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台灣游(值得回味的台灣游之八)

作者: lyr37

導讀11號下午乘東航飛機離開台灣時,一些台灣人像巴士海峽的行雲流水又出現眼前,過去素不相識,將來恐怕也無緣再見,他們姓甚名誰並不重要,他們都是我們同文同種的同胞兄弟姐妹。 10號清晨,我散步在台北復興北路,車和行人都不多,一位環衛工人獨自在路邊掃地,他的工具箱和垃圾箱放在小推車上,推車上插了面黃色告示旗,旗中央大書一個“慢”字,告示過往車輛 ...

11號下午乘東航飛機離開台灣時,一些台灣人像巴士海峽的行雲流水又出現眼前,過去素不相識,將來恐怕也無緣再見,他們姓甚名誰並不重要,他們都是我們同文同種的同胞兄弟姐妹。

10號清晨,我散步在台北復興北路,車和行人都不多,一位環衛工人獨自在路邊掃地,他的工具箱和垃圾箱放在小推車上,推車上插了面黃色告示旗,旗中央大書一個“慢”字,告示過往車輛慢行,上下的小字是“清掃中,請小心”,這既是對掃地工人的保護,更是一種尊重。那位老工人掃馬路用的不是一揮兩三米的大掃帚,而是我們平時家用的小掃帚,路,我看本來就相當干淨,但他還是不緊不慢地仔細清掃,像掃自家院子般認真並且心平氣和,把精神文明和愛崗敬業寫在自己的平凡勞動上。我在武漢上街最怕遇到掃馬路,動作粗又猛,掃來一陣風,揚灰四處噴,行人嚇得奔。我也理解我們這邊環衛工人的難處,本來灰沙就大,加上群眾公共衛生觀念淡薄,所以解決問題需要社會的綜合治理。台灣人的公共衛生觀念值得我們學習,不論城市鄉村都很整齊清潔,第一晚住桃園縣民生路中信酒店11樓,次日早晨打開窗戶,周圍的樓都低矮老舊,但所有樓頂都清清爽爽、干干淨淨。我們這裡不少居民樓從下邊看很漂亮,但是樓頂的髒亂差卻不堪入目,差別在觀念。

我們在花蓮住東南郊的一個別墅酒店,女老板50歲左右,處事干練麻利,對人熱情友好。頭天晚上她站服務台,我以為她是服務生,向她反映房間少樣東西,她說好您先回,馬上送來,果然我前腳進門,她後腳就送來了。第二天才知道她是老板。她家在台北,在台北有工作,周一到周五在台北上班。周六和周日來花蓮酒店當老板。原先她和先生攢了筆錢,看開放大陸旅游,急需增加酒店,她們想投資,但台北地價太高,做不成什麼事,了解到花蓮旅游資源豐富,館舍奇缺,而地價便宜,於是便來這裡買地蓋房開酒店,現在有三幢小樓,一個大花園,別墅酒店初具規模。她只雇用兩個固定職工,一管經營兼保安,一管內務兼早餐,屬於低成本經營。她和職工的關系像知己朋友,在我們面前她直誇她的職工敬業能干,她在這裡沒有老板架子,什麼活都干,這是她的事業。開放大陸旅游使她有了自己的事業。如果不是親臨其境,說三個人能開好一家旅店,我也不信。人的能量在這裡得到充分的自我激發。

我們的大巴司機老任是位沉默寡言的中年漢子,那天在停車場我主動找他聊,我誇他身體結實,他說他本是台灣棒球隊員,曾多次到大陸參賽,大陸有他許多要好的朋友,我知道台灣棒球在世界排名很前,能進入台灣棒球隊是很不容易的,他說曾經有大陸一個省的棒球隊想請他去當教練,因為待遇問題沒去成,對方開出的標准是每月報酬一萬元,台灣的物價比較高,他有三個孩子要養活,所以這個待遇他沒有接受。他從球隊退下來以後,自己籌款一百萬買了旅游大巴,加盟旅行社當司機,乘開放大陸客的機遇,現在每月可掙五萬人民幣,支撐著三個孩子上大學。他有他的成功,他也有他的苦惱。他的父親是江蘇揚州人,49年來台,已經去世,母親是台灣人,現在家在台中,和胡志強市長同村。他的苦惱在身份認同,回到父親老家看大姑,人家說他是台胞,可是在台灣,人家說他是外省籍,又不承認他是台灣人。

我在台灣看競選的電視,有的競選人開口第一句就是“我是本省籍,”那架勢有點像我們文革時期大辯論時,先要自報家門“我是貧農”,目的都是壓人 。現在台灣有人想用省籍劃族群成分,拉一群打一群,從而亂中奪權。老任一家如果不被承認是台灣人,風雲一變,就會成為二等公民。所以他的苦惱是對於前途的擔憂。

八天台灣游,看到三幅值得回味的畫。一是步移景換的美麗山海畫,晴天像色彩亮麗的油畫,陰天像濃淡相宜的水墨畫。二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畫,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活動不同的載體演繹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在相互碰撞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發展。三是特殊歷史與現實交彙的政治生態畫,一方面台灣的國民黨人有反思,有變革,有奮鬥,創造過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經濟奇跡,今天也在順應民心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另一方面歷史的遺留、現實的挑戰、詭譎的操弄又造成社會藍綠分化和政治烽煙不斷。造成兩岸和平發展大趨勢下的一些雜音。

我們祝福台灣的未來,祝福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祝福祖國的和平統一早日成功。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