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是無聲息的,或許有些張揚,用撲面而來的美裹挾著你,而有些卻是內斂的,讓你身在其中而不知覺,此“景”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比如捷克,比如捷克的小鎮,都說“不是女人不溫柔,只因未到布拉格”,也許那風景也如水般溫柔地流淌,拂過你卻不驚擾你。無論是布拉格,還是CB(CESKE BUDEJOVICE),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都是如此,而伏爾塔瓦河深處的克魯姆洛夫(Cesky Krumlov)的美是只能輕觸淺嘗,而不可言說的。
CK坐落在南波西米亞蜿蜒的伏爾塔瓦河深谷中,二次世界大戰時,捷克人選擇了投降(無論主動或被動),為了過去,也為了將來。因此被炸的建築不多,除了心靈上的。所以CK的建築被幸運地幾乎原封不動保留下來,成為歐洲中世紀古城的傑出典範,並於1992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他們當時的選擇我們無從評說,但是看來結果還是不錯。
CK的浪漫風韻是由歷史深處吹來,只有漫步其中,並住在其中,她深處的一些珍藏偶爾才會呈現給你,那是一個讓你牽腸掛肚的小鎮,經得起無止境的回味。。。
"如果它們灰暗,那是因為思念,假使燦爛,該是源於愛戀。坦白地說,我曾試圖但終於發現無力講述一個“真正的”布拉格,如果把愛與思念從這座城市裡抽去,她變得如此陌生與疏離。我寧願相信,原來愛與思念也正是布拉格的靈魂,因為心靈的契合,得以讓我幸運觸摸。"
在歐洲文化和音樂史上,捷克是個真正的大國,布拉格更是歐洲最著名的文化古都之一。在布拉格老城區和附近地區誕生和養育了歐洲文化史上無數偉大人物。 這座城市孕育了弗朗茲·卡夫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昆德拉、雅羅斯拉夫爾、德沃夏克、斯美塔那……更有無數的大師在布拉格獲得靈感,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莫扎特就寫過《布拉格交響曲》,還有偉大的詩人萊納·馬利亞·裡爾克,二十世紀偉大音樂家古斯塔夫·馬勒,都把布拉格作為生前重要的靈感源泉。美國爵士樂的一代宗師簡·哈默(Jan Hammer)的故鄉也是布拉格……
布拉格的最後一晚,火藥塔邊市政廳的音樂會,在斯美塔那廳專為旅游者辦的。曲目是耳熟能詳的《我的祖國》的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和《自新大陸》。
每次出去前總找有關的曲子來聽,西班牙的羅得裡戈斯、匈牙利的李斯特。。。那次去之前常聽的卻是“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德沃夏克的另一首曲子。
當《自新大陸》的第二樂章那段最愛的旋律由長笛和雙簧管奏起,悠揚綿長,攝人心魄,音符慢慢蕩漾開來,滲透進布拉格的夜,對布拉格的愛與思念也蔓延開來,溶進血液。

照片詳見http://***/s/blog_534bded90100hlvw.html;
http://***/s/blog_534bded90100hn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