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多年前早被《失去的地平線》勾起對香格裡拉的無限神往。近日又在《中國景色》中驚鴻一瞥隱藏於青藏線、川藏線一帶的橫斷山脈與冰川地貌中的無數美景後,再也忍不住饞意,即刻早早策劃起雲南之旅。
特意避開國慶長假,選擇中秋時節,算上休假和節假合計9天。網上瀏覽無數攻略,事實證明作用不是很大。好在後來直接咨詢了當地口碑較好的戶外俱樂部路線信息。從俱樂部了解梅裡修路,且當季雪少,修正原定路線,放棄梅裡和明永。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從香格裡拉回麗江途中,碰見辛苦趕往梅裡的團,反饋什麼也沒看見,極度疲憊和失望。再三斟酌取舍後,選定上海-麗江-香格裡拉-西雙版納-上海的行程,並提前1個月在網上訂了機票和酒店。
定好行程後查詢當地氣候,准備相應衣物和必需品。出門在外,類似防治感冒、發燒、咳嗽、胃痛、腹瀉、外傷等常備藥品終歸要帶上。雲南十八怪中有一說“三只蚊子一盤菜”,所以特別提醒的是最好帶上防蚊蟲叮咬的藥品。雲南海拔高,眼光折射厲害,防曬用品必需。麗江有大超市,但零食檔次不高,要求高的比如需要好的巧克力什麼要事先自備。現金適當,麗江ATM取款還是比較方便,但香格裡拉地區取款不方便,一般飯館也只收現金。鑒於幾年前的三亞假幣教訓,後來每次出行都事先到銀行兌換一、兩千十元、五元的零錢,方便很多。上網淘個雲南旅游通票也是有用的,雖然不是所有景點可用,但也能省些銀子。
雲南省內多山區地形,氣候變化異常,“這邊下雨那邊曬;四季服裝同穿戴”也是常態。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也很大。每年7-9月是降雨較為集中的月份。年平均氣溫在12.6℃-19.8℃,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18.1℃-25.7℃,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11.7℃。4月以後游人增加,5月小高峰,暑期小高峰,十一旅游頂峰期。香格裡拉海拔約3300米,屬高原濕潤氣候,四季氣候變化大,早晚溫差大,風大。無論哪個季節前往香格裡拉,都應該備有防寒外套。春季,尤其初春化雪期,比較冷,溫度也約在5-20℃左右。夏天是溫度最高的季節,也是雨季,湖水水量大,路途中常有下雨塌方的情況出現,氣溫約在15-30℃左右。秋天景色最美,氣溫約在5-30℃左右。冬季氣溫最低,有雪,溫度最低有時可達零下20℃。11月至來年3月,香格裡拉機場停運。5-7月的春末夏初和9-10月的秋季是到香格裡拉旅行的最佳時間,這段時間的氣溫和天氣情況都是最合適出行的,鮮花都已開放,放眼都是綠色的草和樹,天空是一望無垠的藍,景色最美。西雙版納是雲南省內為數不多的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在最冷的1月,這裡的平均氣溫是16℃,而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也只有28℃。版納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說法。11月至次年的4月到西雙版納旅行氣溫比較舒適,不冷不熱。如果6-9月到西雙版納旅行,則當地的熱帶水果大量上市,可以嘗遍新鮮的美味。5-10月是西雙版納的雨季,不過這裡路況較好,對旅游影響不大。
