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最愛聽的樂曲之一,無錫是它的作者:瞎子阿炳的故鄉。9月26日午後,我走進市中心的二泉廣場,一個有關阿炳的主題廣場,開始音樂朝聖之旅。上小學時,看過有關阿炳生平的電視劇,他是以全部的生命和心力在體驗最悲苦的生活,所以創作出了這樣震憾人心的悲曲,對我幼小心靈的震撼,至今都難以忘懷。他為世人所知也是很偶然的事,1928年,一個無錫學者在無意間拉了他的一個曲子,被一個音樂大家聽到,於是大家想會一會阿炳,又考慮到阿炳的身體狀況不佳,又進一步決定用當時很稀罕的鋼絲錄音機把他的演奏錄下來,錄音後僅三個月,阿炳逝去。後人為了紀念他的這一曠世名作,在廣場的正前方塑立了他手持二胡賣藝的雕像,並在廣場的左側,為《二泉映月》的樂譜也做了一幅雕塑。歲月無聲,但那蕩氣回腸、穿透靈魂的樂章,拉動著我的心弦,講述著他的滄桑故事,令人無法不為之動容。後來聽無錫的導游講,《二泉映月》和《梁祝》已經被選為中國未來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到火星上播放的二首樂曲,阿炳地下有知,也會倍感欣慰的。
9月27日午後,我走進《三國演義》電視劇拍攝地——央視無錫影視基地的三國城。眼前的場景熟悉而陌生:桃園結義、赤壁大戰、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和諸葛亮借東風等;一串串我熟悉、喜歡的名字:曹操、郭嘉、許褚、典韋、趙雲等。二十幾年前的記憶又浮現在腦海中,當時為了集齊全套三國演義小人書,新華書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爸爸出差到外地會幫我去搜集,武漢的親戚也留心關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建立了完善的購買網絡。於是乎,我的整套書來自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彌足珍貴,所以珍藏至今。毛阿敏動情的主題曲回蕩在“三英戰呂布”表演現場,想到過去的一年的眾多變故,想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更是憑添幾分愁緒:“聚散皆是緣,是非轉頭空。濁酒喜相逢,都付笑談中”。
遠去了鼓角爭鳴,隨後我來到無錫靈山仙境,高達88米的青銅大佛——靈山大佛三山環抱,南臨太湖。“靈山大佛,佛大山靈”,好一副顛倒聯!望著高聳入雲的大佛,我充滿敬畏,一口氣跑完218級石階,來到大佛腳下的觀景台。俗話說:“登泰山而小天下”,整個世界似乎都在腳下,煙波浩淼的太湖就在遠方,天空萬裡無雲,好一幅水天合一的美景!微風吹動著心弦,什麼東西都顯得微不足道了,“拜大佛而小自我”。太湖據說有三萬六千頃大,男人也應該志在天下,“靈動三萬六千頃,心懷九百六十萬”由然而生。
山腳廣場上有一個國內最大的音樂動態青銅雕塑——九龍灌浴。它取自佛經裡的九龍浴太子的故事,展現了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宏大場面。隨著一曲悠揚的佛樂響起,主持人介紹起佛教的起源以及在中國的傳播。突然,巨大的水池噴出一大片水幕,九條騰龍從張開的口中噴出高高的水柱直衝蓮花頂端。只見由四個大力士托起的巨型蓮花慢慢打開,通體鎏金的太子佛從蓮花中徐徐升起,在九條騰龍噴出的水幕中緩緩地轉動著。天空頓時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如沐春風的太子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看佛祖誕生,真是好兆頭!晚上入住了無錫老船長青年旅舍。自由,熱情洋溢的交流空間讓我不覺得有些許的疲倦。又和工作人員聊些了無錫的人文知識,看了無錫的發展方面的書籍。在無錫的這幾天讓我對這個城市 有了充份的了解。也特別感謝無錫老船長的熱情接待。
山靈、水靈、心靈!天地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