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分之一花博會的印像(值得回味的台灣游之六)

作者: lyr37

導讀頭天晚上在電視裡看到台北有人為了競選,把大陸游客參觀花博也當政治議題炒作起來。說台北市長郝龍斌要照顧大陸游客,參觀花博會不用排隊,是親共。郝市長連忙辟謠,說沒有這回事。這件事讓我們開了眼,台灣也有惟恐天下不亂的人。 9號下午安排兩個小時參觀花博會。我們從和平公園的大佳入口進花博會場,從掛出的旗子看,大概有2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花博會。我 ...

頭天晚上在電視裡看到台北有人為了競選,把大陸游客參觀花博也當政治議題炒作起來。說台北市長郝龍斌要照顧大陸游客,參觀花博會不用排隊,是親共。郝市長連忙辟謠,說沒有這回事。這件事讓我們開了眼,台灣也有惟恐天下不亂的人。

9號下午安排兩個小時參觀花博會。我們從和平公園的大佳入口進花博會場,從掛出的旗子看,大概有25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花博會。我們乘坐免費大巴到第四接駁站下,步行經花之隧道來到夢想館,該館全天參觀預約已滿。我們無法選擇展館,只有讓展館選擇我們。順道轉向相鄰的未來館,雖然排隊的人很多,隊伍在門外折了許多折,但是沒掛預約已滿的牌子,說明還有參觀機會。大約半個多小時進了館門,還要排隊,展室用電子計數,控制不能超過500人。這裡無法區分台灣人和大陸人,大家都很配合,自覺排隊。

未來,是很復雜的,三言兩語根本說不清楚的哲學問題。我要看看此館怎樣演繹未來。進了展室,一株不同樹木扭在一起的植物被放在顯著位置,這是在彰化發現的共生植物,兩棵榕樹先後附生於一棵80樹齡的菩提,三代樹共存共生,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布展者解釋,未來館的精神就是自然界的各種植物要和諧共生,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同時這也像征著台灣各族群和諧共存相互融合。我不禁要為布展者叫好,那麼大的哲學問題,他們用三棵共生的樹生動而精辟地闡述清楚了。

為了建設美好的未來,大概首先要保護好地球上的古老物種,這裡展出的鹿角蕨,是活化石,據說已在地球上生存四億年,是人類生存年代的兩百萬倍。現在已較難找到,栽培也比較困難。展架從上到下排列三株,下邊的兩株已半枯萎。保護物種,特別是古老的珍稀的物種,刻不容緩。

在未來的發展中科技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裡有許多很好的設想,給我印像比較深的,一種是用科技手段使花卉永保青春的色彩與姿態。展台上有笑臉長存的曇花,單憑雙眼我們一點看不出它與曇花一現的曇花有何區別。原來這是科技處理過的干花,處理步驟:一是將鮮花急速冷凍, 二是真空減壓,三是真空脫水,四是以乙醚、石蠟油溶液滲透,五是恢復原狀。用這種辦法可以處理各種花卉。另一種是用精心設計的人工環境人工器械來栽培植物,包括家具式的栽培櫃等。

在未來館外有一大片林下花海,那紅火的氣勢使我聯想起去年春天在荷蘭布肯霍夫花園見到的場景,這裡雖不是郁金香,但氣勢還是相像的。廣場上有演出,是西方人士裝扮成羊的模樣,人圍得裡三重外三重,看不請也聽不見,演出大約還是與環保有關的題材吧。草地上有許多棵樹連接起來的綠雕,左看右看不是龍,是在台灣東邊的太平洋裡常見的巨大的鯨魚。

花博會一共有14個展館,我們只參觀了一個未來館,頂多是十四分之一。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十四分之一給我們的印還是美好的。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