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到過西安,當地的導游甩出這樣一句話:“沒有到過西安就不算到過中國!”這句話顯然是說給外國人聽的,不免有誇大的嫌疑,但是這座積澱了王權氣息的城市,在中國歷史長河曾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說若論歷史的厚重,西安應該當仁不讓地獲此殊榮。十年後的今天,我又一次踏上這片中原大地,沿途所見有些破敗,一如十年之前,可見輝煌只屬於過去,如今的西安已被稱為“廢都”,逐漸淡出主流城市的序列,讓賢於沿海的新興經濟體。
我們首先來到清幽靜雅的華清池,“華清池”這三個字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總體風格是肥腴有余而風骨不足。景區之中都是一些古建築,依驪山山勢而建,北高南低,全部是圍繞溫泉這個主題而設。每一處溫泉都有具體的名字,屬於某個君王或後宮寵妃專用,最引人矚目的當然是楊貴妃所用的“海棠池”,因池子按照海棠花的形狀修建而得名。只是現在幾乎所有的池子都看不到水,更別說溫泉了,只有東北角的一處泉水是溫熱的,水面上熱氣氤氳,女人們聽導游的撩撥,紛紛用此處的泉水洗臉和手,以期能夠如楊玉環一般膚若凝脂,一時之間群姝紛爭,場面極其混亂,洗過之後有攬鏡自賞者,看到自己依然是俗粉庸顏,難及貴妃之萬一,表情不免有些黯然。龍池的旁邊有一尊楊氏的裸女出浴雕塑,稍嫌豐滿的體態恰到好處的將楊氏的神韻表現出來,與想像中的楊貴妃比較接近。
華清池的亭台樓榭多蜿蜒相通,無溫泉水點綴的建築顯得有些陰沉,缺少跳動的靈性,管理部門顯然對此有所了解,所以為了不使游客過於失望,在各個溫泉建築特別是楊玉環洗浴的“海棠池”牆壁上,書寫了大量介紹唐玄宗與楊玉環凄美愛情的文章,這裡面所有的文字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從楊玉環如何得寵到馬嵬坡兵變自縊身亡,解釋得非常詳盡,當看到楊玉環香消玉殞之時,心中不免感嘆二人的纏綿悱惻,體會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凄婉。
景區的東方有一處九龍湖,分上湖和下湖,中間有九龍橋相隔。我們到過這裡之前,此地曾經上演了大型情景舞劇《長恨歌》,使那些一千多年前的愛情故事,又重現在世人面前。據宣傳材料介紹,此劇為陳凱歌導演,劇中大量利用電腦特技,輔以激光夢幻技術,營造出李楊二人水乳交融的愛情世界,給觀眾以視覺和感觀上的強烈震撼,是近幾年最成功的舞台劇之一。
其實,華清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代,歷經周、秦、漢、隋、唐五代,但是顯然沒有幾個人會在意周幽王是否在此修建過離宮,也沒有人關心那場改變中國命運的 “西安事變”就發生在這裡,那個豐乳肥臀的楊玉環,無可爭議地搶了所有人的風頭,偌大的華清池成了李楊二人演繹愛情的獨家領地,大多數游客也是為爭睹楊氏的美貌而來,然後為二人的凄婉愛情掬一捧淚水,這種現像不知是華清池之福,抑或是華清池之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