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天池山

作者: fanwo

導讀12月初,江南依然是艷陽高照,風和日麗,正是出游的好天氣,我和LB背上背包就出發了,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蘇州西北郊的天池山。第一次去天池山還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兒子剛和他那幫同學一起去過,覺得還不錯,於是就推薦我們去看看。90年代交通不便,我們公共汽車到木瀆後,找了個黑小車,大約30元到天池山,由於有一段石子路,非常顛簸,因此司機還不大肯去,太 ...

12月初,江南依然是艷陽高照,風和日麗,正是出游的好天氣,我和LB背上背包就出發了,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蘇州西北郊的天池山。第一次去天池山還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兒子剛和他那幫同學一起去過,覺得還不錯,於是就推薦我們去看看。90年代交通不便,我們公共汽車到木瀆後,找了個黑小車,大約30元到天池山,由於有一段石子路,非常顛簸,因此司機還不大肯去,太傷車。記得回來時,找不到車,只好一路走,好不容易碰到一輛載客去天池山的出租車,空車回來就搭上了我們,總算沒有走到木瀆。以後不時過幾年去一次,因為汽車不甚方便,常常是在全國長假期間往天池山溜一趟,因為那兒的游人總是相對比較少,記得我們有限地去過幾次,不是春節就是五一或國慶長假什麼的。這次退了休,又通了公交車,什麼時候想去就去,只是有時也懶得爬山,就在山腳下轉轉。這次帶了兩根登山杖,一心去鍛煉身體啦!

天池山,進得山門是一條磚砌的小路,兩旁高聳的老樹,依然郁郁蔥蔥,見證了天池山的歷史,緩緩向上,幾乎看不到什麼人。雖然好長時間沒有下雨,仍然可以聽到潺潺流下的山泉聲,山裡人告訴我,天池山上沒有自來水,用的都是泉水。路中一只大佛手指點我們前行。上了近百米,山腳下一池清水,幽靜地躺在嶙礫怪石的懷抱裡,映襯著藍天白雲,正像石刻所書,一派“世外桃源”的景像。 進得山門,經過九曲橋,就是寂鑒寺石屋,整個房子由石頭砌成,熏黑的煙灰訴說著它的滄桑。大石頭上摩崖石刻蒼勁有力的大字“天池”矗立一旁,像是歡迎那些辛苦趕來的游客。天池山高171米,與其他名山比起來簡直是小弟弟,但是比較陡,因為是一座饅頭山,因此路也是從山腳直線到山頂。沿著“御道”登山,有的地方有石條鋪路,有的地方就在石頭上鑿出幾個勉強夠放一只腳的平地,權當台階。我們一路上去,走走停停,也就半個鐘頭,到了山頂。半當中,還有一個小亭子,好歇歇腳。亭子裡已經可以看到山頂的蓮花峰,有些人不想再爬,也可以就此下山。但是最好的風景永遠是在最後。山頂有幾塊巨大的卵石,隨時要倒下來似的,遠望如出水蓮花,盛開天穹,山風掠過,浮雲襯映,景觀奇絕,被稱為“吳中第一峰”。巨石之間,山風驟然撲面而來,幾乎使人站立不穩,本來陽光下爬山滿頭大汗,在過山風的吹拂下,竟然感到絲絲涼意,趕緊把衣服穿上。山頂面積不大, 6、7個人就占滿了那塊小小的平地。從那兒還有另一條山路,可以下到旁邊難得花山,好多人從山頂就此一直過去了。我因為不知道花山腳下有什麼車可以出去,所以從來沒有翻下去過,再說早上左等右等公共汽車,到天池山已經近11點了,爬到山上,還惦記著天池山的那碗面,所以就原道返回了。

到山下,進食堂要了兩碗素面,8元一碗,蘑菇面筋面,據說10元一碗的鹹肉菜飯不錯,但我們到食堂已經快近下午1點了,工作人員有的已經下班,只好將就點啦!記得幾年前5元一碗的素面,一個人吃不了,要兩個人分,現在的面也就是那時的一半吧。雙休日可以點菜,天池山的草雞和青菜都是不錯的,只是我們這次去,除了面以外沒有別的。吃完面要了兩杯茶,品著山泉水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坐在銀杏樹下,磕嗑瓜子,曬曬太陽,從山下遙望那山門、亭子,看看滿地金黃的樹葉,細細品味這遠離喧囂的寧靜平和,難得的享受啊!

吃飽喝足,繼續前行,東面有缽盂泉、虎跑泉、地雷泉、洗心泉等,可惜好久不下雨,有的泉裡只剩下一小壇水,雖說是在半山腰,但是那些大石頭上還是濕漉漉的。沿著小道,穿過小門,來到東面的華山,巨大的卵石矗立山間,石縫裡枯草搖曳,荒涼得我不敢瞎走,報紙上經常刊登天池山裡有幾個從來沒人進去的洞,看著滿山的怪石,發現山洞一點也不奇怪。正猶豫該往哪兒走,好像聽到遠處有人說話,隔著一片樹林依稀看見有人影,這才放心大膽邁步,走近一看,有幾個工人正在砌石階,問他們,上華山像我這樣的年紀還可以走。不過,看著眼前的荒涼,我是決心不去了,下次再見吧。

沿路下山,回到家裡,兩條腿還是有點酸,年齡不饒人啊!

天池山門票30元,全部是自然景點,物有所值!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