關於旅游購物,我的原則是價值低的隨興買點樂樂,價值高的不懂再好也不碰。先前有同事在雲南多翻還價最終花2000多元滿意買下的玉佩,回上海碰識貨之人鑒別價值僅400元。所以普洱、銀器、玉石等不明白門道的,就僅觀賞而不褻玩了。
雲南雖無名菜,但小吃眾多。又因天然物產豐富,所以當地很多飲食我們聽來也是有些奇怪。“螞蚱能做下酒菜;四個竹鼠一麻袋”,膽大的盡可嘗試山禽,膽小的也能飽食珍菌。松茸、雞樅等上等野菌市場隨處可見,買回客棧燉湯或清炒,實惠到家。麗江粑粑類小吃未必對我們胃口,但種植或放養在高海拔地區的土豆、玉米、雞羊家禽等,味道自是比我們平日裡吃的鮮美許多。
我們九天行程如下,而後再慢慢講述沿途風景人情吧。
9月17日,上海早晨出發,下午抵麗江大研,收拾利索後古城路線踩點,陣雨。
9月18日,大研古城轉悠,小雨轉多雲。
9月19日,束河古鎮溜達,晴間小雨。
9月20日,早晨大研出發往香格裡拉,途經觀景台遠眺玉龍、哈巴兩座雪山;然經萬裡長江第一灣,再到虎跳峽;午餐後徒步中虎跳,晚上到達天生橋溫泉住宿,一路晴好天氣。
9月21日,大半時間游普達措公園,傍晚膜拜松贊林寺,宿月光古城,晴間陣雨。
9月22日,上午游龜山公園和納帕海依拉草原,下午返回麗江大研,陽光明媚。
9月23日,上午大研別前轉悠,下午飛版納,兩地晴天。
9月24日,白天熱帶雨林谷、傣族村寨、大佛寺游覽,晚上曼聽公園觀表演,晴好天氣。
9月25日,版納市內閑逛,陣雨天氣,晚飛上海結束旅程。
麗江三個古鎮:
大研,離新城最近,商業化程度最甚,設施全面,且含木府、萬古樓、黑龍潭等景點其中,因此游客停留最多。古城裡每條街上滿是外面門楣相近卻又裡弄千秋各異的客棧。古鎮裡面不能進車,為考慮客人停車方便,通常酒店就是靠南門,北邊的大水車附近也有一些,檔次最高的當數臨近南門的和府皇冠假日酒店了(五星級)。當旅游業已經成為經濟支柱後,乍一看的大研會讓帶著無限遐想而來的游人難免失望,身臨滿街林立的商鋪感覺和周莊也沒啥兩樣。然而客棧確是麗江獨特的風景,入住其中,千裡之外也能感受居家的寧靜。木府和萬古樓,才是東巴文化真正的古韻和精髓遺跡。探訪木府,暢想千年的繁華;登高萬古樓,冥思萬代的清幽。你才能揭開大研喧囂浮躁的面紗,品味隱藏其後的古色古香。
束河,類似縮小版的大研,一樣四方街為中心輻射的格局。相對沒那麼吵鬧,但是衛生和設施略遜大研,吃飯娛樂也就沒有大研便利了。也有較多客棧和商鋪,總體感覺少了一些張揚,多了一點靜謐。名號較響的酒店有麗水康年(地理條件好,就在古鎮入口)和悅榕莊(實地考察交通非常不便利)。勝在一條綿綿的小河蜿蜒曲折,水裡的青草軟綿飄蕩,讓人忽然間想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走累了,挑個不太鬧的清吧,點杯雲南小粒,半躺在午後的陽光下翻翻雜志或是發呆打盹,當真是柔軟時光的閑散。中心四方廣場在特定時間有納西古樂的表演,此外還可以就此騎馬走上一段原來的茶馬古道。只可惜:樂游中秋節,古道音塵絕。猶有馬蹄過,嘶余舊巷陌。凝思曠望極,堪傷往事裡。殘陽西照瓦,零落是下沙。
白沙,比較貧窮的一個小鎮,沿街有些類似古玩的小攤和當地人編制布藝的商鋪。像征悠遠東巴文化延綿的白沙壁畫是唯一的景點,但游人形跡罕至。
