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行(一)

作者: CZhtrip

導讀李翻譯准備了中文的濟州島地圖,並介紹濟州的地形和風俗。我們將從北面向東南,並到達南部,然後飛首爾。濟州是韓國的一個特區,相傳有三多三無,即石多、風多、女人多;無小偷、無門、無乞丐。李翻譯講了濟州海女的故事,這是一種古老的職業,並已成為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了,這裡的女人勤勞,很堅強,承擔著下海捕撈、售賣海貨養家的重任。島上的 ...

李翻譯准備了中文的濟州島地圖,並介紹濟州的地形和風俗。我們將從北面向東南,並到達南部,然後飛首爾。濟州是韓國的一個特區,相傳有三多三無,即石多、風多、女人多;無小偷、無門、無乞丐。李翻譯講了濟州海女的故事,這是一種古老的職業,並已成為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了,這裡的女人勤勞,很堅強,承擔著下海捕撈、售賣海貨養家的重任。島上的百姓大多選擇這裡的人作為結婚的對像,如果父親過世,服喪的孩子會手握一根竹子做的手杖,如果母親過世,就握一根帶刺的棍子,讓子女無時不刻了解失去母親的心痛。相傳是三位古人分別姓高、良、夫的,在濟州島生存繁衍,開始了定居生活。在古時,這裡因為遠離城市,常作為流放罪犯的地方,據說這裡最早的路也是由判了重刑的罪犯修建的。車上,李翻譯為我們唱了三首不同風格的“阿裡郎”。

中午的這家店專門吃帶魚,是那種辣湯帶魚,意外的烹飪方式卻鮮美無比,沒有一點腥氣,烤制的馬鮫魚香氣撲鼻,外脆內嫩,此外,見識了韓國人泡菜達人的每一招,但凡蔬菜都能入“泡”,什麼泡豆芽、泡韭菜、泡大蔥,泡而食其之不亦樂乎。

泰迪熊博物館是此行的額外收獲,憨態可掬的熊們穿著各式服裝,演繹著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二戰、登月、兵馬俑等,最有意思的是把一些世界名畫進行了“再創造”,如莫奈的吹笛子的年輕人也變成了泰迪熊,還有梵高的自畫像中儼然是嚴肅的泰迪熊,令人噴飯。

柱狀節理帶是火山口噴出的岩漿流入西歸浦沿岸、遭遇海水快速冷卻形成的柱狀岩石群,非常壯觀,值得一看。看到那些經歷50萬年的三、四十米高的黑色石柱,也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斧天工。園內有很多地藏王的石像,據說摸耳朵可以招財,摸鼻子便可生兒子。

公園門口出售漢拿山產的橘子,一路也可以看到到處都是橘園,這裡的圍牆是用石塊壘成的,說是圍牆,其實還沒有小腿一半高,這裡路不拾遺應該是真的。橘子很新鮮,個頭有點像砂糖橘,甜味稍差點。

“神奇的路”就是利用視線的錯覺,汽車在看似上坡的路上關掉引擎,然後會緩緩下滑,在當初,發現者曾經以為自己停在半路上熄了火卻還能前行的汽車中了“邪”。路邊攤點售賣的橙色的帽子,是用柿子染成的,以前這裡的人們為了延長服飾的壽命,每年染一次,就會讓面料很結實,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

最後一站是我們下榻的華美達附近的龍頭岩。這裡的海邊布滿了火山岩漿噴發形成的黑石頭,有一座特別怪異,遠遠看去就像神話裡的龍頭,龍頭下,傳說中的海女帶著頭巾,正忙著做生意(這一刻我想起了福建的惠安女),據說她們是不借助任何工具下海捕捉鮑魚、貝殼類、海草等,一輩子以海為生,並成為家庭的支柱,有的海女已經是五、六十歲,但仍還會下海工作。這裡的海女將捕來的海鮮現場清理干淨,然後讓游客點食,我們要了燒酒以及海鮮,有鮑魚、海膽,還有仍在張牙舞爪的八爪魚的爪須,我們吃了,也喝了,尤其是新鮮的八爪魚須須頭入口那種詭異的感覺,應該說是很特別的味道。

夜色漸濃人漸醉。

晚餐在酒店旁邊的“萬福宮”,這裡是專吃河豚魚的,店內開放的廚房,幾名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正在忙碌著做泡菜。脫了鞋,包房布置充滿了中國特色,牆邊倚著中國的字畫屏風。吃泡菜,喝燒酒,沒多會滿滿一鍋河豚魚配芹菜就上桌了,從未試過白燒的河豚,魚肉結實又不乏細膩,湯鮮美清口,美味跟大閘蟹有得一拼。


精選遊記: 濟州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