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侗寨
明日的肇興就是今日的西江。
從江到肇興的路還是不好走,實際上從凱裡的三棵樹到雷山、榕江、從江、肇興一直到廣西三江,山頭上都在築高速,那是廈蓉高速、貴莞高速、貴廣鐵路,因此下面的321國道因大量重型卡車的碾壓變得坑窪難行,從雷山到榕江走了近五小時,從江到肇興兩小時,肇興到龍勝五小時。
轉過一個山坳就是肇興侗寨,侗寨大鼓是非常出名的,據說小黃侗寨是大鼓的源頭,可以唱四個聲部,而肇興侗寨以氣勢勝過,余秋雨先生筆下的侗族大鼓在進寨時沒聽見,晚上在一塊遮簾的背後倒是傳出了動聽的大鼓聲,匆忙趕到時可惜已近尾聲,到了演員和觀眾同台舞蹈階段,至於一行唱著山歌的侗族女子來迎客更是秋雨先生才有的待遇,余先生應該知道。
所有的侗寨都有鼓樓,在榕江我們曾到三寶侗寨,那裡的鼓樓是此次行程中最壯觀的。鼓樓成四方寶塔型,層層飛檐,柱子椽檐上畫滿了精美的圖騰故事,四圍鏤空。底下是通透的木柱子,或有盤旋的木梯如三寶鼓樓,或有供休憩的長條凳子如肇興鼓樓。
肇興侗寨共有大小5座鼓樓,其中兩座在晚間亮起了彩燈勾勒出線條。
肇興侗寨據說也有千戶之多,但感覺在規模上比起西江苗寨要小一些,也許是建在山坳平地的緣故,一條較大的溪流從寨子中間穿過,另有幾條更小的溪流彙入,因著山坳,傍著水流,寨子與巷道也或寬或窄或直或曲地變換著。溪上有幾座風雨橋,高挑的廊檐在櫛風沐雨中披上了古舊的黑色,兩邊都有供行人休息的條凳,閃閃發亮。
中間的大路正在整修,所以塵土飛揚,滿載石頭的重型卡車轟響著來往不息。但這些噪聲並不影響人們的生活,邊路正是小小的集貿市場,禽肉蔬果一應俱全。大路在過橋後出寨而去與溪流形成一個交叉,沿著溪邊前行,左邊是未開發的民居,溪岸一律空出作行人道,上面房子挑出形成長長的走廊。右邊是商鋪,大都是民族織染工藝品,也有各地都有的古董贗品,順著溪流方向一眼看去,招牌旗風五彩斑斕。
肇興侗寨既然已經在文化資源方面為大家認可,那麼走上旅游經濟之路也在所難免。
肇興侗寨,一路走好。