偌大的大研古城,竟有上千家的客棧,選擇過多也是負擔。如是旺季出行,提前預訂為宜,據聞出現過十一黃金周“千金難求一屋”的盛景。一般時節,不嫌麻煩的到了以後再挨家考察也不為晚。或是先預訂一晚,入住後再擇機更換。但客棧和酒店畢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正規酒店的設施和配套都是根據星級有硬性指標的,服務專業化,自然各地也就千篇一律了。客棧特色更多體現在通過主人的匠心布置和親近溝通,讓人有回家的自在感受。當然終歸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從幾十到上千元報價不等的客棧,硬件設施的差距也是相當大的。需要提及的是,入住客棧,撇開純居住的舒適性不談,其它收獲諸如對當地風俗民情的了解,對自行路線的規劃,則看你自己和人溝通的主動性如何了。有幸碰上隱身的“高人”,或有意外收獲。
考慮出行便利,我們選定住在大研古城,根據網上評價提前預定了三晚七一街崇仁巷的時光漫步客棧(總店),一樓標間房間很大,設施齊全,對比270/晚的價格個人感覺性價比還是不錯的。經營客棧的是上海一對年輕夫婦,老板娘熱情健談,我們入住期間趕上新店開張忙碌,雖未能品嘗口碑甚廣的炭烤雞翅,但有幸得聞其新店格調設計構思並逐一參觀客房布置,甚是佩服她對於細節之處追求的低調而非簡陋、小資絕不媚俗的創意和品味。
香格裡拉回麗江後一晚是實地考察很多家,最後選定了七一街八一下段108號的尚鵬客棧的二樓標間(房間比時光的小一些,事實上古城客棧裡能和時光房間面積相比的估計沒幾家),但小院子井然有序,又是我很喜歡的榻榻米,180/晚的性價比也是相當高的。老板一家也是極爽快好客的昆明人,入住當晚剛好是中秋月圓夜,於是主賓數人歡聚一堂,天南海北聊得甚晚。特別提及的是,老板娘原是經營多年普洱生意,因此她家的茶自是與別家不同。縱是不通茶道的我,唇齒也能分辨其間的差異。普洱不妨睡眠,從熟茶到生茶,索性貪杯無限。姐姐開玩笑說我白吃白喝一通才只住了一晚,真是虧了老板。
麗江的客棧生活,更讓我體會到人與人間交往如鏡子般的反射互動原理。當我們以主動信任的心態和主人溝通,尊重他們的建議和勞動,自是能夠如居家般怡然自得。經營客棧的,清一色是外地人,一些當地納西人在客棧中做些服務工作。我入住的兩家客棧都有納西小妹,勤快憨實、和客人交談有些靦腆。土生土長的納西人只有兩個姓氏,“木”或“和”。相傳自當時統治麗江的土司家族,在大理段氏政權被明軍一舉擊破後審時度勢,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大獲朱元璋賞識,欽賜其“木”姓,意為“朱”字取一“人”,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得以改從漢姓名字。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東巴圖騰文化反映了納西民族自古以來女性為家庭主導的傳統,直至今日也是“娃娃全由男人帶”。
大研古城最初形成於鄉村集市,千百年來茶馬古道必經重鎮,最終因商業貿易而繁榮。據傳因為木氏土司居於城中,一築城就等於“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困”字,無異於把“木”困住,因此古城周圍不築城牆。北面是像征麗江納入世界保護遺產的標志性石刻和大水車,南面是酒店雲集的南門,而作為全城中心的則是商賈雲集的四方街,縱橫交錯的街道從四方街這一商貿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古城不大,沿著略顯不平的青灰石路從南門一路晃悠到大水車,大概也就四十來分鐘。貌似和古城格調不搭,卻又備受游人關注的喧鬧酒吧就依河而建在大水車往南而下的新華一條街上。夜幕降臨,觸眼之處,滿是波光艷影和燈紅酒綠。奔放、渲染甚而火爆、煽情的勁歌魅影,吸引無數興致而來的客人,酣飲幾杯後迷離的眼神說不清是沉醉抑或期待。興許這是麗江扯上艷遇的由來?
