理的女人不斷用對講機商量著文管局領導的房間號、就餐標准等事宜。通過他們的談話我知道文管局的領導進了單間,在大廳裡和我們搶座位的是司機同志們。服務員小伙子說:“我們也沒辦法,他們是我們的上級!”我也沒辦法,中國特色!
“西湖醋魚……”我們大著膽子點了菜,整體味道不如蘇州的得月樓,尤其是西湖醋魚的味道不如松樹桂魚,或許我們喜歡糖醋汁兒的緣故。最後結賬——386.40元,夠腐敗吧!
西湖醋魚吃完了,來塊東坡肉吧!
飯後路過著名的西泠(音零)印社
●西泠印社創建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學社團,以篆刻書畫創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豐富的藝術收藏在海內外久享盛譽。印社自成立以來,名家薈萃,人才輩出。這個學術團體,遐邇聞名,為中外時人所稱道。
滿眼的碧綠和粉紅
婚紗照外拍
走到北山路上,等了很長時間才打上出租車。返回溫馨的旅館。
美美的午覺後,父母留在旅館休息,將近17點的時候,我們三人又步行到西泠橋,准備圓兒子“自行車環湖游”的夢想。我和兒子租一輛雙人車,妻子自己一輛單車。消費40元。此時天色已晚,租車店的老板告訴我們環湖游起碼要兩三個小時,時間來不及了。我們聽從店老板的勸告,准備從孤山路往東騎行,到斷橋返回。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杭州西湖上人聲鼎沸……
不曾想,騎出去大約有20分鐘,妻子車子的左腳蹬壞了,單腳蹬車是件難事兒!返回,找老板換車並延長時間。天黑下來了,重新出發,不能去斷橋了。經過研究,我們決定以最快的速度騎行蘇堤,然後去雷峰塔看看。畢竟魯迅先生的《論雷鋒塔的倒掉》在我們心中留有印像。我們三人像瘋了一樣穿梭蘇堤,到了雷鋒塔景區,在外圍匆匆留影後快馬加鞭返回租車店。超過規定時間10分鐘以上是要按一小時收費的。
夕照毓秀——夕陽照射下的雷峰塔孕育出了杭州西湖的另一番秀美景色。
可惜,我們沒能看到夕陽下的雷峰塔。那就來張夜幕中的塔吧!左圖中的塔為雷峰塔,右圖中的塔為保俶塔。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古人更多地稱之為 “黃妃塔”。它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宮,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志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
●保俶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北線寶石山上,始建於北宋年間,後屢毀屢建,現塔為六面七級實心磚塔,高45.3米,為1933年按明末以後的原式樣重建。 保俶塔——在葛嶺之北寶石山上,吳越王錢俶當朝,深得民心,百姓慮其不永,築塔於寶石山上以保之,塔名因此而得。
為了節約,我們三人步行回旅館,到時已經是晚上7點40分了!匆匆吃了點飯,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