五六百年前麗江城中的“紫禁城”——木府,一反中原王城“居中為尊”的傳統,建於城南一隅。座向也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是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木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始建於明、清的木府建築之宏偉、宮殿之輝煌、雕刻之精致、構件之玲瓏、繪畫之璀璨,而今也只能窺一斑見全貌。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鼎盛時期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髒所在。據《麗江府志》記載,從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嚴謹,僅中軸線就有369米長,中軸線上分別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房屋羅列,樓台亭閣,數不勝數;花園回廊,風格別致。其總體建築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木府背枕獅子山,山上遍植柏樹,如今獅子山上還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樹林,就是“麗江十二景”之一的“黃山古柏”。麗江一絕的木老爺酒也僅在木府內出售,相傳為木氏土司家族的宮廷御用酒。采用地方特產蕎麥和玉龍雪山流出的泉水經過多道工序秘制而成,僅在木氏土司府衙木王府之內流通,即便是其間各朝各代的帝王都不曾聽聞更不曾品評。故稱其為:“玉酒只應麗水有,他處難得幾回聞。”說其絕在於其包裝獨特神奇,原盒采用純進口木材,有納西專業雕刻師傅純手工雕刻而成,木盒上方的女性生殖器圖騰搭配納西圖騰和東巴文字精雕細琢而成。寓意繁衍子孫,延續種族。
出了木府,向獅子山方向攀行,就到了麗江標志性的建築萬古樓。它在東巴文中解釋為“千年萬代樓”,納西語稱“溫古輪”,意為觀覽暢懷於制高點,因其諧音,名為“萬古樓”。“萬”者,寓意俯瞰麗江古城及其田園風光,遙望玉龍雪山萬年冰川,又寓意千古流芳,萬古不朽。萬古樓為塔式五重檐全木結構建築,高33米,像征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33萬各族人民。主體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國全木結構鬥拱建築一柱通頂不連接的第一樓。柱長22米,反映民間“好事成雙”的說法,以及婚嫁選擇雙日為吉的習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納西族東巴像形文字中有開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傳說,寓意納西兒女共同創造美好的世界。萬古樓平面是正方形,面闊、進深均為18米,四面入口安放情態各異的四對石獅。樓內繪有2300個吉祥圖案,代表麗江的23個石雕圖案,寓意在一年四季的農時節令中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座樓中雕刻和彩繪的龍圖案有9999個,加上樓頂藻井之中蟠龍,足有萬個。樓頂藻井蟠龍張嘴形態,反映龍能吐水傳說,意在有水克火消災。登上萬古樓,極目遠眺,古城櫛次鱗比的民居瓦房呈現出一片與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蒼蒼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畫。憑空四顧,一覽無遺:東面見小橋流水的古城人家,南面有如詩如畫的田園村落,西面為展露新顏的城市樓宇,北面是神奇美麗的玉龍雪山 。
9月是當地雨季,陰雨天氣濕雲積壓山峰,很難看見遠處雪山的峰頂。我們運氣極佳,從麗江至香格裡拉的幾天趕上一路晴好,沿途美景眼不勝收,哈巴和玉龍兩座雪山忽前忽後地向我們招手。而壯麗的長江第一灣和虎跳峽景觀就在兩地的交界間。長江第一灣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南部沙松碧村與麗江市石鼓鎮之間,海拔18米,距香格裡拉縣城130公裡。萬裡長江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而下,經巴塘縣城境內進入雲南,與瀾滄江、怒江一起在橫斷山脈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並流”的壯麗景觀。到達沙松碧村,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改向東北,形成罕見的"V"字形大彎。“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被世人稱為“萬裡長江第一灣”。沙松碧村一帶,水勢寬衍,江水青幽,兩岸青柳成行,是觀看長江第一灣的極好地勢。沙松碧村對岸,便是著名的歷史名城——石鼓鎮。這有許多美麗的傳說,相傳木天王曾在這一帶藏有寶物,並留有一首詩,其雲:“石人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能猜得破,買下麗江府。”詩中所言的“石人”即指沙松碧村北一裡處,江邊的人形岩石,江水枯季方能看到。該民諺生動提示了石鼓對麗江的戰略要義。石鼓渡口江面寬闊,水勢緩和,適於擺渡,溯江而上3公裡,便是一向以險要著稱的石門關,歷為兵家必爭之地。長江第一灣距麗江縣城50公裡,不僅是麗江的重要風景名勝區,而且還是連結虎跳峽、老君山、梅裡雪山等景區的樞紐。
虎跳峽,在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龍蟠鄉東北。峽谷長16公裡,南岸玉龍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銀峰插天;北岸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崢嶸突兀;懸崖中間江流寬僅30∼60公尺。虎跳峽的上峽口海拔1,800公尺,下峽口海拔1,630公尺,兩岸山嶺和江面相差2,500∼3,000公尺,谷坡陡峭,蔚為壯觀。江流在峽內連續下跌7個陡坎,落差170公尺,水勢洶湧,聲聞數裡,為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之一。虎跳峽在金沙江上游,全長16公裡,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峽谷東為玉龍雪山,西是哈巴雪山,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江流最窄處,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上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橫臥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傳說曾有一猛虎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中虎跳離上虎跳5公裡,江面落差甚大,“滿天星”礁石區是這裡最險的地方。百米峽谷中,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驚濤拍岸。從中虎跳過險境“滑石板”,即到下虎跳。下虎跳有縱深1公裡的巨大深壑,這裡接近虎跳峽的出口處,是欣賞虎跳峽最好的地方。自古虎跳天下險!清代雲南詩人孫鬃翁,在《金沙江》一詩中寫道:“劈開善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鬥石為門。”虎跳天險蘊藏著攝人心魄的壯美,吸引了大批國內外“背包客”到此尋幽探險。體力較好的,全程虎跳上中下大概需兩天時間,夜間露營或借宿農家;體力一般的,徒步“不走尋常路”的中虎跳,來回大概三個多小時;僅慕名而來觀賞壯景的,乘車直接至下虎跳就可以。
“這裡有雪峰峽谷、金碧輝煌的廟宇,被森林環繞的寧靜的湖泊,美麗的草原,也有淨如明鏡的天空,讓人窒息的美麗,純潔、好客的人們熱情歡迎著遠道的客人;這裡是宗教的聖土,人間的天堂。這裡有神聖的雪山,遍地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徜徉,湍急的瀑布在跳舞。在這裡,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她就是傳說中的——香格裡拉。”傍晚驅車到達小中甸,我們無比激動於如此貼近傳說。“猶有牧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紅。”秋天的中甸草原沒了絢爛的格桑花,別具寧靜致遠的詩情畫意;偶見零落的民居和藏驁,提醒我們這樣的美也是現實。通往香格裡拉的道路平坦寬敞,不由得內心升起對兵哥哥們真正的敬意:有了他們的付出,我們才可以便捷地前往心中的天堂。
如果說九寨的美是童話,那麼香格裡拉的美則是傳說;因為童話可以人為演繹,傳說卻只能上天創造。香格裡拉是上帝遺落人間的仙境,而普達措就是香格裡拉隱藏的勝地。這個國家森林公園距香格裡拉縣城22公裡,由國際重要濕地碧塔海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紅山片區之屬都湖兩部分構成,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間,總面積約300平方公裡。公園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普達措”為梵文音譯,意為“舟湖”,是“碧塔海”的藏語原名。這裡沒有任何污染,水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准。湖碧清,天湛藍,林濤戲水,鳥語花香,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濕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的碧塔海和屬都湖,還盛產珍貴罕見的裂腹魚和重唇魚。一年四季美景各不相同,縱使一般的相機,都能出極好的片子。春天有“杜鵑醉魚”、“老熊撈魚”的奇景;夏季漫山遍野是鳥語花香;秋天色彩斑斕、飛禽嬉戲;冬天雪山與碧波相映成趣。松茸等珍貴野菌也是這裡的特產,可惜我們游玩已是9月中旬,剛過采摘季節。漫步在林間小道,一邊是湖,一邊是山,三三兩兩的松鼠間或一躍而過,仿佛回到兒時童話故事裡的山林世界。不由童心頓起,顧不上高原海拔,小奔一陣,摘兩串艷麗的野果,采幾個不識名的蘑菇。環屬都湖步行至盡頭,是美得令人窒息的牧場。光影間或碧天長,青山郁樹草茫茫。疑是神來潑翠墨,唯見犛牛畫境惘。午後懶懶的陽光下,躺在松軟的草地上小憩,仰望藍天白雲,環擁青山綠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愜意似天堂的享受。
由中甸縣城向北5公裡,佛屏山前,外觀布局酷似布達拉宮的莊嚴建築依山而立,這裡就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藏區格魯教派最負盛名的大寺——松贊林寺。松贊林寺於公元1681年竣工,據說寺址是達賴剌嘛占蔔求神所定,寺名為五世達賴剌嘛所賜,清雍正時又賜名“歸化寺”。與藏傳佛教建築樣式相同,松贊林寺的扎倉、吉康兩座主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參、僧舍等建築簇擁拱衛,高矮錯落,層層遞進。鍍金銅瓦豐富多彩,殿宇寶角獸吻飛檐;主殿寬敞恢宏,供奉諸多佛像;昆塔高大神聖,壁畫雕飾精美琳琅;佛光流溢的殿堂金碧輝煌。松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牟尼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及各種精美的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松贊林寺是本地區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機構,成為滇、藏、川藏區佛、法、僧“三寶”具務的殊勝道場,各地從此到北朝聖的信徒終年絡繹不絕。虔誠的信徒很多就是從這裡幾步一拜直到西藏的布達拉宮,有的甚至辭世於朝聖的途中。縱然藏教宣揚的“嗔、貪、痴”三戒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是不可思議的,但你也不得不折服於這種信仰的力量。
位於中甸縣城西北部,距縣城8公裡處是高原季節性湖沼——納帕海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海拔3266米,地勢平坦,三面環山,春夏山嶺積雪融化,從納曲河、奶子河等十余條河彎彎曲曲,流經依拉草原注入納帕海。每到夏末秋初,雨水頻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湖面縮小。每到秋風漸起,成群的黑頸鶴、斑頭雁、白鶴、黃鴨、麻鴨如期而至,在湖邊沼澤覓食嬉戲。保護區濕潤的氣候適宜牧草生長,春季碧草連天,悠閑吃草的牛馬、羊只或各自成群,或混雜交織,成為青翠草原上的靈動圖案。秋天的牧草已不再那麼豐美,但成片胭脂紅色的狼毒草如霧如煙,遠處的雪山挺拔俊俏,近處的牛羊慵懶自得。地處西南,卻甚似遼闊的塞北風光。中午陽光燦爛,騎馬愜意穿行,一半是波光粼粼的海洋,一半是迎風而動的草原。而且這裡騎馬的費用更是比拉市海便宜許多。
西雙版納是雲南旅游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先對其印像更多的是停留在少數民族奇特的民俗和楊麗萍曼妙的孔雀舞中。將版納定為我們此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期待切身體驗絢爛多彩的熱帶風土人情。出機場後我們首站直奔水果市場,買了山竹、火龍果、西番蓮、楊桃、甜角、百香果等眾多熱帶水果攜往酒店,晚餐就此滿足地解決。或許因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研究酒店旅游攻略發現,版納州府景洪市區常住人口僅11萬余,全市僅2條公交線路,但各景區相距甚遠,且景點基本為私人承包,票價昂貴。考慮安全性,我們晚上談妥包車,定了後面的游玩行程。
因為包車隨行,不趕時間,第二天9點才從酒店出發,驅車前往離市區60公裡的熱帶雨林谷觀賞稀有的克木民族。克木人,居住中國雲南及其接壤的老撾、越南、緬甸等國家,由於人口稀少,至今未囊括於我們56個民族之中。與外界不通語言,穴居山林,沿襲原始的物物交換,年輕未婚男子獨居樹上鳥屋。地處雲南省最西南邊界的版納,出省沒有出國快。車沿著通向曼谷的國道前行,兩邊是種滿茶葉和橡膠的山林。也有碰見山上勞作的,當真是“老太爬山比猴快”。返回市區的途中,我們參觀了傣族村寨。當年知青下放的窮山惡水,而今受益於成片的橡膠林,生活甚是富裕,現今的住宅都是重建的二代傣居,不少人家都有汽車。有意思的是傣族尋常人家都統一姓氏(舞蹈家刀美蘭是貴族姓氏),女子姓玉,男子姓岩(讀古音ai二聲)。猜得出來傣族是重女輕男的,都是石頭然質地不同,顯見玉珍貴多了。
景洪是群山環抱之中的平地,市區的地標建築就是座落在南蓮山的猛泐大佛市,按照國家5A景區規範打造,堪稱東南亞佛寺之最。身處大佛座下,也是俯瞰景洪城區的最佳位置。猛泐是傣語,即傣王國,翻譯過來就是傣王國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始建於明代,在鹹豐年間因戰爭被毀,後於2005年得以重建,是南傳佛教像征十二版納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南傳佛教對傣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有著極深厚的影響,西雙版納的傣族人們全民信仰南傳佛教,傣族男孩到了8-10歲都要入寺去過僧侶生活,他們在那裡學經識字,除極少數有慧根的外,一般在1-5年還俗回家,照常結婚生子,所以說當地“和尚可以談戀愛”。每逢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重要節日,傣家人都要到佛寺裡參拜。大佛寺占地650畝,建築是金碧輝煌的泰式風格,寺內樹木繁茂、鮮花似錦。我們不僅見到了掛果的木瓜,還有睡蓮、龍船花、雞蛋花等附近幾國國花,很多熱帶花卉和樹木也叫不上名。
進入寺門,最先到達太子廣場,太子也就是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沒有出家之前的佛祖釋迦牟尼。廣場直徑29米,代表太子29歲出家。廣場前面的浮雕名叫“九龍浴佛”,描述的是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出生的典故。從太子雕像到山頂大佛有四層階梯,每層階梯兩邊裝飾的龍頭數目有所不同,從下向上依次為九龍、七龍、五龍、三龍和一龍,像征不同的意義。石階旁建有泰國殿、斯裡蘭卡殿、緬甸殿、老撾殿等數幢小寺,其間壁畫、塑像、裝飾、配置分別呈現這些東南亞國家的民族宗教特色。中央景飄大殿以釋迦牟尼佛祖出家、修行、成佛的日子為依據,長49米,寬29米,高35米。寓意是:釋迦牟尼29歲出家,在尼連禪河邊的伽阇山苦行林中苦修六年,於35歲時,在菩提樹下趺坐七七四十九天,修成正果,成為佛陀。大殿內部的屋頂和四壁都是美輪美奐的壁畫,刻畫了佛祖從出生到成佛的悠遠故事。登階到最高處,金色的吉祥大佛巍然屹立。大佛整體采用黃銅鍛造,真身高45米,底座邊長35米、高9米,是南傳佛教中最大的佛像。大佛兩手分指,面向景洪城區,安詳地俯視著芸芸眾生,護佑整個版納的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